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职课程体系构建

2010-10-27 02:45陈要勤
职业教育研究 2010年5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职业高职

陈要勤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广州 511483)

基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职课程体系构建

陈要勤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广州 511483)

首先,提出了基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课程体系的优势;其次,论述了以优化选修课程、建设网络课程及开发隐性课程和项目课程为框架的课程体系构建思路;再次,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日本滋庆教育集团等三家高职教育机构为案例,研究了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可行性。

高职;课程体系;可持续发展能力;网络课程;项目课程

高职教育始终秉承服务宗旨、就业导向、技能核心及素质根本的办学理念,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技能型人才。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对人才提出了更高规格的要求,社会对高职教育的期望已不仅仅满足于就业这一层次,人们在投资高职教育的同时,极大地关注着学生毕业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如何在有限的三年内培养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困扰着高职教育研究者的问题。笔者拟尝试从高职院校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角度探讨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途径。

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概念解析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早是在1972年于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提出的,指生态环境的发展要具有可持续性。能力总是与人完成一定的活动相联系在一起的,是人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指学生所具备的能持续地完成未来各种活动的能力。

根据英国的核心技能理论、美国21世纪信息时代能力理论及高职教育的特点,笔者认为,可持续发展能力主要指自我学习能力、生涯规划能力、沟通能力及创新能力四大核心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根据不同形势进行相应的理性思考,持续地自我“充电”,实现自身的发展;生涯规划能力可以帮助学生管理、规划自己的人生,树立人生每一阶段的奋斗目标;沟通能力包括口头和书面沟通能力,是学生展现个人形象、发展和谐人际关系、贡献社会的重要窗口;创新能力是指学生通过创造性的理性思维,为社会做出新的贡献,更好地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能力。

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

旧的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有不足之处。首先,课程体系的设置主要考虑企业需要,而忽视学习主体——高职院校学生的心智发展特点,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效果事倍功半。其次,将知识和技能“叠加”到课程体系中,由于缺乏载体,使知识技能结构化,学生所获得的理论知识与其职业实践相脱节。再次,我国的高职教育存在急功近利的现象,将高职教育的目标定位于单纯地为找工作、谋出路服务,课程体系着重围绕“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而构建,使学生局限于少数孤立的工作岗位,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比较而言,基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的优势表现在以下方面。

适合高职教育发展的主流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把高职教育定义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并强调要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方法,着力培养有职业道德、有生存和适应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技能实用型人才。

适合职业教育的核心价值取向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著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所指出的,“这个教育的目的,就它同就业和经济进展的关系而言,不应培养青年人和成年人从事一种特定的、终身不变的职业,而应培养他们有能力在各种专业中尽可能多地流动并永远刺激他们自我学习和培训自己的愿望”。这句话深刻揭示了职业教育价值的核心取向。由于处于青年中期的高职学生,具有认知能力比较强,而社会能动性比较弱的心理特点,所以有必要开设相应课程,帮助学生认识和发现个体的最佳智能、健全人格、加强时间管理能力,实现发展生涯中每个人生阶段都能够自我设计、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基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课程体系以实际项目和仿真项目等职业活动为载体,促使学生在具体职业活动的基础上构建理论知识,加强知识技能结构化,提高获取知识的技能,为知识迁移能力的形式提供条件。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 国内外政治经济影响,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失业和再就业机会日益增多,未来的不确定性、知识老化周期加速、产品换代的加速和职业频繁更替,需要具有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的人才;高职学生思维活跃,热衷于追求新奇事物,喜欢挑战自我。基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课程体系将符合高职学生心理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课程体系构建

基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是重新审视教育的真正功能,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

