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话语中的节奏

2010-11-16 13:29贺笑
剧影月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话语节奏变化

■贺笑

节奏是物质运动变化周期的标志。节奏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的生活中。我们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感,时时处处有节奏。一年四季景色气象和一天中的白天黑夜形成大自然的不同的节奏变化,风霜雨雪和动物的奔跑和歇息形成自然界的动静节奏交替;人一天有三顿饭,有昼行夜息;放眼望去,远处的山水田野高高低低,城市街道的建筑错落起伏,都呈现出了节奏。在艺术领域,节奏更是十分明显,音乐中的节奏令人动情;舞蹈中的节奏让人跃然;诗歌中的节奏使人陶醉;文章中的节奏引人入胜;就连绘画、雕塑中也包含着节奏,或紧张或舒缓,或强烈或轻悠。甚至单纯的敲钟声音,也有“沉浸”节奏(铛——铛——)和“昂扬”的节奏(铛铛——铛铛——)的不同。

然而,节奏如果没有什么变化,仅是单调乏味的节奏,就会使人厌烦。比如火车行进时车轮和铁轨发出磨擦和撞击的节奏,就让人感到不悦和疲劳。

在人们的口头表达中也有明显的节奏,其基本表现为声音的强弱大小、语调的高低抑扬、语速的快慢和字音之音质疏密。播音和主持节目时的语言表达中也表现着这些节奏的变化。并且不断重复显现,在这些变化中体现出美感。

(一)

播音和主持的一篇言谈或者一段话语,会显出一种明显的基本的节奏特征,或是深沉,或是轻快,或是舒缓,或是高亢,……。这是根据所说的具体内容决定的,也是与其他各种讲话的节奏区别而言的。比如,新闻播报是较快的节奏,晚会的主持往往是欢乐高亢的节奏,有人主持栏目是轻柔的娓娓道来的节奏,有人主持栏目是流畅的自然连贯的节奏,有人主持栏目是铿锵的朗朗大方的节奏。从总体来说,一个人说话有自己的总体的节奏特征,不同的话语篇章或者某一段落又有各自的节奏特征。

有时,同样的事物,人们可能因观察的角度不同,位置的远近不同,认识的顺序不同,各自的习惯不同,从而感觉不同,认识不同。当人们说到同一事物时,可能表达的节奏也会截然不同。比如,波涛汹涌的湍急河水,站在岸边会感到澎湃激荡,有强烈的节奏;而要站在高山之巅远眺,就会有深深地吸气徐徐地呼气,悠长无限的感受,是韧劲连绵的节奏。向别人说明这江河的波涛时,同样可能以这两种不同的节奏来说。这取决于说话人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感受,以及对事物不同的表述语句。就连“咔嚓一声”这样简单的表达,也有强烈的节奏和轻盈的节奏之分。

一个人说话和一个人说话的节奏区别还在于节奏型的不同。比如,四川人说话句尾倒数第二三个字是要拖长声的;再比如,江浙人说话的句中几乎个个字音都是短平快的。电视剧中《宰相刘罗锅》说的都是普通话,李保田扮演刘罗锅的语言节奏型是带附点的:“何——大人哪,何——大人!”“臣还——有一本……”,无论语句速度快慢都有这样的特点;而剧中的王刚扮演的和珅说话却是6/8的节拍形成的节奏型,一张口便是字字紧凑,间隔起落:“皇上,您真是有道的明君哪!”这句话里的有十分明显的▲ ▲▲ ▲节奏型。节奏型的区别来自于人物的各自性格。戏剧有一定的夸张,在现实生活中,人和人的说话节奏型有着明显的区别主持人说话也同样,应该是一个和另一个不同。我们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强调各自不同的语言节奏型,以期形成每个主持人自身的语言节奏美。

(二)

