滏阳河衡水段综合整治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2010-10-20 06:40:04郭建礼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10年2期
关键词:滏阳细砂粉土

郭建礼,王 斌,张 磊

(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天津 300250)

滏阳河为子牙河流域两大支流之一,发源于河北省磁县境内,全长403km,总流域面积21737km2,是一条具防洪、灌溉、排涝、航运等综合作用的骨干河道。

滏阳河历史上水量丰沛,曾是邯郸至天津的主要航道,随着上游水利工程的大量修建及用水量的增加,滏阳河下游水量急剧减少,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量大幅度减少,河道航运功能随之丧失,两岸堤防破损严重,部分河段滩地被严重侵占,河道过水能力减小,进行综合整治势在必行。

整治工程的重点是滏阳河衡水市区段,起于侯庄枢纽,止于大西头闸,全长20.8km,主要工作包括:①修建侯庄分流枢纽工程;②疏浚、开挖及规整河槽断面;③调整、恢复及加固两岸堤防,提高城区河段整体防洪能力及标准;④结合景观工程利用河槽蓄水,改善河道及两岸生态环境。

1 地质概况

1.1 地形地貌

工程区属华北中部冲洪积平原区,地势总体较为平坦,南部高北部低。

滏阳河现代河床呈“U”型,河深5~8m,河宽50~90m,河底高程11~15m,两岸高程17~22m,无明显阶地。滏阳河流经村庄及市区段河岸较为狭窄,其他段河岸较为开阔平坦。

1.2 地层岩性

工程区地层全部为第四系松散沉积层,岩性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al+plQ4)壤土、砂壤土、粉土及粘土,分布范围较广,局部夹薄层有粉、细砂薄层;第四系全新统湖沼积(l+hQ4)粘土、壤土、砂壤土及粉土。

因多次冲刷沉积,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呈多层地质结构,单层厚度不等,一般为1~5m,土质较均匀,主要表现湿~饱和,可塑~软塑状态。与工程直接相关的是地表下30m深度范围内的地层,其岩性主要为砂壤土、壤土、粘土、粉土及少量粉、细砂等,地表土岩性主要为砂壤土和壤土,土质较均匀。

1.2.1 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al+plQ4)

(1)壤土(al+plQ4):灰黄色为主,湿~饱和,可塑~硬塑,土质较均匀,表层含植物根系,总厚度大于25m,地表及勘察深度范围内分布广泛。

(2)砂壤土(al+plQ4):灰黄~褐黄色,湿~饱和,可塑~硬塑,土质均匀性较差,粉粒含量较高,局部夹薄层粉土、粉砂及粘土,厚度为0.5~5m。

(3)粘土(al+plQ4):灰黄、棕黄,湿~饱和,可塑~软塑,土质较均匀,厚度为0.5~2m。

(4)粉、细砂(al+plQ4):灰黄色,饱和,稍密,砂质较纯净,厚度为0.5~4m,多以夹层形式存在。

(5)粉土(al+plQ4):灰黄色,湿~饱和,土质较均匀,粘粒含量少,厚度为0.5~3m。

1.2.2 第四系全新统湖沼积(l+hQ4)

(1)粘土(l+hQ4):灰黑色为主,多呈饱和、软塑状态,富含有机质,有腥味,可见螺壳,厚度为0.5~4m。

(2)壤土(l+hQ4):灰黑色为主,多呈饱和、软塑状态,富含有机质,有腥味,可见螺壳,厚度为0.5~4m。

(3)砂壤土(l+hQ4):灰黑色为主,多呈饱和、软塑状态,微含砂砾,有腥味,可见螺壳,厚度为0.5~4m。

(4)粉土(l+hQ4):灰黑色为主,塑性较差,含有机质,有腥味,可见螺壳,厚度为0.5~2m。

1.2.3 地质构造

工程区位于华北断陷的冀中坳陷与沧州凸起交汇带。近场区南段隐伏NNE向邯郸断裂,中段隐伏NE向新河断裂,北段隐伏NE向宁晋断裂,上述断裂为晚更新世以来活动断裂。

工程区广泛分布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地表范围内未发现明显的地质构造。

根据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g,相当于地震烈度7°,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s,场地类型划分为中硬场地。

