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视剧 《武林外传》 中“侠”的现实意义

2010-11-16 06:33王昕南
电影评介 2010年2期
关键词:侠士传统观念外传

“侠”者,行侠仗义之士也。这个在世界历史上纵横上千年的字饱经沧桑,直至今日也未衰退。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都孕育出了自己的“侠文化”,不过,这两种“侠文化”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形成了相当大的差异。

出现于中古时期的欧洲骑士就是西方文化所孕育出的“侠”,他们是自上而下所形成的一个阶层。这些骑士必须出生于欧洲的贵族家庭,封建主的统治是他们的阶级基础。他们学习侠义精神,遵循教会纪律,并向自己的领主宣誓效忠。虽然在名义上,这些骑士有义务打击豪强,保护老弱妇孺,但实际上,他们只是封建领主所雇佣的保镖而已。

中国侠客的形成则刚好相反,是自下而上所出现的一类人。这些人并不像西方骑士那样本身也是封建主,而是来自于劳苦大众的行会,自身并没有剥削他人的基础。因此,中国的侠士所宣扬的侠义精神也就不会像西方骑士那样以“保护自己的领地”为主要目的,而是真正在为被统治阶级打抱不平。不仅如此,中国的侠士们总是要将自己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郭靖、杨过都不仅仅是名满江湖的大侠,更是受人景仰的抗元英雄。这种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早在中华文明的雏形刚刚形成的春秋战国时期,侠士与国家的密不可分就已经注定了。因为从根源上讲,武侠小说中,侠士们所建立起来的门派制度,伊始于诸子百家中的墨家学派所创立的“巨子制度”。“巨子”其实就是一派的掌门,而中国第一批甘愿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侠客就是那些墨家弟子。墨家的“天罚”思想则演变成了日后江湖上“替天行道”的口号。

中国所创建的这种独特的“侠文化”伴随着中华文明流传至今,近乎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但是2006年,随着一部反传统武侠题材的情景喜剧《武林外传》的热播,一个值得商榷的话题——什么才是真正的“侠”,浮现在了网络的平台上。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具有侠义精神,能够被人们称之为“侠”的人,一定具有一身高强的武艺。可是《武林外传》中偏偏出现了一个手无缚鸡之力却被朝廷策封为“关中大侠”的文弱书生——吕轻侯。他愣是凭借一张三句不离“子曾经曰过”的嘴把凶恶的盗神姬无命给活活说死了。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即使是盗贼,只要他有侠义精神,能劫富济贫,也会被人们称之为“侠盗”。可是《武林外传》中偏偏出现了一个号称“贼祖宗”却胆小如鼠的盗圣——白展堂。他的经验不是“盗亦有道”,而是“盗亦有道纯属胡说八道”。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侠义行天下的人,一定会高举着“替天行道”的大旗,在江湖上一呼百应。可是《武林外传》中偏偏出现了一个一心想替天行道,最终却被人们当做凶煞通缉的黄毛丫头——郭芙蓉。她的实践让光明正大的“替天行道”变成了七侠镇居民最害怕听到的四个大字。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侠骨柔情”让英雄侠客的身边一定会有一位和他一起仗剑江湖的女侠或者一位温柔贤惠的大小姐。可是在《武林外传》中,关中大侠的身边偏偏是一个整天揪他耳朵的野蛮女友,而盗圣爱上的女人不会武功,倒是一个“风韵犹存的俏寡妇”。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每一个侠客都近乎完人乃至神人,可是《武林外传》中的侠客们偏偏都有这样或是那样的毛病:号称“飞刀门第一漂亮”的美丽不打折姐妹俩“长的跟美猴王似的”;五毒教的金银二老因为小心眼而起内讧,最终同归于尽;葵花派的四大长老因为打麻将输红了眼而大打出手;捕快世家出身的凌腾云是个金玉其外的“绣花大枕头”。

由上可见,《武林外传》以武侠为名,实则是对传统武侠极大的讽刺。不过上述状况的出现其实存在着内在的必然性。

一方面是《武林外传》的背景,它的时间设置在明代,地点设置在关中一个叫七侠镇的地方。其实这个七侠镇是编剧宁财神虚构出来的一个世外桃源,因为在明代那样一个专制主义空前强大的时代,七侠镇的居民依旧生活乐观,民风淳朴,“半年连一个当街打架的都没有”。本地知县也是廉政爱民,绝不私自拿百姓半点东西。两个捕快一腔热血,整天抱怨“一年连一个案子都没破过”。按照以往的经验,时势才能造就英雄。何谓时势?乱世也!而且与之同时诞生的必然是血雨腥风。在七侠镇这样一个太平的地方等待英雄横空出世似乎不太可能,所以在这里演绎的江湖义事全都变成了一个个啼笑皆非的故事。

另一方面,按照导演尚敬的设想,《武林外传》是要“展现老百姓自己的江湖”。在这个江湖里,人们不再称赞“替天行道”,不再歌颂“劫富济贫”,有的只是对世间真善美的赞颂,是对人际关系的点拨,是生活中最朴素的问候。在这个江湖里,关中大侠吕轻侯说:“Britain的培根子曾经曰过:‘知识就是力量’!”盗圣白展堂说:“随便偷点东西抢点东西送人,就叫侠义了吗?它造成的恶劣影响是难以磨灭的。社会秩序乱了,社会风气坏了。人与人的信任在顷刻之间荡然无存!如果这些是所谓的正义,那这种偷来的正义,我宁可不要。”比之于江湖道义,这一点一滴贴近生活的哲理在百姓的心中才是真正的重于泰山。这也就是“武林外传”名称的由来:既然是“外传”,那就要讲述武林之外的,现实生活中的一切。更准确的说,《武林外传》中的七侠镇其实代表着现代社会,它的故事暗含了现代社会的理念与传统侠义精神的必然冲突。

从历史观的角度来讲,“侠”是人治的历史背景下所催生出来的必然产物。当国家动荡,社会混乱,百姓苦不堪言的时候,“侠”就诞生了。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侠义精神,其实是下层劳动人民最真实的呐喊。如果这个社会真的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人们还会歌颂侠吗?这个社会还需要侠吗?侠的诞生是以百姓的呼声为基础的,代表着这个社会是不公正的。而在当下这个文明理性的法制社会,我们需要的并不是“侠义行天下”的理念,恰恰是“天下无侠”的梦想;我们需要的并不是“替天行道”的口号,而是“和谐社会”的旗帜;我们需要的并不是“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气魄,而是“依法治国”的精神。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就会明白编剧宁财神为什么要说朝廷的“四大神捕”个个都是大侠;为什么要把刑部尚书郭大人称之为“郭巨侠”——大侠中的大侠。就是希望借助古代的的事情告诉我们:在现代社会中,真正能够被人们称之为“大侠”乃至“巨侠”的人,不会是杀人如麻的江湖客,也不会是偷鸡摸狗的小毛贼,而是真正能为国家无私奉献的人民公仆;是真正贯彻法治精神的社会工作者;是正在为“天下大同”的理想而努力奋斗的每一个人。

当社会真正做到“天下无侠”的时候,“天下无贼”,“天下无恶霸”,“天下无污吏”,“天下无贫困”的理想就会随之实现,一个真真正正的“大同社会”就会在百姓们的欢声笑语之中诞生!

猜你喜欢
侠士传统观念外传
隋唐外传(第二集)
隋唐外传(第一集)
隋唐外传(第三集)
隋唐外传(第二集)
传统观念与民法结构:再论中国古代民法的价值
电视广告中女性模式化形象分析
改变传统教学观念 培养数学阅读能力
试论《琅琊榜》中所蕴含的侠士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