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男篮优秀前锋进攻特点的对比研究

2010-11-08 10:17张家铭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中国男篮接球男篮

张家铭 袁 吉 吴 杰

(1.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军事体育部,黑龙江 大庆 163319;2.吉林大学 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中外男篮优秀前锋进攻特点的对比研究

张家铭1袁 吉2吴 杰2

(1.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军事体育部,黑龙江 大庆 163319;2.吉林大学 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通过观看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中国男篮与对手全部比赛的录像,对中国男篮与参赛对手优秀前锋的进攻情况加以分析,从中揭示现代世界强队男篮优秀前锋队员的进攻特点,找出中国男篮与世界强队优秀前锋之间的差距,为提高我国男篮前锋的进攻能力及今后比赛对前锋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中国男篮;世界强队;优秀前锋;进攻特点

1 前言

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篮球队员的位置也从机械的位置定位走到今天的位置模糊化。但是对篮球队员的位置定义仍然在延续和精确。前锋队员的界定仍然遵循空间位置的机械稳定性和时间的瞬时灵活性[1]。所以,我们可以把前锋队员定义为:在比赛场上正参与比赛的队员中,某时刻正活动于1、6区或者3、4区的前场位置并且即将帮助他人或自身进攻的队员[2]。

篮球比赛中不同的位置队员在一次攻防中担负着自己特有的任务,他们之间没有地位的重与轻,只是其作用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2 前锋的作用

在当今世界男篮比赛中,前锋位于罚球线延长线两侧至底线之间的地区,活动范围广,担任着队内的主要攻守任务,技术全面而又有特长,兼有后卫和中锋的进攻职能[3]。前锋队员主要扮演着战术行动衔接或者终结的角色,具体表现在直接得分、篮板球的保护和争夺、中传、掩护、战术阵型建构、快速退防等方面,所以前锋在比赛中的地位尤为重要[4-6]。世界男篮优秀前锋的进攻特点充分体现了前锋队员的进攻能力和水平。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研究对象

3.1.1观察组

将中国男篮参加2008年奥运会篮球比赛中上场时间最多的2名主力前锋作为研究对象的观察组。

3.1.2对照组

将中国男篮参加比赛的对手德国、希腊、安哥拉、西班牙、美国各队的1—2名主力前锋队员作为研究对象的对照组。

3.2研究方法

3.2.1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1991-2008年间国内发表的有关男篮前锋队员的研究论文和专著30余篇(部),访问了国内外相关的篮球网站,搜集和整理了大量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认真阅读了运动训练学、体育统计学、运动生理学和体育研究方法等多种相关的专业书籍,为论文的选题和撰写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基础。

3.2.2录像观察统计法

观看2008年奥运会男篮小组赛近几十场电视转播。对研究对象的相关指标进行记录及统计。

3.2.3专家访谈法

本文通过面谈和问卷的形式对国内部分篮球界专家学者进行调查访问,了解中国男篮与世界强队在比赛中进攻技术运用现状和发展方向,并对评价体系进行探讨。

3.2.4数理统计法

对录像观察统计所得的所有结果进行整理归类,整理成数据后运用EXCEL 电子表格录入数据,并使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检验与分析。

为保证本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本人在借鉴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征求专家意见,确定临场统计的标准与尺度。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中外男篮优秀前锋进攻活动范围的对比分析

4.1.1中外男篮优秀前锋阵地进攻落位区域的对比分析

* 表示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示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

表1统计结果表明,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比赛中的落位次数分别为64.97次和66次,经检验,无显著性差异。从落位的区域上看,观察组与对照组前锋落位均以远区为主,中区为第二,近区为第三,这与篮下空间争夺的激烈程度和其位置职能有密切的关系。

