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如晓,赵方荣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北京 100875)
公平贸易:问题与挑战
曲如晓,赵方荣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北京 100875)
经过近七十年的发展,公平贸易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然而,伴随着公平贸易额的不断增长,各种各样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特别是 20世纪 80年代公平贸易标签进入公平贸易领域以后,公平贸易产品的市场化程度大大加快,关于公平贸易的最初原则、公平贸易标签、公平贸易产品的消费市场,以及发展中国家的长期比较优势等矛盾越来越突出,公平贸易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公平贸易;非传统贸易;公平贸易标签
公平贸易 (Fair trade)是一个有组织的社会运动,发端于 20世纪 40年代末的欧洲。公平贸易提倡改革现行的贸易行为,尤其是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框架之下进行的国际贸易,力求为生产者提供稳定的产品价格、企业支持和更好的贸易条件等,以尝试解决市场失灵,并鼓励消费者不参与涉及不公平贸易的消费[1]。
在近七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公平贸易经历了从捐助形式向贸易形式的过渡,以及世界商店模式向公平贸易标签模式的转变,产品也由最初的手工艺品扩展到后来的农产品。在这个曲折的发展过程中,公平贸易的定义逐渐走向具体,公平贸易的理念也从“非传统”转向“公平”,非传统贸易组织 (以下简称ATO s)的目标不断更新,公平贸易产品也逐渐占领了利基市场①利基市场 (Nichem arket):又称缝隙市场、壁龛市场、缝隙市场、针尖市场,指向那些被市场中的统治者 /有绝对优势的企业忽略的某些细分市场。利基市场是指企业选定一个很小的产品或服务领域,集中力量进入并成为领先者,从当地市场到全国再到全球,逐渐形成持久的竞争优势。。
2001年,FINE对现代意义上的公平贸易进行了权威定义,它认为公平贸易是一种基于对话、透明及互相尊重基础之上的贸易伙伴关系,它旨在追求国际贸易的更大公平性,以提供公平的贸易条件、确保被边缘化的劳动工人及生产者 (特别是南半球发展中国家的生产者和劳动工人)的权益为基础,致力于贸易的可持续发展。2007年,主要发达国家公平贸易产品的零售总额为 23.81亿欧元,同比增长了46.68%。同年,世界范围内的消费者在公平贸易产品上的花费达到 16亿多欧元。这些数据意味着 58个发展中国家的 150多万生产者和劳动工人从公平贸易中受益。然而,伴随着公平贸易的实践,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也不断显现出来,特别是 20世纪 80年代公平贸易标签进入公平贸易领域之后,公平贸易产品的市场化程度大大加快[2],关于公平贸易的原始原则、公平贸易标签、公平贸易产品的消费市场以及发展中国家的长期比较优势方面的矛盾愈来愈突出。
根据公平贸易的发展进程,我们可以将公平贸易的发展划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 80年代以前的激进式和 20世纪 80年代至今的实用缓和式 (如下表所示)。第一阶段的公平贸易运动是一种政治和意识形态意蕴较浓的激进运动,它的目标是将公平贸易发展成为普遍的规则,因而它是主导经济模式的替代品,即非传统贸易形式,或者说它的目标是令所有的交易都公平。第二阶段的公平贸易强调南方国家的产品应在公平的条件下进入北方国家市场,它试图渗透到市场和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中去,销售尽可能多的公平贸易产品,并借以提高南方国家生产者组织的能力,其目的是通过这些方式表明主导模式并不是坚不可摧的[3]。
公平贸易的两个阶段及其特点