在一篇说话的内部,节奏的变化是在对比中显现的这是节奏变化的基本形态。一篇深沉的节奏,一定需要有相对轻快的地方;一篇舒缓的节奏,一定需要有相对急切的地方。反之亦然。所以在播音和主持时,在要把握住总体节奏的基础上,还一定要强调节奏的对比: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欲轻先重,欲重先轻;欲快先慢,欲慢先快。没有对比变化的节奏是不可取的。只有对比,才能使总体节奏更加突出。节奏的对比要依文稿内容变化来安排设计一定要在全篇言谈之中找到节奏松弛之处,也一定要找到节奏紧张之处;一定要找到高亢之处,也一定要找到低回之处。

播音员和主持人语言表达的节奏美的因素是多重的诸多因素的变化既要在情理之中,又要在意料之外,给人以听觉的节奏美感的享受。

播音和主持的语言表达中的各种要素各个方面的对比而产生的节奏变化,从而形成了节奏美感。

可以依篇章的主次关系形成节奏。说话人心里清楚,一篇一段言谈表达里面的主次关系,在表达上就要有由此产生的层次之间、语句之间的对比变化。由主次关系的变化引起语句的轻重变化、抑扬变化构成了节奏。主次关系不只是两个层次,最简单的应该是三分的层次,好似体育的领奖台,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有一个高度(强度)。在三分的基础上会有十分丰富的变化,可能会有最主要的,主要的一般主要的,还有次要的,更次要的,最次要的,……他们在播音或主持的篇章中出现的机会不同,位置不同,频度也不同,就构成了较为丰富的节奏变化。最加以强调的那最重要的内容是节奏中最突出的地方,是“群山”起伏中的主峰,其余是主峰俯瞰下的高低错落的群峰。

播音和主持都可能有介绍各种不同的人物的情况。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特征。英姿的战士与欢乐的幼儿园孩子,学生与科学家,煤矿工人与出租车司机,母亲与儿女,教授与青年突击队员,幼教保育员与野外探险者,领导干部与交通民警,外企职员与田里的农民,等等。即使同一岗位的人,也会因性格不同,各人经历不同而有相当的差异。除了人物形象,还可能会有事物的形象。其间差异也是明显的。能够觉察到各个形象之间特征的差异,并且认真地在表达时区别它们,包括动作、举止、说话的腔调、神态,也就产生了构成节奏的多重变化。

向别人讲述的不同时间,不同空间发生的事情,就会因情景不同,空间距离不同,时间远近不同,从而使此时此地与彼时彼地的氛围不同,心境不同。比如,白天喧闹的街市和夜晚宁静的台灯下,深山探险队宿营与游乐场的碰碰车场,5年前紧张的初试和今天的论文答辩,等等。有时,好似处在同一时空里的双方、三方,也会在讲述过程中有不同的时空存在关系。为了要表现好鲜明的时间空间交替转换,就必然会引起语句的快慢变化、抑扬变化、轻重变化。这样,节奏的变化也就显现出来了。

语言引起的感受使我们体验到,要说的话里总是有多种多样的情感色彩,话语中的各部分含有的情感份量不同,情感色彩有差异。平静的生活激起了波澜,紧急的情况化险为夷,转危为安。从心旷神怡到欣赏赞叹,从欢乐激昂到情意绵绵,……由不同的感受引起情感的变化,从而使表达产生各种不同的起伏,不同的浓淡色彩,不同速度,不同份量,必然构成节奏转换和对比。

很多情况下,说话的内容作用不同,说话人的话语意识也就不同,有的句子或者句群可能认真地诉说,有的可能以较为随便地不经意地口吻轻描淡写说出,有的句子或者词、短语可能以朗读甚至朗诵的方式强调地说出。这之间的变换,因为与内容相符合而又富于变化,能使人在易于接受的同时,感到节奏之美。

