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明天的太阳
——访著名小儿外科专家解放军总医院刘贵麟教授

2010-10-30 07:02吴应清
科学中国人 2010年12期
关键词:解放军总医院常见病肛门

本刊记者 吴应清

托起明天的太阳
——访著名小儿外科专家解放军总医院刘贵麟教授

本刊记者 吴应清

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家庭的小太阳,每一个儿童都是祖国的未来。但是,总有一些不幸的儿童,在出生时就患有一些先天性疾病或生理缺陷,给儿童自己及家人带来无尽的痛苦。常见的先天性肛门闭锁、肛门直肠畸形就在其中。这是一些平时并不广为人知的疾病,虽然可以通过手术进行治疗,但是治疗后部分患儿出现了排便异常,有些便秘,有些便失禁,严重影响患儿未来的生活。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科室每天就在研究如何让这类患儿能够正常排便,他们力争让每一个患儿经过治疗后都能有尊严的活着!解放军总医院小儿外科的医生们就是这样一群人。近期,本刊专门走访了著名小儿外科专家刘贵麟教授。

“从医48年,我只是一个平凡的医生”。

初见刘贵麟教授,他直言。“我的经历很简单,1938年1月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中学毕业于北京汇文中学,1962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现北京大学医学部)。之后在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工作,1973年组建小儿外科后一直在小儿外科第一线工作到现在。”

记者:那么您当初怎么会考虑学医呢?

刘贵麟教授:这还要从我的祖母说起。在我初中二年级的时候,我的祖母生了重病,住进了北大第一附属医院,我一直在病床边亲自护理。现在看来,我的祖母患的是肝癌,但那个时候并不知道,在做了手术后不久,我的祖母就去世了。她当时只有57岁。在陪伴祖母期间深感病人的痛苦和医务人员的高尚和辛劳,从那时起,我就立志要当一名医生,而且是外科医生,为减轻患者的病痛贡献我的一生。后来我考进了北京医学院医疗系,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最终幸运地成了一名外科医生。

记者:那么又是什么样的机缘,让您成为了一名军人呢?

刘贵麟教授:是这样的,1962年我毕业的时候,当时国家急需从应届医学专业毕业生中选拔一批优秀学生,补充到部队医院工作,我当时有幸被选中,经过紧急集训之后,分配到了解放军总医院,成了一名光荣而普通的人民军医。

记者:那么您主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呢?

刘贵麟教授:初进解放军总医院我分配到普通外科,在著名外科专家陆惟善教授和温赞铭教授手下做住院医师工作,期间深受陆教授、温教授的严格训练,为我的外科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1973年后我开始从事小儿普通外科工作。我个人主要从事小儿肛肠疾病的研究、重点是小儿排便控制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取得了一点点成绩,经过反复在自己身上做试验,首先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直肠肛管测压装置,开创了我国小儿直肠肛门功能检测的先河。在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的诊断治疗方面特别是多次手术后遗留排便异常、以及肛门括约肌再造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并在这一领域有所突破。主编出版专著《小儿外科手术学》第一、二版、《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小儿外科分册》、《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外科分册》、《中华小儿外科学》等五部,参编专著10余部,发表论文100余篇。

记者:您能为我们介绍一下贵院小儿外科的基本情况吗?

刘贵麟教授:小儿外科组建成立于1973年,由小儿普外(包括小儿普外和泌外专业)和小儿骨科两个专业组组成,是当时全军唯一的建制科室,由我负责小儿普外专业。经过37年的努力,小儿外科在治疗肛门直肠畸形(尤其肛门失禁)、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等疾病方面居国内领先,同时对小儿其他疾病——如小儿肿瘤、肝胆疾病、泌尿系统疾病以及小儿矫形外科疾病等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经验。在儿外科界有较高的学术地位。现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1人,其中博士5名,博士后1名。

记者:作为小儿外科的建科人之一,您能为我们讲讲小儿外科的组建过程,这中间有什么让您特别难忘的事吗?