公平贸易的发展态势反映了以下内在矛盾情结:一方面,公平贸易是以非传统贸易的姿态兴起的,它的主要目标是重建一个公平合理的南北贸易结构,以从根本上改善南方发展中国家的弱势地位;另一方面,公平贸易不得不对现实世界的商业逻辑做出反应,如何在主流市场扩大市场份额,如何提高销售量成为公平贸易的首要问题,而其最高理想则只能通过不断市场化、商业化公平贸易产品这种“曲线救国”的方式来实现。公平贸易标签的介入大大提高了公平贸易产品的市场份额,然而在满足消费者和商人的需要中,公平贸易的最初原则则大打折扣。以利润为最大化的商业企业参与公平贸易运动中来并非是由于意识形态上的信念,或许更多的是对公平贸易的便利和利润的追逐。产品所承载的社会意义——“公平”成为一大卖点,成为吸引消费者眼球的工具,成为商人获得巨额利润的来源。在公平贸易与商业逻辑的不断周旋中,我们不得不开始怀疑公平贸易是否能引起社会变革、其“非传统”地位能否保持?最后,消费者可能仅仅带着善良的心去购买产品,而可能忽略公平贸易所倡导的公平思想。长此以往,非传统贸易的价值会在公平贸易产品为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的过程中渐渐消磨,公平贸易的思想体系会被市场经济逻辑所稀释,届时,所谓的公平贸易和传统贸易将没有任何本质上的区别。公平贸易陷入了是追求完全的非传统贸易 (被边缘化)还是继续寻求更广泛的分配渠道 (丧失“灵魂”)的困境。它的革命性和彻底性能够坚持、能够实现吗?
公平贸易标签于 20世纪 80年代进入公平贸易领域,直到第一次公平贸易标签行动开始,公平贸易商品的销售量才开始大增。公平贸易标签在发达国家的成功推广,吸引了食品行业的巨头企业,他们纷纷采取各种各样的策略来搭上公平贸易标签这趟便车,并希望通过发起运动引入低标准的标签来迷惑消费者以抵销公平贸易对其销售量造成的影响,或创建自己的新的公平贸易产品链来赢得炙手可热的利基市场[4]。如荷兰烘烤咖啡行业巨头 Douwe Egberts为阻止“团结咖啡”并提高自己的品牌形象,发起了“boerenkoffie”运动来积极发展势力,直接从小生产者那里购买咖啡,而事实上它只是支付市场价格,并非公平贸易价格。德国的 Jacobs公司引入“CaféCondor”,与秘鲁合作社之间的贸易所采取的原则却与 TransFair的原则相似。目前,欧盟的工业企业对发展自己的标签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种类繁多的公平贸易标签已经超出了食品部门并延伸到其他部门,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并且在世界范围内拥有 5000多名员工及 1900个代销商的世界级供应链 Body Shop也推出了自己的理念——“社区贸易”,并且带有自己的特有标签和标准。
美国最大的咖啡美食公司——星巴克迫于道德贸易运动者的压力,于 2000年春天宣布将通过公平贸易渠道购买部分咖啡产品,这些咖啡由 TransFair认证。由于星巴克的垄断地位,它的公平贸易量代表了美国公平贸易咖啡的大部分销售额和增长量。虽然星巴克只是在部分产品上贴上了公平贸易标签,但是标签的正面价值却为塑造企业的形象带来了诸多益处。同时,迫于压力的星巴克在不得不参与公平贸易并为引进 TransFair标签做出巨大贡献后,也开始另起炉灶,着手发起运动建立自己的标签。目前星巴克已经为 Chiapas和中美的种植者推出了“树荫下生产咖啡”计划,尽管该计划旨在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保证供应链的正常运行,但是很难说星巴克的这种行为不是出于一己私利。
由于美国市场比较特殊,它不像欧洲,公平贸易标签在引进美国之前没有大量的社会运动来向消费者传递标签的意义,也没有关于公平贸易意识形态方面的深厚积淀,标签完全是个舶来物。因此,如果星巴克真正建立起自己的标签和供应、销售渠道,并从 TransFair标签中退出的话,美国的公平贸易将难以为继。
欧洲 ATO s已经意识到,如果咖啡烘烤商巨头们调动他们的物力、财力、人力来发展自己的标签,他们将会赢得大部分原有的公平贸易的消费者,吞噬掉真正的公平贸易标签。尽管在短期内,这些大企业确实为发展中国家的小生产者和劳动工人带来了一些市场,提高了他们的福利,但是在本质上,他们是理性经济人,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他们推出自己的公平贸易标签绝非是为了帮助发展中国家的生产者和劳动工人。因而,从长期来看,商业企业的这种行为将直接威胁公平贸易标签的地位,完全腐蚀掉真正的公平贸易。而且名目众多的标签使得消费者莫衷一是,也会导致消费者对真正的公平贸易失去兴趣和信任。
