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衣云
出书出人
——评弹《大汉吕后》创作有感
■杨衣云
由笔者和殷麒麟共同演绎的自编历史书《大汉吕后》受到了听客的欢迎,在光裕书厅演出时,160正座挤了239位听客,创造了光裕书厅的一个超高上座率。吕雉是整部长篇的灵魂与中心,如何表演这个人物,掌握分寸至关重要。在此,本人就该书的核心人物吕雉的创作与把握过程作个回顾。
我们认为历史题材的作品必须基于历史事实才能为人们认同欢迎,吕雉是个具有多面性的人物,在历史上是个备受争议的人物,毁誉参半。为了创作《大汉吕后》,我们用了一年的时间查阅史料和有关资料,写作时用了半年反复地修改完善。《大汉吕后》创作的基础是《史记》和《汉书》,也参考了王立群主讲的《汉风云人物吕后》等有关资料。
1.治国干练,奠定了“强汉”的基础
《史记》与《汉书》中称赞她“高后女主,制政,不出闺阁,而天下晏然,刑法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在她执政的十五年里,做了一些实事。如废除了一些繁苛的法令,尤以废除“三族罪”和“妖言令”为百姓称道;在辅助高祖,维护皇室、稳定朝政、安定社会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国家来说,吕后专政年代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可以说“文景盛世”在吕后专政的时代已经打下了基础。
她不但工于心计,而且富有胆略和气魄,是垂帘听政的开创者。就连她的反对派,也不得不承认她在治理国家方面的能力。她是中国文明史上第一个真正独揽大权的女王,不但成功而且破天荒地把作为女人的自己推上了大汉王朝历史舞台的最高峰,也因此荣耀了史上第一个庞大的外戚集团,那个时期的吕后可谓春风得意。因此在演绎中要表现出她的霸道、干练和强硬,这是表现吕后的主线。
2.历经磨难造就了野心勃勃、阴狠毒辣的性格
吕雉与刘邦是患难夫妻,患难中结交,患难中厮守,战火中洗礼锤炼。楚汉战争,刘邦与项羽争霸,吕后与刘邦父母一同落入项羽之手,成了俘虏。一直被困在楚军中作人质,受尽折磨,挣扎在生死边缘,心理与精神上都严重冲击,也造成了以后心地狭隘,紧张恐怖,阴狠毒辣,以及酷爱弄权、野心勃勃的个性。
司马迁在《史记·吕太后本纪》中说:“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为吕后力。”韩信、英布、彭越被诛,吕后都参与其中。这就使得“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的故事重演。吕雉这招起到了杀鸡儆猴的作用,朝中大臣看到她连韩信这样的人也敢杀,不免对她畏惧几分。
刘邦死后,吕后一方面用血淋淋的手段,对付刘家子孙,大开杀戒;另一方面,使吕氏昆仲位居要职,还用笑盈盈的方法拉拢皇亲国戚,梦想一步一步篡夺刘家天下。对付戚夫人的态度,可谓心狠手辣,令世人乍舌!吕后也得到了同样的报应。把戚夫人残害成人彘,却把自己唯一的孩子汉惠帝吓得自此一病不起。汉惠帝病中使人请太后日:“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直言不讳地数落了自己母亲,从此借酒浇愁,以至二十三岁早早离开了人世。
但是她明白,用鲜血和尸骨堆积起来的成功代价实在太大了,她也感到刘氏宗室和功臣集团尚在,吕氏家族终将遭到灭顶之灾,这场政治谋篡行动并没有真正的赢家。因此在演绎其阴狠毒辣、野心勃勃个性中又包含了内心深处的悲苦和无奈。
在对该书的创作过程中,几易其稿,着重在人物的刻画上,让人物有血有肉。我们对吕后的刻画是多角度,多视线,多层次的,是个复杂多变的矛盾的人物。在江浙沪各码头表演过程中,针对城市与乡村受众的不同相应作些调整,以达到雅俗共赏的目的。
其一.深厚的文化素养是创作和演绎好书情的基础。随着听客文化水准的提高和信息获取的便利性,对演绎的真实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演员有更高的文化水准,要能准确把握书中的历史背景,不能搞出“关公战秦琼”的笑话来。在改编历史长篇《大汉吕后》的实践中,我们查阅了大量关于汉初时期背景的资料,在反复学习过程中内化到自己的心里。
其二.广泛借鉴各种艺术形式以提高评弹的观赏性。我们在创作过程中穿插进了大量电视剧、话剧、滑稽等的表现手法,使情节更具曲折性,节奏更具现代感,在保留评弹传统的基础上适应了当今听客的审美情趣。
其三.继承传统是发展评弹艺术的基础。我们在创作《大汉吕后》中大量运用了传统手法,如“六白”的运用,此外在写唱词时还借鉴了《珍珠塔》中的一些表现手法,因为有了传统的基础才能完成《大汉吕后》的创作。
其四.艺术是具有意识性态性的,现阶段艺术要服务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必须加强对演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以保证文艺的正确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