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和艺术——魏永祥教授所诠释的医学

2010-11-06 03:39徐秋红
科学中国人 2010年10期
关键词:嗅觉内镜医学

本刊记者 徐秋红

科学、技术和艺术
——魏永祥教授所诠释的医学

本刊记者 徐秋红

厚积薄发练就纯熟的医疗技术

2009年7月7日,一位瘦削的东北大伯被家属搀着走进魏永祥的诊室里。八个月前,大伯出现右侧偏头痛、鼻出血、鼻塞等症状,辗转多家医院就诊,始终未能明确诊断,症状逐渐加重,体力极度不支,走路需要搀扶,候诊需要躺在候诊椅上。

魏永祥仔细地为大伯做了鼻内镜检查之后,对大伯的女儿说:“姑娘,你父亲的病可不是一个简单的病,很可能是韦格纳肉芽肿病。”

大伯的女儿将信将疑,暗想:“当地医院七八个多月都没有确诊的病,魏大夫居然一下子作出了诊断!”

这时,魏永祥补充说:“咱们要排除‘霉菌性鼻窦炎’和‘某些恶性肿瘤’,它们在临床表现上很接近,但治疗方案却截然不同,所以一定要确诊后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最终,大伯在一个月内被确诊为韦格纳肉芽肿病,及时进行了相关治疗,恢复较好。现在,患者的女儿逢人便讲魏大夫医术高明。

韦格纳肉芽肿病是一种坏死性肉芽肿性血管炎,属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通常以上呼吸道黏膜局限性肉芽肿性炎症开始,发展到肺坏死性肉芽肿性血管炎和肾小球肾炎;也可迅速发展至急性肾衰竭而死亡。此病确诊十分困难,平均确诊时间是六个月到一年,而病情进展迅速,从起病到死亡平均约为八个月。魏永祥却能在患者第一次就诊时就确定了诊断方向,实属不易。

魏永祥出生于内蒙古赤峰市。大学毕业后他就开始从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工作。他博览群书,在临床实践中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练就了扎实的临床基本功和缜密的临床思维。他不仅熟练掌握了耳鼻咽喉专科疑难病症的疾病特征,还对其它相关专业疾病在耳鼻咽喉中的表现了如指掌,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扎实的临床根底,让他具备了一双“火眼金睛”——疾病在他面前无处遁形,即便是韦格纳肉芽肿病这样公认的难以确诊的疾病也是如此。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医学增添了很多治病救人的利器,鼻内镜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就是其中典型的范例之一。借助鼻内镜,医生可以通过鼻腔广泛开展鼻、鼻眼相关和鼻颅底外科手术,大大拓宽了医生的治疗范围。但是,由于手术要通过狭小的鼻腔进行,因此对术者的手术技法要求颇高。如何准确到达病变部位,让患者尽可能舒适地接受剪、切、磨、抽吸等操作,这些都要求术者胆大心细、动作轻柔、手法娴熟……”谈起微创外科手术技术,魏永祥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耳鼻咽喉微创外科手术在我国悄然兴起。几乎同时,魏永祥开始涉足这一领域。他白天上手术,晚上反复研习解剖图谱,将鼻内镜图像与解剖图谱联系起来,不断夯实基本功,很快揣摩出鼻内镜手术的手法和技巧,成功地开展了各种鼻、鼻眼和鼻颅底相关手术。他精湛娴熟的微创外科手术技术赢得了患者的普遍认同。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和芝加哥大学深造期间,他通过观摩国外同行的鼻内镜下鼻颅底和鼻眼相关手术,积累了丰富的微创外科经验。

2000年,魏永祥收治了一位鼻咽纤维血管瘤的患者。CT检查显示瘤体巨大,向上深达颅底,向下波及口腔。手术前夜,他辗转难眠。“批毫微而见端倪,体天机而运刀圭”。他深知,自己手中的手术刀关乎患者的生命:如果瘤体清除不彻底则会复发;而清除面积过大,则有可能影响日后的功能恢复。最为可怕的是,瘤体中血管丰富,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大出血而危及患者生命。他索性爬起来,再次复习患者的病例资料,研究手术方案,思考特殊情况的处置方案……由于准备充分,第二天他仅用了两个多小时,就成功清除了患者鼻腔内的7.5×4.5厘米的巨大瘤体。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十年未复发。

