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染协定”的历史贡献

2017-09-06 04:27赵岩
党史文苑 2017年16期
关键词:杨尚昆彭德怀

赵岩

[摘要]红一方面军红三军团长征途中,在贵州安顺弄染寨与当地布依族领袖陆瑞光签订的“弄染协定”,是我党我军同少数民族地方势力订立的较早的政治盟约,是红军途经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实践“争取少数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成功范例。“弄染协定”不仅为红一方面军顺利渡过北盘江,威逼昆明、抢渡金沙江赢得了有利战机,而且在布依族人民中间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关键词]弄染协定 陆瑞光 彭德怀 杨尚昆

1935年4月14日,红一方面军在四渡赤水战役后途径龙里、惠水、长顺、紫云等县,计划渡北盘江经贞丰、兴仁、兴义到云南,需要经过当地布依族首领陆瑞光控制的沙子沟山槽(今镇宁自治县沙子乡),而陆瑞光的大本营弄染寨(今沙子乡红星村弄染寨)更是去北盘江坝草渡口的必经之路。此时,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政治委员杨尚昆已经通过各方面的情报了解到陆瑞光是反抗反动军阀的布依族领袖,决定经过弄染寨时亲自见一见陆瑞光,争取他参加革命。彭德怀、杨尚昆两位首长“三顾弄染”,向陆瑞光宣传共产党和红军的民族政策,贏得了陆瑞光的信任和支持,表示接受红军的革命主张。4月16日,陆瑞光在弄染寨与红三军团首长彭德怀、杨尚昆订立了《反对蒋介石、王家烈、犹国才国民党及苛捐杂税的协定》,即“弄染协定”。

1997年3月2日,贵州省政府原副省长罗尚才和省政协原常务副主席王思明在北京开会期间,恳请国家原主席杨尚昆为筹建陆瑞光纪念馆题写馆名。年近九十岁高龄的杨尚昆不仅欣然应允,亲笔题写“陆瑞光纪念馆”几个大字,还说:“长征期间,党越来越深刻认识到争取少数民族支持革命的意义,我们与陆瑞光订立《反蒋协定》一个月后,刘伯承同志又在四川凉山与彝族领袖小叶丹结盟。生死关头,这些少数民族领袖深明大义,给红军以很大帮助,各族人民都为长征的胜利做出过很大贡献”[1]p26。

一、签订“弄染协定”的过程

邓颖超在回忆录中谈道:“我军西进云南时所经过的长顺、紫云、望谟、镇宁、贞丰、册亨、安龙等县的乡村,绝大部分是布依族寨子。以往由于汉族反动统治阶级对少数民族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汉、布民族之间的仇冤很深,甚至发展到了激烈的武装斗争。”[2]p120在这种情况下,红军为了能顺利通过少数民族地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强调要尊重少数民族,团结少数民族,争取少数民族,宣传我们党的民族政策,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民族压迫政策,号召各少数民族起来革命。

1935年4月10日,总政治部在《红星报》上刊登了《注意争取夷民的工作》一文,明确指出“争取夷民群众,发动他们为自己的解放而斗争,是极端重要的工作”[3]p146。

1935年4月14日,最先进入安顺关岭县六马地区(今属安顺镇宁自治县)的是红一方面军红三军团。在经过当地布依族首领陆瑞光控制的沙子沟山槽(今镇宁自治县沙子乡)时,红三军团首长彭德怀、杨尚昆根据了解的情况,安排方武先营长等先遣人员,在当地商人周文斋的帮助下,主动与陆瑞光取得联系,得到陆瑞光让红军放心走路的承诺。之后,红十一团(团长邓国清、政治委员张爱萍)作为抢渡北盘江的先遣部队,顺利通过沙子沟山槽,到达北盘江江岸。这使红三军团首长彭德怀、杨尚昆确信陆瑞光是个重诺守信的汉子,于是决定过弄染寨时找陆瑞光谈谈,争取他参加革命。

