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如何塑造角色

2010-11-16 13:29韩志良
剧影月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心灵

■韩志良

多年来,有许多人问我相同的问题,你是怎样成功塑造角色的,有何心得?对于如何塑造好角色这一问题,我认为首要的一条就是熟悉剧本,分析剧本,吃透剧本。通过朗读感受作品描述的一系列艺术形象,分析全剧的思想意义,作品的时代风格、主题思想等等,从中找出作品的目的性和规定任务,也就是说通过作品要告诉观众什么,在观众中产生什么影响,在这一基础上找到作品的风格及人物基调。

从分析到体现的过程,就是演员再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归纳为三个阶段,做到“三个心灵”,一是演员要深入到作者的心灵中去。通过分析研究作品的语言,去寻求角色的思维逻辑,理解和感悟作者的心灵。二是使作者所赋予的角色的思维感情进入到演员本人的心灵,这样才能使演员身临其境成为作者的代言人,让演员产生表达角色的创作欲望,使自己和角色共呼吸同激动。三是要使作品进入到观众的心灵,只有作品进入到观众的心灵,演出才能收到效果,达到创作者的目的。

戏无情不感人,戏无理不服人,戏无技不惊人。这句戏曲表演的谚语准确地概述了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舞台表演要领,以及“技”、“理”、“戏”之间的辨证关系。戏曲舞台上的“技”在传统上往往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技”一般是指“四功五法”的表演技巧,狭义的“技”则是指表演手段的各单元,表演时应用的技能技巧,即通常说的“玩意儿”、“绝活儿”。如水袖、翎子、帽翅、战发、翻打等特有的技艺。我们在演出中经常会听到观众这样评价一个功底不好或技能水平差的演员表演,即“身上没东西”或者是“玩意不灵”,观众希望看到演员对角色有准确的体验、把握表演,同时希望看到演员有东西去表现人物的精、气、神。

艺术表演历来讲究神形兼备,这要求演员不仅从外形上要像你所扮演的人物,而且在思想、态度、行动等方面都必须和人物一致。因此,演员要把握角色的全部思想、感情、态度、行动,把它们体现到所扮演角色的精神与形体上去。能做到这一点,在艺术上就能成功,就能得到观众的好评和专家、同行的认可。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看到有个别演员在表演中没有真实的内在活动,却采取另外一些不恰当的做法:例如没有认真理解剧本内容和人物性格,不从人物出发去塑造形象,而是以演戏胆子大、形象好、有嗓子,加上在舞台上过分卖力和夸张引逗观众,只要赢得观众廉价的鼓掌,就以为自己在艺术上获得了了不起的成功。

我作为宜兴市锡剧团以一个主要演员,在2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曾担任过很多性格不同的小生角色,也扮演过行当不同、年龄差距大的角色。对于这些不同行当、不同角色的塑造,虽然谈不上有多大的成就,但对于每个角色的表演,我都特别注意刻画人物,从人物出发去塑造形象,根据不同的性格特点,运用不同的艺术手段和创作方法塑造各种各样、独具性格的典型形象。

08年,团艺委会决定剧团上演一台传统戏《三试浪荡子》,我非常高兴地接过了任务,拿过剧本,一口气翻了个完,原来在戏中我要饰演的角色是一个20岁左右的落泊流浪公子贾金龙。我那高兴劲儿一下子全给浇灭了,心想我是一位近40岁的人了,自身的年龄、体态与角色的年龄、体态反差很大,演这个角色肯定要砸锅,一时感觉适应不了,而且缺乏自信心。当时,我没啥好心情参加排练,但不管怎样,中青年演员的职业素质还是要讲的,我是导演说动我就动,说怎么着就怎么着,反正就这么排,这么演。国家一级导演眼神也真够毒,他一下猜透了我的心情,没冲我发火,却在排练完后留下我陪他喝老酒,三杯酒下肚,他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了一番话,这番话对我以后的舞台创作生涯起到了相当大的影响,其中一句话至今总在我耳边回响“一个好演员,要善于塑造各种类型的人物形象,而不是只会演一种类型角色……”打那顿晚饭后,我就开始琢磨起这个贾金龙来,我从小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在田间村头时常看到沿路乞讨的叫花子那种饥肠辘辘的景象不断闪现在眼前,仿佛回到孩儿年代……决定在人物动作及神态造型上面下一些功夫,我把这想法和导演-说,就得到了他的大力支持,还启发我不少东西,我揣着那股创作的兴奋和激动,在排练厅、在家里、在路上……练了何止百遍、千遍。等到彩排顺利通过时,一个活脱的叫花子形象出炉了,它深深地烙在了观众的心上,也得到同行的认同,真正让我高兴的是这个角色在第四届江苏戏剧奖·红梅奖暨青年锡剧演员大奖赛上荣获优秀表演奖。这次获奖,大大增强了我今后拓宽戏路塑造好人物的信心。

通过这次排演,使我更加坚信演员演戏无论角色大小,都必须从人物出发去塑造形象,用心去演绎,绝不能千篇一律,更不能采取不恰当的手法去争取观众,只有这样,才能给观众和同行留下好印象,从而做一名合格的演员。

猜你喜欢
心灵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
心灵之风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冬日苏格兰 震撼心灵的美
那些触动心灵的公益广告
美味下饭剧,胃与心灵的治愈
唤醒心灵
酷图爆语(6)
心灵小语
共鸣经典 感应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