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师团队多课程融合教学实践研究

2010-10-27 02:40刘绍清王林燕陈文
中国科技信息 2010年10期
关键词:领域软件融合

刘绍清 王林燕 陈文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 350002

基于教师团队多课程融合教学实践研究

刘绍清 王林燕 陈文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 350002

为提高高职软件专业学生综合应用所学各门课程知识的能力,提高其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提出基于工作过程的采用教师团队进行多课程融合教学方法,介绍在高职软件专业核心课程中进行基于教师团队多课程融合教学的实践过程,解决了教师独立教学导致的诸多不足,提高了教学质量。

教师团队;多课程融合;基于工作过程;过程改进;

一、引言

近年来,不少专家学者对基于工作过程推行工学结合,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开发某个专业的课程体系[1,2,3]或者改革某门课程的教学方法[4,5]等方面进行了相当深入、广泛的研究,但是,关于如何避免因教师独立教学导致的课程有机联系被人为割裂,部分内容多个教师重复讲,部分内容所有教师都不讲的现象,关于如何提高学生综合应用多门课程所学知识的能力等方面的研究则较少,而这些的研究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高等职业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实际上,每一门高职课程都不是独立的,都与其他相关课程存在或松或紧的联系,要求授课老师必须很了解相关课程的内容及内容之间联系的细节,要求授课老师在组织教学内容时要重视实践性和职业性的结合,组织教学过程时要突出教学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强调教、学、做、评相结合。这就对授课老师的知识面、理论水平、实践经验、组织能力、精力投入等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每门课程的主讲教师都必须具备很高的双师素质,这个在目前各个高职院校来看,是不太现实的。为此,我们提出了组建教师团队,选择高职软件专业多门核心专业课程,利用工作过程系统化分析方法融合所涉课程内容,重构所涉课程的教学体系,并根据新的教学体系,结合过程改进理论,引入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将CMM的成熟度2级应用于教学过程,实行教和学全过程的管理、监控并改进。

二、基于教师团队多课程融合教学的实施程序

基于教师团队对软件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改革过程主要包括组建团队、分析工作过程、基于工作过程重构教学体系、基于CMM成熟度2级对教学过程全程监控并改进共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工作重点各有所侧重:

(一)组建团队

我们从软件专业核心课程中抽取最有代表性的软件工程、软件文档写作、VB. NET数据库编程、关系数据库和SQL、软件测试、SQL SERVER 2005共六门课程,将这些课程的五位授课老师组成一个教学团队,这五位老师中有两位是从企业引进的高级工程师,三位是有四到六年专业课教学经验,但实践经验偏少的专业老师,很明显,教师团队的知识和技能结构比单个教师更加合理,对于实现高职软件专业的培养目标更有利。

(二)分析工作过程

为了满足高职教育要求,融合所涉课程的内容,需要构建新的教学内容体系。

首先要进行企业和行业调查,对程序员、程序设计师、系统架构设计师、系统需求分析师、软件测试员、测试工程师等岗位的职责和能力构成要求分析的结果,结合软件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我们把软件专业的培养目标最终定位为:让软件专业毕业生拥有相当于一年软件开发实践经验,并具备基本的可持续发展潜力。

然后,根据培养目标进一步分析整理与培养目标相关的工作任务,确定出其典型工作任务,并把这些典型工作任务转换为行动领域,最后我们确定了软件程序实现、软件测试、软件程序设计、系统设计、需求管理、软件开发项目管理共六个行动领域,其中前面三个行动领域是主要的,保证学生毕业的时候能够担任熟练程序员的角色,后面三个行动领域是提高的行动领域,保证学生具备基本的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三)分析教学内容

