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堂 姜广义
(1.牡丹江师范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2;2.吉林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在体育院系健美操专修课程中采用“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研究
李忠堂1姜广义2
(1.牡丹江师范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2;2.吉林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根据现代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要和健美操课程的特点,在长期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构建了“三位一体”的健美操教学新体系,把教学、社会实践、信息反馈三者紧密结合为一体应用于健美操课程教学中,充分体现出健美操教学所独有的风格。
健美操;专修课程;三位一体;教学模式
教育思想的转变与教育观念的更新,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先导[1]。40多年来我国体育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已形成了体育专门人才培养体系,为国家培养体育专门人才,发展体育科技,推动体育事业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但我们也看到,在新的形势下,体育教育工作的发展还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单一,课程体系的适应面窄,课程结构僵化,课程内容比较陈旧,与社会需求有着严重的脱节等现象。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步入了新的历史阶段,高等学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难得的机遇,其改革和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关键时期[2]。《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高等学校培养的专门人才应适应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合理调整学科和专业设置,拓宽专业口径,增强学生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3]转变教育观念,适应社会发展,从相对独立和封闭的传统师范教育体系向开放、灵活和多元化的现代教育体系转型已成为当前学校改革的重要课题。
1.1“三位一体”教学体系的界定
体育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体育教学思想或理论的指导下,在特定的条件和环境中,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所建立的相对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4]。所谓“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是指把教学、社会实践应用、教学与实践的反馈信息三者紧密结合为一体,构成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见图1)。即在健美操教学过程中,把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教学方式、考评方法三者作为统一的整体,与社会实践、信息反馈共同执行健美操教学的任务,实现培养多能一专的健美操专业人才的目标。它们三者既是相互独立的,又是统一不可分割的,是三而一的关系。
1.2思想依据和教学目标
“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创立是在“以人为本,人本思想”的指导下,尊重个体差别,在教学中充分挖掘个体专项潜能,重视人综合能力的开发、培养。同时,这种教学体系中也贯穿了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成效的教育理念。它是以市场为导向,需求为目标,从培养合格的体育教师、社会体育指导员和体育管理者入手,围绕“拓宽基础,自主选择,分流培养”的原则而创建的教学体系,通过实践式、立体式教学,培养学生实际教学能力,以满足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
1.3“三位一体”健美操课程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在“三位一体”健美操教学模式的操作中,分为第一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实践应用两部分。第一课堂教学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突出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基本教学步骤划分为热身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热身部分采用健身俱乐部的带操方式,由教师或事先指定的几个学生在音乐连奏下依次领舞,热身串动作是由学生自己课下编创的,如GV knee turn & step knee FW +Mambo turn的组合,每次课都布置不同
图1 “三位一体”健美操课程教学体系模式图
的学生轮流进行领操;基本部分教学中,教师采用分解技术动作的方法,在音乐伴奏下,把复杂动作拆解成多个小的动作串,然后再从简到难,逐渐进行完整练习;结束部分采用放松操、形体操等多种方式进行。在整节课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教法及把握音乐节奏的能力。
第二课堂实践应用以实习的形式,主要在建立的实习基地包括健美操俱乐部、健身活动中心以及学校健美操训练队等场所参与指导训练,在实践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提高所学知识、技能,丰富社会经验,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创新教育[5],创新教育的实施又必须依托于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作用,只有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作用,才能使教师组织设计出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的教学情境,同时也使学生以主体的姿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积极思维中培养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1优化了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陈旧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一个重要问题。传统的健美操教学内容和单一的培养目标已经不能适应社会体育的发展需要。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多面手和复合型人才,拓宽就业渠道,使学生能够学有所用,我们对健美操教学大纲进行改革,将健美操专修课程内容改革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大众健身健美操。主要面向社会,为全民健身服务,以培养健身健美操指导员为目标。其教学以健身性健美操内容为主,使学生掌握大众健美操的教学技巧及管理方法,能胜任健身中心、社区健美操教学和管理工作。
第二部分为学校健美操。以培养学校健美操教师为目标,其教学内容以中小学学校体育教学大纲为主,突出学校健美操教学内容的创编,使学生能胜任学校健美操教学与训练工作。
第三部分为竞技健美操。以培养优秀的健美操教练员为目标,其教学内容以竞技健美操为主,使学生基本达到国家二级健美操运动员水平,掌握难度动作技术与训练方法,使其胜任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工作。
2.2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方法
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闭门教学的教学模式,采用 “走出去,请进来;边学习,边实践”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我学习,集体研究,共同创作,大胆创新的能力。
2.2.1实践式教学
开辟第二课堂,与学校、健身中心、厂矿社区等有关单位建立长期的教学实践基地,让学生利用早操、下午、晚上、周末等业余时间进行实践教学,给学生创造更多、更大的实践空间。采用边学习边实践,学习——实践——总结——学习——实践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及时了解社会对健美操专业的需求,了解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并且能尽快地将学习的知识在实践中得到运用,从而促进了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这种实践教学不仅能快速地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缩短教学时间,拓展知识深度,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的责任感,而且能及时反馈教学信息,使教师能不断地更新、调整教学内容,适时地培养社会需求人才。
2.2.2研讨式教学
目前,学校体育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即是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为了提高学生的健美操理论水平,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教师根据健美操技术、教学等特点,结合学生学过的相关理论知识,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查阅大量资料、拜访相关学科教师,专家,结合自己的体会进行探索性学习,并写出研究报告,教师定期组织研讨,最终汇总形成交流材料。在健美操理论课中,利用一定的学时,与学生进行研讨。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相关理论来指导实践,通过实践解释理论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能力。
