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企业参与应急救援装备制造的 SWOT 分析

2010-10-29 08:39王建成
中国军转民 2010年4期
关键词:救灾灾害救援

文/王建成

一、应急救援装备概述

(一)定义及分类

应急救援装备主要是指,在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或其他突发性事件发生后,为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安全、挽救国家和人民财产,在灾害救助和应急处理过程中使用的专用装备。应急救援装备制造主要是指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为生产应急救援装备而进行的一系列社会活动。应急救援装备制造属于国民经济动员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应急救援装备制造能力的大小直接关系着我国的国民经济动员能力的大小。

按照所属领域不同,应急救援装备可分为以下几类。

(1)卫星及卫星应用装备:测绘卫星、气象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以及“北斗”导航终端、卫星电话通信装备终端和卫星通讯指挥车等;

(2)各型飞机:运输机、直升机、遥感飞机、无人机等;

(3)通信装备:野战通讯器材、对讲机等;

(4)运输装备:越野运输车、冲锋舟、漕渡门桥等;

(5)搜救装备:生命探测仪、软管内窥镜、二氧化碳探测仪、破拆顶撑器材、切割器材、大型工程机械等;

(6)后勤保障装备:医疗救治装备、饮食保障装备、供水保障装备、发电保障装备、淋浴保障装备、宿营保障装备、油料保障装备、消毒杀菌装备等。

(二)需求特点

由于灾害或其他重大紧急事件,如1987年的大兴安岭火灾、2003年的“非典”疫情、2008年的冰雪和地震灾害等等常常是突如其来的,而应急救援装备主要是用于自然灾害、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等发生后的应急处理和人员救护,所以应急救援装备与其他装备或产品相比,有其自身的需求特点。

(1)需求量不稳定。由于灾害或紧急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危害程度难以预测,一旦有应急救援任务下达,对应急救援装备的需求数量会立刻大幅增加,且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将装备运送到位,为应急救灾人员控制险情争取时间、赢得主动,而在无灾害的状态下,救灾应急装备除了日常的维护和更新外,需求量不大。

(2)需求种类复杂多样。灾害及紧急危机事件往往会在很短的时间内造成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局部地区水电、交通、通信还会中断,抢救、抢修、洗消等任务艰巨,且不同的灾害所需物资器材又各有不同,如救火时要有百米云梯,抗洪时要有冲锋舟、大型推土机,抗震时要要有大型的吊装机、切割机,防疫时要有检疫洗消的装备等,所以所需求的装备品种复杂多样。

(3)需求功能要求高。在灾害(尤其是地质灾害)或危机事件发生时,常常会伴随着交通和通讯的中断,因此对灾害造成的损失程度难以及时掌握,而不同的灾害危机又需要不同的应急救援措施。这就要求装备既要有利于定点保障,又要有利于移动保障,既要便于操作,又要各种保障功能到位,既要便于维修,又要具有多种保障功能,能灵活适应不同危机的需要。

(4)装备之间的协同要求高。在救灾危机事件中,由于应急救援需要协调军兵种、军警、军民诸保障力量于一体,充分发挥整体威力,实现联供、联修、联保,导致参与救灾的单位多,保障力量多元。与之相匹配,它们对所使用装备的协同要求较高、需求各不相同,便于操作控制。

二、军工企业参与“5.12”地震救灾的装备和服务举例分析

我国是灾害多发国家,地震、洪涝、疫病等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2008的四川汶川大地震再次提醒大家加强应急救援装备研发、生产和储备的必要性。军工企业作为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力量,理应在各种灾害危机事件发挥其在安全、应急、救援等方面的传统技术优势,主动承担起救灾应急装备研发和生产等重大社会责任。

下面是2008年“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军工企业所提供的救灾装备及技术服务列表,可以从侧面反应我国军工企业能在提供灾害应急救援装备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images/BZ_104_190_1960_2187_2902.png

注:本表格根据国防科技工业局、新华网及各军工集团等组织和企业发布的相关信息进行整理。

从上表可以看出,我国军工企业在抗震救灾工作中提供了卫星、飞机、医疗急救设备、通讯设备等重要设备及相关技术服务。这些装备具有技术含量高、系统复杂、功能强大等特点,是许多其他民品企业所生产的应急救援产品难以替代的。这说明国家政府和全社会已将重大自然灾害、重大卫生危机事件等非传统安全放在前所未有的高度加以重视,并将其作为国民经济动员服务的重要对象,军工企业正在利用其在安全、应急、救援方面的传统技术优势,为灾害应急救援提供了越来越多的装备及相关技术服务。

