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道生
8月29日,南昌大学青年教师郑璐从全球十个赛区、五个赛点的十五万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登上了冠军宝座,至此,江西卫视2010年中国红歌会完美落幕。从2006年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首创推出,到2007年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秋收起义80周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和迎接党的十七大,2008年的“围绕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讴歌成就,凝聚力量”,2009年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高声唱响祖国的颂歌,再到今年的“唱响红歌,加油中国”,中国红歌会在江西这个红色文化的摇篮中孕育、成长、壮大,辐射全国,并且走出了国门,唱到了海外。感动过后,人们不禁要问,中国红歌会为何具有如此大的魅力?为何有着如此强劲的活力?
一
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时代总会孕育不同内涵的精神,这些精神凝聚着人类进步的智慧,壮大着时代前进的力量,引领着社会发展的方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解放、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先后产生了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以及铁人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形成以积极向上为主基调的红色元素,并诞生了一大批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红歌。可以说,红歌是珍藏在人民心里的一种情操,是社会最珍贵的财富,它所传达的昂扬向上、追求理想的艺术品格能够陶冶性情、催人奋进。红歌与那些弥漫着“庸俗、低俗、媚俗”之风的文艺作品有着天壤之别,其内容一般以反映人类抗击反动黑暗势力可歌可泣的伟大业绩,社会建设的动人场景,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美好情谊为主;其曲调有的深情委婉,有的慷慨激越,一般都传唱多年,人们耳熟能详;其风格单纯明朗,体现出一种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奋斗意志。中国红歌会之所以有如此大的魅力,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它集中彰显了红歌的艺术性,为新时期的人们提供了一个情感宣泄的冲破口。
首先,它提供了缅怀和纪念的氛围。缅怀和纪念是从过去的历程中吸取经验、树立信心。忆昔抚今,不忘本,人类的成长需要缅怀和纪念,社会的发展更少不了缅怀和纪念。中国红歌会的开创源于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以后的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秋收起义80周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和迎接党的十七大,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等无不体现了缅怀和纪念这一主题。唱红歌,听红歌,能把人们带回到火热的年代,先辈们的奋斗精神通过红歌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听红歌,唱红歌,能让人们把红歌的描述境界和现实世界进行联想,把小我和大我进行比较。市场经济条件下,“目光远大,把个人的生命追求融入伟大的事业中去,从而获得人格的提升和完善”这一理想虽然不是每个人的追求,但这种道德向往则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中国红歌会的魅力之一就在于它拨动了人们心中的这根弦,从而引起强烈的共鸣。
其次,它挖掘和拓宽了红歌的内涵。江西是中国革命的摇篮,红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曾经有革命活动的地方,就有红歌流传。因为红歌的产生一是当地人民经过革命洗礼的心声流露,二是后来的人们凭吊革命历史遗迹时触景生情而谱写的优秀诗作。红歌就像是活的化石,凝固为音符和旋律,流淌在人们的心头,因而人们把江西称为“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博物馆”。《红军哥哥你慢慢走》《十送红军》《为了谁》等一批具有江西民歌曲调、表达革命老区人民和人民军队鱼水深情的歌曲,就在中国红歌会上被红歌手们反复吟唱,经久不衰。另外,在中国红歌会上传唱的红歌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红色经典革命歌曲,它加入了很多流行元素,红歌也不再只属于中老年人,更多的 80、90后年轻人也加入了唱红歌的行列。这些年轻人和流行元素的加入,赋予了红歌新的内涵,反映了年轻一代对革命传统和红歌的理解,为流行歌坛注入了新的风气。如今,学唱红歌、传唱红歌成为大众娱乐的新时尚,每逢盛事或庆典,唱红歌成为一种惯例,成为弘扬主旋律的新形式。
第三,它实现了娱乐与教育的双向结合。《荀子·乐论》中说:“乐者乐也,人所不能免也。”可以说,音乐无处不在,无处不有,音乐具有影响人道德、精神、情操的功能,优秀的音乐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精神的象征和标志。音乐对人的影响,在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战争年代,在国家安危、民族存亡的时刻,音乐会以号角式的呼唤鼓舞人心并直接作用于人的精神。而在和平年代,音乐更多地是以娱乐的形式,表现出对人道德、精神、情操的潜移默化作用。早在先秦时期孔子就断言:“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他深刻地感受到,高尚音乐对健康的社会风气的引导、对人道德修养的培养、对社会陈规陋习的改变,都有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在“超女”“超男”等引起种种非议之际,中国红歌会高举“弘扬主旋律,传承红色文化”的大旗,以风靡全球的电视选秀形式,立足于挖掘丰富的“红色”资源,坚守“红色”定位和“红色”内容,用响亮的红歌为中国喝彩,用和谐的声音为中国祝福,满足了广大观众向善、向美的精神需求。这正是中国红歌会的魅力根本所在。