4月15日,随红军主力进入弄染寨的红军总政治部代主任李富春和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政治委员杨尚昆找陆瑞光未找到,遇到了陆瑞光的堂弟陆顺芳。三位红军首长向陆顺芳介绍宣传了红军的主张,并表示希望与陆瑞光会晤。接到李富春、彭德怀、杨尚昆的邀请之后,陆瑞光没有贸然下山,他虽然对红军的主张有所耳闻,但过去多次被军阀愚弄、暗算的经历依然让他顾虑重重,先后派心腹伍国斌、张海宽冒充自己去见红军,并暗中观察红军的一举一动。而彭德怀和杨尚昆此时已经知道了陆瑞光的体貌特征,发现过来的“陆瑞光”是替身之后,又向来者讲明道理,诚恳的邀请陆瑞光亲自来会晤。陆瑞光在听了伍国斌和张海宽对红军的所见所闻,逐步打消了对红军的顾虑。4月16日,陆瑞光悄悄回到弄染寨,看到红军纪律严明,就主动现身并邀请彭德怀、杨尚昆等红军首长到家里做客,并向红军首长介绍镇宁、关岭等县少数民族的情况, 诉说了他们在反动军阀压迫下的疾苦和坎坷。彭德怀、杨尚昆向陆瑞光讲解了红军和共产党的政策,告诉他帝国主义、反动军阀和国民党反动派是各族人民受苦受难的总根源。经过与彭德怀、杨尚昆的促膝交心,陆瑞光深受启发,认清了自己反抗反动军阀十余年屡遭挫败的原因,初步懂得了革命道理。当晚便与彭德怀、杨尚昆签订了《反对蒋介石、王家烈、犹国才国民党及苛捐杂税的协定》。陆瑞光还请求红军派人帮助他工作,彭德怀、杨尚昆决定留下原红三军团第十二团营长方武先等人帮助他开展武装斗争。陆瑞光随即命令下属王文才等人连夜杀猪、舂米,招待好分散住在各村寨的红军,并尽量为红军补充粮、盐、油等物资。

4月16日晚7时30分,红三军团首长彭德怀、杨尚昆二人向中革军委发电报,报告了此事。电文称:

沙子沟周围百数里,有夷兵约千,有师团营组织,一首领名陆瑞光,我们已与其订立协定:反蒋(介石)、王(家烈)、犹(国才)国民党及苛捐杂税。留有一批伤病员,赠步枪三十六支,并留一批工作人员。

彭德怀 杨尚昆

1935年4月16日19时30分

次日,红军指战员出发,陆瑞光把彭德怀、杨尚昆送到乐纪坡(今属镇宁自治县沙子沟乡乐纪村)才握手道别。此时红军又送给陆瑞光一面红旗、三挺机枪和一批手榴弹,杨尚昆还将一副望远镜送给陆瑞光的营长王文亮。

在红军渡过北盘江之后,方武先等留在陆瑞光部的红军指战员,按照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告全体红色战士书》关于“必须取得云、贵、川广大群众的拥护……号召他们起来加入红军,扩大红军,发展游击队,建立工农兵的苏维埃政权”的要求,以及李富春、彭德怀、杨尚昆等首长的指示,在陆瑞光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下,顺利将陆瑞光的农民武装改组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三军团敌后游击队”(司令陆瑞光,党代表方武先)。并且根据贵州地下党的指示和计划,在镇宁、关岭、紫云三县边界地区发动群众,以“镇关紫边区人民抗捐委员会”的名义建立了包括镇宁、紫云、关岭三县四十八个村寨的人民政权(抗捐委员会主任陆瑞光,抗捐委员会军事委员方武先),开展反苛捐杂税、反抓兵派役的革命斗争,革命形势发展很快。这引起了国民党贵州当局的惶恐不安,急忙向贵阳绥靖公署报告:“探得匪首陆瑞光,连有共匪三百余人,在六马一带扰害。”[1]p20

1936年12月26日,陆瑞光不幸被捕,1937年2月20日被国民党反动军阀杨森杀害于贵阳八角岩,时年37岁。党和人民长期以来并没有忘记这位布依族的英雄。1989年3月31日,贵州省人民政府以黔府通[1989]57号文件批复安顺行署,追认陆瑞光为革命烈士。2009年,安顺市镇宁自治县开始修缮陆瑞光故居,并新修烈士墓一座。2012年镇宁自治县政府新建了陆瑞光纪念馆,2015年6月正式开馆。

二、“弄染协定”的历史贡献

第一,“弄染协定”为红一方面军顺利渡过北盘江,威逼昆明、抢渡金沙江赢得了有利战机。

1935年4月初,红一方面军通过佯攻贵阳,成功诱出滇军驰援贵阳并突破了国民党军在贵阳、龙里之间的防线。蒋介石发现红军开始向云南西进,急忙调整部署,调动吴奇伟纵队(中央军)、周浑元纵队(中央军)、孙渡纵队(滇军)对红军形成三面包围之势。《杨尚昆年谱》中记载蒋介石的计划是:“务必阻止红军西进,而壓迫其向安顺、镇宁北至古道,企图在平坝、安顺、普定、镇宁围歼红军”[4]p172。对于这次“会剿”,不仅蒋介石自信满满,称“匪必西窜盘江八属(即北盘江以西八个县),此正为我军聚歼之良机”[5]p245,连远在云南的滇军首领龙云也认为此战胜券在握,致电孙渡称,“此次匪入盘江,诚为聚歼之良机”[6]p680。龙云特别要求滇军孙渡纵队不要保存实力,要“不顾重大牺牲,努力杀敌,以收夹击之效”[6]p680。

