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丽华
海塔:小盆地干出大场面
■文/杨丽华
大庆石油人凭借执著的精神、实用的技术与信息化建设等因素,助力海塔地区打开油气勘探开发新局面。
海塔有22个断陷盆地,既小又零碎,有的面积只有2000平方公里。这里曾经让很多国外石油公司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但大庆石油人几十年艰苦探寻,终于在这里打开了一番新天地。
2007年展开海塔会战以来,大庆石油人扛着大庆精神的旗帜,一路开拓,在小盆地干出了大场面:完成探井数相当于海拉尔以往23年总工作量的1.74倍;进尺相当于以往的2.14倍;三维地震工作量相当于以往的1.4倍;三年提交探明储量3. 32亿吨,连续3年荣获中国石油股份公司重大发现一等奖。
海塔断陷盆地,位于我国北部、蒙古国东部,离大庆油田1000多里,地质结构极其复杂,被形象地比喻为“一块打碎的盘子,又被踢了几脚”。俄罗斯、加拿大等国外石油公司50多年探寻无功而返,英国SOCO公司10年进驻没有突破。而大庆石油人不放过一线希望,在艰难的探寻中享受着发现的快乐。终于海塔2001年石破天惊,2005年取得突破性进展。同年,大庆油田收购了蒙古国塔木察格的3个石油区块。到2006年底,海塔盆地已发现4个油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06亿吨。中国石油集团公司领导在此进行调研后,要求加大海塔地区勘探开发进程。2007年3月11日,大批人马进驻海拉尔,拉开了海塔石油大会战的序幕。5年内,在这里将拿到8亿吨储量,可动用5亿吨,建产能500万吨,年产油达到300万吨。
然而,大庆人有没有信心和能力实现这个政治任务和历史使命呢?
兼任海塔总指挥的大庆油田公司副总经理董焕忠说:“我们走的每一步,都可能是第一步。历史选择了我们,我们必将创造历史。”
为了培育发展优势,海塔指挥部管理实施一体化领导、市场化运作、集约化管理、专业化服务、规范化操作的“五化”管理,成立了海塔指挥部党的工作协调委员会,对200多支会战队伍实施“双重管理”以形成合力,打赢这场新会战。
为了保证高效上产,他们实施开发提前介入,方案、储量同步进行。按常规勘探开发程序,提交探明储量后再做开发方案,一个周期需要2到3年时间。现在,大庆石油人在海塔优选一块、设计一块,预测储量与产能建设同步进行,不到2年时间就新发现3个油层、1个二氧化碳气层。
2009年9月29日,大庆油田公司干部大会当天,海塔指挥部就连夜召开视频会议,针对公司提出的“五个转变”逐条解读,研究部署如何实现工作重心由勘探向开发转变,开发工作由国内为主向国外为主的转变,管理运作由传统方式向国际惯例的转变,开发模式由传统水驱向适应海塔特殊地质条件的转变,体制机制由内部计划向市场化方向的转变。
2010年1月公司又连续召开4天闭门研讨会议,主题是控投资、降成本、重效益、强推进,要求各方面都要积极献计献策,宁可越位也不能欠位,做到议而有决、决而有行、行而有果。
于是,各部门广开言路,并递上了工作推进表:勘探突出整体认识,抓住重点区块,寻找接替储量;开发注重老区精细地质研究,加快海外开发力度;科技针对盆地特点开展专题研究,采取借力、借势、借智的方法,调兵遣将,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一个瓶子静静地立在会议桌上,里面装有淡黄色、如色拉油一样的液体,很纯、很美。几个从事海塔勘探的员工眼里泛着光,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和兴奋。
海塔副总指挥曹瑞成说:“这叫凝析油,还伴有凝析气,是去年10月和10井获得的新突破。这油不用处理,汽车直接就能用,这气比天然气品质还好。平时,这个宝贝就摆在我的办公室。看到它,立刻就不觉累了,也对海塔产生了信心。”
这次发现不是偶然的,而是大庆人在断陷盆地这个新领域经过多年科研攻关和苦苦实践得来的。
海塔指挥部借脑借智、借势借力。他们建立了一套科研管理体系,成立了一个指挥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和五个专业技术委员会。2009年,还建立了协同攻关体系,依靠大庆及中石油相关单位的研究力量,统筹规划,展开联合攻关。围绕油藏地质描述、高效上产、开发调整、难采储量有效动用四个攻关队。依托高等院校重点研究海塔盆地油藏地质描述,加深地质认识,以地质理论创新带动储量增长;依托大庆研究院搞好新区高效上产,加快技术突破,以开发技术创新促进高效上产;海塔前线研究队伍重点开展老区调整及现场试验,加强开发规律的把握,以油藏管理创新实现老区稳产。
大庆油田领导要求,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打好全员挖潜增效攻坚战。为此,海塔人把效益放在第一位,从科学规划入手,在源头上把好关、定好向。他们对内强化开题立项、评定验收、项目评奖等工作的审查,对外严格外协项目的审批。
“为了效益,我们科学设计施工规模,该打的进尺一米不少,不该打的一米也不行,并且紧密跟踪,及时调整设计。同时,我们不怕麻烦,力求每口井都进行个性化设计,做到试油一口,搞清一口。”塔木察格项目经理王凤来说。
2009年,海塔共承担科研及现场试验项目85项,当年取得技术革新成果42项。
科技带来了勘探上的大突破。海塔人进一步完善并形成了适合海塔盆地地质特点的勘探配套技术,基本建立形成了一套三维地震采集、复杂岩性高精度的岩性识别综合判别技术、海塔盆地优快钻井技术等,加快了增储上产进程。
科技带来了开发上的好收成。海塔人基本弄清了砂砾岩储层中低含水阶段油藏描述方法、多物源岩性断块油藏成藏规律、浅变质裂缝潜山油藏主控因素,掌握了多层系复杂断块油藏随钻跟踪调整技术,初步形成了潜山油藏注水开发配套技术。
这些技术为海塔2009年完成73万吨原油生产任务立下了汗马功劳,目前海塔已累计生产原油340万吨。2010年,海塔年产原油将上产到93万吨,一个百万吨油田即将成为现实。
能在前线接通知、开视频会议、上网查资料,能在蒙古国第一时间领回总部的安排,传输各种生产信息。这是海塔信息化建设取得实质突破和进步的重要标志。
海塔远离大庆油田、各生产单位远离指挥中心,尤其还有境外业务,开展信息化、重视信息化非常重要。因此,指挥部组建之初,就从战略高度来定位信息化建设,高起点策划,高标准建设,不断提高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使生产管理升级。
以往,海拉尔前线几个作业区的网络建设依托于当地。2009年,借原油长输管道铺设光缆建设之机,同步设计并实施了前线作业区网络改造工程,配套建设了200个点的桌面多媒体视频协同工作平台,实现了互联网远程可视化多媒体协同办公,构建了信息快捷通道,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成本。
通过采油井远程监控,海塔油田有效解决了数据采集不及时、精度低、异常情况发现晚等问题,提高了资料应用效率,解决了油田开发过程中大量数据的收集与处理耗时长、投入大、影响分析、决策速度的难题。通过搭建随钻数据远程监控平台,实现了后方专家远程监控、分析与实时指导。一名技术人员利用一台机器可以同时跟踪管理多口在钻井,真正提高了工作效率。
2010年,海塔信息化工作着重完善“一项建设”、构建“三个平台”。“一项建设”即进一步完善塔木察格油田网络、通讯工程建设,为加快海外勘探开发助力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