农村报道要有“新思维”

2010-11-17 03:12杨明德
新闻爱好者 2010年17期
关键词:新思维农民农村

杨明德

近年来,随着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广大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这给相关的新闻报道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课题。如何应对这些新特点、新问题,使有关农村报道常报常新,篇篇出彩,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报道内容上求“新”

一要报道农民的新需求。我国长期处于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框架与发展格局,由此派生出城乡不协调,区域和社会阶层不平衡,市场要素和市场主题不活跃,农民长期处于低收入、低消费状态,城乡差距、地域差距过大,这是当前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农村经济落后带来了社会各个领域和科教文卫发展的严重滞后。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许多农民失地,大量农民进城务工,人口日趋老龄化,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日益突出。概括而言,农民的新需求主要有权益保障、教育平等、丰富的精神文化、农村医疗合作、土地保护和农村生态保护等,这些都大有文章可做。围绕农民的新需求,驻马店电视台策划了“新型农村医疗合作乡镇行”、“关注教育关注农村”、“文化大院在天中”等系列报道,收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二要报道发展农村生产力的新思路。报道各地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生产力的新思路、新举措、新动向、新作为是当前农村报道的一个主要内容。发展农村经济,让农民得到实惠,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就必须抓住发展农村生产力这个主题。因此,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促进产业化经营、建设农产品交易市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培训农村劳动力、提高农民工的技能、培养新型农民等,都是报道的好主题。在报道中还要关注中央的惠农政策是否落实,相关资金是否到位,各项惠农政策和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哪些新问题、新情况、新困难。同时还要从统筹城乡发展的角度,研究和揭示如何拓宽农民增收的外部空间,比如近年来农民工规模的持续扩大,是农民增收和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围绕农民工问题,可挖掘诸如一些地方出现的“民工荒”等新的报道内容,“民工荒”既反映了农民工对低收入状况的不满,又折射出经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农民工的短缺。另外,还可关注和报道农村劳动力如何实现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包括如何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县域经济,扩大就地转移就业容量;如何大力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农民就业和增收;如何积极稳妥发展小城镇,提高产业集聚和人口吸纳能力,采取优惠政策,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到小城镇创业和居住。驻马店电视台在这方面的报道中抓住了乡镇结构改革这一解放农村生产力的重要举措来着笔,采制了《面积大了 领导少了 职能明了 效率高了——正阳县乡镇成功“变脸”》、《创新机制服务“三农”——西平县全面实施农村综合改革》、《乐当农民“勤务员”——上蔡县建立社会服务新机制》等一系列报道,角度新、立意新,推广了经验,促进了全市其他县区的顺利改革。

三要报道城乡一体化的新做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是我国现阶段各级党委政府极力倡导的事。政府如何通过政策开展导向、工业如何加大支农力度、城市如何带动农村发展、全社会怎么支持新农村建设等,都是有效的报道切口。我们的报道要积极为农民工营造进城就业增收的良好环境,鼓励城里人和城市社会资金到农村投资创业,促进城乡一体化管理体制的建设。驻马店电视台近年来结合全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的召开,在新闻节目中开辟《农产品加工业巡礼》专栏,对全市有影响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系列报道,有效地引导了舆论。

报道领域上求“新”

当前的农村报道涉及面很广,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等方方面面,在做好常规宣传报道的同时,我们要善于发现新问题、触及新领域。

近年来,农村改革初见成效,关键在于给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实践再次证明,农村改革要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农村建设不光是硬件建设、不光是物资投入,也有体制机制的转换,只有这些体制机制创新以后,才能提供进一步的发展动力,也才能进一步调动农民创业增收的积极性,才能创造农村发展的活力。我们在报道中要涉及这些领域,比如在农业税取消后,农村原有的深层次矛盾会不会凸显,各种乱收费、乱摊派和乱罚款会不会卷土重来,农民负担会不会反弹,这些都是丰富的新闻资源。在报道领域上,我们还可围绕党和政府为减轻农民负担建立的四项制度上下大工夫宣传。第一,建立涉农收费的公示制度。现在农民不交农业税了,但是其他方面还有一些税费,如拖拉机运输上路等费用,到底收多少钱,什么钱是可以收的,必须向农民公示。第二,农民教育负担减免制度。第三,制定了报刊费用限额制,不许强迫基层订阅报纸杂志。第四,如果出现了由于加重农民负担而发生案件的情况,对相关领导人要实行责任追究制。我们在这些方面的宣传报道中,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功能,与有关职能部门保持密切联系,随时掌握有关动态,对违反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人和事公开批评曝光,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