如果大型企业能够积极参与公平贸易活动,并且不破坏公平标签的合法性、意义以及认证机构,那么,公平贸易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若要达到这种效果,就要确保标签是清楚明了的,并且认证标准真正代表公平贸易所要代表的理念。另外,也要将公平贸易标签与其他诸如有机产品之类的质量标签区别开来,并且统一化、清晰化公平贸易标准,以增强标签在消费者中的信任度。2001年 9月,在 FLO的最后会议上,与会人员决定建立一个独立、自治的认证机构。这个机构的建立主要是为了防止主流商业企业创建平行的认证和标签。但是仅有这些努力是不够的,要完全走出这个困境仍任重道远。
公平贸易组织在管理、检查、经销方面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费用,这些费用会减少公平贸易再分配系统所转移的总额。公平贸易标签的存在与否取决于消费者的支付意愿 (那些对社会生产比较敏感的人)能否抵消监督和实现质量标签的交易成本。在考察公平贸易组织达到预期社会目标的能力时,我们可以通过估算其转移量有多少被管理、检查、经销费用所消化来检验公平贸易组织的效率。下面,我们将通过两个基金组织的年度报表来进行分析比较[5]。
瑞士的M ax Havelaar基金会是最成功的公平贸易标签组织之一,它在 2002年的年度报告中公布:由公平贸易产生的可转移总量为 2 750万瑞士法郎,根据基金会的计算,生产者从公平贸易获得的收入比传统贸易高 30%。同时,M ax Havelaar基金会的损益表上的数字显示,为了达到额外多出来的 825万瑞士法郎的收入 (与传统市场进行比较),需要在人员、管理、经营和检查上花费约 280万法郎,那么,基金会的组织和管理的费用大约占可转移总量的 34%。著名的德国救济组织B rot fu¨r dieW elt2002年年度报告表明,它在项目支助、公共关系工作、广告宣传和管理方面的花费为 1 390欧元,而总补助金 (可转移总额)为 7 670万欧元。这意味着实际的救济行动所带来的受益金额为 6 280万欧元,那么,B rot fu¨rdie基金会的组织和管理费用占再分配量的比例为 22%。
从以上的数据结果可以看出,基金组织的人员和检查成本占公平贸易组织再分配总量的比例是相当高的。我们不禁会问,公平贸易组织是否有效率,公平贸易标签是否应该存在?它们是不是对社会资源的不合理使用?管理费用占可转移总量的份额主要是由救助的种类来决定的,如果对接受救济的特定受益人群的衡量标准越具体详细,相应的准备和检查的要求和费用就越高。事实上,少的转移总额或许比那些需要很高的费用和极大的努力来保证补助金顺利到达需要帮助的人群的方式更为有效。因而,我们很难回答传统的捐助方式 (销售收入 +捐款额)是否比融合了支持发展中国家的人权和生活水平这两个道德元素的公平贸易方式更为可取。当然,随着公平贸易的发展,可转移总额不断增长,公平贸易组织的规模效应很有可能实现,这样就能逐渐抵消管理成本占公平贸易活动的份额。但是,从目前来看,公平贸易只是占领了利基市场,还没有达到一定的规模,因而公平贸易组织的再分配成本是不可小视的。
虽然很多进口商、零售商、批发商、超市都是公平贸易的忠实拥护者,公平贸易产品也在过去几年里占领了重要的利基市场,但是绝大多数企业组织并没有进入公平贸易领域,他们对公平贸易仍然持怀疑态度,这主要源于对公平贸易市场的担忧——是否会有足够的市场来吸收公平贸易产品。事实上,公平贸易产品市场的现状并不是很乐观。
理论界和商业界的一系列消费者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公平贸易产品的顾客集中呈现出以下人口统计学方面的特征:一是中上层收入人群占相当大的比例;二是大多数为女性消费者;三是绝大部分是已婚的年轻人;四是文化程度比较高;五是大部分是白种人。以上消费者的收入、性别、婚姻状况、教育水平和人种方面的特点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是:公平贸易的消费市场是相当单一的;公平贸易消费市场的单一与公平贸易产品自身的特点不无联系。由于公平贸易产品在物理外观和使用价值上与普通产品并无二异,而价格却高出许多,因而它对于低收入人群的吸引力是极其有限的。公平贸易产品大多为农产品,那么关注家庭生活的女性消费者则会多一些。公平贸易产品承载了提高生产者福利方面的社会信息,对消费者的文化程度自然就有了更高的要求[6]。