在确定行动领域的基础上,结合软件学生职业成长历程和软件开发过程,将若干个相关的工作任务围绕一个主题目标组织成一个学习领域,最后形成了“软件程序实现”、“软件程序设计”、“软件测试管理”、“系统设计”、“需求管理”、“软件开发项目管理”六个学习领域,这六个学习领域和软件开发工作过程刚好相反,但是和软件开发从业人员的成长历程相吻合,所以,我们按照后者的顺序来组织这些学习领域。我们把所涉课程以及一些所涉课程之外但有实用价值的内容(比如powerdesigner的应用)打散,按照学习领域重组,比如,“软件程序实现”学习领域,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一门语言并按照程序设计文档开发的要求,开发具有一定功能的数据库应用程序,为此,我们将《软件工程》中的软件质量概念和规范编程、《软件文档写作》中单元测试文档、《VB. NET数据库编程》大部分内容、《关系数据库和SQL》中SQL部分、《软件测试》中单元测试、《SQL SERVER 2005》数据库操作和基本管理加入其中构成其教学内容。

在确定了学习领域,以及每个学习领域包括的知识点之后,就面临着如何组织这些知识点的问题。我们选择一个学生比较熟悉的系统:学生平时成绩管理系统,通过分析其功能特点,将其中比较典型的功能模块抽取出来,把学习领域的各个知识点加入到各个功能模块上,形成该学习领域的学习情境,比如,学习领域“软件程序设计”,我们从“学生平时成绩管理系统”中提取了如表1所示的功能模块来构建学习情境。

(四)全程管理并持续改进教学过程

有了适合的教学内容,如果没有恰当的教学方法,它也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学也不能达到预期目的。为了彻底贯彻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我们将CMM引入教学过程,用过程改进理论指导教学过程管理,按照CMM成熟度2级的标准来指导教学实施过程,整个教学过程按照“教—学—做—评”四个环节循环,周而复始地运转,每经过一次循环,就会发现并解决了一些问题,这样,下一循环就有新的目标和内容。这四个环节的具体内容如下:

环节一:教师教,教师首先介绍要完成的任务,任务涉及知识点,以及每个知识点需要掌握的程度,并预留一些问题,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学和讨论来解决完成任务过程中碰到的问题;

环节二:引导学生学,教师根据要完成的任务,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上网查找,找到相关的解决方案,借以锻炼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环节三:指导学生做,教师通过范例、类似问题,指导学生学会自己解决碰到问题,完成工作任务;

环节四:教师评,教师及时对学生完成任务过程表现以及成果进行评价,将出现的问题归为三类:(1)知识型问题,学生对知识掌握不到位,应用不到位产生的问题,比如语法问题;(2)意识型问题,学生缺少某种意识带来的错误,比如规范意识薄弱带来可理解性弱的问题;(3)管理型问题,老师在指导过程指导不到位带来的问题,比如任务说明学生看不懂、任务划分太粗学生不能掌握等。根据这些问题,教师团队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便明确在下一个循环中老师和学生各自的职责和重点。

不像传统那样每个老师负责一个学习领域的教学,基于教师团队多课程融合教学方法要求“软件程序实现”、“软件程序设计”等六个学习领域按照学生成长历程来讲授,并且每个学习领域都由教师团队进行教学,每个老师都有其具体的分工:一般是由一个从企业引进的高级工程师带着两个专业老师,负责知识点的讲授、引导学生的学,指导学生做,而另一个高级工程带着另一个专业老师,重点负责对学生的过程表现和成果进行评价。并且这种组合不是固定不变的,在每个学习情境,都要根据情境的任务要求以及老师专业背景和特点重新组合,以方便老师在教学生的同时,能够更好地从其他老师那里获益,从而从整体上提升老师的素质。

三、基于教师团队多课程融合教学的特点

(一)融合多门课程教学内容,打破按课程组织教学内容格局

传统的职业教育课程编排大多是按照学科体系进行组织,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过于强调学科体系的严密、完整的做法,对实践性的强调不够,这给高职院校的教师上课和学生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基于教师团队融合多课程教学方法,克服了这些缺点,它打破课程界限,对所涉课程的知识点,按照实际的软件开发过程进行选择,并重新序化以构建新的教学内容体系。

