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土家族八宝铜铃舞的传承和保护

2010-11-16 04:38焦娜
电影评介 2010年9期
关键词:铜铃八宝民间文化

每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正是这些独特的文化才塑造了各不相同的民族,面对民族文化衰退加剧的趋势,我们应当积极采取抢救和保护措施,让人们重新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从而自觉的行动起来保护传统文化。

第一节 八宝铜铃舞的现状

八宝铜铃舞是依附于土家族梯玛宗教仪式中的,舞蹈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和神歌、道具、祭祀偶像等一同构成完整的崇拜仪式,其发展、传承方面面临多种不利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科学文化的冲击,土家族人文化价值观念的变革使土家族人的审美观和生活观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在这种现代文明的审美方式转变的影响下致使人民越来越远离这种原始的民间信仰以及仪式乐舞。因此也导致了这种原始的宗教文化已经面临失传的地步。在赵书峰、刘能朴两位的调查中提到,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民间的原始文化活动只仅仅保留在湘西北的部分地区。而梯玛老艺人的数目逐日减少,特别是能做完整法事,又具有很高的表演功夫的大多都去世了,而真正有功夫的梯玛大多年事已高。据他们调查在湘只有四个县能真正用土家语演唱梯玛神歌的老梯玛大约有20多个,并且这些梯玛大多已经70多岁了,另外,仪式内容逐渐缺失、法事程序渐简单化。随着老梯玛的一个个去世,一些高难度的梯玛法事表演的功夫已经不复存在,特别是整个法事表演耗时几天几夜,真正完整的梯玛表演和全部用土家语的梯玛调唱腔语汇更少,可以说梯玛文化正遭遇消亡的窘境,对梯玛文化和八宝铜铃舞的抢救迫在眉睫。

第二节 八宝铜铃舞的传承和保护

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中,八宝铜铃舞和各种民间文化一样,面临不断消失或失传的危机,国家为使各民族的优秀民间文化得到保护,在弘扬各民族文化精神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国家民委、中国文联,于2003年启动了“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保护工程”是由政府实施和推动的工程,对珍贵、濒危并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民间文化,进行有效的保护。其保护工程的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继续发展。”实施原则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长远规划,分步实施;明确职责,形成合力。”提出“保护”、“合理利用,继续发展”的目的。在国家兴起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的大背景下,我们进行对八宝铜铃舞的继承和保护将涉及到保护形式、保护手段等内容,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法有两个方面:动态保护和静态保护法,要保护民间舞蹈,不仅仅只是将它通过一些活体保存下来,而是要让群众认识到该文化对于一个民族的重要性,通过全民参与的形式才能有效的、切实的保存下来。此外,保护民间舞,也是我们舞蹈事业得以发展的基础,正有了民间舞作为基础,我们才能找到创作的源泉。

一、收集整理、保留原生态

首先是对传承者的保护。梯玛文化在时间上越千年,空间上无国界,文化内涵丰富外延广博的特质完全切合定义的含义,具备了申报世界口头文化遗产项目的三个条件,即空间性、时间性、文化性。作为梯玛文化发祥地的恩施地区应该积极牵头,创造条件,寻求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加大国家对民族文化、民间文化的支持和保护力度。体现在可以建立大量文化保护设施、机构、团体、组织,以及进行文化投入。营造开展八宝铜铃舞的生态环境,改善民间舞蹈艺人的生活条件,他们有健康的身体才能进行技艺的传承,培养热爱民间舞蹈的接班人,重视当地专家和舞蹈专业者的作用,积极推动八宝铜铃舞的宣扬。

其次是要利用大量的技术手段,将有关八宝铜铃舞甚至整个梯玛活动用实物的、线条的、声音的、文字的、姿态的民间文化资料记录在我们的照片、磁带、光盘、博物馆、图书馆、信息库里面。文化既是一个社会过程,也是一个自然过程,同样它也有生有死。我们必须在它仍处于活态之际就一记录下它的存在情况,即使它在今后死去,我们也能拥有这一宝贵的遗产,并认识利用开发这一资源,使之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学术效益。

二、依靠市场机制,打造民族文化产业

1、提炼八宝铜铃舞中具有本民族特点的舞蹈动作元素,在不改变土家族舞蹈风格特点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发展,创编出适合舞台表演的八宝铜铃舞。

2、舞蹈的旅游化、大众化。民族民间舞蹈绝大多数都是与宗教相关,在特定时空、特定的场合下有着特殊的意味,如果去掉这些程式单留下某一部分,那么其形态、功能则会产生相应的变异,更会失去传统的意义。旅游区或是保护区的一切建设都应该像原生态博物馆一样将原始自然的生活面貌原生的展现出来。让前来旅游的游客潜移默地得到文化上的享受和相关知识的吸收。当然只需要象征性的表演,通过讲解员的解说使外地游客增加了对土家族的风俗民情、宗教信仰文化风俗的了解,并促进土家族传统文化的弘扬发展。

三、发挥学校艺术教育的传承空间

通过学校的艺术教育课堂开展民间宗教仪式、教育活动,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更多的梯玛文化,八宝铜铃舞。艺术院校还可以提炼创编出一套八宝铜铃舞的教材,并且作为素材加以变化和发展创作出更多舞蹈作品。还可以通过对一些优秀学生给予一定奖学金,作为特长生选入艺术类院校等方法造就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传承人。

四、新科技的运用

当今是一个信息多元化的时代,电脑、网络等多媒体的运用已扩大,这也是宣传、保护的一个方面。针对不同年龄的人群,将整个梯玛仪式活动过程做成动画或科教片等既有形象性又有教育性的节目,通过网络、电视等形式进行宣传。这种方式可以极好的弥补当前群众对这方面认识的不足,同时也将舞蹈元素进行提炼,以广场舞的形式或是以民族文化知识课的形式在学校及大众中推广。

发挥当地文艺单位和艺术团体的创作、宣传能力,对于原生态的八宝铜铃舞固然应当搜集保留,但要使更多的人愿意接受和了解八宝铜铃舞,还应当在保留其文化内核的同时,提炼和创作出符合人们审美情趣的、有较高艺术价值的舞台舞蹈。我们在保护八宝铜铃舞的同时也传承了梯玛文化,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其实质是民族精神与民族审美情趣的传承,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热爱和平,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八宝铜铃舞是在人们对梯玛的信仰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土家族人民历史文化的见证,它体现了土家族人民希望天下和平、生活幸福的美好愿望,更能促使我国民族舞蹈事业的繁荣、发展。

《湖北省教育厅2008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是:2008q216

[1]朴永光著,《韩国传统舞蹈的沿革和发展》,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

[2]张伟权著,《土家族梯玛研究》,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04)

[3]谭志满著,《“梯玛”探幽》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1,(01).

[4]白庚胜著,《民间文化保护前沿话语》,北京,学苑出版社,2006。

[5]赵书峰、刘能朴著,《湘西土家族梯玛神歌调查研究综述》,中国音乐(季刊),2007(01)

猜你喜欢
铜铃八宝民间文化
铜铃山中
转山转水转文成(组诗选一)
后来的我们,都有新的故事
养生八宝
遥感地质在祁连县八宝镇地热勘探中的应用
贾平凹民间文化意识与中国新时期文学创作
八宝风光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