刘贵麟教授:小儿外科的正式组建是在1973年。当时院里只有一个小儿的综合病房,所有的外科科室的小儿病儿都住在一起,这个病房由不同的科室管理,人员流动很大,管理也非常混乱,患儿治疗也得不到很好的保障。出于各方面的考虑,院领导决定正式组建小儿外科。由马承宣任主任,我担任副主任。

那时的小儿外科可以说一穷二白:人员很不整齐,一点相关资料都没有,医疗设备也奇缺,整顿起来非常困难。我们齐心协力,天天恨不得吃住在病房。白天做手术,晚上和节假日搞研究。经过两代人的努力终于把小儿外科建立起来了。1989年起我担任小儿外主任,历时15年,直到 2004年因为年龄的关系不再担任小儿外科的行政职务。在这个过程中,我体会到一个学科的建设与一个医生的成长是一个道理。我常跟我的学生们讲,作为一个成熟的外科医生,除了良好的医德外至少做到以下三条:第一,对常见病要“精”,要能高质量地完成常见病的诊疗任务,人出名出在常见病上,出问题也在常见病上,人说的“小河沟翻大船”就是这个道理;第二,疑难病要“通”,也就是说必须掌握疑难疾病的诸多要素,能够辩证地对不同病人的情况作出不同的判断,做到个性化处理,我认为医生要学会用辩证法看病;第三,自己必须有一个“拳头”项目,也就是要有自己最拿手的“绝活”,这样才是一个成熟的医生。

作为一个科室也是这样,因为大量的临床工作都是常见病,这是基础,因此我要求小儿外科做到以下四条:第一,以常见病为基础,要做到常见病来一个治好一个,不出或少出问题。常见病质量不高是不能允许的。第二,要解决好疑难问题,能辩证地解决好疑难病的诊治是衡量一个科室的重要指标。疑难病解决不好绝对是低水平的科室。第三,创新是硬道理,我们小儿外科发展较晚,与国外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就应积极向国内外学习好的经验,引进新技术,大力提倡创新,没有创新就不会有发展。第四,要有自己的优势项目。没有特色的科室在如今剧烈竞争下必然要被淘汰出局。

记者:您不仅是一名出色的医生,还是很好的老师,培养出了多名硕士生、博士生,您怎么看人才培养?作为医生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素质?

刘贵麟教授:其实这两个问题有相同的地方。医生的每一点创新都是对人类健康最大的贡献。出一点差错都会给病人带来痛苦,因此要求医生必须对工作要踏踏实实,不能浮在上面,不是说发几篇SCI文章就是好医生了。要当医生必须要先学做人,我要求学生必须对病人负责,其次才是各方面技能的掌握,对技术要精益求精,实事求是,一丝不苟。不断总结正反两面的经验。

记者:您现在已经不担任小儿外科主任的职务了,但是您依然非常忙碌,您在忙什么呢?

刘贵麟教授:我现在虽然不做小儿外科的主任了,但因工作的需要上级特批准我暂不退休,这给了我继续在岗位上为病人服务的机会。我的主要工作平台还是在小儿外科,我现在仍然坚持每周查一次房,出两次门诊,做一到两次手术。对我的学生进行一些指导。力所能及的总结一些经验,撰写一些学术著作。我希望在我有限的生命里,能够继续为科室把把关,不断总结出一点有益的经验,为解除小儿的病痛发挥点余热吧!

采访手记

据我们了解,刘贵麟教授不仅为解放军总医院小儿外科贡献了半生心血,他还担任了很多社会兼职。

“发挥余热吧!”多么朴素的语言,多么真诚的希望,这就是刘贵麟教授,半个世纪都在为减轻患儿的病痛而奋斗!刘贵麟教授一直在做的,就是用自己的双手托起明天的太阳!

专家档案:刘贵麟,河北唐山市人,解放军总医院专家组成员、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第四届主任委员、小儿外科学会第四-五届肛肠学组组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解放军总医院小儿外科第二任科主任。1938年1月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1962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现北京大学医学部)。1962年起在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工作。1973年作为主要建科人之一创建该院小儿外科。1988年在美国加州圣迭戈市儿童医院及佛罗里达州杰克逊维尔市沃佛森儿童医院进修小儿外科。四十八年来他始终在临床第一线从事医疗和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救治了大量疑难危重病儿。在小儿肛肠外科特别是直肠肛门功能检测及肛门括约肌再造以及治疗复杂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等方面有独特的见解。在我国小儿外科界享有很高的荣誉。是一位医德高尚、技术精湛的小儿外科医生。他先后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二项,在研制直肠测压装置和革新先天性巨结肠专用手术器械等方面获多项国家专利。

猜你喜欢
解放军总医院常见病肛门
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博士后招聘启示
本刊启示
肛门瘙痒如何治疗
miR-370与老年常见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肛门瘙痒不止为哪般
肛门瘙痒不能挠
卫生纸也能治疗肛肠病
医师可在线开具部分常见病处方
分数乘、除法常见病号
洗完手宜烘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