1.2.4 水文地质条件

工程区属半干旱、半湿润过渡带,北温带东亚小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年平均气温12.7℃,极端最高气温42.7℃,极端最低气温-23℃,降雨主要集中在7、8月份,年平均降雨量506.3mm,最大年降雨量950mm,年平均蒸发量1200mm,多年平均无霜期220d,最大冻土深52cm。

勘察期间,滏阳河有水流通过,水深2~3m,呈黑褐色,水质差,有异味,污染严重。

工程区浅层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含水层大部分为壤土、砂壤土层。地下水埋深一般为4~8m,变幅一般为2~3m。

地表水类型为氯硫酸钠型水,矿化度2.68g/L,为微咸水;pH值为7.12,为中性水;总硬度为810.8mg/L,为极硬水。根据环境水对混凝土及金属腐蚀性判定标准,地表水对混凝土有分解类碳酸型中等腐蚀性,对普通水泥有结晶类硫酸盐型强腐蚀性,对混凝土中的钢筋及钢筋构件有中等腐蚀性。

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及河水补给,地下水位高低受补给量及气候等因素影响。

本区粘土属极微透水层,壤土一般属微透水层,砂壤土属弱透水层,粉土属中等透水层,粉、细砂属于中等透水层。

2 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2.1 地质条件

工程区地质结构为粘性土多层结构,地层岩性以壤土、砂壤土为主,夹杂粉土、粘土及薄层粉、细砂,单层厚度不等,地层分布较为连续稳定。

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进行了原位测试及土体的物理力学试验,根据试验成果,并结合该区段土体的物理力学特性,提出其力学指标建议值,见表1。

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al+plQ4)地层承载力建议值为135~155kPa,压缩模量建议值5~6MPa,具中等压缩性,强度较高,性质较稳定,作为河堤、挡墙或建筑物基础持力层,可满足设计要求。第四系全新统湖沼积(l+hQ4)分布的灰黑色粘土、壤土、砂壤土及粉土层,顶面分布高程一般为9~15m,厚度为0.5~8m,地层承载力建议值为90~100kPa,压缩模量建议值4MPa,具高压缩性,强度较低,力学性质较差,作为基础持力层,应进行处理,或基础穿越该层,坐落在力学性质相对稳定的层位上。

如果采用天然地基,建筑物基础底面与地基之间的摩擦系数见表2。对于软弱地层,如果采用桩基,建议采用冲孔灌注桩,桩的极限侧摩阻力建议值见表2。

表1 土的力学指标建议值表

表2 摩擦系数与极限侧摩阻力建议值表

河道需要开挖拓宽,根据挖填平衡,弃料应充分利用。河岸开挖弃料主要为壤土及砂壤土,天然含水量偏高,一般高于最优含水量,不宜直接碾压使用,应进行翻晒;塑性指数、粘粒含量一般满足设计要求,局部地段粉粒含量较高,建议开挖后混合搅拌使用;在压实度为0.92要求下,土料击实后渗透系数多小于1×10-5cm/s,满足设计对防渗土料的要求;最大干密度较小,多小于天然密度,土料不易碾压到规定密度。

2.2 工程地质评价

本区段河岸整体分布以壤土为主,岸坡较舒缓,抗冲刷能力较强,岸坡整体稳定性较好,局部河段分布砂壤土及粉土,稳定性相对较差,长时间水浸或冲刷,会影响河岸稳定性,建议进行防护。滏阳河蜿蜒曲折,弯道较多,行洪时岸坡迎水面受冲刷,易造成塌岸,影响河岸稳定性,建议进行防护处理。

滏阳河两岸大部分地段分布为第四系松散沉积壤土、砂壤土层,单层厚度为1~5m,分布稳定广泛,渗透系数建议值2.5×10-5~5×10-6cm/s,属微~弱透水层,透水性较差,可视为相对隔水层,不易发生管涌、流土、接触冲刷等渗透破坏问题。