2.2.3双语教学
健美操起源于美国,发展于全世界,为了与世界接轨,在健美操教学中采用专业术语英语化教学,即口令英语化、组织英语化、组合英语化、课后笔记英语化,例如:组织教学中运用Front、 Back、 Right side、 Clockwise、Anticlockwise等,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化意识和时代的紧迫感。
2.2.4团队式教学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积极向上、团结合作的精神,采用团队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编和组织教学能力。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课上布置有一定难度的作业,课下小组集体研究创编,在下次上课时教授给同学,然后师生一起评议,找出优点和不足。此手段不仅高效率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同时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情,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下完成教学。
2.2.5拓展式教学
为了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信息,接受更先进的理念、理论和技术,给学生更大的想象和创造空间,避免围绕教师而闭门造车的现象,定期组织学生到学校、健身中心观摩,通过现场讲解分析,拓展学生的健美操理念。聘请国内外专家学者讲学,了解健美操最前沿的信息及发展趋势,使学生始终保持专业知识的先进性。
2.3创新了考评方法
考评的目的是检查学生能否胜任未来的职业。考评也是培养目标和教学思想的导向。随着学校改革的深入,教学观念的更新,原有的一张理论卷子和一套规定动作的考评模式已远远地落后于时代发展,不能完全地检查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和能力,为了能够通过考试给学生一个真实的评价,对健美操专修课考试进行改革,采用考评结合方法。教师开学第一次课就公布考评内容、考评方法及评判细则,这样使学生既有努力目标又能自我考评。
2.3.1理论考核
针对健美操专修课教学特点,理论考核采用论文的形式,教师拟定一定数量的论文题目,学生可以在拟定题目范围内进行选择撰写,根据学生撰写论文的视角、理论观点的应用、论文阐述的逻辑性、论据的可靠性、充实性等方面予以评价。
2.3.2技术考核
技术考核内容采用自选和规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自选内容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在规定的时间内自由编排一套动作,充分展示自己,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规定内容主要包括所学的一些技术动作,由学生自己选择音乐进行编排,考核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创编能力,规定动作、自选动作完成情况综合打分。
2.3.3应用考核
主要考核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包括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社会实践主要从学校、健身中心和训练队三个方面考核。 社会调查考评内容主要让学生针对健美操及相关内容,选择课题进行社会调查,提出个人见解或新的观点,形成调查报告。 解决问题能力考评采用口试的方式,根据健美操专修课的学习与实践,教师设置一定数量的题签,由学生现场抽签回答问题,根据学生临场表现、回答问题的思路、逻辑性、准确性等予以评价。
3.1提高了教学效果
通过社会实践和信息反馈,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做到因材施教;同时学生也可以找到自己的优缺点,针对不足及时地修正。“三位一体”教学体系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自信心,变被动为主动,增强了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3.2拓宽了就业渠道
现阶段健美操专业的毕业生分配主要有三个方向,教师、健身指导员和教练员。在三维健美操教学新体系中,作为教学内容的学校健美操、大众健美操和竞技健美操并重是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每个学期都有不同的侧重点,同时对学生也采取分层教学方式,使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在授课中结合不同的教学方法,重点发展学生教学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等等,使学生实现学以致用,得到较全面的发展。这种体系教学,可以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主要的发展方向,为将来的社会实践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最终达到适应社会需求,拓宽就业渠道的目的。
3.3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走出去,请进来”和“学习—实践—学习”的教学方法,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了解了本专业最前沿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在学习期间就真实地了解到社会,了解到社会的需求,感受到社会的压力,从而明确努力方向,提高就业意识、敬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4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位一体”健美操课程教学体系中,教学内容全面,教学方法丰富,考评方法实用、有效,全面地提高了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包括教学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科研能力,社交能力,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并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真正成为“多能一专”的健美操专业人才,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
1)“三位一体”健美操课程教学新体系符合21世纪高校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突出了健美操专修课程教学特点。
2)“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在健美操教学中突出了理论与实践的交融性,体现了多能一专的培养目标,满足了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
3)“三位一体”健美操课程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综合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
[1] 许茂祖.转变教育思想 更新教育观念 搞好教学整改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2(3):1-5.
[2] 钟秉林.高等教育创新与教师教育和师范院校的转型[J].中国大学教育,2004(1):15-16.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Z].中发[1993]3号,1993.
[4] 张志勇.体育教学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171.
[5] 杜桂娥,朱志君.构建三位一体的哲学教学新体系[J].教育科学,2004,20(1):20-24.
TheResearchOn“Trinity”EducationalModelinAerobicsCurriculuminSportsColleges
Li Zhongtang1,Jiang Guangyi2
(1.Mudanjiang Normal College,Mudanjiang,157012,Heilongjiang,China;2.Jili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Changchun,130022,Jilin,China)
According to the modern society to the sports talented person needed with the Aerobics curriculum characteristic,in the long-term exploration and in the practice foundation this paper has constructed the “trinity” educational model,the course content,the teaching method and the examination and critique method,social practice and feedback three dimensional close knot bed in one applies in the Aerobics curriculum teaching,and this educational model fully manifested the style which the Aerobics teaching was in sole possession of.
aerobics;specializes in the curriculum;trinity;educational model
2009-06-16;
2009-07-03
牡丹江师范学院教改立项(07XY-08270)。
李忠堂(1973-),男,黑龙江人,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体操教学与训练。
G831.3
A
1672-1365(2010)01-008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