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2010-11-02 01:44吴霖生葛秀涛薛连海李永红
滁州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应用化学基础课毕业论文

吴霖生,葛秀涛,薛连海,李永红,沈 玲

(滁州学院 化学和生命科学系,安徽 滁州239012)

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吴霖生,葛秀涛,薛连海,李永红,沈 玲

(滁州学院 化学和生命科学系,安徽 滁州239012)

根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对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和思考。从培养方案的制定、理论课教学、实践性教学、毕业论文及素质拓展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对师资设备不足、专业课课时不足及专业实验的规划和实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方法。

应用化学;培养方案;实践性环节;应用型

随着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高等院校数量在急剧增加,高校培养的人才不再限于科研院所等少数部门,大量的学生已经到厂矿的第一线工作,纯理科或师范院校的学生已很难适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设立应用型专业是必然趋势。目前,我国设立应用化学专业的本科院校有两百多所,安徽省有十几所,其中,大多数院校设立这个专业的时间不到十年时间。新设立应用化学专业的院校很多是理科或师范院校,主要原因是,应用化学专业办学条件与这些院校接近。但此类院校在师资和仪器设备等方面与培养应用型人才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如何从纯理科人才培养转身为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办出自己的特色,培养社会欢迎的应用型人才是此类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滁州学院于2004年由“滁州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2005年招收第一届应用化学专业的本科学生。由于师资、仪器设备及办学经验的不足等因素,我们感到在招生、就业及人才培养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这些年,我们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不断地学习与探索,逐步形成了自己办学的方向和特点,省教育厅对我们这类院校的发展也给予了高度关注,我院应用化学专业于2008年获批为安徽省重点学科。

1 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方案。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直接影响到招生与就业的前景,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更为重要。应用化学内涵很广,可以涉及诸多的领域,结合地方经济,办出自己的特色,培养社会欢迎的人才是我们努力追求的目标。

根据周边地区及江浙一带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我们将应用化学专业分为“精细化学品化学”和“材料化学”两个方向,并设置了相应的专业方向课程,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设了较多的选修课程,其中包括部分工科课程。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安排了工业实习、工业见习、专业实验及课程设计等实践性环节,最初的培养方案已基本脱离了原来师范型培养模式。为了弥补师资上的不足,引进了一批应用能力较强的理、工科教师,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购置一批专业必需的仪器,以保证实验、实践环节的顺利完成。

在人才培养计划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方案逐步朝着应用型、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方向发展。在专业设立后,我们先后三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前两次专业课程设置相对变化较小,最后一次方案(09级学生开始实施)在课程设置和实践性教学方面都作了大幅度的调整。以下是两种人才培养方案部分内容比较情况:

06-08级(第二次修订)09级以后(第三次修订)学时学分比例 理论课18:1实验课36:1理论课16:1实验课32:1总学时/总学分 2957/151.5 2540/152.5专业基础课学时/学分 1428/65.5 1248/70专业选修课(包括方向课)学分 ≥29(29门课可选) ≥30(36门课可选)专业方向课学分 14(6门;需全选) ≥20(10门;共26学分)基础实验学时/学分 412/11.5 350/15专业实验学时/学分 108/3 180/7.5专业见习学分 1(1周) 1(1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学分 1(2周) 2(2周)专业实习学分 4(4周)(第8学期)6(6周)(第6-8学期)毕业论文学分 12(12周)(第8学期)10(16周)(第8学期)

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具有以下特点:

1.1 兼顾学生就业,便于实施

原来的方案第8学期为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时间,由于目前学生就业压力很大,学生要参加各种招聘会,自己联系工作单位,不能保证专业实习时间,更重要的是毕业论文时间得不到保证。新的方案将第8学期全部调整为毕业论文时间,这样,既保证了毕业论文的时间,同时缓解了学生找工作、专业实习及毕业论文之间的矛盾。

1.2 专业方向更明确,选修课学时显著增加,学生选课余地更大

新的方案大幅度增加了专业选修课的比例,专业选修课的从原先的29门增设到36门,增加了一些等与生产实际结合紧密的专业选修课程。方向选修课由6门增加到10门,学生可以在10门课中选择7-8门即可达到规定的学分要求。

1.3 实践性教学环节得到加强

新的方案大幅度调整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学分比例,学分从32.5调整为41.5,调整了专业实验和基础化学实验的比例,专业实验由原来的108学时提高到180学时,专业实验与基础化学实验学时比从原来的1∶3.8提高到1∶1.9,专业实习从4周增加到6周,课程设计由1周增加到2周,毕业论文由12周增加到16周,新的方案充分体现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理念。