局部地段分布粉土及粉、细砂层,厚度为0.5~4m,渗透系数建议值5×10-4~7.5×10-3cm/s,属中等透水性,透水性较强,在蓄水条件下,粉、细砂层土及粉土层易造成河水外渗,导致水量减少;另外,长期渗漏还易造成细颗粒大量流失,致使土体组成及结构发生变化,引起堤基渗透变形,建议对该地质段进行防渗处理。

本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分布粉、细砂、粉土及砂壤土等少粘性土,根据GB50287—2006《水力发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初判具地震液化潜势。复判根据标准贯入击数法,即符合下列公式时判定为液化土:N63.5<Ncr。 结果表明,贯入击数(N63.5)大于临界值(Ncr),判定该层不具液化潜势,不会造成地震液化危害。

3 施工导(截)流及排水

滏阳河有水流通过,施工期间应进行导(截)流或排水。工程区地下水埋深一般为4~8m,建筑物基础深度范围内存在基坑排水问题,应采取排水或截流措施。工程区分布粉土及粉、细砂层,富水性较好,排水时可能引起涌砂,影响坑壁稳定,建议采取处理措施。

4 淤积层开挖及处理

河床存在淤积层,厚度较大,一般为3~5m,广泛分布在现代河床,性状差,强度低,不能作为基础持力层及填筑料使用,如果开挖,应予以清除。淤积层富含有机质,河道蓄水后易造成水质恶化,造成污染,影响观感,由于置换回填难度较大,建议在其表层铺设隔离层。

5 边坡稳定

对于临时边坡开挖,特别是砂壤土、粉土、粉砂等少粘性土分布地段,开挖时易引起坍塌、涌砂等稳定问题,必要时应进行防护。建议开挖坡比:粘土为1∶1,壤土、砂壤土为1∶1~1∶1.25,粉土为1∶1.25~1∶1.5,粉、细砂为1∶1.75~1∶2。

6 河道物理地质现象调查

本区段地势总体较为平坦,冲沟不发育,局部地段河岸外围分布鱼塘。临近村庄地段及市区段,岸坡多分布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影响岸坡稳定并造成环境污染,整治时应清除。穿村及穿市段部分建筑物侵占河岸,影响行洪,整治时应拆除。

7 结语

(1)工程区地质条件较好,地层分布稳定,性状较好,强度普遍较高,但存在砂壤土、粉土及粉、细砂等少粘性土,工程区存在河道岸坡稳定、渗透稳定、基坑涌砂、边坡稳定等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区分布灰黑色湖沼积(l+hQ4)粘土、壤土、砂壤土及粉土层,该层力学性质较差,强度较低,如果作为基础持力层,建议进行处理。

(2)建议施工前补充适量的水文地质工作,查明本区水文地质条件,为渗漏分析、基坑排水等提供依据。

[1]常士骠,张苏民.工程地质手册[K].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GB50487—2008,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

[3]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4]李广诚,司富安.堤防工程地质勘察与评价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5]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滏阳河综合整治衡水市区段可行性研究报告[R].2009.

猜你喜欢
滏阳细砂粉土
乳化沥青稳定粉土性能及其农村道路铺装实践
石油沥青(2023年5期)2023-12-08 08:35:16
水泥-沥青粉复合稳定粉土的强度及渗透特性
大陆泽蓄滞洪区滏阳河老油召桥至老北定桥段工程地质问题概述
河北地质(2021年3期)2021-11-05 08:16:08
饱和粉土三轴等p应力路径试验特性研究
水道港口(2021年3期)2021-08-24 07:08:40
美丽河北之滏阳河
公民与法治(2020年9期)2020-05-30 12:44:56
Nitric oxide detection methods in vitro and in vivo
特细砂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及研究展望
南水北调穿滏阳河中游洼地洪水演进分析
滏阳河东武什水库一带水污染信息遥感提取方法研究
河北遥感(2015年4期)2015-07-18 11:05:05
大同地区天然粉土工程特性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