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琼,刘晓东,胡贤明,张艳丽,李小奎
(1.湖北经济学院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430205;2.湖北经济学院 管理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430205;3.湖北经济学院 金融学院,湖北 武汉430205)
关于返乡农民工再就业政策的分析
——以安徽阜阳为例
王小琼1,刘晓东2,胡贤明1,张艳丽1,李小奎3
(1.湖北经济学院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430205;2.湖北经济学院 管理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430205;3.湖北经济学院 金融学院,湖北 武汉430205)
金融危机对我国外出务工人员的就业形势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力,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我国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从而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笔者在对安徽阜阳进行实地调查的过程中,将外地的成功经验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提出了“政府搭台,农民工唱戏”的促就业模式。
返乡农民工;再就业;政策
拥有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便利的交通条件和邻近珠三角、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这些优势,使得大量的阜阳农民走出农村到发达地区就业,由此阜阳已经成为全国劳动力输出地区之一。作为全国著名的劳务输出大市,同时也是全国五大民工集散地之一,阜阳成为反映农民工流动的“晴雨表”,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10大农村流动劳动力监测点之一。而且当地针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扶持、保险政策、就业引导比较完善,管理模式也较科学,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现对阜阳有关部门的扶持返乡农民工再就业政策现状进行具体分析。
(一)阜阳返乡农民工基本情况
阜阳市劳动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今年2月份,约有1016552名民工返乡。其中男性约占 56.95%,女性约占43.05%,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民工占6%,从事第二产业的民工约占68.8%,从事第三产业的民工约占25.5%。
另外,由于企业关闭、破产失业返乡的民工约占13%,过节后打算再外出找工作的约占36%,可见对这些人群进行技术培训,或是提升其对抗金融危机余波能力的任务显得尤为重要。
图表一:年龄分布图
图表二:原就业地分布图
(二)返乡农民工目前再就业现状
据统计,从2009年1月28日至2月5日止,已有605815位农民工外出务工;其中以长三角和珠三角为主流方向达430755人;其中返回原单位达387243人,有218572人通过在家乡培训等形式重新找到工作。阜阳市劳动局的统计数据显示,在阜阳8万滞留人员中,近1万多人因年龄和身体因素属正常留守,其中近6万人选择了在家乡创业或就业。5月底的数据显示,返乡创业人数13915人,带动就业人员82397人,另外带动新增就业人员23320人。
针对阜阳市大量农民工返乡现象,阜阳市劳保局做了大量的工作,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大量相关优惠政策及培训工程,以此来促进返乡农民工的再就业。具体举措如下:
首先是全面掌握动态信息。一方面是安排专人负责调查统计,深入车站、码头实地调查走访,及时准确掌握农民工返乡客流情况,然后是召开座谈会,倾听群众心声,积极了解返乡农民工的生活现状,他们对再就业工作的要求以及现阶段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做了详细的记录;另一方面是加强与省内外劳务输入地的联系和衔接,发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驻外劳务办事机构的作用,掌握劳务输入地区的用工数量、行业工种、工资待遇等需求情况,及时发布用工信息,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外出务工。
其次是鼓励支持亲情招商活动并协办了招聘会,开展岗位对接活动,送岗位下乡,促进了就业。在颖东区返乡人员的6个重点乡镇举行招聘会,组织企业送岗位下乡,共组织企业60余家,提供岗位3000多个。元月份组织召开参加市大型招聘会,组织相关企业,提供若干工作岗位,组织进场返乡农民工4000多人,有1000多人达成就业意向。后来,在颖东经济开发区举办招聘会,将招聘会办到企业门口,仅安徽麦德发食品有限公司招用返乡人员400多人。这在一定程度上给返乡农民工提供就业便利。
再次是开展各种形式的定单、定向、定点免费培训,提升农民工的技能水平。针对当地企业用工和外地用工需求及农民工的不同特点,市劳动保障局开展阳光工程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市农业局开展了种植技能培训,提高其农业生产技术。在笔者的调查中有这样一个案例,两个人是叔侄关系,叔叔走南闯北、到过很多地方,从事过很多行业,但最终都没有真正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侄子年龄与我们相仿、很有朝气,从与他们的谈话中我们能深刻体会到那种对技术的渴望。两人现在在家养了好几十头母猪,在接受我们调查的时候,侄子刚刚参加了养猪业实用技术培训,从他眉宇间透露出的自信正好印证了一句古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然后是当地政府大力鼓励和扶持优秀的创业项目。当地政府将回乡农民工纳入创业政策扶持范围,给他们提供相关的资金、税收优惠和创业服务;规划和兴建创业园,对进园创业的农民工集中实行优惠政策。例如,位于阜阳师范西的欧阳修小吃一条街,尽管规模不是很大,且都是小额经营,但据我们了解,就这一条街能解决好几百人的就业问题,生意好的时候一晚能获利好几百。此外,当地政府还加大返乡创业园建设力度,目前对入驻企业在物业、水、电、卫生等费用给予免收,场地费减半收取,以支持返乡农民工的自主创业。