2 如何处理专业基础课课时偏少的矛盾

由于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增加,应用化学专业与理科化学类专业相比,理论课学时相比较少,专业基础课课时更少,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保证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质量成为关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组织教师对基础课教材进行筛选,选择一些符合专业特点,课时便于安排的教材,其中,部分教材采用了工科教材。这些教材内容相对较少,简化了理论性很强的推导,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更有特色,有利于学时安排和学生学习。对于一些经典的优秀教材,如南京大学编写的“物理化学”等,在教学内容和深度方面进行选择,使学生们能掌握课程的核心内容。为了配合教学,在第一次上课时给学生推荐一些参考书,需要进一步深造的学生可以通过自学和课外辅导的方式完成其它内容。

3 专业基础实验和实践性环节的实施

3.1 专业基础实验

相比化学类专业,应用化学专业基础实验学时相对较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对传统实验内容和方式进行改革,并在首届应用化学实验教学中实施。主要做法是:将各门课程实验内容整合,统一在“化学实验”一门课中。第一学期安排“实验知识、操作及技术”的理论讲授和基础实验训练。为了配合基础实验教学,编写了“实验知识、操作及技术”实验讲义,从首届学生沿用至今。实验理论课采用多媒体方式讲授,实验操作由系科统筹安排。为了避课程交叉导致实验内容重复的现象,我们组织基础课教师讨论开设实验的内容。实验的设计注重实验能力的培养,增加了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力图改变照方抓药式实验模式。为了更好的进行实验教学,我们组织各课程教师编写了实验补充讲义,目前,各门课程的实验讲义已整理、修改,编写成实验教材,计划在近期正式出版。我们的做法得到了省厅的重视,有关基础实验改革的课题已于2007年获得省教育厅的教学研究项目资助。

3.2 学科专业实验

专业实验是应用化学专业重要的环节,专业实验不同于基础实验,没有固定的内容和模式,如何设计实验内容,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对所有新开设专业都是一个挑战。目前我们将专业实验分成“精细化学品”和“材料化学”两个部分。根据现有的仪器设备,主要针对精细化学品合成与表征及材料的制备与表征两个方面拟定了一些实验内容,实验内容主要依据相关教材或实验补充讲义。实验形式为3-4个学生组成一个实验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需要完成实验方案的制定、实施,产品的表征及数据的处理等内容。通过这样综合性训练,学生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得到增强,也为今后完成毕业论文奠定了基础。

3.3 认识实习和专业实习

认识实习和专业实习是实践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它可以帮助学生在学到书本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获得实际的感性认识及理论联系实践的技能。这些实践性方面的实施首先是要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我们已在周边地区建立了几个稳定的实习基地,学生的认识实习和专业实习都是依托这些实习基地完成。这些企业既有经典的合成氨等基础化工,又有精细化学品生产过程,学生可以了解基础化工和精细化工的生产工艺和特点。为了与实习基地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我系部分教师积极参加这些企业的产品研发和技术改造中,多次和企业联合申报“产学研”课题,部分合作项目已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其中,我们与安徽金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完成了一项研究成果已申报了国家专利。通过与企业的深入接触,不仅解决了学生实习问题,达到了人才培养目标,还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

为了保证实习质量,我们对实习进行了细致安排,规范管理。实习前,我们编写了实习指导书发个每位学生,对安全、实习内容、实习报告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专业实习要求学生每天与工人一起上下班,在某一个工段或车间与工人一起工作,写出实习报告。认识实习和专业实习的实习报告均以电子版和打印稿两种形式存档。为了达到较好的实习效果,我们聘请了一批企业的技术人员作为我院的实习指导教师。

3.4 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最后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专业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我们在第七学期完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第八学期完成毕业论文。实验选题大多为实验支撑的课题。为了保证完成论文时间和质量,允许学生在第七学期进入实验室开展工作。

为了紧密结合生产实际,部分学生毕业论文题目为教师横向课题的子课题。我们先后与安徽金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巢湖香枫塑胶助剂有限公司、安徽滁菊研究所和安徽明美矿物有限公司等单位进行了横向课题的研究工作,部分学生论文已参与到这些项目的研究中。2009级毕业生(57人),论文题目属横向课题有12个,占21.1%,2010级毕业生(68人),论文题目属横向课题有14个,占20.6%,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横向课题研究,提高了自身应用性研究能力,学生参与横向课题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

