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向阳 汪 洋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台州 318000)
高职建工专业全程“跟工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
周向阳 汪 洋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台州 318000)
探讨了高职建工专业在三年培养期间全程“跟工程”实践的教学模式,论述了该教学模式的内涵和外延以及对培养高质量技术人才的重要作用。
高职;建工专业;全程“跟工程”;实践教学模式
高职教育要求专业知识教学与职业能力训练相结合,充分体现有别于学科型人才培养的职业教育特点,在专业设置、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实践环节等方面都要有自己的特色。工学结合作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高职教育领域积极倡导和推进的重大理念变革,各项改革探索正在不断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形式多种多样。但是,要将工学结合真正落到实处并产生实效才是关键,土木建筑工程专业的建设也是如此,特别是可操作性强的实践教学模式运作,很值得思考与探究。
多年的办学经验告诉我们,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和发展的要求,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更新,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素质过硬、市场需求、企业满意的高技能型人才,使我国的高职教育立于不败之地。要将人才培养目标落实在专业建设的各个环节中,毋庸置疑,工学结合是有效途径。
工学结合即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经过多年的办学实践和历史积淀,我院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内容改革、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双证书”制度推行等方面已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专业优势。为适应新形势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在专业建设培养方案的设计改革中,针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特点,结合地方实际,以体现工学结合的课程改革为切入点,构建了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的课程开发体系,以突出工学结合的强化技能训练为突破口,合理安排教学课程,采取“双导师”实践(校内、外导师)、顶岗实习、多能“双证”等多种形式,将理论与技能的各项学习纳入科学的、符合高职教育规律的培养方案之中,通过严密的教学组织系统,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有机贯穿,构建了全程“跟工程”实践的专业教育模式,并使其形成长效机制。
具体来讲,全程“跟工程”实践模式是指对学生在校期间的整个培养过程实施“四个一”的安排,即为每一个学生安排一个工程建设工地现场岗位,确定一位工地指导师傅,并委派一名校内指导教师,亦即前述“双导师”实践的延伸。每位校内外导师同时指导3~5名学生,工地岗位随着工程的进展动态变化,校外导师也可以随之动态变更。学生在校内进行理论学习,同时利用专门设置的实践课及课余时间到工地参与实际工程建造,即边工作、边学习,以此强化工程实践锻炼,为在第六学期或第三学年的顶岗实习及毕业后成功就业奠定基础。指导教师也随学生一起参与工地实际工程实践活动,促使教师的实践环节教学能力不断提高。该模式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开始实施,直至毕业。
“做中学”顺应了高职学生的能力现状 高职学生与普通本科生有共性的一面,也有个性的一面。对多数高职学生而言,由于招生录取批次靠后,文化基础相对较弱,因此学习动力不足,专业思想不稳定,自卑心理较重。面对这样的生源,如何抓好基本素质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突出高职培养目标及基本规格教育、学习目的教育、专业思想教育,营造有利于育人的氛围和环境,是摆在教师面前的共同课题。仅仅注重课堂上的知识传授,对高职学生显得成效甚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强化实践,在做中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工学结合是最佳途径。在以往的教学计划安排中,实践课多为短期集中,如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等,而建筑工程具有周期性,学生到工地实习与工程进度在时间上往往产生冲突,而且实习时间短,学习的连续性较差。采用跟着工程走的学习模式,可使学生一进校门就有了将来工作岗位的体验,因为时间不限,工地、工种不限,无论从哪个工序进入,学生一般都能完成“跟工程”的全过程。这种方法使得学习过程没有了深奥莫测的神秘感,进而消除了学生理论学习的困惑。通过观察发现,学生对到工地实践大多兴致很浓,学习热情也高,专业知识掌握也最牢靠。
校企合作是实现工学结合的重要手段 高职教育是突出职业技能培养的教育,通过校企合作实现工学结合是重要的培养途径,更是全程“跟工程”实践模式的关键。可供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无外乎两个场所,即校内的实训试验室和校外企业的建设工地,因此,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是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行业产品的特点有别于其他工业产品,建筑施工过程不可能在校内实训场所全部模拟,所以,充分利用建筑企业资源,通过校企合作实现工学结合,可以弥补校内实训资源的不足与专业实验条件的局限,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在真实环境中得到高效训练,为学生的技能培养和能力形成创造良好条件。在与建筑企业开展全方位合作的过程中,重要的是落实人才培养的途径与方法,在“跟工程”实践模式上,合作企业的大力支持是产生实效的关键。
