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道强
(天津商业大学体育卫生部,天津 300134)
高校教师睡眠质量与体育锻炼程度的研究
马道强
(天津商业大学体育卫生部,天津 300134)
对天津市17所高校的教师进行随机抽查,应用PSQI量表测评睡眠质量,运用每周锻炼次数、每次锻炼时间和每次锻炼强度考量体育锻炼程度。调查天津市高校教师的睡眠质量和体育锻炼程度状况,分析其特点及两者的相关性,探寻提高睡眠质量的体育锻炼途径,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高校教师;睡眠质量;体育锻炼程度
本研究以天津市高校教师为研究对象,全面了解他们的睡眠质量状况,并分析睡眠质量与体育锻炼程度的关联,为指导人们以体育锻炼为手段科学提高睡眠质量提供参考和依据。
以天津市17所高校的1000名高校教师为研究对象。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其中,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965份,有效问卷955份,有效回收率95.5%。
调查问卷主要包括睡眠质量和体育锻炼程度两部分。睡眠质量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测量,包括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使用睡眠药物和日间功能障碍等七个成分;每个成分按0、1、2、3计分,累计各成分得出PSQI总分。分数越高,睡眠质量越差。一般国内以PSQI>7分作为判断睡眠质量的标准,大于7分者睡眠质量差。体育锻炼程度包括每周锻炼次数、时间、强度。
由表1可见,天津市高校教师PSQI总平均分为4.17±2.47分,总分>7分的为9.5%;男教师PSQI成分分排在前三位的是主观睡眠质量、睡眠障碍、入睡时间,女教师则为主观睡眠质量、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进一步的统计分析发现,男、女教师主观上认为睡眠质量非常好的比例分别为26.3%、21.4%。男、女教师在睡眠时间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性,女教师的睡眠时间(7:22)长于男教师(7:11)11分钟;此外,男、女教师晚上平均上床睡觉时间分别为10:42、10:33,平均早上起床时间分别为6:48、6:37,表现出男教师“晚睡晚起”型和女教师“早睡早起”型的不同休息习惯。
表1 天津市高校教师各成分得分及总分比较统计表
表2 天津市不同状况高校教师影响睡眠主要问题比较统计表
表2可见,夜间去厕、夜间易醒或早醒、30分钟内不能入睡三项的得分最高,为影响睡眠质量的主要问题;三项得分为0分,即夜间不去厕、夜间无易醒或早醒情况、30分钟内入睡比例分别为46.8%、61.8%、74.4%。此外,天津市教师平均上床睡觉时间、入睡时间、起床时间、实际睡眠时间分别为10∶38±1∶58、0∶22±0∶58、6∶43±0∶48、7∶16±1∶02;其中28.2%的教师认为在过去一个月在开车、吃饭或参加社会活动时难以保持清醒状态,17.5%的教师觉得做事的精力不足,在积极完成事情上有一定的难度;88.9%的教师睡眠效率达85%,过去一个月3.9%的高校教师需要每周平均有1晚及1晚以上服用药物才能入睡。说明天津市教师睡眠质量总体情况良好,但少部分教师存在睡眠日间功能障碍,通过睡眠尚未恢复充足的脑力和体力,醒后头脑不够清楚,疲劳未消除,做事精力不足。可以通过睡眠质量的相关讲座,宣传健康的睡眠方式、睡眠守则、睡眠食方和催眠术等知识及技能,解决入睡困难、夜间易醒及早醒、夜间去厕等主要睡眠问题,以提高睡眠质量,减少由于睡眠造成的日间功能障碍发生。
此外,影响男教师睡眠质量主要问题排前三位的是夜间去厕、不能入睡、夜间易醒或早醒,女教师则为夜间去厕、夜间易醒或早醒、做不好梦。男、女教师在咳嗽、做不好梦上表现出差异性。现代高校教师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经常用电脑,神经处于紧张状态,释放的兴奋物质过多,尤其是男教师相对家务活要少,用电脑的比例相对较高,所以导致他们较女教师难以入睡;而又有些男教师有抽烟的习惯,较女教师易导致咳嗽,因此相对咳嗽程度严重。而现代的睡眠专家认为,一般的做梦是普遍的生理现象,不会影响大脑休息,甚至一些科学研究还研究得出梦是健康的表现;而做不好的梦可能与不好的现实如感情纠葛、不好的人格如心胸狭窄、不好的情绪、疾病和服用药物有关,高校女教师相对男教师而言,比较感性,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易情绪化,因此做不好梦的比例要比男教师高。
依据量表中6对睡眠质量的自我评价,将睡眠质量分为好、一般和差三组,比较其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安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和PSQI总分。由表3可见,主观睡眠质量好、一般和差三组,在以上各指标中均存在非常显著性的差异,每个指标得分都呈现主观睡眠越好得分越低的趋势,说明自我对睡眠质量的评价准确度高。此外,睡眠质量好、一般和差三组的平均入睡所需时间分别为:0∶21±1∶10、0∶22±0∶57、0∶29± 0∶21,平均睡眠持续时间分别为:7∶27± 0∶56、7∶18±0∶59、6∶46±1∶16,也显示主观睡眠越好得分越低的趋势。
表3 天津市教师睡眠质量自我评价不同组的各种指标比较统计表
表4 天津市不同性别教师体育锻炼程度各比例统计表
表4可见,天津市教师每周锻炼3次及3次以上的比例占36.0%,男、女教师比例分别占40.4%、30.6%,存在非常显著性的差异;每次锻炼30分钟以上比例为75.1%,男、女教师分别占89.0%、70.3%,男教师比女教师高9.7个百分点,差异性非常显著;每次锻炼强度为中等及中等以上的比例占85.5%,男、女教师分别占89.1%、81.3%,差异性非常显著。无论是每周锻炼次数、时间,还是锻炼强度,天津市男教师均都优于女教师。
