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经辗转于文艺片和商业片之间的张艺谋这次似乎又想在山楂树下通过文艺和商业的合资开发新的电影资源。
那句“史上最干净的爱情”应该“暗链”了不少期待的目光,更不肖说老谋子们叙述的那一段寻找“静秋”的“艰难历程”,早已将老谋子夸张的失望叙述成了对一个时代难以割舍的情结以及对纯洁爱情的执著。还没有走进电影院,我们便有理由认为,老谋子“父亲母亲”的故事并没有将他对纯洁爱情的理解完美演绎,而只有这“血染”的山楂树下,才是“最干净”爱情的沃土。
回归山楂树,似乎就回归了自然,回归了清纯,也似乎了回归了文艺。这是我们强加给老谋子的逻辑,即使我们能理解老谋子安排轰轰烈烈的首映式的处心积虑,能理解男女演员为这个首映式突击准备才艺的艰辛,也同样能理解,一部再上乘的文艺片,也不能在这样一个时代玩“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清高,但是,对文艺宿命般的偏好,还是让我们对这部《山楂树之恋》充满了近乎神圣的期待。
这是对老谋子的崇拜和期待,也是对这个“泛情”时代的“干净”爱情的期待。
电影改编于同名小说,小说取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有一个特定的时代背景。张艺谋谙熟于这样的时代,理所当然地能为一段爱情的产生和发展铺设一个合适的空间。老谋子巧妙地将时间转换为粮票、黄军裤、革命舞蹈、扫地的“走资派”以及脱口而出的领袖语录等这样一些观众可以直观的视觉意象,于是电影院里有就了这种虚拟的真实场景。故事的男女主人公就是在这样的场景下开始了他们简单而“干净”的爱情故事。
说简单,不难理解,老三和静秋的爱情几乎是以一见钟情开始,虽略经周折(先有“对象”风波,中间有秋母干涉和对“得手”的误会),但总体波澜不惊,最后在被病魔折磨得没有人样的病榻前,在静秋的声声呼唤和晶莹的泪光中结束。而可能更复杂的主人公情感心理则减缩成银幕上间断跳出的叙述文字。如此简单的爱情,不仅使本应更复杂的人物关系变成了对“走资派”训斥的台词,变成了护士对医院规章不近人情的维护,变成了路人的好奇和指指戳戳,也使得故事中的很多人物成了装饰性的符码。一句话,影片图解了一个时代复杂的政治、文化、道德和审美要素,使一个可能产生强大情节张力的背景成为最大、最抽象的道具。
如此简单的爱情,不“干净”又怎么可能呢?
一个还算是有点才学的高中生,居然以为一男一女睡到一张床上便水到渠成到“怀孕”,便以为这就算是男人得手了!这种“无知”的清纯无意中当作了爱情“坚贞”和“操守”的保证,就不能让人哑然了。我们当然不能做这样无端的猜测:老谋子试图用这部清纯的爱情片告诉人们,无性之爱乃是最“干净”的爱情。毕竟,老三对静秋的百般呵护和疼爱多多少少在诠释着所谓爱的真谛。而人类的爱情无不以感化生命、升华生命而最终创造生命为旨归,柏拉图因为他所谓的“柏拉图式的恋爱”被世人误解至今,老三和静秋这种无性之爱情,无果之爱情,是不是在《理想国》中有一席之地呢?
人类文明史中只有这样两种爱情:一种是人类对于爱情的理想信念,一种则是对这种理想和信念的追求所构成的人类情爱行为本身。而后一种总是“让人欢喜让人忧”的,它是灵与肉的冲突,冰与火的交织,情感与道德的碰撞,个人与时代的矛盾。一部好的爱情作品,无不是通过情爱行为中的多重冲突,展现情爱主体双方的复杂人性和时代性,藉此表达对追索理想爱情,坚守至真、至纯爱情信念的精神的呼唤,只有这种追索和坚守的精神才是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只有它能激励一代代人为了爱情愿履薄冰,敢临深渊,甚而舍弃生命上下求索。《罗密欧与朱丽叶》用死亡阐释爱情的意义,《魂断蓝桥》用死亡呵护爱情的纯洁,即便是算不上真正爱情悲剧的《泰坦尼克号》,也是在人与自然抗争的悲剧舞台上演绎的凄美爱情。“死亡”因为对情感的撕裂、对情爱主人公肉体的毁灭而成为经典爱情电影的永恒主题,导演们津津乐道于爱情故事中的死亡正是期待“置其死地而后生”的美学效果,在死亡的灰烬里燃起追求幸福爱情的勇气,这也正是爱情悲剧的真正意蕴所在。包括电影在内的所有艺术,正是以对抗粗糙生活的方式获得了自己存在的权利。
山楂树下孕育的老三和静秋的爱情,只是一个不懂爱情的“初恋”故事,一段“被干净”的爱情碎片,老三的死以及由此可能收集到的电影院里的泪水,恐怕只能是对一个善良的大男孩最终没能逃过宿命的安排而产生的本能的同情,而电影院外的“情感乱世”正露着它的獠牙随时准备吞噬这种稍纵即逝的同情。毕竟,未经世事锤炼的情感,未经人情洗礼的情爱,少了些风骨,多了些宿命。如果说《山楂树之恋》是爱情的悲剧,那只能说老谋子又回到了希腊的命运悲剧,遗憾的是,行吟诗人的悲号给在今天只能给人以命运无常的迷惘,而不是对纯粹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对商业利润的追求和对票房的期待,在这个大众消费时代的时代不能算过分。可即便是“商业搭台,文艺唱戏”的操作模式里,文艺的戏要唱好,也未必是轻而易举的事。《山楂树之恋》中商业化的“干净爱情”成了文艺作品中的“简单爱情”,影片的表现者们所担当的不是意义的发现者,而是消费者情感需求的“代言人”。
很不幸,老谋子的精英意识再次被大众文化的旋涡吞没。这大概不是老谋子在文艺片上的“深算”,而应该是他的“失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