报道形式上求“新”

搞好农村宣传,还要不断创新宣传新形式。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全国各地涌现了一大批有特色的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电视专题栏目,如央视的《致富经》、吉林台的《乡村四季》、湖南台的《乡村发现》、北京台的《京郊大地》、山东台的《乡村季风》等。驻马店电视台也对原来开办的《农村天地》进行了改版,使之成为我台唯一专门服务“三农”的电视宣传平台。为了适应当前农村报道的新形势,我们还要在创新报道新形式上下大力气。

一要在节目内容上创新。对农电视节目要切实研究节目定位,突出服务性、实用性、娱乐性、知识性和地方性。以农业信息为核心,关注“生存、民主、权益”,全方位为农民服务,培养固定的收视群体。驻马店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农产品品种众多,农业科研成果众多,可农民的收入却徘徊在一个较低的水平线上。农民渴望致富,渴望新技术、新项目。我台的《农村天地》将节目的焦点聚焦于广大的农村观众,从农民最基本的需要出发,确定了栏目的目标定位——实实在在帮农民致富。农村报道要讲究实用性,要根据不同的地域、环境和条件,为他们提供致富的信息和经验。《农村天地》每期节目都有与“三农”密切相关的政策、技术、市场信息等内容,最大限度地体现栏目的服务性。一是唱好“四季歌”,结合农时提供农业生产技术服务和指导,采制播出了《认真搞好春季追肥 促进小麦高产优质》、《科学管理 力保丰收》、《做好小麦后期管理》、《夏播作物如何科学施肥》等报道;二是介绍致富经验,引导群众致富,采制播出了《七彩豆腐七彩梦》、《王娜养貉致富经》、《郑道伟创业路上有“鸽”声》、《引养中华鲟到中原》、《豌豆唱响肖庄农民致富曲》、《丝瓜大王和他的巨型丝瓜》、《野鸡圈养效益高》等报道,深受农民欢迎;三是对农民在种植养殖中遇到的难题,及时邀请农业专家到现场诊治解答,并通过节目播出,不仅让现场的农民受益,电视机前有类似问题的农民也能受益。同时栏目推出的《城市里的外乡人》、《走出黄土地》,对全市广大农村涌现出的致富人物和进城务工人员进行典型报道,用身边的人和事来鼓励农民走出农村,大胆创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节目内容创新上,还可以以文化为突破口,打造对农宣传亮点。广大农村地区蕴藏着特色鲜明、朴实自然、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区域文化、饮食文化等,不仅对现代城市人具有新鲜感和吸引力,而且还对农民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凝聚力和感染力。我们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文化为突破口,策划组织一些诸如“欢乐农村行”、“走进农村”等文化娱乐活动,打造农村文化品牌。

二要在节目形式上创新。由于农民这一受众群体的特殊性,文化教育水平普遍偏低,生活习惯与都市人有一定的差异,在制作新農村报道节目中,要考虑农民的收视习惯,要尽量故事化、生活化,寓教于乐,讲究趣味性,把生动平实的信息传达给受众。要在“三贴近”上下工夫,在题材的选择上要适应农民的需求,在采访农民时态度要和蔼,语气要平和,场景要宽松,让农民在无拘无束中表达自己的心声和愿望,甚至可以把演播室直接安置在农家院落、田间地头等农民熟悉的场景里。驻马店电视台的《农村天地》也由以前的播报式改为聊天式,拉近了栏目与观众的距离,增强了栏目的亲和力。在介绍科技信息时,大多采用主持人和当地技术人员讲解示范的方式,通俗易懂,易于接受。

三要在表现手法上创新。前期的采访、拍摄,后期的编辑制作,甚至每一个词、每一段解说、每一个镜头,都要精雕细刻,力求准确、真实、新颖、生动。在文字的运用上,要简洁朴实,力求口语化,最好是以农民的语言和农民喜欢的表达方式讲述农民自己的故事,传授科技文化知识,分析市场行情,介绍农产品需求信息。在表现手法上,可根据题材大小和内容的繁简,分别采制不同体裁的节目,力戒千篇一律,空而无味。湖北荆州电视台的《垄上行》栏目无论从内容还是表现手法上,都非常贴近观众,不但当地农民喜欢看,其他群众也喜闻乐见。

(作者单位:驻马店电视台)

编校:张红玲

猜你喜欢
新思维农民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现代调解的新理念与新思维
光的反射教学新思维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