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纪录片《敦煌》的故事化叙事策略

2010-11-16 05:06步长磊,徐英
电影评介 2010年15期
关键词:阿龙敦煌纪录片

一部成功的纪录片,必然是真实美与艺术美的完美结合。真实是纪录片的生命,它必须记录真实时间、真实空间里发生的真人、真事。艺术则是使这一生命变得有血有肉、多姿多彩的“营养液”。由周兵执导的大型纪录片《敦煌》,在央视网纪录片频道的统计中,被列为最热和评分最高的纪录片,引起了巨大反响。《敦煌》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通过故事化的叙事等多种创作手法,用画匠史小玉等十多位虚拟的人物串联起真实的历史事件。使观众深深感受到敦煌莫高窟曾经的辉煌与荣耀,生动再现了敦煌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纪录片的艺术手法主要包括蒙太奇、长镜头、故事化叙事、声音元素等,故事化的叙事策略是其中一个重要方法。“在叙事方式上,优秀的纪录片叙事手法考究、巧妙,将精彩的故事与知识性、科学性融为一体,潜移默化地去影响观众。让纪录片按照‘故事化’的创作理念走,使片子既好听也好看。”[1]故事化的叙事策略指的是纪录片通过画面和声音故事化的叙事手法来建构影片结构,推动叙事,完成对纪录片主题的阐释。《敦煌》大量运用故事化的叙事策略,用寡妇阿龙等十多位虚拟的人物串联起真实的历史事件。在这部片子中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用故事化的叙事方法完成对于影片的建构与叙述,使原本枯燥的历史文献,以鲜活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生动地再现了敦煌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历史原貌。许继锋评价说:“周兵的作品改变了中国纪录片的生态,几年前的《故宫》使中国纪录片的叙事方式由过去的讲道理转向讲故事,《敦煌》又向前迈进一步,开始真正关注到历史背景下的个人命运。”[2]

《敦煌》的故事化叙事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画面的故事化

“画面的故事化”指的是画面通过对历史上人物或事件进行情节的刻画、细节的展示,完成对于纪录片结构的建造与叙事的推进。《敦煌》大胆采用这一创作手法,例如在第六集《家住敦煌》中,就根据历史史料记载,虚拟了剧中人物——寡妇阿龙、当地的长官和一个与阿龙打官司的吐谷浑人。片中,当时打官司的场景通过真人扮演的方式,再现了当时扣人心弦一幕。剧中的人物已经不是一个“摆设”,有了自己的语言、表情和动作,让所有观众的心与寡妇阿龙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同时还展示了阿龙在打官司期间参加女人社、去莫高窟拜佛等小故事。可以说,本集正是通过阿龙这样一个“再现”的女子形象,串联起了本集的结构,让我们生动地了解了敦煌当时的服饰变化、饮食多样、婚礼趣事、莫高窟燃灯节、马球赛等典型的敦煌生活。这种“既非虚构也非表演的真实情节、矛盾、经历编织成的故事,其艺术魔力往往能达到虚构和表演艺术无法比拟的效果。讲述真实的故事,已经成为纪录片艺术生活化、群众化的手段,也是提高收视率,参与传播竞争的重要艺术策略。”[3]

二、声音的故事化

“声音的故事化”主要是指解说词和音乐等声音元素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对历史上的事件和人物进行情节式的刻画与细节式的呈现,与画面一起共同完成纪录片的叙事和结构。本文以解说词这一声音元素为例,探析《敦煌》中声音的故事化叙事策略。解说词在人文历史纪录片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影片所要记录的都已成历史,原始的情景已都不可能记录。解说词在片中就起着非常重要的解释、叙事和结构的功能。解说词的多少,写作方法,配音方法,与画面的配合已经成为人文历史纪录片成败的关键。人们早已厌倦了“上帝之声”似的居高临下、高高在上的解说风格,取而代之的是故事化、情节化、细节化、富有人情味的解说风格。《敦煌》的解说故事性极强,每一集都在讲述一个生动精彩的故事,通过讲故事的手法,完成对于主题的阐释。在第四集中,描述了画匠史小玉临摹壁画的感人故事。其中有一段解说词这样写道:每天,当莫高窟迎来第一缕阳光的时候,史小玉就来到洞窟中勾绘他心中的图画。为了能有接近纸上做画的效果,史小玉趁泥底没干就开始描线着色,随后,他用表现衣服转折有致的折芦描,表现丝绸光滑细软的行云流水描,表现头发飞举飘扬的高古游丝描等等不同的描法,将各种形体质感和人物的神情动态表达得淋漓尽致。如今,在这些笔墨的背后,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史小玉那份激情和沉浸,这千手千眼观音慈悲容颜的深处,似乎还描绘着一幅美丽的愿景。通过这样一段细腻的情节与细节刻画,我们能够强烈地感受到影片对讲故事这一手法的娴熟运用,史小玉在观众眼中不再是一个虚幻的、不可触摸的虚构人物,而是一位真真切切的,给人以强烈震撼的画家,对敦煌壁画无比崇拜的信徒。同时,这段文字充满了“人情味”,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作者对于先人史小玉的赞美与惊叹。

在电视节目日益丰富的今天,“曾经象征中国电视文化品质与美学坐标的纪录片被迫进入栏目化生存新方式,失去了社会话语权,也失去了在传媒界的文化位置与美学价值。”[4]纪录片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电视市场中占据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培育自己的观众群体。这是一个长期困扰纪录片理论界和创作者的重大问题。《敦煌》的创作经验值得借鉴,那就是在尊重纪录片真实的基础上,大胆借鉴故事片等其他艺术形式的手法,实现纪录片真实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敦煌》总导演周兵指出:“《敦煌》的创作中要求历史表达更具有戏剧性,更彰显人物情感的描述,我们学习并借鉴了电影故事片和戏剧的结构方式,也受到英国学者Susan Whitfield和美国学者史景迁历史研究方法的启发,试图用一个人物亲身经历的事件来切入一段历史,用故事化的方法来呈现一段真实的历史,展现一个人物在历史事件中的性格和情感。”[5]

注释

[1]孙剑英,陈慧谊,龚莉萍:《“和”而不同 精彩纷呈——2007(第九届)四川电视节“金熊猫”奖国际纪录片评选活动综述》,《当代电视》。

[2]《<故宫>之后再出纪录片力作:一曲长歌赋敦煌》,浙江在线-浙江日 报,http://space.tv.cctv.com/article/ARTI1267167796262375

[3]王列:《电视纪录片创作教程》,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11月第1版,P23页。

[4]张同道 :《<敦煌>:中国纪录大片的 启 示》。http://space.tv.cctv.com/article/ARTI1269595636345990

[5]周兵:《创作感悟》,http://space.tv.cctv.com/article/ARTI1268902385591583

猜你喜欢
阿龙敦煌纪录片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小声哭,大声哭
神奇的小蚂蚱
亮丽的敦煌
绝世敦煌
福州城最后的“走鬼”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