优化选修课程 由于学生在校期间要接受大量的实践教育,所以加大力度优化选修课程,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可持续发展能力显得非常必要。可开设人际关系技能课程、生涯教育课程、自我学习课程及创新思维培训课程等选修课程,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社会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为学生今后的职业选择和职业延伸提供可能性。无论专业选修课程还是全院性选修课程,都应由学生自主选择,所以选修课程必须办出特色,才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程教学。国内高职院校的选修课程以采取在课堂内集中授课的形式居多,教师难以挖掘学生的特长与潜能,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难以实施,不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选修课程的价值无法充分体现。笔者认为,选修课程应在学分确定的前提下,放宽课程负责人的自主权,授课形式和时间可由教师全权负责。课程负责人可根据课程特色需要,灵活组织授课形式,既可以是户外拓展活动,也可以是户内项目活动,授课时间既可以集中,也可以分散。例如,生涯教育课程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生涯规划能力和职业选择能力,课程可通过讲座、研修计划及小组活动等形式开展教学,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主动获取信息与有效筛选信息的能力以及计划力、行动力、沟通能力和表现能力。

加大网络课程建设力度 现代互联网不断普及,高职学生与互联网接触密切,学生了解外界信息的渠道大都是互联网。教师如果善于掌握学生的兴趣所在,利用互联网技术开设专业技能和素质教育方面的网络课程,为学生无地域界限、无时间限制的自我学习提供方便,课程开发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通过网络课程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一本一化一实用”的手段。“一本”是指课程设计要强调“以学生为本”,宗旨是方便学生操作使用;“一化”是指人性化,即根据课程特点与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网络课程界面必须人性化,版面设计应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进入网络学习的求知欲;“一实用”是指网络课程的栏目设计要体现实用性,通过课程特色、学习活动、实践教学、校企合作、企业信息及相关链接等栏目,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网络平台的无障碍交流与讨论。另外,要把网络课程建设成了解企业动态的窗口,使学生能通过网络课程中的企业信息栏目掌握行业发展动向、企业人才需求特点,从而提高学习目的性,提高生涯规划的实际性和有效性。

促进隐性课程建设 隐性课程包括社会制度中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学校文化环境等因素,可以通过心理的无意识层面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理与行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接受小学、中学教育12年,对刻板的学习已没有大的兴趣,而期望自由、民主和开放的多元化学习。高职院校应重视实训设备建设,为学生提供企业化模拟场所及人力方面的支持,同时应重视软文化建设,创造环境和条件,加大校园广播、校园网络、学生协会、行业协会和课外竞赛等隐性课程建设的力度,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教学对象成为学校环境的主体,拥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学习过程成为愉悦的交往过程、智力活动过程和人格发展过程。如此才有助于学生最大限度地利用在校学习时间,锻炼自我学习、自我管理和发展创新等方面的能力,为将来的生涯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加快项目课程开发 发展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习者与相互关联的观念发生际遇的时候学习得最好,因为学习者的心理具有整体性。通过“做中学、学中做、做学悟”教学模式,可使学生在所需要的知识与所体验的世界的性质之间建立起有意义的联系,为学生的文化素质学习和专业技能学习的有效结合提供平台,促使学生在项目学习的过程中发展和完善有意义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与人交往、独立思考、多元思维等方面的能力,从而增强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学生在项目课程中,在教师指导下,通过独立或以小组形式完成信息收集、工作计划制定、工作任务实施、工作成果评价等完整的工作过程,可以提高团队合作能力、信息搜索能力、新技术学习能力,并且可以逐步完善创造性地完成工作任务的心智结构。以上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如图1所示:

案例分析

笔者曾在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和日本滋庆教育集团等三家高职教育机构进行过高职教育调研。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首批建设的示范性高职院校;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倡导“创新、求实和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是新加坡职业教育成功的代表;日本滋庆教育集团以“实学教育、为人教育和国际教育”为办学理念,关注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注重开拓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是由日本全国52所高职院校组成的职业教育团体。通过对以上三家国内外高职教育机构的实地调研,笔者发现,三家机构不仅关注学生的就业,而且关注学生将来的出路,课程开发和建设都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的多元生涯发展目标服务,具体而言有如下特点。