在对技术精益求精地追求下,魏永祥的医术日臻纯熟,相继成功开展了鼻内镜下鼻咽纤维血管瘤、骨化纤维瘤、鼻腔鼻窦乳头状瘤、浆细胞瘤、嗅神经母细胞瘤、腺样囊腺癌及垂体腺瘤切除、脑脊液鼻漏修补、眶壁骨折修复、视神经管减压等各种难度高、风险大的复杂手术。但是,谈及自己的执业生涯,魏永祥总是真诚地说:“患者是医生最好的老师,每次为患者诊病都是一次考试”。面对一位位患者、一次次诊治、一台台手术,他始终恪守审慎的态度,严格地要求自己像刚毕业的学生一样“在干中学,在学中干”。

手术中的魏永祥教授

临床带教中的魏永祥教授

上下求索探究精深的医学科学

医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为了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让更多的患者享受到最新医学科学发展的成果,魏永祥不遗余力地进行医学研究。

攻读博士期间,他踏入了医学研究的冷门——嗅觉领域的相关研究。当时,国际上关于嗅觉的产生机制、嗅觉功能障碍的客观诊断标准等方面的研究均属空白。为了攻克这一世界医学领域的难题,他查阅了大量的文献,从前人的点滴工作中,寻找新的突破口。他日思夜想、废寝忘食,终于把目光定焦在钙离子——这个嗅觉信号转导的第二信使上。他通过实验观察嗅感觉神经元内钙离子的变化规律和调控机制,从分子水平揭示了嗅觉产生的生理机制和嗅觉障碍的病理变化。进而,他对嗅觉功能的主观和客观检查进行探索,证实嗅觉诱发电位是一种客观、实用的电生理手段,可为嗅觉系统电位变化的机理和特点提供基本的证据,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此外,他还总结了1000余例嗅觉障碍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病例,发现嗅觉障碍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分型及分期有关,嗅觉功能的恢复程度可作为评价鼻内镜手术疗效的较好指标;并提出嗅黏膜上嗅觉特异性蛋白的检测可以反映嗅觉神经元病变情况,有助于嗅觉功能障碍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他在国内率先开展嗅觉、味觉功能的相关检查,对各类嗅觉和味觉功能障碍的诊治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着重于微创外科技术对鼻生理功能和嗅觉功能影响的研究。突出的学术成就使他荣获2004年度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2004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在科研工作和临床实践中,魏永祥不断敏锐地发现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最终得出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的研究结论。他不断地总结、梳理工作中的经验,撰写学术论文、发表学术成果。目前,他已发表论文82篇,参编专著及教材10部。

他先后承担了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21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基金课题6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863计划”子课题2项,承担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项,获教育部与北京市留学回国人员资助,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和“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A)类”;荣获市部级科技成果奖5项,并获得“茅以升科学技术奖-北京青年科技奖”。此外,他还荣获很多荣誉称号:共青团中央和卫生部评选的“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北京地区百名优秀青年医师”、北京卫生系统先进个人、首都优秀医务工作者……然而,谈起这些,魏永祥很淡然。在他看来,这些荣誉和成绩只代表了自己以往的积淀与努力。

厚德载物诠释感人的诊病艺术

科研工作中的魏永祥教授

门诊中的魏永祥教授

魏永祥的诊病过程是“艺术”。他能够洞悉患者的焦虑,用细微的眼神、语言、动作和表情,让患者感到温暖、舒适、安全和希望。

九年前,刚上初一的内蒙古小姑娘出现右侧鼻塞,流脓涕的症状,当地医院手术时发现病变部位出血严重,随即改变手术方案,做了组织活检。术后三四天内,姑娘的右眼视力急剧下降几乎失明,还出现了头痛和嗅觉减退等一系列症状。当父母带着小姑娘找到魏永祥时,正值春节前期。初步检查后,魏大夫怀疑她患了嗅神经母细胞瘤(一种神经外胚层起源的鼻腔及鼻窦恶性肿瘤)。

