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仲科,谢 静
(临夏回族自治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 临夏 731100)
临夏监狱特殊群体肺结核监测3年结果分析
谢仲科,谢 静
(临夏回族自治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 临夏 731100)
监狱;特殊群体;肺结核
为准确掌握临夏地区特殊群体肺结核疫情,尽早发现隐匿病人,及时控制传染源,防止肺结核传播。我们于2005~2007年对甘肃省临夏监狱特殊群体进行了肺结核疫情监测,并连续治疗观察3年,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甘肃省临夏监狱服刑人员6 451名。分布在2个监区、6个工作场所,全部为男性,年龄26~68岁,平均34岁。
(1)登记检查:①监狱服刑人员均为监测对象。依监测程序逐个登记,询问病史。②咳嗽、咳痰、喀血超过2周,持续低烧者为重点监测对象,做进一步的胸透、拍片、痰菌检查。
(2)诊断标准:按胸透、拍片、痰检结果,结合临床症状,按《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分型,确定涂阴、涂阳病例,实施治疗管理。
(3)化疗方案严格按《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规定的涂阴、初治涂阳、复治涂阳化疗方案执行。
(4)管理方法:①病人均采用全程管理。②监狱属半军事化管理,医务室医生配合专业人员每月定期监督服药1次。③每周督导随访一次,做病情观察记录。④痰菌检查:治疗前2月末、3月末、6月末,复治病例8月末各痰检一次,疗程结束后每年痰检一次。⑤X线检查:治疗后每半年胸透拍片一次,疗程结束后每年胸透拍片一次。
3.1 病情监测
监测发现传染性肺结核235例,患病率3.64%,涂阳38例,阳性检出率 16.17%,涂阳患病率 0.59%,见表 1。
表1 2005~2007年临夏监狱特殊群体肺结核患病情况
3.2 督导随访结果
3年应督导随访235次,实督导随访235次。随访率100.00%,规则服药率 98.30%,见表 2。
表2 肺结核病人既往治疗情况分类
3.3 痰检复查结果
3年共痰检235人,其中涂阳病例38人,到2007年底阴转率达 89.47%(见表 3)。
表3 38例痰菌阳性病例全程化疗管理痰检结果
对持阳病例,按复治涂阳化疗方案,转入第二疗程治疗,直至痰菌阴转。
3.4 病情转归情况
235例传染性肺结核病人经全程督导化疗,连续3年观察,痰菌总阴转率为89.47%。经过3年初复治病人肺部X线改变比较,病灶吸收总有效率达94.89%(见表4)。
表4 初复治满疗程病人肺部X线改变比较[n(%)]
(1)本调查发现,发病有以下特征:①特殊群体人群相对集中。②人与人接触频繁,受传染机会多。③患病率高达3.64%,高出甘肃省平均水平5倍以上,与其他大城市比高出近10倍(上海 0.35%、北京0.41%、天津 0.38%)。④病情严重,危害大,最具传染性的肺结核阳性检出率高达16.17%。⑤治疗难度大,少数病例不配合。
(2)狱警和医务室工作人员能很好地配合结核病查治工作,3年共治愈传染性肺结核病人231例,治愈率达98.30%,截止2007年底,监狱特殊群体肺结核疫情基本得到了有效控制。
(3)对于治疗失败和拒绝治疗的病例,仍需继续观察,寻找并发症及其原因,采取新的治疗方法,使病人尽快康复。
(4)通过对特殊人群的肺结核监测,促使监狱管理人员掌握肺结核防治知识,今后能积极报病,以便更早发现病人。
综上所述,对于监狱特殊群体进行目标性干预非常必要,虽然我们对临夏监狱肺结核监测工作已取得满意效果,但由于服刑人员流动性大,特别是对于新入狱的人员,入狱时必须经过肺结核检查,查出痰检阳性病例应先隔离、再治疗。以此作为改进肺结核传播和管理方法很有必要。
R521
B
1671-1246(2010)09-01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