大力凸显职业素质课程 三家高职教育机构的课程设置都相当重视体现高职特色的专业课程的“专”和“就业导向”,而且同时重视学生的生涯发展教育。如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的2009玩具设计与制造(机器人方向)专业课程,由职业素质必修课、职业素质选修课、职业能力必修课和职业能力选修课四大模块组成,职业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课占专业课程的近30%,学院还结合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需要实行了导师制。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2009/2010数码媒体动漫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必修课开设了增益课程《交际技巧》和《国民教育》。《交际技巧》课程开设2个学期、90课时,其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人合作能力和领导能力。日本大阪高技术专门学校(属于日本滋庆教育集团旗下)的玩具设计专业,培养体系中的流程为Look(見学実習)、Try(体験学習)、Listen(講義)、Think(卒業研究),通过请高中毕业生到校见学实习,使学生提前明确学习目标,入校后通过为人教育课程和海外研修课程,将综合素质课程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活动的形式完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立学习技能,学生毕业后可以重返学校,利用业余时间通过参加讲座的形式继续学习,提高职业技能竞争力。

积极开设多样化选修课程 三家高职教育机构都非常重视学生的个性培养,为学生的生涯发展提供平台和创造机会,开设了种类丰富的选修课程,供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将来的发展计划自由选择。例如,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每个学期可供学生自由选择的全院性选修课程有一百余门,选修课程由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公共礼仪课程、大学生心理健康培训等)、科学技术类课程 (Photoshop图像处理等)、体育类课程和素质拓展类课程(大学生外拓展训练等)四大模块构成。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选修课程的特点是授课教师必须具有7年或7年以上的行业工作经验,从而保证授课教师能够根据行业的发展趋势,给予学生实用性的项目式课程指导。日本滋庆教育集团选修课程的特点是可以跨校、跨专业选修,即学生可以在集团旗下的各所院校选修其他专业的课程,如医疗、美容和高科技等专业的学生可选修社会福祉课程、健身课程、艺术课程和文化课程等,以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为将来成为职业人奠定基础。

重视隐性课程建设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隐性课程开发经验值得我国高职院校借鉴,其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隐性课程开发方式实行“无界化管理”,创造场所和机会,为学生的“学习无界化”提供便利,如此学习不仅是在课堂内或教学工场内,只要有学习的需要,任何一个角落都能成为学习的场所。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课外活动积分制”(PEARLS)就是其中一个典型案例,PEARLS即参与 (Participation)、增值(Enrichment)、成就(Achievement)、代表(Representation)、领导才能(Leadership)及服务(Service),学生参与活动可以获得相应的得分,然后换算成CCA级别。课外活动包括学院所确定的院级以上的高增值活动、学术与非学术社团活动、兴趣小组和体育队等社团活动及各系部组织的其他类型的增值活动等。通过实施“课外活动积分制”,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同时认可学生课外活动的成就。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日本滋庆教育集团等三家高职教育机构的办学理念体现了“以学生为根本”,课程体系建设充分地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和再就业考虑,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其办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享誉高职教育界。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生涯规划能力、沟通能力及创

新能力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仅靠教科书将无法达到预期目的,因此,笔者提出以优化选修课程、开发网络课程、建设隐性课程及项目课程为框架的课程体系构建思路,旨在通过课程体系为学生搭建“做、学、悟”的学习平台,提高学生学会学习、自我发展、适应社会的能力。

[1]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95,108.

[2]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275.

[3]李新功.欧盟职业培训政策与实践[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4]王国华.职业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黄中天.生涯规划——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6]罗伯特·M·戴尔蒙.课程与课程体系的设计和评价实用指南[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G712

A

1672-5727(2010)05-0018-03

陈要勤(1975—),女,广东兴宁人,硕士,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为日本语教学、日语语言文学及应用心理学。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职业高职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职业写作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我爱的职业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