而仔细分析二者的落位区域发现,观察组在阵地进攻中近区落位平均每场有8.26次,占落位总数的12.71%,中区落位平均每场14.63次,占落位总数的22.52%,远区落位平均每场有42.86次,占落位总数的65.97%。对照组在阵地进攻中近区落位平均每场有13.39次,占落位总数的20.29%,中区落位平均每场22.11次,占落位总数的33.5%,远区落位平均每场有30.54次,占落位总数的46.27%。观察组在近区和中区落位平均每场分别比对照组少5.13次和7.48次,远区平均每场比对手多12.32次,经统计学t检验,P<0.01,二者在近、中、远区的落位次数上均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观察组在近区和中区的落位次数明显少于对手,在远区落位次数明显高于对手。

4.1.2中外男篮优秀前锋阵地进攻无球移动的对比分析

表2 中外男篮优秀前锋阵地进攻无球移动统计表

* 表示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示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

图1 中外优秀前锋无球状态原地不动或等球对比图

表2数据显示,观察组前锋在阵地进攻中的无球移动,除在穿插溜底次数这项指标上比对照组略低外,其余三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手,经统计学检验,P<0.01,均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

由图1可知,我国男篮前锋在比赛中,观察组在进攻中无球状态时,站在原地不动或等球的次数平均每场达11.9次,对照组为6.5次,观察组明显多于对手。

以上数据说明我国男篮前锋队员在无球时,移动抢位次数较少,站在原地不动或等球的次数较多;在内线的穿插、空切以及队员之间的配合较少,队员应变能力和跑动意识差。

4.1.3中国男篮体能劣势明显

从比赛中可以看出,我国男篮前锋在比赛中跑动不积极,移动抢位缺乏合理性,很难抢到有利的进攻位置;在同伴投篮时,又不能积极地参与拼抢前场篮板球,拼抢次数明显少于对手;而在攻守转换时,跑动速度较慢[7-8]。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男篮前锋在这种强对抗、高速度的国际比赛中,体能状况下降较快,不适应比赛的节奏[9]。

4.2中外男篮优秀前锋投篮得分情况的对比分析

表3 中外男篮优秀前锋得分统计表

* 表示存在显著性差异; ** 表示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

通过录像统计和数据整理(见表3),在得分这一项指标中,观察组平均每场得分为 9.83 分,对照组每场得分为12.25分,经统计学检验,P>0.05,二者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二者仍然相差2.42分。

在前锋得分占全队总得分比这项指标上,观察组为13.35 %,对照组为 13.73 %,经统计学检验,P>0.05,无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中国男篮前锋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得分能力。

4.3中外男篮优秀前锋持球突破的对比分析

表4 中外男篮优秀前锋持球突破统计表

*表示存在显著性差异;**表示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

通过录像观察统计可以看出(见表4),在突破总次数上,观察组平均每场突破4.97次,而对照组平均每场突破7.89次,统计学t检验P<0.01,二者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在突破得分这项指标中,观察组平均每场得1.0分,而对照组平均每场得2.68分,统计学t检验P<0.01,二者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在突破分球助攻这项指标上,观察组平均每场为1.13次,而对照组平均每场为1.75次,统计学t检验P<0.05,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

以上数据说明中国男篮前锋的突破能力差,突破意识不强,在对手的防守严密下,很难突破到内线进行攻击或助攻,这种情况有待改进。

4.4中外男篮优秀前锋接球特点的对比分析

表5 中外男篮优秀前锋阵地进攻抢位接球方式统计表

* 表示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示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

表6 中外男篮优秀前锋阵地进攻移动抢位接球方式统计表

*表示存在显著性差异;**表示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

从表5统计结果看,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接球总次数上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原地抢位接球平均每场8.77次,占每场接球总数30.66%,对照组平均每场6.36次,占接球总数的21.77%,经统计学检验,P<0.05,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移动抢位接球观察组平均每场19.83次,对照组平均每场22.85次,分别占接球总数69.44%和78.23%,说明在现代男篮比赛中,前锋的接球方式以移动抢位接球为主,原地抢位接球为辅。