三、军工企业参与应急救援装备制造竞争的SWOT分析

尽管我国已逐渐开始重视国民经济应急动员能力的提高,重视安全应急救援装备产业的发展,但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起步晚,装应急备储备少,应急装备的专业技术积累少,目前还存在着救灾应急装备专业性不强、具有较强针对性的专用产品少、现有储备及生产能力难以满足国家和人们的应急安全需求等问题。军工企业在军民融合发展的大趋势下,可以以此为契机,既要从履行社会责任的角度,又要从企业自身发展的角度,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特点,加大参与应急救援装备制造的力度,将其作为增强军工企业在民用安全应急产业市场竞争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但在大力投入和发展应急救援装备产业之前,军工企业应对自身优势及市场需求现状进行理性分析。下面笔者将对军工企业参与应急救援装备产业竞争进行初步的SWOT分析,以为军工企业的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一)优势(S)

相对于一般民品生产企业而言,军工企业在应急救援装备制造产业竞争方面具有许多优势。

(1)客户关系

应急救援装备的主要需求方为政府和军队,这与军品的需求方基本相同,而军工企业在长期的军品生产过程中,与政府和军方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十分便于协商沟通,以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2)保障机制

多数军工企业已经按照国防科技工业行政主管机构的规定,获得“三证”,即军品科研生产许可证、保密认证和质量认证,因此,可以在机制上保证应急救援装备的技术、质量及安全指标符合要求。

(3)技术水平

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目前建立了较完备的军工科研机构体系,航天、核工业、航空、船舶、兵器、电子六大行业都建设了体系完整、具有当代先进水平的试验、验证设施。在十大军工集团上千家工业企业中,绝大多数设立了技术中心,其中骨干企业的技术中心都达到国家级标准,形成了从基础研究到应用开发的科研体系。因此,军工企业可进一步发挥高科技优势,开发、生产可用于处置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装备。

(4)人员素质

为了保障高科技化救灾装备的正常使用,需要动员大量军地技术人员给予支持,形成整体保障的合力。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壮大过程中培养了的大批人才,形成了老中青结合的人才队伍。而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公关,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为代表的军工企业精神更是军工企业人员素质的集中体现。另外,军工企业的民兵预备役制度更是有效的人员保障机制。

(5)企业规模

高科技化应急救援装备的研发和生产初始投资较大,回报周期较长。军工企业在军品生产过程中培养较好的抗风险能力,而积累的军品生产技术和知识也降低了应急救援装备的实际成本和机会成本。另外,十大军工企业集团的组织规模和形式不但能够从资金、人员、技术和系统集成能力上给予应急救援装备的研发和生产保障,而且能够提高应急救援装备的储备能力。

(二)劣势(W)

尽管军工企业比民品企业相比,具有许多竞争优势,但也存在许多明显的不足之处。

(1)管理体制

应急救援装备的采购和管理模式不同于以往军品模式,在保密等方面的要求上不高,因此应急救援装备的市场化趋势不可避免,而军工企业现有的军品计划管理模式很难完全适应市场化的需求。

(2)技术引进

由于国际先进的技术、产品与军事密切相关,世界各国的先进技术、军工产品均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应急救援装备应用到的很多技术可以直接应用到军品上,不易从国外引进,提高了军工企业迅速提高装备的技术含量的难度。

(3)营销能力

长期以来,军工企业的产品基本上都是专供国家军需,处于相对垄断状态,因此造成企业对产品销售环节的忽视,并且在销售网络的建立和维护上投入相对较少,不利于应急救援装备市场的开拓。

(三)机会(O)

(1)现实需求

我国目前处在各类灾害事件的高发时期。2003年我国各种自然灾害损失大约1500亿元,相当于当年我国GDP的1.38%;2008年年初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516.5亿元;汶川大地震给四川及周边地区带来的损失可能高达5000亿元,相当于中国GDP的3%。自然灾害给国家和人们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我国政府会更加重视应急响应队伍的组建,会更加重视应急救援装备研发、生产和储备,市场需求短时间内会很大。

(2)民众基础

2008年的雪灾和地震虽然造成了巨大损失,但从另一方面提升了社会警觉性,普及了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提升了民众自救、防灾能力,增强公众的危机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形成了全民动员、预防为主、全社会防灾减灾的良好局面。而民众对危机事件的预防意识和处置能力不断提高,便于救灾装备的使用和推广。