4 素质拓展

为了加强学生对学科前沿和对周边化工企业了解,我们开设了“学科前沿与区域产业论坛”课程,一方面,聘请校内外专家学者介绍学科前沿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另一方面,聘请了企业技术人员为学生做了专场报告,加深了学生对企业和专业的了解。

为了拓宽就业渠道,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开设了“化学检验工”选修课程,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国家级认证考试。许多同学获得了由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印制的“高级化学检验工”职业资格证书。2009及2010届毕业生通过“高级化学检验工”考试的比例分别为64.9%和30.1%,部分毕业学生已利用“化学检验工”证书找到了较为满意的工作。

5 问题与思考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培养的模式还待进一步探索,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作更多的思考。

5.1 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师资设备不足的矛盾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大多数地方性院校今后的发展方向,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应用型教师,理科教师往往缺乏这个能力,如何提升教师应用性方面的素质一个重要的问题。一方面,国家需要应用型教师,另一方面,评价机制对应用型教师并不认可。应该建立一个完善的评价体系,合理的评估教师的业绩和教学科研水平,政策应该向应用型教师倾斜,同时要选派教师到应用型办学成功的院校学习,到企业接触生产实际,应保证这些教师应有的待遇。另外,应用型人才对仪器设备的要求不同于研究型院校,为了保证专业实验的开设,省厅和学校需要每年投入一部分经费用于一些专业仪器购置。

5.2 专业实验的规划和实施

在专业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以下问题:一是部分实验还不能脱离课程实验的模式,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不够,二是专业实验与实际工作脱节,学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训练不够。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作了一些设想和规划。在实验安排上,计划将专业实验分为基础综合性实验(必做)和专业综合性实验(选做)两部分,学生先进行一定量的基础综合性实验训练,掌握必要的基础综合性实验的方法和技能,然后自由选择专业综合性实验,专业综合性实验内容分为二、三个方向。学生可以在一、二个方向自由选择实验内容,总学时达到要求即可。这样以学生为中心进行专业实验训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学知识更符合今后的工作和学习的需要,实验实施可操作性较强。

基础综合性实验应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实验,专业综合性实验的课题要求来源于实际工作,在专业综合性实验教学过程,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学生需从进行文献调研开始准备,相互合作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和讨论,根据现有的仪器设备提出可行性实验方案作为实验预习报告,老师对各小组的方案进行审核,提出存在问题,指导实验计划确定和实施。通过这样的模拟实际工作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动手实际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团队协作的精神。

5.3 专业基础课及专业选修课课时不足的问题

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增设大量的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课时比例也明显增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选修课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目前我们专业课学时比例还显不足,虽然我们采用了一些手段缓解这一矛盾,但还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有必要对公共基础课、公共选修课的设置进行一些改革。公共基础课包括外语、计算机、“两课”等,有些课程学生自学比较容易,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可以在较少的课时完成教学任务。公共选修课对拓宽学生知识面很有必要,但目前所占时比例略微偏多。因此,适当减少公共基础课和公共选修课的学时比例,有利于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当然,这需要上级有关部门积极参与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中。

[1]冯绍杰,刘 瑾,潘洁松.地方院校应用化学人才特色培养的认识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3):49.

[2]袁定胜.应用化学专业生产实习的体会和思考[J].广东化工,2008,35(6):150.

[3]刘光斌,黄 忠,王 文.应用化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初探[J].江西化工,2005,(3):126.

[4]张逢星,李 珺,郭慧林.以创新培养为主线构建综合化学实验与科研训练体系[J].大学教学,2009,24(3):18.

G642

:A

:1673-1794(2010)05-0066-03

吴霖生(1962-),男,副教授,主要从事仪器分析教学及研究工作。

滁州学院教研项目(2008jy037),安徽省级教研项目(2007jyxm446),安徽省应用化学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200802187C)

2010-07-11

猜你喜欢
应用化学基础课毕业论文
应用化学特色专题实验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北京大学放射化学-应用化学专业建立65周年纪念专刊
“本科毕业论文要不要取消”为何长期无解
高等院校音乐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和写作的问题透视与思考
应用化学实验改革的研究
关于音乐基础课教学与学习中的几个问题
应用化学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以衡水学院为例
道德叙事在“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
我的月子毕业论文
现代职教体系下公共基础课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