从地域来看,公平贸易消费市场分布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欧美国家。2006—2007年,欧洲地区和美国分别占公平贸易零售总额的 65%左右和 34%左右,基本上囊括了公平贸易的总零售额。其中,英国和美国的零售额分别占世界总额的 60.27%(2007年)。澳洲仅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参与公平贸易,亚洲地区仅日本,它们分别占世界市场的 0.45%和 0.25%左右。另外,在欧洲市场上,各个地区的零售额的分布也是不均衡的,其中,2007年,西欧占欧洲总零售额的 65.87%,中欧占 22.70%,北欧占 8.67%,南欧占 2.76%。欧洲国家中,公平贸易零售额最高的是英国,占世界和欧洲地区零售额的比例分别为29.58%和 45.33%(2007年 )。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由于公平贸易消费者的集中特性以及公平贸易消费地区和国家的高度聚集,导致了公平贸易市场的单一,这种市场结构影响了公平贸易产品在主流市场上的份额。据统计,目前公平贸易农产品的总额占世界农产品贸易总额的比例仅为 0.1%。2004年,美国公平贸易咖啡仅占美国市场的 0.5%,2006年,世界公平贸易咖啡占专卖店咖啡销售量和销售额的比例分别为 4.3%和 2.2%。因而,要提高公平贸易产品的市场份额,增加社会溢价的总额,实现规模效应的巨大作用,迫切需要多元化的消费市场。可见,消费市场从单一走向多元成为重要挑战。
公平贸易认证程序要求咖啡进口商直接与生产者组织建立长期的购买协议,这就砍掉了在拉丁美洲被叫做“丛林狼”的中间商,从而有效地抵制了他们发放高利贷和压低咖啡收购价的行为。与进口商直接建立长期的市场关系,不但可以为生产者提供更高、更安全的价格,使得他们能够积极地规划未来的生产活动,而且一些国家的生产者合作社也可以利用从公平贸易中获得的社区发展基金,组织技术培训,改善社区基础设施并进行市场建设等。然而,这个由地板价格和社会溢价组成、高于市场价格的公平贸易价格,在为预期受益人群带来直接和间接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它导致了预期受益国和世界市场的价格扭曲、资源配置失衡。下面以咖啡为例来说明。
为咖啡支付公平价格意味着什么?公平价格是由高于市场价格的地板价格和消费者愿意支付的额外溢价构成,它允许发达国家消费者将其部分贸易所得再分配给贸易商品和服务的输出国,也就是说,公平价格产品必须是由受助对象 (发达国家消费者所针对的预期受益者)生产的。这样,只有那些生产公平贸易咖啡的国家的特定人群能够受益。当我们假定咖啡的世界价格 (付给非受益国的价格)是不变的,那么,问题就产生了。由于咖啡的世界价格不变,因而,在发展中国家,公平贸易咖啡相对于其他商品的价格明显提高。在特定要素模型中,土地是生产咖啡的特殊要素,由于公平贸易咖啡价格增长了,种植公平贸易咖啡的土地回报率也相应增长了,那么,种植普通咖啡和其他作物的土地回报率相对而言下降了。在预期受益国内,更多的资源流向了公平贸易咖啡部门,咖啡的生产增多了,其他商品的生产相应减少。而在非预期受益国内,咖啡的生产将会减少,这引起了预期受益国和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的失衡。而且,公平价格扭曲了一个国家的长期比较优势信息,导致了发展中国家走上过分依靠地板价格和溢价保护的发展道路,这对发展中国家是相当危险的。
根据公平贸易标签的组织规定,公平贸易商必须和生产者预先签订直接购买协议,也就是说公平贸易是以合约来组织生产贸易活动的,而不是像传统贸易活动那样在现货市场采购和销售产品。这种合约式运作会使生产者们减少开发新产品和提高产品质量的积极性,甚至以次充好,引发道德风险。而且由于生产者们收到的是受保护的公平价格,而不是真正的由供求状况决定的市场价格信号,也极易引起公平贸易产品的过量供给。
长期以来,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农业产品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不像工业制成品如汽车、计算机和照相机),它的附加值很低,这就使得在总体价格上很难为生产者增加新的价值。公平贸易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实质性地改变农民的生活仍然存有疑问。
作为一种新的南北贸易形式,公平贸易试图改变存在已久的不公平、不合理的南北贸易格局,从而从根本上改善南方贫穷国家的状况。经过近七十年的艰难历程,公平贸易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利基市场站稳了脚跟。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面对无比强大的主流市场力量,公平贸易只有不断地完善和发展,才能在世界经济的浪潮中生存下来,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逐渐渗透到南北贸易的方方面面。
