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闇公烈士陵园
位于潼南县城郊石碾村尖山子,占地面积15亩。
1987年3月11日,为纪念杨蔺公牺牲60周年,邓小平为潼南“杨闇公烈士陵园”题写园名。3月28日,邓小平为杨闇公烈士塑像题写“杨闇公烈士永垂不朽”碑名。1987年4月2日,杨尚昆、廖汉生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陵园落成揭幕。
杨闇公烈士陵园由路道、车场、洞道、瞻仰广场、塑像、墓地、题词碑、陈列室等8个部分组成。烈士墓为西式墓体,上部用红色花岗石琢成旗帜覆盖状,下部为白色大理石,烈士遗骨葬在其中。墓前白色大理石上镌刻着“永垂不朽杨蔺公同志之墓朱德”,为1957年3月,中共四川省委重建烈士墓时,朱德委员长亲笔书写的碑文。
墓茔后有长12.5米、高3.3米的黑色大理石墓墙。碑面刻有邓小平同志题“杨闇公烈士永垂不朽”9个金色大字。碑阴则刻有烈士的生平事迹简介。
墓茔外左右约6米各有一扇题词墙,上面分刻着聂荣臻、吴玉章、廖汉生、张爱萍、任白戈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
杨闇公旧居
杨闇公旧居座落于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镇双江镇北街,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共四川省委第一任书记兼军委书记杨蔺公烈士及其胞弟、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任国家主席杨尚昆同志幼时学习、生活、成长的地方,同时也是中共四川地下省委早年地下活动的一个重要据点。
旧居座北朝南,修建于清咸丰年间,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系典型的南方晚清悬山顶式民居青瓦建筑,有大小39间房舍。旧居临街一面,前方覆楼一重,底层为敞口厅,清末时曾设“邮政局”,因此又称“邮政局大院”。大院内陈列着“杨闇公生平业绩展览”、“杨尚昆生平图片展览”等展览,以直观而丰富的图片、手稿、演讲稿及生活实物等,再现了杨闇公和杨尚昆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人生轨迹。
杨尚昆旧居
位于双江镇金龙村的长滩子大院,又名“四知堂”,系原国家主席杨尚昆同志的诞生地。
大院修建于清同治年间,距今已有近150年的历史。2006年,杨尚昆同志诞辰100周年前夕,经党中央批准,长滩子大院被命名为“杨尚昆同志旧居”。旧居占地总面积约3700平方米,座西南面东北,为中式土木石结构,用材考究,雕琢技艺精妙绝伦,堪称古民居建筑的奇葩。
旧居陈列着大型历史图片文物展——《杨尚昆生平业绩展览》,通过400余幅珍贵的历史照片、百余件文物文献资料和多部影视资料片,充分展示了杨尚昆主席光辉的一生。这里同时复原了杨尚昆的诞生房间,并开辟文物展室,設置影视厅和多媒体资料查询系统等。
杨尚昆陵园
位于潼南县梓潼街道办事处卫星村杨家嘴。1999年4月破土动工兴建,2001年5月18日,杨尚昆骨灰回乡安葬于此。
陵园总用地面积约7600平方米。从瞻仰广场拾级而上,便是墓区。汉白玉石堆砌成墓茔,翠绿色花岗石花环嵌于其上。墓盖石为一整块汉白玉石,上刻杨尚昆同志生卒年(1907-1998)。墓室为杨尚昆与妻子李伯钊骨灰合葬墓,墓后有李伯钊的生平简介。
陵园后的青龙山山腰有一片树林,那是100多位杨尚昆同志的挚友、部下及曾在身边工作的人员集资倡议营造的“怀念林”。他们自发集资10余万元种植了香樟、山茶、广玉兰等数以千计的常青树木,以寄托对杨尚昆同志的悼念之情。
中共潼南第一个党支部机关所在地——永绥祠
“永绥祠”位于双江镇北街背后,始建于清末。正屋的左侧是一排一楼一底的砖木结构楼房,圆拱方柱,俗称“洋房子”,为大盐号“杨三泰”的主人杨世绥家祠。据考,“永绥”二字源于《千家文》中的“永绥吉劲”一词,即“永久安定”之意。
19世纪20年代,军阀割据时期,李家钰驻防遂宁、潼南一带,为了广辟财源,私立法令,凡辖区的一切庙产、祠产都一律归公。“永绥祠”的族产7通街房和1000亩田产也属“归公”之列,因此,杨氏族人推派人出面与李家钰交涉斡旋,议定了一个两全之策:将祠堂用来办小学。办学不但是一件名正言顺的社会公益事业,又可以解决族中子弟就近读书的问题,还可免于“归公”,就这样,“永绥小学”便于1926年办起来了,是潼南开办的第一所教新学的私立小学。由于学生和班次日益增加,1928年,永绥祠得以增修和扩建,永绥小学同时搬进楼房教室,即为现存的永绥祠楼房。
永绥小学的第一任校长是杨剑秋,继为杨伯周,后为杨衡石。教师初期有王遂平、陈玉琴、汪呜鸾,继后陆续任教的有雷志烈、吴竹均、杨伯炯(均为中共地下党员)等。
由于杨衡石任永绥小学校长时,是中共潼南第一个党支部书记,因此,党的支部机关也就设在永绥祠内,永绥祠就成了党的地下活动中心和地下党成渝两地的交通联络站,为隐蔽和护送党的干部作出了贡献。
革命烈士纪念碑
位于潼南县城郊石碾村尖山子杨闇公烈士陵园内。
为缅怀和纪念1949年12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7团、105团为解放潼南壮烈牺牲的28名指战员和翌年第541团、547团在潼南剿匪战斗中牺牲的4名指战员,中共潼南县委和潼南县人民政府于1992年修建革命烈士纪念碑,同时还修建了烈士墓,将32名烈士遗体合葬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