二
创意是电视文艺的根本,是文化的生命力之源。在中国红歌会诞生以前,众多电视媒体都在娱乐节目方面进行了探索,竞相推出创意独特、制作精良的电视娱乐类节目。这些节目在娱乐了观众的同时,也引来了人们对电视低俗化、节目同质化趋势的担忧。中国红歌会正是看清楚了这些,找到了一条既有别于其他类似节目的个性,又能体现广大观众喜爱共性的红色娱乐新路子。
在媒体受众细分化的今天,任何节目达到雅俗共赏的目的都非常难,而中国红歌会却充分发挥了电视媒体大众化的优势,凭借独有的创意和策划做到了节目知名度、受众忠诚度和社会美誉度的和谐统一。它以追求绿色收视率为定位,凝聚本土“红色”人文和自身优势资源,深入开掘国人心中的红色情结,巧妙设置节目议程,将历史与现实、英雄主义的激情和情感的愉悦、经典与时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寓教于乐、寓理于情。正如中国红歌会策划者所言:“中国红歌会的市场之路探索,就是用最专业的手法去表现最通俗的题材,做到雅俗共赏。”实践证明,“以红色娱乐大众”的创意与庸俗、低俗、媚俗和同质化彻底划清了界限,使得中国红歌会成为其他媒体赶超、模仿的对象。“以专业表现通俗”又使得中国红歌会具有了持续创新的巨大潜力,让其他媒体难以模仿和超越。
经过几年的运作,中国红歌会的制作队伍也磨练成熟起来了。他们抱着“以大型活动带动节目,以节目促进大型活动”的宗旨,在努力挖掘文化资源的同时,大力挖掘荧屏资源。其实,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中国红歌会体现了文化创新的精神,它吸取和发展其他优秀节目样式的科学议程,把红色文化与时尚潮流的形式巧妙地结合起来,运用先进的市场运营手段,整合各种社会资源进行节目的策划、制作、包装、宣传、推广和活动延伸。电视选秀是中国红歌会的主要流程方式,2006年国庆期间,中国红歌会在井冈山举办“红歌总动员”活动,每天下午3小时连续7天进行现场直播,演唱者除了本省选拔之外,赴井冈山的游客也踊跃报名。2007年中国红歌会全国分唱区比赛正式启动,在全国有代表性的革命根据地如湘鄂赣、晋冀鲁豫、陕甘宁等设立五大唱区,随后“红歌总动员”“红歌突围战”“红歌英雄汇”等比赛环节基本确立。2009年的中国红歌会则借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契机,高声唱响祖国的颂歌,并首次在美国旧金山设立中国红歌会海外唱区,激发了海外同胞的民族自豪感,让中国红歌会走出了国门。2010年,中国红歌会一开始启动就不断有新的创意点迸发出来,首先是选秀唱区版图的全面扩张升级,设立十大唱区,不仅走进了西沙群岛,在澳大利亚设立海外唱区,还首设了网络唱区,出现了许多红老外进入全国红歌突围赛的现象。在赛制上,有许多创新举措,如评委阵容不断变换,新的面孔带来新的活力;顺应现场评委的建议,设置挽救“沧海遗珠”的复活赛。另外,2010年的中国红歌会从红歌突围战复活赛开始,创新地设置了红色历史知识问答环节,邀请名家坐镇点评,增加了一个新的收视热点。
中国红歌会处处体现着创新精神,从赛程设置、舞美设计、乐队伴奏到影视表现手法等方面,都加入了很多的现代元素。中国红歌会除了是歌唱艺术的比赛外,更注重红歌手红色文化知识的提高和意志品质的锤炼,充分体现了“红歌”的内在精神。可以说,“红色”是中国红歌会的个性所在,它以“红歌”的正面、向上为基调,每台节目都可以针对社会关注热点注入新的元素,独立成一台主题晚会,与中国的政治生活、百姓生活紧密联系。它的节目设计与生活化的表现方式则是吸引人们参与和关注的“共性”。它不设门槛的参与方式,让那些热爱红歌的人们可以在中国红歌会上纵情高歌。2009年的中国红歌会舞台布景和灯光艺术等都借鉴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一些时尚因素。正是这些“个性”和“共性”,使得白发苍苍的红军老战士、身披勋章的英雄模范、街道社区的大爷大妈、红色故乡的农民朋友、踌躇满志的莘莘学子、胸怀祖国的港澳同胞海外侨胞……争先恐后,蜂拥而至。
三
今年7月23日中央政治局专门就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问题进行集体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中国,优秀的音乐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它的先进性鲜明地表现在它的社会功能作用。优秀的音乐文化会对我们的社会发展进程、社会精神面貌产生积极的和能动的影响。
先进文化的影响力在于其受众面和感召面的广泛,曲高和寡的文化样式是难以起到 “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和“鼓舞人”作用的。中国红歌会开办五年来,从“革命圣地”井冈山唱到大洋彼岸的旧金山,从江西电视台600平方米的演播室到庄严的北京人民大会堂,从南昌街头社区的红歌海选演变到一场席卷全中国的红色歌曲风暴,正以其独有的红色文化内涵和不断突破的创新态势,在中国电视业界打造出其独特的红色精品电视栏目,征服了越来越多不同年龄段的红歌爱好者们。中国红歌会俨然成为了中国电视后选秀时代的一杆高高飘扬的标志性旗帜。截至9月8日,互联网上以“中国红歌会”为关键词的相关点评达到799,000条之多。据不完全统计,五年来,各地有 40余万人次报名参加了中国红歌会,逾十亿名观众通过电视屏幕观看中国红歌会。
受到成功举办中国红歌会的启示,让红色文化的主旋律影响和感染广大人民群众,是江西近年来打造文化品牌的重头戏。如江西省话剧团创排的红色经典剧目大型音乐诗画剧《可爱的中国》,被观众评为“音乐震撼、画面绚丽、台词深邃、净化心灵”的优秀舞台精品;江西歌舞剧院创排的大型情景歌舞《井冈山》则将《十送红军》《请茶歌》等脍炙人口的革命歌曲融入现代舞蹈、戏剧、音乐中。通过整合红色资源,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红色精神内涵,形成以红色文化为主干的江西文化,提升江西文化软实力,将有利于推动江西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这已成为江西文化工作者的共识。
五年来,中国红歌会立足于江西这片红色的故土,把红色做成特色、用经典带动流行、以主流引领多元,唱响红色文化,重塑人们的精神家园,已经成为江西弘扬先进文化的知名品牌。它彰显出的红色精神唱不完,传不断,与时俱进,迸发着激情与活力,焕发着无穷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