[1] Andy Red fern,Paul Snedker.Creating m arket opportunities for sm all enterp rises:experiences of the fair trade movem ent[J].SEED WORD ING PAPER,2002,(30):1-61.
[2] Anne Tallontire.Ethical consum ers and ethical trade:a review of current literature.Po licy Series 12.Chatham[M].UK:Natu ral Resources Kingdom,2002:1-34.
[3] Jaenichen Torsten,Steinrucken Sebastian.The fair trade idea:towards an Economics of social labels[J].J consum po licy,2007,(3):201-217.
[4] Martin Richardson,Frank Stah ler.Fair trade[J].Economics Discussion Papers,2007,(7):9.
[5] Marie-Christine Renard.Fair trade:quality,m arket and conventions[J].Journalof Rural Studies,2003,(1):91-110.
[6] 曲如晓,赵方荣.公平贸易运动:全球背景下更具社会经济责任的贸易潮流[J].国际经济合作,2009,(1):98.
Fair Trade:Prob lems and Cha llenges
QU Ru-xiao,ZHAO Fang-rong
(College of Econom yand Business,B 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 eijing 100875,China)
After 70 years’development, fair trade has made tremendous achievements. A long w ith fair trade volume constantly increasing, all kinds of p roblem s have appeared gradually. Since 1980 s fair trade label has comeinto the field of fair trade, the marketization of fair trade p roducts have been p rogressing rap idly. Under that circum stances, fair trade are confronted with lots of challenges, such as some contradictions in the p rim itive p rinciple and label of fair trade, the consumer market of fair trade p roducts and the long - term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develop ing countries and so on.
fair trade;non-traditional trade;fair trade label
F52
A
1007-4937(2010)02-0046-05
2010-01-16
2009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09YJA 790017)的阶段性成果
曲如晓 (1965-),女,山东威海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研究;赵方荣 (1984-),女,湖北武汉人,硕士研究生,从事世界经济研究。
陈淑华,姜新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