例如,一次节目的开场白:“嗨!你们好!知道我今天要带大家去什么地方吗?你想想,旅游黄金周!对啦,去购物!”在这么简单的话语中,“旅游黄金周”可以非常强调地说出,其余的话语,有的以热情招呼的语气朗声说出,有的可能以思考心理的细声说出,有的以肯定会意的兴奋语气说出,有的则以定有动感的冲击语气说出。强弱和色彩的对比是多层次多形态的。

(三)

音乐是有节拍的,也就是重复出现的音的长短强弱关系。语言表达中的节拍没有音乐中那样的严格的规定,但也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节拍的变化,是形成节奏美的重要因素:

句首第一个字可能有两种说法:强拍说出和后半拍说出,也就是强起和弱起。后半拍起方式用的较少。比如,“在北京的天安门广场……”,这里的“在”字可能是强拍说出,后面的“北京”二字也就随之较弱较短地说出,“在”字出可能是后半拍短促而又很弱地说出,紧跟在后面的“北京”二字就紧紧跟随着说出来了,“北”字相对处于强拍位置,稍加用力。这两种方式都要掌握。根据具体表达的需要熟练运用。

不同节拍的交替。比如:“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组织部副部长”。在这句话中,每三个字是一个单位,都是2+1结构,一般习惯上是以2/4拍的方式说出,即:前两个字音短,后一个字音长,前两个字一拍,后一个字一拍。

如果前面的每三个字都用大约2/4的节拍说出来,五个这样的结构连在一起,就显得节奏很单调很乏味。如果“高港区”三个字改为“经济开发区”五个字,成为2+2+1结构,这句话的节奏立刻有所改观,当然这不现实。

如果根据文义,在中间处“高港区”三个字用3/4的节拍的方式说出来,三个字每个字音同样长短,就改变了全句节拍的单调现象。

再比如,有一段话的最后一句是“我觉得身上的担子有千钧重”,“千钧重”三个字用3/4拍的方式表达,效果就很好,符合语义的需要,也是段落结束的恰当感觉。丰富的节拍变化合理运用于播音和主持的语言中,将会增添语言的美感。

有时,在适当的地方,在某一拍中,从每拍两字改变为每拍四个字,然后又回到每拍两字。这样的变化也会有形式美感可以依人物、事物形象之间的差别形成节奏。比如,“人都说,咱这岛屿小,远离大陆在前哨。”这当中“咱这”两字和“远离大陆”四个字就可能加快一倍的速度说。如果句是其他字好似4分音符说出,这两处的字变成以8分音符的速度说出。这样话语中比较自然地突出了“岛屿小”和“在前哨”,符合这句话的本意。这种情况在句子表达时常常需要。抢拍和让拍。这就好似行路时的夺路而行和让路缓行。

例如:“余其山一家迫于家庭的困难,将解决这一切难题的希望都寄托在这笔剩余的捐款上,而地税局出于对捐款人意愿的尊重不肯放手。”

如果在说“余其山家庭的困难”后,节拍是平稳正常的,呼吸是正常的,“而地税局”这一句以,紧吸一口气跟在前面“捐款上”后面抢拍,并且稍提高声调说出,就会产生一种变化的节奏,着意强调的是地税局的立场。

如果“将解决这一切”处是抢拍说出,那么“而地税局”这一句则可以说超过正常的呼吸速度,深吸一口气,延迟一步说出。这样表达出的是双方各自的立场。

让拍的情况还可以在句子中间出现,如果“在地税局”这句抢拍说出,而在“出于”前面或者“尊重”后面让拍,“不肯放手”稍迟滞一点说出,则又是一种表达的节奏,强调了地税局的立场和心态的更鲜明之处。

这一例说,让我们看到,节拍的处理没有定数,与个人风格有关,更与说话人自己对要说的话语理解有关,也与说话时前后表达互补有关。

猜你喜欢
话语节奏变化
画与理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节奏
《漫漫圣诞归家路》中的叙述者与叙述话语
轻快漫舞
这五年的变化
雷人话语
雷人话语
经理人的六大变化
喜看猴年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