另外,稳定省内企业农民工就业岗位。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加强了与经济、工商、国有资产管理等部门的联系与协调,全面落实税收减免、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等政策,避免大规模经济型裁员,保障了大量就业岗位的稳定性。我们采访了周庄附近的大型水泥厂,这家由国家投资创办的水泥厂需要各个层次的工作人员,厂里不仅有刚从当地高校毕业的大学生,还有附近许多刚返乡的农民工。有一位厂里的年轻管理人员具体给我们介绍了当地农民工的具体情况,他还告诉我们水泥厂现阶段的社会责任是加快全市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发展,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为返乡农民工就地参与家乡建设提供就业条件,可见,国企大量吸纳周围劳动力,增加了有效需求。
阜阳政府采取的措施有其合理性同时也存在不足,分析如下:
(一)部分举措的合理性
1.掌握动态信息,为安排培训工作提供了指导性方向。阜阳当地政府有关部门不遗余力的掌握农民工返乡动态和省内外的用工信息,并进行了详细的备案,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劳动者技能培训活动的顺利进行。
2.发挥政府职能,将看不见的手和看的见的手集合起来。在市场经济自身无法应对有效需求不足的时候,阜阳政府通过采取各种手段,例如完善保障措施、强化培训过程监督,增加了有效需求,拉动了经济增长。
3.营造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阜阳劳动保障部门依照 《劳动法》、《安徽省劳动合同条例》积极开展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基本建立了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长效机制,有效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使得裁员危机对劳动者的冲击力减小。
(二)缺陷分析
1.阜阳当地对政策的宣传存在缺陷。阜阳要抓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前的基本技能培训,主要措施是扩大“阳光工程”的实施规模,提高补贴标准,使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在转移之前得到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培训,但是由于政府宣传力度不够,许多在家待业的农民工根本没有听说过政府的培训政策。另外,大多数人就业意识比较传统,没有意识到政府对其科学引导的重要性,导致许多的惠民工程无法得到有效地开展,技能培训的相关宣传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2.技能培训项目针对性不足。部分劳动者,尤其是80后、90后的打工族反映他们比较希望接触到技能含量高的技术培训,缝纫、种植养殖、电焊等技能培训丝毫不能提起他们的兴趣,反而觉得接受培训是在浪费时间,可见阜阳当地的技能培训针对性不足,不能对部分劳动者的技能水平起到有效的提升效果。
3.执行监督不力与反馈机制不完善。中央针对农民工的政策没有得到有效执行,政策出台了,但没有调整好一些执行部门的利益问题,从而导致政策失灵。例如关于农民工培训问题,中央财政的配套资金下来后,劳动、教育及农业部门都争着要做,大家是在争利益。最终的结果是,这部分资金跑到了个别部门,而不是农民工身上,这个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缺乏有效监督和良好的反馈机制。
4.小农信贷体系不够完善。许多农民工想通过贷款来作为创业的启动资金,但是许多农民工由于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政府对贷款持保守态度,使许多农民工失去了创业的机会。
5.缺乏统一的组织机构对再就业项目进行领导。目前,阜阳市还没有一个统筹农民工管理和服务的部门,部门之间既有“各管一段”互不衔接的问题,又有“共管一段”责任不清的问题。
众所周知,要切实的促进自己的发展,关键还是要依靠自己。因此,阜阳市应该依托自己的力量给农民工再就业创造有利条件。笔者从本次的实际调研中,结合省内外的成功经验,提出了一下建议:
第一,加强公共政策的认知力度,加强宣传和教育。可以利用当地的报纸、电台、广播、网络、公共宣传板来公布信息,加深公众对公共政策的理解,从来开展更有效率,更通俗的宣传与普及,增强农民工的自信心。
第二,实施分类培训,强化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阜阳当地要面向未能继续升学的农村应届初高中毕业生、进城求职农村劳动者、企业在岗农民工、返乡农民工等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分别组织开展实用技能培训、技能提升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和创业培训,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三,做好农民工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优化劳动者的就业环境。例如教育监督部门要将返乡农民工子女入学情况列入当地教育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积极引导返乡农民工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解决其看病就医问题、加强返乡农民工的及闭关预防控制工作,及时做好失灵儿童预防接种的衔接。
第四,规范资金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例如,在进行职业培训的同时,应该记载受训者基本情况及培训专业、培训时间、考核和收费情况;转移就业台帐应记载就业岗位、劳动合同签订或企业用工证明以及企业联系方式等情况。
第五,加强部门之间的联合,协调好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一方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内的就业、培训、鉴定等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职能,落实工作责任,抓好工作落实,另一方面各部门要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农村劳动者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工作。
(注:此项调研已经通过湖北经济学院校团委及科研处的批准并得到了相关的资金支持,项目编号:KYP2009020,负责人:王小琼,项目其他参与者:刘晓东、胡贤明、张艳丽、李小奎)
[1]谢明.公共政策导论(修订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周世其.农民创业培训读本[J].安徽省农业委员会编,2009.
[3]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劳动者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通知[R]. 2009-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