(二)融合多门课程授课教师,组建教师团队,打破固定教师固定课程的局面

传统的教学过程都是各自为阵各自为政的教学,每个教师重点关注自己所上课程,对其他教师所上相关课程与自己所上课程之间联系方式、联系密切程度等内容的关注力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老师本身的知识面、技术水平和综合应用知识的意识,对相关课程之间知识的综合应用的讲解体现为个体性、不确定性、不系统性。

基于教师团队多课程融合教学方法,不仅对所涉课程内容进行融合,同时也对所涉课程的授课老师进行融合,该方法通过组建教学团队,进而确定团队中教师的角色和职责、教师之间工作任务的分配以及教师之间合作方式,从而实现将不同经历,不同背景的老师构成一个比较合理的,能够满足高职教学要求的教学团队。

(三)融合教与学,打破老师先自己学再教学生学的局面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都要求老师必须先通过学习,掌握了某个知识点,然后再交给学生,教师的学和教是串行的、低效的。但是基于教师团队的多课程融合教学方法,却能够允许教师在每一次的“教—学—做—评”循环中,发挥长项“教”学生的同时,通过和其他教师合作、观察并协助其他教师指导学生等途径,从其他老师那里“学”到自己不擅长领域的知识,从而将教和学融合,实现教中学与学中教,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在促进学生进步的同时,促进老师自身的发展。

表1 学习领域“软件程序实现”学习情境设计

(四)融合教与评,打破一考定成绩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教学一般都是通过期末考试来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和老师教学效果,这种评价方法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等考试结果出来的时候,可能发现了问题,但是这个时候已经没有时间改正问题了。引入过程改进理论,组建教师团队对学生学习情况、教师指导情况进行实时跟踪和评价,对发现的问题马上纠正,在教的过程中及时点评,在点评之余完善教的内容和教的方法,让学生和老师在发现问题、改进问题的循环中不断得到提升。

四、实施效果分析

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过程实时评价、课间座谈、问卷调查、课堂小测及教师间的教学研讨、常规的系部教学检查等形式获得教学效果的反馈,基于教师团队多课程融合教学的实施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术业有专攻,每位教师的专业领域与特长技能不尽相同,不可能做到对每个模块都了如指掌,或进行透彻的分析和讲解。同时,教师的精力也是有限的,让一个教师包办所有的教学环节,教师就没有精力去了解更多的更新的知识和信息。基于教师团队教学可以帮助老师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促进老师的自身的发展。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能力

传统的一个老师独立上一门课,以教师为中心,不利于大学生多样化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而基于团队多可成融合的教学模式,多个老师在一个时期内同时集中教一个班级某个主题的学习领域,不同教师有着不同的理论水平、学识水平和成长经历,每名教师都有自己的讲授风格、教学品质、教学经验和特点,他们展示给学生的是教师自身所具有的优势,避开了由于种种原因形成的某个教师现在的不足,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将这些因素潜移默化地作用于学生,既对学生是一个感染、启发、熏陶的过程,也对学生的个性成长、素质教育起到积极作用。

五、结束语

基于教师团队多课程融合的教学方法,以“基于工作过程”为指导思想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分析方法来重构教学内容体系,用过程改进理论,引入CMM成熟度2级标准来管理教学全过程,采用“教—学—做—评”螺旋上升的教学过程,在实践中收到良好的效果,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水平,同时也提高了老师自身的水平,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

[1] 王朝霞.“基于工作过程以行动为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设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方案[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1期

[2] 王勇,王海翔.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软件课程教学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 2009年第14期

[3] 汪清明.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 2009年第17期

[4] 曹庆旭.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09年第13期

[5] 曹华,黄锦祝,蒋朝宁.基于工作过程的单片机技术与应用课程开发[J].职业技术教育.2009年第20期

[6] 董绿英.高职精品课程与教师团队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9年第5期

[7] 赵志群著.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

10.3969/j.issn.1001-8972.2010.10.118

刘绍清、1974年8月、男、福建闽清、福州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讲师、系统分析师、硕士、数据挖掘。

猜你喜欢
领域软件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禅宗软件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软件对对碰
即时通讯软件WhatsApp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