体育人口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体育指标,它反映了人们对体育的参与程度及亲和度。我国体育人口的判断标准必须满足三个条件: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以上;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程度以上。据调查,天津市高校教师的体育人口比例为23.1%,低于我国体育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8.3个百分点,体育锻炼程度还有待于加强。总体而言,天津市教师合理锻炼次数偏少,多数教师的锻炼强度和时间较合理。从学校和个人来讲,都需要创造各种条件来达到科学锻炼促进健康的目的,学校可以加强指导和创造锻炼的时、空、地、人(教练)等资源条件,而个人则要提高锻炼意识和健康意识,积极进行锻炼并持之以恒。
表5 天津市高校教师体育人口与非体育人口睡眠质量得分统计表
表6 天津市高校教师体育锻炼程度与睡眠质量相关系数统计表
体育人口与睡眠质量关系的方差检验如表5所示,天津市高校达体育人口标准教师的PSQI总得分比非体育人口的得分低0.85分,两者得分差异性非常显著(P<0.01)。说明天津市高校达体育人口标准教师的睡眠质量要好于非体育人口的教师,说明体育锻炼程度越高睡眠质量也越高。因此,提高体育锻炼程度,可以有效促进和提高睡眠质量。
以天津市教师睡眠质量为自变量,分别以每周锻炼次数、每次锻炼时间和每次锻炼强度为因变量进行方差检验,统计的结果见表6显示,天津市高校教师每周锻炼次数、每次锻炼时间与睡眠质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而每次锻炼强度与睡眠质量不相关(P>0.05)。说明每周锻炼次数和时间的保证,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和提高睡眠质量;而每次锻炼强度大小并不直接影响睡眠的质量,这可能是因为只有中等强度以下的运动能使人产生轻度的疲劳感,加快入睡时间,并加深睡眠程度;而晚上运动量愈大,改善幅度愈小,尤其是睡前如果剧烈运动则易使大脑兴奋而致失眠。
3.1.1 天津市高校教师睡眠质量总体情况良好,只有9.5%教师睡眠质量差;得分最高排前三位的是主观睡眠质量、睡眠障碍和入睡时间;影响天津市高校教师睡眠质量的主要问题是夜间去厕、夜间易醒或早醒、30分钟内不能入睡。
3.1.2 天津市高校教师平均上床睡觉时间、入睡时间、起床时间、实际睡眠时间分 别 为10∶38、0∶22、6∶43、7∶16,88.9%的教师睡眠效率高,但28.2%的教师日间功能上难以维持清醒状态,17.5%的教师感觉做事精力不足,每周平均有1晚及1晚以上服用药物才能入睡的教师比例为3.9%。
3.1.3 天津市高校教师的睡眠质量指数总分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在睡眠时间成分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影响男教师睡眠质量主要问题排前三位的是夜间去厕、不能入睡、夜间易醒或早醒,女教师则为夜间去厕、夜间易醒或早醒、做不好梦。男、女教师在咳嗽、做不好梦上表现出差异性。
3.1.4 天津市高校教师的主观睡眠质量对实际睡眠质量和相关成分的反映准确度高,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单独反映睡眠质量的总状况,主观睡眠质量越好睡眠质量指数及其他成分的得分就越低。
3.1.5 天津市高校教师体育人口比例为23.1%,低于我国体育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8.3个百分点。男教师的体育锻炼程度要优于女教师,在每周锻炼次数、每次锻炼时间和每次锻炼强度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性。
3.1.6 天津市高校教师每周锻炼次数、锻炼时间与睡眠质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而每次锻炼强度与睡眠质量不存在相关关系,说明体育锻炼程度越高睡眠质量也越高。
3.2.1 高校教师是我国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关键队伍,其睡眠质量的好坏势必要影响健康、寿命和工作的效率,尽管我国关于睡眠的研究在2003年才提到重要议程上,但也应该引起教育部门、高校和教师的重视。
3.2.2 针对高校教师睡眠质量某些方面存在性别差异,相关部门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要尽量做到男女有别,区别对待。
3.2.3 教育部、各级教育委员会和高校可以组织相关健康睡眠方面的专家,定期或不定期深入高校进行健康、睡眠、生活方式等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讲座,切实把对高校教师这一重要资源的关心落实到实处。
3.2.4 高校应该创造良好的时、空、地、人等资源条件,解决目前高校教师教学、科研、进修等的压力,积极灌输科学的运动、膳食、健康的睡眠等理念,倡导教师积极进行体育锻炼,科学的饮食和生活,提高生活的质量,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提升工作能力,为培养合格人才而孜孜不倦。
[1] 张清华,蒋知新等.北京市中老年人睡眠质量调查分析[J ].疾病控制杂志,2006,10(1):84-85.
[2] 库宝善.失眠与睡眠[M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90.
[3] 沙伟.寻找失去的睡眠[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15.
[4] 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79.
[5] 荣湘江. 合理运动使您远离脂肪肝[J ].中老年保健,2008(7).
[6] 王代同.睡出健康来[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124.
G807.4
A
1674-151X(2010)08-094-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0.08.051
投稿日期:2010-05-11
马道强(1976 ~),讲师。研究方向:运动训练、社会体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