与现行教学模式衔接 传统的教学模式“厚基础”的学科教育理念浓重,理论知识灌输得多,实践性弱,学生学习状况不佳,常常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教学计划中实践课时有限,实践教学目标不能很好地完成。要使学生的职业技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较好的掌握,需要有更多的时间到工地参与实践,现行的教学模式已显得不能适应。我院从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入手,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强化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按照工学结合培养人才的要求,强化实训环节,安排一定的“每周实践课时”。结合课程开发,构建了与“跟工程”实践模式衔接的课程体系,改革了现行课表编排顺序,将分节上课改为分阶段上课,平均每周安排1~2天全实践课时,便于学生和教师到建筑工地“跟工程”。以建工专业为例,构建了实现职业能力目标的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该课程体系的特点是从培养职业能力出发,将有关课程内容有机地综合起来,组成新的课程模块,整个课程体系分为职业基础课、职业岗位课和职业拓展课。职业基础课对应基本素质养成,主要开设文化基础课程、专业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课程;职业岗位课对应核心能力培养,是针对主要就业岗位,以本专业“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开设的工学结合的技能课程;职业拓展课是针对毕业生在相近岗位(群)就业和以后的岗位能力提升及发展需要开设的课程。各种课程的学习在“跟工程”实践中得以融会贯通,在“跟工程”中掌握基本技能,通过实习锻炼获得就业优势,进而持 “双证书”毕业。
落实与企业合作的内容 建立与建设好校外实训基地是确保全程“跟工程”实践模式顺利实施的关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学校、学生构成三方互为资源要素的供求机制,在本质上是一种利益关系。在目前国家有关企事业单位接受职业教育学生实训、实习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学校要积极寻找与企业合作的共赢点,建立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的共赢机制,使企业、学校双方的资源供给长期稳定化,以达到双方共赢的目的。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我院积极探索为社会服务的项目,与多家地方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双方本着服务企业,服务社会,满足产业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有效开发利用各类资源,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共同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目标,进一步建立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产学研联盟合作关系。为真正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合作双赢的目标,开展了诸如岗位培训、课题研发、共建实验室等双方需求的项目,在安排学生“跟工程”实践计划时能得到企业较好的支持。
成为专业教育的开端 学生从接触专业开始,就在实践中认识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从而加深了对所学专业的认识,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学生在现场“跟工程”实践时,看到混凝土等结构构件,经指导教师讲解,很快就理解了梁、板、柱的作用与区别,尤其是对这些构件内部的钢筋配置分布情况等很容易看懂,认识施工图纸的能力很快得以提高;在学习各项施工技术时,对于各种各样的专业问题,学生可以及时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践中,促进了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使得专业学习变得有趣、生动,专业学习有了良好的开端。
为“零距离”就业奠定了基础 通过“跟工程”过程中与企业人员的接触,学生加深了对社会的认识,体会到与同事建立合作关系的重要性,通过现场各项施工技能的操练,学生在做与学的过程中找到并弥补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从多角度全面提高了自身的实际动手能力,到毕业就业时工作就能很快上手,使“零距离”就业成为现实;工程现场艰苦环境的体验,使学生的意志品质得到了锤炼,思想认识得到了升华;在进入顶岗实习阶段时,不仅可以顺利完成实习报告,还为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材料收集做好了充分准备,提高了毕业作品的质量。学生在长期“跟工程”的实践中,与企业的指导师傅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学生肯吃苦、善学习的表现也受到企业的欢迎,部分学生产生了就业意向。这种模式有助于学生的就业选择,使他们有优先被录用的机会,这样的培养过程为“零距离”就业奠定了基础。
强化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具有“双师”资格是高职教育对专业课教师的一项特殊要求,“双师型”教师是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集于一身的教师,虽然大多数专业教师都具有一定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经验,在专业建设及教学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经验,通过“跟工程”实践模式的实施,教师可以通过不断参与现场施工过程增强实际工程经验;具备工程经验的教师则可以学习新工艺、新方法,提高对外服务能力,达到“双师”素质强化培训的目的,提高教师队伍的实践教学能力,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探索工学结合的有效途径,办出高职特色,研究与探索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新世纪发展的高职人才,是高职教育改革的热点与难点。在高职土建专业实施“跟工程”实践教学模式,体现了专业教学特点,升华了教育内涵,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校内教师“跟工程”实践过程的考核问题、工地导师辅导的工种及时间问题等等,都有待在今后的实践中逐步解决。
[1]赵志群.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与学习任务设计[J].职教论坛,2008,(12).
[2]赵志群.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新发展[J].中国科技成果,2007,(2).
[3]马树超.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转型的必然要求[J].教育发展研究,2005,(30).
[4]贺星岳,郭薇.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J].职教论坛,2004,(24).
G712
A
1672-5727(2010)05-0029-03
周向阳(1962—),女,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岩土工程教学。
汪洋(1978—),男,台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土木工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