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 健
(凉山卫生学校,四川 西昌 615000)
凉山州大中专生不良行为与生活方式调查
邹 健
(凉山卫生学校,四川 西昌 615000)
对凉山州大、中专生的不良行为与生活方式进行抽样调查,了解现状,分析产生的原因,提出良好的行为与生活方式,为学校开展健康教育,预防、纠正学生不良行为与生活方式提供依据。
大、中专学生;不良行为;生活方式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健康问题,特别是大、中专生,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因此,大、中专生的健康问题已引起国家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了解科学营养知识。”
在影响健康的几大因素中,行为与生活方式的影响最大。行为、生活方式是指人们长期受一定文化、民族、经济、社会、风俗、家庭等影响而形成的一系列生活习惯、生活态度和生活制度。现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高血压、肥胖症、冠心病、糖尿病等发病率逐年增高,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而这些疾病的发生与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预计到2015年,因不良行为与生活方式所引发的疾病在发达国家将达到总疾病的75%,而在发展中国家也将达到60%以上[1]。因此,良好的行为与生活方式是人们健康的最有效保障。
1.1 对象
随机抽取凉山州大专生620人,其中男生319人、女生301人;中专生710人,其中男生336人、女生374人。
1.2 内容
调查凉山州大、中专生存在的不良行为与生活方式,包括吸烟、饮酒、缺乏体育锻炼、不合理的饮食习惯等。
1.3 方法
采取不记名封闭式问卷法,要求学生现场如实答卷,20分钟后收回。共发放问卷1 330份,收回有效问卷1 330份,有效回收率 100.00%。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及数据应用SPSS 12.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P<0.05 为有显著性差异。
2.1 大、中专生不良行为与生活方式发生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710名中专生有一种不良行为与生活方式的占33.94%,有2种及以上不良行为与生活方式的占51.55%;620名大专生有一种不良行为与生活方式的占30.16%,有2种及以上不良行为与生活方式的占43.23%(见表1)。这些数据表明,在大、中专生中存在不良行为与生活方式的现象相当普遍,有些甚至比较严重。大专生和中专生不良行为与生活方式的发生率明显不同,且有显著性差异。大、中专生男生与女生之间的不良行为与生活方式也存在显著性差异(见表2)。总的来说,中专生存在的不良行为与生活方式比大专生严重。这主要与中、小学时期对学生进行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不够有关。
表1 大、中专生不良行为与生活方式发生情况[n(%)]
表2 大专生与中专生不良行为与生活方式发生情况比较[n(%)]
2.2 大、中专生不同性别不良行为与生活方式发生情况比较
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大、中专生在吸烟、饮酒、经常吃零食、缺乏体育锻炼、经常睡懒觉、赌博、不爱护环境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见表3),因此在进行健康教育或行为干预时,要针对不同性别采取不同措施。
调查结果显示,大、中专生普遍存在一些不良的行为与生活方式,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青少年学生思想不成熟,易受周围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特别是进入信息社会后各种不良信息可以通过网络、报刊等多种途径传播,使大、中专生受到影响;其次,教育文化宣传部门对青少年存在的不良行为与生活方式的危害性宣传力度不够,学生在认识上存有误区;再次,学校、社区、家庭对学生存在的不良行为与生活方式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思想上不够重视,没有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因此,各级领导,特别是教育文化宣传部门的领导要高度重视,应通过多种途径宣传不良行为与生活方式的危害性,使青少年能自觉抵制或纠正不良行为与生活方式;家长和教师要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青少年树立榜样;学校、社区、家庭要密切配合,共同采取切实、有效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措施,特别是学校,应把健康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
表3 大、中专生不同性别不良行为与生活方式发生情况比较[n(%)]
要想使学生在学校养成良好的行为与生活方式,健康教育是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健康教育可以改变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使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与生活方式。良好的行为与生活方式包括:(1)合理的饮食,每天摄入的食物种类齐全,营养充足,比例恰当。三餐安排合理,做到“早餐好,午餐饱,晚餐少”。(2)适量运动。运动可以加快机体新陈代谢,使机体充满活力,降低多种疾病的发生率,对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尤为有益。(3)戒烟限酒。烟草中含有3 800多种有毒物质,其中有几百种对人体有害。吸烟与机体慢性疾病的发生关系密切,如可引起胃肠系统疾病、肝硬化等。(4)心理健康。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各种心理疾病越来越多,因此,通过一些方法,如形成健全的人格、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可避免心理疾病的产生。除此之外,我们还应保证充足的睡眠、稳定的体重,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大、中专生在校期间是其思想、行为形成期,在这个时期,学校应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与生活方式,为提高我国人口的基本素质,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杨春燕,张桦.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的关系[J].职业与健康,2007,23(19)1763~1764.
[2]黄敬亭.健康教育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
G455
B
1671-1246(2010)09-01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