“他比我的父母还着急,为了让我在春节前做手术,他跑前跑后,让我做了急诊C T检查(能当天得到结果),又联系病床”,姑娘说。

姑娘回忆第一次见到魏大夫的情景:“我怕疼,做鼻镜检查前我紧张极了。魏叔叔安慰人的方法真的很神奇。他微笑着对我说:‘孩子,不怕’。语气好像我的亲叔叔,我一下子放松了下来。因此,多年来,我一直称他‘魏叔叔’。在魏叔叔的鼓励下,我踏踏实实地上了手术台。”

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了术前的诊断,姑娘病情一直很稳定。现在,昔日的花季少女已经出落成婷婷玉立的大姑娘,考入了医科大学深造。

魏永祥常说:“德不近佛者不行医”。临床实践中,他越是近距离的观察患者,越能深刻体会到患者的痛苦,因此他对患者也越是体贴入微。

一位河北患者的家属说:“魏大夫的门诊患者多,专家门诊原本是限号的,但是,只要有慕名前来的患者因挂不上号而找到他时,他就会十分痛快地答应为患者加号,也常常因此会从早晨八点一直看到下午一二点钟。无论有多少患者,他从来不急不躁、态度和蔼,对病情的讲解很清楚。看着魏大夫顾不上吃饭、喝水,我们患者和家属很心疼。这样的好大夫真的不多见!”

“我父亲住院时流脓血涕,鼻内到处可见黏膜肿胀、糜烂和溃疡。魏大夫每次为他检查都仔细地清理鼻内的分泌物,看着清理出来的污物,父亲和我都感到很难为情。魏大夫的表情却很平和,他一定认为为患者清理污物是件天经地义的事。检查完,还会顺手为我父亲擦拭脸上的汗水,动作亲切又自然,像是对待自己的父亲。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对每一个患者都是如此。”患者杨大爷的女儿说。因此,他们特意送来锦旗“大医者父母心”,赞扬魏大夫的精湛医术和高尚医德。

魏永祥的确有很多细微的习惯让患者如沐春风。每次出门诊时,他都会打上领带,整理好衣领。他说:“这是对患者的尊重”。为年长者或年幼者检查时,他总会在患者上、下检查椅时,扶一把,托一下;进鼻内镜前,他会用眼神鼓励患者,然后轻声地说:“疼一下”;患者稍有疼痛的表示,他都会迅速撤出内镜,让患者稍稍休息后,再次进镜,从不嫌麻烦;还留下联系方式让患者有突发情况时能够找到自己,对自己诊治过的患者负责到底……

现在的魏永祥教授,已经成为医院管理者、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承担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领域承上启下的中坚力量,多重角色使他任务繁多,生活也愈加忙碌。但是,无论多忙,他都固守着每周的门诊、手术和查房时间,在诊疗过程中依然展示着他感人的诊病艺术。也正因为这种艺术拉近了他和患者的心,他和许多患者建立了超越常规医患的深厚感情。在魏永祥看来,患者不仅是健康乃至生命的托付者,而且是他的良师益友,他从患者身上获得了最丰富、最生动的医学经验。而在患者的眼中,魏永祥是仁心仁术的神明,他用体力、智力、精力乃至健康守护着患者的健康。对待疾病,他们是利益的共同体,他们之间有浓得化不开的情愫。

魏永祥所诠释的医学是严谨的科学,是娴熟的技术,也是感人的艺术。

在美求学与导师Dr.Naclerio合影

在美留学

魏永祥 医学博士。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历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院长助理、科技教育处处长、中心实验室主任、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于2005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留学。

现任中华医学会北京医学分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中央直属机关青年委员、《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编委、《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编委、《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中华综合医学》编委、《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中国医药导刊》常务编委。他曾两次入选北京市“十百千”卫生人才工程;2002年作为北京市卫生系统唯一人选入选教育部国家高等院校“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A)类”;被共青团中央和卫生部评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曾获“北京地区百名优秀青年医师”及北京卫生系统先进个人、首都优秀医务工作者荣誉称号;并获教育部与北京市留学回国人员资助和“茅以升科学技术奖-北京青年科技奖”;2009年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猜你喜欢
嗅觉内镜医学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眼内镜的噱头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超强嗅觉
让你的嗅觉降降温吧!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
医学、生命科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