(3)国家政策

自2005年4月,国务院陆续发布实施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这标志着我国应急管理机制体系初步形成。另外,民政部发布的《民政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救灾款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高度重视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工作,建立健全救灾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制度,建立固定的救灾装备经费来源渠道,并保证救灾装备的使用费用,进一步增加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品种和数量,积极推进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这些政策和文件的出台有利保障救灾装备的长期需求。

(四)威胁(T)

尽管我国军工企业在发展应急救援装备方面面临着极好地机遇,但同时也面临许多竞争威胁。

(1)竞争压力

2008年国内外许多企业参与了抗震救灾工作,而国内外企业在应急救援装备方面也无意识地进行了一次比拼,国外设备的高技术、高效率、高质量、高实用性得到了体现。这些设备的生产企业无疑是军工企业未来在应急救援装备方面的强大竞争对手,会给军工企业造成强大的竞争压力。

(2)需求变动

影响应急救援装备市场需求量的因素很多,而国家经济实力,防灾、救灾意识和灾害的发生频率是主要因素。虽然中国经济增长会保持较快的速度,但是随着灾害发生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救灾装备需求量会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这样会对生产企业的技术、设备、人员等资源的消化提出严峻的挑战。

四、加强军工企业参与应急救援装备制造的若干建议

通过对军工企业参与应急救援装备制造的SWOT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军工企业在研制救灾专用及应急装备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军工企业应努力抓住当前较好的历史机遇,加强救灾应急专用装备的研发及产业化发展。为了在应急救灾装备制造及产业化方面取得更好地发展,军工企业可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工作。

(一)理解政策,了解需求

军工企业应及时了解国家在应急(救灾)方面的方针、政策,了解国家、军队对应急救灾装备的技术需求,并比照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制定应急救援装备发展计划,及时调整产品、产业结构,自始至终将救灾装备制造工作放在公司战略发展的高度加以重视,清晰把握国内外应急救援总体形势,加强对各种情况的分析预测,并提前谋划和运作各项准备事宜。

(二)合理储备,平衡责任

军工企业应作好相关救灾应急装备的储备,坚持“平战结合、按编预征、就近保障”的原则,抓好救灾应急装备生产条件的调整补充和配套建设;着眼救灾行动任务需求,有计划、有重点地搞好医疗、通信、抢救抢修等通用装备器材的预制预储,切实做到定单位、定品种、定数量、定交接方式。另外,军工企业在承担必要社会责任的条件下,还应和政府签订紧急状态下开展动员生产的协议,以获得适度的动员和征用补偿,实现履行社会责任和适当补偿之间的平衡。

(三)注重服务,强化保障

军工企业应该重视提升救灾装备的售后增值服务水平,强化售后保障能力。救灾装备保障,必须采取灵活多变的保障手段和方法。一是伴随保障为主,确保救灾设备到哪里,维护保障到哪里。二是各种维修手段相结合,综合使用现地保障、定点保障、逐级保障、越级保障及专向保障等多种保障手段,提高整体保障效益。为适应救灾、应急的要求,军工企业必须建立一体、综合的保障模式,要与军队等救援队伍合成演练,培养协同能力,对救灾部队实施供修合一、专业合一的综合保障。

(四)开发技术,拓展市场

提高救灾应急装备的科技含量,促使救灾应急装备专业化是救灾装备制造的当务之急。军工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救灾应急装备的专业化制造:①全面提高应急救援装备的信息化水平和综合能力,尤其是提高关键应急救援装备的机动能力、防护能力、环境适应能力。②充分运用数字通信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GPS定位导航技术、远程支援技术等,对现有装备进行改造和技术集成,增加通信、定位导航和远程支援功能,迅速实现各保障单元之间、保障单元与指挥机构之间的互通互联,使其具有横向的协调性和纵向的联动性。

③根据救灾的总体需求和救灾装备的发展规划,引进与吸收外军和民用先进技术产品,提高救灾装备的开发效益和开发速度。在提高技术的同时,军工企业过对外援助、参加国际展览等方式,还应不断开拓国际市场,以应对应急救灾装备需求量波动大问题。

猜你喜欢
救灾灾害救援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紧急救援
以雨为令,防汛救灾中的“橙色身影”
应急救灾工作的“侦察精兵”
蝗虫灾害的暴发与危害
3D打印大救援
灭火救灾分秒不能耽误
地球变暖——最大的气象灾害
救援行动
社会化救灾人员虚拟配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