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 王念念
浅析岩井俊二电影作品中的“青春”情结
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 王念念
岩井俊二是自1990年以来最受年轻人支持和喜爱的日本著名电影导演,他以独特的视角挖掘着人性的另一面。他的电影中多充满着“青春”情结,展现了众多少男少女的青春影像。通过对青春的美好、单纯以及残酷的描写,导演无非是希望能使人产生共鸣,重新审视现实,正视现实而得以有所感悟和改观。
青春 唯美 悲观 信仰
岩井俊二的许多电影所宣泄出来的感受有时很难用言语来表达,那是一种洒落于心田的滋味,是甜蜜和苦涩的结合体,是纯美与残酷的黏合物,而它们的赋予者则是岩井俊二电影中的灵魂之一“青春”。岩井俊二的电影作品大多是既温存又暴烈,就如同青春期的孩子总是冲动而又不乏诗意和想象。日本国内有一种开得绚烂的樱花,落下来的那一刻残酷绝美到了极点,简言之,看岩井俊二的电影就是这样的感觉。关于青春的记忆,我们总是需要用最细致的笔触作最美的定格,那样的一段日子,不管在多少年后回忆起来,必定是丝绒一般柔软的。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能轻易地嗅到青春期那股骚动而又甜蜜的味道。多年以后对于那段时光,我们没有任何说辞,甚至不愿拿出来与他人分享,那些一去不复返的日子,纯净的,感伤的,零零碎碎的,总是让人回味。
青春应该是怎样的?在岩井俊二的作品中,他试图给成年人还原一个真实的青春,既美好,也不美好,唯美青春和残酷青春的对比十分明显地存在着。他不是要带领我们去探索关于人性的善恶,而是用极端的美感以及诗意的固执为我们架构了一个仍然可以把梦做下去的舞台。
《情书》大概是岩井俊二最为抒情最为温馨的一部电影,里面那个默默地爱恋着和自己同名同姓的女孩的少年,被死亡掠去无法挽回的少年,就是一首典型的关于青春的诗。在这部电影里,岩井俊二对于画面的色调非常考究,室外的色调大多采取冷色,室内的色调则大多是暖色。整部电影的基调非常平稳没有任何突兀的感觉,特别是回忆那段的色调是轻松明快的,让每一个人对那段流逝的青春时光充满了愉悦之感,与雪景的压抑构成了鲜明的对比。配乐以低调的钢琴、小提琴及大提琴为主,简单质朴,温存细腻。影片中关于青春时期的唯美体验达到了一种极致。可以说这是岩井俊二创造的青春影像奇迹,在后知后觉中让观众体会一种无法言表的对于青春的感受。
而与这种唯美相反的,是岩井俊二的在作品中极端地对青春残酷的表现。《情书》之后岩井俊二开始对残酷青春的剖析产生浓厚的兴趣,完全从《情书》里的细腻温存中抽离出来。1996年岩井俊二拍了《燕尾蝶》,突然从《情书》的清新温存转换到残酷的表达。这部电影实际上描述的就是一段寻梦以及梦想破裂的过程,理想主义者的梦想只是美丽的泡沫。《梦旅人》是一部以精神病患者为题材的黑色电影,这或许是岩井俊二最绝望的一部电影。孩子们总是带着自己的眼光看世界,他们看到的东西与成人世界相去甚远,然而这就是一个被强权主宰的世界,孩子们永远不可能要求成人带着同样的眼光与他们一起去观察事物。其实孩子是相当脆弱的生命个体,他们需要的是爱和包容,他们内心的诸如孤独与恐惧这样的小情绪希望有人一起分享。
“我喜欢在一部作品中彻底极端,无论是唯美还是其他”,岩井俊二曾这样说过。他一直坚持做自己的电影,固执地关注青少年的成长心路。也许极端就是最初的青春,我们在梦想的城堡里,看到太多奢华的美丽,于是,当有天我们离开那个梦境的城,暴露在太阳底下,刺眼的阳光让所有的梦都烟消云散,只留下一双脚,让我们自己离开,去寻找未知的未来。
真实的青春是否真的如此极端——或者唯美?或者残酷?这样的矛盾总是在人们的想象和现实的差距中受到质疑。其实真正明白青春为何物的人,是不会对此感到迷惘的,因为真实的青春的确有不美好的一面,青少年在经历着现实存在的各种苦闷、烦恼、压抑和无所适从中成长。在这种成长中,他们逐渐发现了生活的真相,延续了性格中适应现实的某些个性,放弃了许多带给他们伤痛的棱角,最终完成长大成人的涅槃。
在Trash Basket Theater一书中,岩井俊二说:“这就是岩井俊二今日的主题:就算过了青春期……”他对青春流逝的恐惧体现在打捞过去细节的态度上,这也是他为什么在眷恋青春之中做着无边的白日梦。从两个人钢琴式的书签到可以主宰专一迷茫的聊天室,从隽永的插图到耳机里CD的质感,岩井俊二对青春无微不至的追逐正是源于他对被青春遗弃的恐惧。对他而言,青春一直都以错落的时差不断出现。