面对严峻的形势,彭德怀和杨尚昆向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建议,红军“应迅速渡过北盘江”[7]p190,并针对蒋介石的“会剿”企图,指出“我军渡过北盘江之后,其企图即失败”[7]p190。与此同时,蒋介石也电令部队“兼程急进,向匪跟踪穷追,以竟全功”[8]p134。红军能否及时强渡北盘江,成了能否粉碎蒋介石包围网的关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在4月13日电令各军团:“我军决速渡北盘江,先机进占兴仁、安龙地区,以利机动。”[7]p189

在危急关头,红一方面军行动神速,在几天之内迅速穿过了被称为“百里夷区”的数百里荒凉险峻的少数民族地区,使蒋介石在安顺地区消灭红一方面军的企图彻底落空。张爱萍将军用一首“急军令”词形象地记录了红军强渡北盘江的情景:“北盘水吼山谷震,敌岸陡峭插入云。大军西去夺要津,出奇兵,雷击电闪占白层。连克贞丰下兴仁,风扫落叶马不停。挥戈者相守关岭,断后阵,机关算尽休得逞。”[9]p188

第二,“弄染协定”是民族团结的典范,在布依族人民中间播下了革命火种。

“弄染协定”是我们党的民族政策、统一战线政策的一次成功实践,是我们党和红军用实际行动赢得了陆瑞光深明大义的支持与帮助、布依族人民的信任与追随。彭德怀和杨尚昆代表党和红军,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赠送给陆瑞光一批武器,并留下红军营长方武先、排长钟文才及战士顾天福、吴文、黄生等五人,帮助陆瑞光将其布依族农民武装改组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三军团敌后游击队”, 还将顾黄漫等七名伤病员也交给陆瑞光照顾,充分体现了党和红军对布依族人民反抗暴政、开展革命斗争的高度信任。在中共贵州省工委委员秦天真和工委军事小组组长李光庭等支持下,陆瑞光、方武先更加坚定地在镇、关、紫边区发动各族人民开展斗争,抗捐抗税,袭击国民党军车,惩治反动分子。1936年6月,蒋介石派反动军阀杨森率军入黔,驻防安顺。杨森派所部第一三四师师长夏炯亲自对陆瑞光实施诱捕。1936年12月26日,陆瑞光不幸中计被捕,方武先等人在与夏炯部的战斗中壮烈牺牲。在陆瑞光被捕之后,杨森为了炫耀其“清乡”的赫赫成果,将陆瑞光、王禹先(陆瑞光部团长)等人在贵阳示众,陆瑞光则对现场民众慷慨陈词,痛斥国民党反动派,令听者无不肃然起敬。1937年2月20日,国民党反动当局残忍地将陆瑞光杀害于贵阳八角岩。

但是布依族人民的革命火种并未熄灭。1943年,在中共党员傅以平、陈汉民的支持下,布依族聚居的六马地区爆发了震惊国民党反动当局的“六马暴动”。“六马暴动”以王陆氏(陆瑞光的八妹)为首,王由珠(王陆氏之女)等人进行发动和串连,吸收了陆瑞光的旧部为骨干,并联合了贞丰、望谟等地的农民武装,共同攻打国民党关岭县政府,杀死了恶名昭彰的国民党联保主任左宪章、雷永光。国民党反动当局慌忙调动了省保安一团、四团和六团来镇压。“六马暴动”虽然因为敌我力量对比过于悬殊而失败,但为“六马人民反蒋游击队”的成立打下了基础。

1947年3月,陆瑞光的外侄王由植受中共地下党的安排从云南返回关岭,在家乡开展武装斗争,准备组建“六马人民反蒋游击队”,王陆氏闻讯积极参与“六马人民反蒋游击队”的组建工作。在王陆氏的影响下,“六马暴动”幸存下来的人员纷纷加入“六马人民反蒋游击队”,向国民党反动军队展开了坚决的斗争。1949年10月,中共罗盘地委决定,将这支游击武装纳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序列,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罗盘区盘北游击第七支队”,配合人民解放军南下解放西南,粉碎了国民党企图在关岭扩充部队、组建“预备兵团”做垂死挣扎的阴谋,为安顺的解放作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伍忠仕.镇宁近现代史专题研究[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5.

[2]政协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委员会.瀑乡镇宁的红色往事[Z].

[3]遵义会议纪念馆.遵义会议前后红军政治工作资料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4]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杨尚昆年谱(1907-1998)上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

[5]陈虎.长征日记[M].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05.

[6]《贵州社会科学》编辑部.红军长征在贵州史料选辑[M].1983.

[7]费如侃.红一方面军长征日志[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6.

[8]贵州省档案馆编.红军转战贵州——旧政权档案中史料选编[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4.

[9]东方鹤.张爱萍传(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梁发明

猜你喜欢
杨尚昆彭德怀
彭德怀甄别伪造信
中南海“总辅导员”杨尚昆
杨尚昆体内的弹片
彭德怀挂甲屯遗著(二)
彭德怀咬文嚼字
彭德怀的军事秘书谈彭德怀
杨尚昆、萧克同志墨迹
彭德怀与麦克阿瑟的三次较量
指挥“保卫西安”作战时的彭德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