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 敏,孙小娅,王建梅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苏州市高职药学人才“订单式”培养模式调查研究
向 敏,孙小娅,王建梅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苏州市;高职;“订单式”培养模式;药学人才
近年来,我国高职药学教育发生了巨大变化,其目标是培养具备医药行业所需综合职业能力,为医药产业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服务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1]。这些人才是企业的骨干力量,是企业实现技术改进和革新的主力军。因此,药学人才培养目标只有通过产学研结合进行教育才能更好实现。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按市场需求培养人才,即医药高职院校与医药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共同拟订人才培养方案,“量身定做”医药企业所需技能型人才,学生毕业后能直接上岗,不需重新培训。实现学校、用人单位与学生共赢,是一种产学结合的“高层次形式”[2,3]。苏州市是江苏省医药产业最发达地区,医药产业也是苏州市的支柱产业之一。目前,苏州市有药品生产企业110多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400多家,药品、医疗器械零售企业2 300多家。世界医药企业排名前10位跨国企业大部分在苏州建立了生产企业或研发机构,因此,对各层次的医药人才需求量很大,尤其是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
本次研究针对苏州市医药行业的特点和对高职药学人才的需求状况,探讨构建苏州市高职药学人才“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可行性,以期为苏州市高职药学人才“订单式”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1.1 企业问卷
随机抽取葛兰素史克、礼莱、卫材、惠氏、住友5家外资企业,苏州礼安、海王星辰、东吴医药、雷允上4家医药大、中型连锁企业,苏州制药四厂、制药六厂2家国营制药企业,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吴中医药公司1家,共计12家企业作为调查对象。对12家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和员工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73份,有效回收率73.00%。
1.2 企业问卷分析
针对企业调查对象,问卷设计了企业对“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认可度、可行度及其对企业优点关注度和企业担心问题关注度等方面的问题,结果见表1。调查结果显示,有50.68%的人对“订单式”培养模式有一定了解,有69.86%的人认为可尝试这一模式,有90.41%的人表示有条件接受该模式;但是熟悉该模式的人仅为5.48%,只是耳闻或完全不知道该模式的人高达43.84%;在可行度和接受度方面,完全赞同的比例很低,尽管直接反对的比例也较低,但大多数人还是存有一定疑虑(认为可尝试占69.86%,有条件接受占90.41%)。可见企业对“订单式”培养模式的了解和关注不够。但是企业还是对该模式表现出极大兴趣,肯定了该模式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培养目标等方面的优点,但也对该模式下企业、学校、学生三者关系的协调(关注度98.63%)表示出极大的担忧,尤其是学生毁约(关注度为93.15%)和企业用人计划改变(关注度83.56%)问题。
表1 苏州市医药企业对高职药学人才“订单式”培养模式的看法[n(%)]
2.1 学生问卷
对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和苏州医药科技学校一、二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2份,有效回收率92.00%。
2.2 学生问卷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订单式”培养模式根本不熟悉,仅有耳闻或完全不知道的学生高达75.00%。但是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对该模式表示完全支持(尽快进行占33.70%,完全接受占14.13%),认为没必要实行(16.30%)和完全不接受(1.09%)该模式的学生只是少数,多数学生表示有条件的支持(认为可尝试占50.00%,有条件接受占84.78%)。说明学生对该模式感兴趣,但了解远远不够。学生高度关心该模式解决就业(关注度97.83%)和企业毁约(关注度 98.91%)问题(见表 2)。
表2 在校生对“订单式”培养模式的看法[n(%)]
3.1 教师问卷
苏州市有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和苏州医药科技学校2所医药类职业学校。前者有近100年的办学历史,培养了大量药学技术人才,具有良好声誉。笔者对这2所药学相关学科的60名教师和20名管理干部共计80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80份,收回有效问卷76份,有效回收率95.00%。
3.2 教师问卷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对“订单式”培养模式了解程度很高(熟悉7.89%,了解84.21%),但在该模式的可行度和接受度上很谨慎(认为可尝试占76.32%,有条件接受占92.11%),说明要推行该模式涉及问题较多。但多数教师对该模式持欢迎态度,充分肯定了推行该模式给学校带来的诸多益处,同时也对面临的困难给予了高度关注,尤其是对课程体系的构建问题(见表3)。
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企业人员、学生、教师都对该模式极不熟悉,但大都认为可尝试推行且有条件接受该模式。
5.1 加强“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宣传推广和调查研究,坚定走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之路
应大力宣传并组织对该模式的科学研究。只有在充分宣传和研究之后,才能正式在苏州市实施和推进。
5.2 循序渐进地推进“订单式”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教育部文件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4]。“订单式”培养模式就是“产学研”结合的体现,该模式能迅速弥补我国药学技术人员的不足。从调查中可以看出,目前苏州市现状是:企业人员、学生、教师都认为“订单式”培养模式的推行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可先试点,搞一个专业班级或先与某一个企业合作,对涉及企业、学校、学生三者的利益都要仔细研究,制订三方都满意的方案,最后达到“订单式”培养“三赢”的目的。
5.3 推进“订单式”培养模式应注意调整课程体系,拓宽专业口径
表3 教师对“订单式”培养模式的看法[n(%)]
学生在问卷反馈意见中反复提到,由于“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实施,学校可能会减少教学内容,使知识面局限于某一领域,从而使学生的岗位适应面变窄。针对此问题,在制订课程计划时,应注重宽口径设置,以符合国际职业教育潮流。各专业课程设置应按“前期趋同、后期分化”的原则,在宽口径的前提下,设置“订单式”培养模式的专业方向,为学生以后向其他类似行业转移打下基础,也着眼于当前岗位需求[1]。
5.4 推进“订单式”培养模式应注重保障学生权益
企业注重短期效益,较少考虑学生利益,没有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订单式”培养的核心和目的[5]。所以,推进“订单式”培养模式应注重保障学生的权益,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就业,而且要为学生以后的职业发展着想。因此,在培养中,应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正确处理学生当前就业需要和长远发展的关系,重视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调动,提供多样性的学习目标、学习标准、学习方法,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
总之,“订单式”培养模式是当今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但是,在实行该模式的过程中,还应考虑如何协调企业、学校、学生三者关系,制订合理的、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方案,以保证教育质量,同时在实践中逐步解决“双师型”师资培训问题。只有当企业和学校在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又能兼顾学生其他能力和谐发展,使其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才能真正实现企业、学校、学生“三赢”的目标。
[1]罗格莲.浅谈药学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的培养[J].海峡药学,2008,20(12):149~150.
[2]吴颖岩,邓峰.“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再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7,10:171~172.
[3]罗湘.重庆构建高职高专药学人才“订单”模式的调查与分析[J].重庆医学,2007,36(13):1332~1334.
[4]苏萍,潘红艳.基于校企合作的“订单式”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08,10(7):11~12.
[5]延霞.“订单式”人才培养实践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J].职业教育研究,2008,(6):46~48.
G420
B
1671-1246(2010)03-0105-02
注:本文为教育部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立项课题(2008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