在电影《燕尾蝶》中,虽然导演将故事的背景设置在一个相对具有实验性质的名叫“元都”的城市中,这样背景下的青春本应该可以更加随意和更加理想化,可是我们看到的却仍然是成长中的艰辛和无奈。这是一部少女凤蝶的成长史,面对母亲为娼、生来无父的现实,凤蝶的青春期是充满苦痛的,她在母亲死后被人随意遗弃,再次凸显了青春不全是美好的事实。而随着她的成长,在她随妓女固力果和元盗飞鸿的放浪生活中,她一次次地质疑生命和生活,不懂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她唯一觉得快乐的大概就是和这些人亲密的关系。而最终这唯一让她依靠的关系也在金钱的冲击下断开了。和所有当下的青少年一样,她在经历了苦痛之后开始蜕变成长,想用自己的力量实现心中的梦想——买下俱乐部,让固力果和飞鸿以及自己再次过无忧无虑的生活。可现实却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了,俱乐部被迫卖给了别人,飞鸿被警察殴打致死,固力果被流氓追杀。在这样的情况下,凤蝶已经不再是一个没有能力的柔弱女孩,而是最终化作了不需要固力果保护的燕尾蝶。在残酷的现实中,她终于学会了飞翔,得到了成长。这样的青春或许才是每个处于青春期的人所经历的真实存在。
《烟花》、《四月物语》和《情书》看上去总能让人将其排成一个温情的序列,但所谓温情背后我们看到的仍然是岩井俊二无以复加的赤裸裸的悲观。《烟花》稍纵即逝的青春,像《维罗尼卡的双重生活》一样在寻找改变拉锁方向的那个支点,命运可能就在游泳池里的一个转身中发生转变,青春之中有那么多让人想哭的支点,又怎么能够找到那个稍纵即逝的点呢?《四月物语》的樱花烂漫并不能遮掩被孤立、被交付给命运的青春,通过对人的爱来改变自己,究竟是爱的执着还是爱的俘虏?电影中榆野挑选出来的那把红色雨伞的破烂是令人会心一笑的幽默还是极度纯情背后悲观的暗喻?至于《情书》,与其说岩井俊二的“青春”是像《情书》一样用来忘却不能忘却之痛,倒不如说“青春”在岩井俊二手中就像那本《追忆似水年华》一样,道具的功能远大于阅读的本能,温存表面下白雪覆盖的悲剧,是一个藤井树在追忆中浪费了三个人的青春。总之,岩井俊二的“青春”里,最终只落下无处不在的残酷。
在《梦旅人》中,卷毛、可可和小悟把《圣经》的印刷日期看作是世界末日的日期,可可在那天用手枪轰掉黑色的羽毛,她完成了以自己为中心的世界的灭亡。小悟在长达三分钟的扭曲中倒在了草地上,信者得救的信仰主义给了两种平行世界以瞬间的超时空交汇,完成了二元世界中的超现实信仰。其实,信仰和丢失之间肯定存在着瞬间的真空,这个真空便是时差。卷毛便在自己设定的宿命论中梦魇,可可杀掉了什么都跟自己很像的妹妹。抛开外界对青春的强奸和桎梏,青春本身追求的绝对自私在本该合理的时空中滑向了无边的绝望。《四月物语》中樱花暂歇暴雨将至的中间阶段,《烟花》中从侧面到正面看烟花的双重可能以及变化的可能阶段,《燕尾蝶》信仰危机背后的黑洞以及《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中关于信仰彻底破裂的缺口,这些都是岩井俊二能看到却无力改变的现实存在。
总之,一方面岩井俊二致力于青春极端唯美的情感幻影制造,另一方面他的青春电影也没有忽略并不美好的现实存在。这里有青少年正在经历的残酷历练,也有成年人对于青春时代的美好回忆,有唯美青春的信仰,也有对于这种信仰丢失的抱憾,两种情感看似矛盾却又相辅相成地还原了青春的真相。坚持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青春,这正是岩井俊二电影的独特风格,真实的青春在他的电影中得到完整的记录和展现。
和现实形成鲜明对比,电影反映出了人们对于渐渐远去的美好事物的向往。岩井俊二通过对青春的美好、单纯以及残酷进行描写之后,无非是希望能使人产生共鸣,重新审视现实,正视现实而得以有所感悟和改观。从简单到复杂,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过程,导演在启示世人,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必然会失去一些单纯而宝贵的东西,然而这并不是一种遗憾,而是意味着一种成长。我们可以羡慕青春世界的单纯和美好,但是不可以逃避眼前的责任与困难。现实的确残酷但是度过那一道道人生的坎儿,我们可以享受到另一种收获的幸福。面对世俗的人们需要更多的谅解和宽容,必须告别长期以来的单纯去勇敢地成长,这才是我们应有的正确的生活态度。
[1]候克明.多维视野:当代日本电影研究[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
[2]片山恭一.世界は君の知らなぃころで動く[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5.
[3]虞吉等.日本电影经典[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王念念,女,硕士,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讲师。
10.3969/j.issn.1002-6916.2010.15.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