4.5中国男篮移动进攻能力不强

观察统计发现,现代男篮前锋在阵地进攻中移动抢位接球方式主要有:横动接球、插上接球、下拉接球、溜底接球四种。如表6所示,前锋在阵地进攻中的移动抢位接球方式运用最多的是横动接球和插上接球,其次是溜地接球和下拉接球。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横动接球和插上接球上差别不大;而下拉接球和溜地接球,经检验P<0.05,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我国队员在比赛中穿插移动、策应溜底以及两三人之间的配合较少。而且从比赛中也看出,我们的进攻还停留在固定站位式的战术打法上,已远远落后于领先世界潮流的移动进攻法。

5 结论

1)世界男篮优秀前锋在阵地进攻中落位以远区为主,中区次之,再次是近区,落位点多,活动范围大,无球移动抢位积极合理。

中国男篮前锋在远区落位较多,近区和中区落位次数明显少于对手,在无球进攻时,移动抢位不积极。

2)中国男篮前锋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得分能力,总投篮出手次数与对手相近,但命中率低于对手。

3)中国男篮前锋与世界强队优秀前锋相比,个人攻击能力不强,特别是突破能力较差。

4)世界男篮优秀前锋在阵地进攻中移动迅速灵活,以移动抢位接球为主,以原地抢位接球为辅;传球及时、准确且方式多样化。

我国男篮前锋队员原地抢位接球明显多于对手,移动抢位次数比对手少,接球区域相对不均衡[10]。

[1] 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篮球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36-40.

[2] 篮球大辞典编委会.篮球大辞典[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6.

[3] 高鹗,李峨.现代篮球训练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31-35.

[4] 董伦红.优秀大前锋的身体形态、技术结构特征与综合能力评价[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22(4):52-56.

[5] 周华儿.2002-2003赛季CBA与NBA队员身高体重年龄的比较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4,22(1):81-83 .

[6] 张三璋.篮球运动核心后卫的优化模式与培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5,20(6):60-63.

[7] 王梅珍,冷纪岚.篮球基本技术[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11.

[8] 颜强.NBA技术变革—前锋[N].体坛周报,1999-05-26.

[9] 朱宏,朱杰.小周期板块理论在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中的运用及效应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4):103-105.

[10] 魏贤军.我国男子篮球队篮板球拼抢能力与世界强队差距的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6):110-113.

ComparativeResearchonOffensiveCharacteristicsoftheExcellentForwardsbetweenChineseandForeignMen’sBasketballTeam

Zhang Jiaming1,Yuan Ji2,Wu Jie2

(1.Heilongjiang Bay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Daqing,163319,Heilongjiang,China; 2.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Jinlin University,Changchun,130000,Jilin,China)

By using the method of watching all videos of the 15th World Men's Basketball Championship,the article analysed scientifically the forwards’offending of the Chinese Men's Basketball Team and world strong teams,revealed offensi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rwards,and found out disparities of the forwards between the Chinese Men's Basketball Team and world strong teams.At last,we also put forward the theory on teaching and practical training to improve the forward’offensive ability and the level of the Chinese Men's Basketball Team as soon as possible.

the Chinese Men’s Basketball Team;the world strong team;the excellent forward ;offensive characteistics

2010-01-04;

2010-03-06

张家铭(1982-),男,吉林省人,在读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G841

A

1672-1365(2010)04-0053-03

猜你喜欢
中国男篮接球男篮
第18届篮球世界杯视角下的中国男篮与世界强队差距审视
直击多面体的外接球的球心及半径
大树的日常
第28届男篮亚锦赛中国队与四强技术对比分析
第28届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中国男篮夺冠成因分析
从第27届亚锦赛中国男篮的失利反思中国竞技篮球
华师男篮
2004—2005年:中国高中男篮联赛.迈克尔.乔丹为冠军队颁奖等
抛接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