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中心医院(250013) 李晓红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2月~2010年2月在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急性期脑出血病人60例,经颅脑CT检查证实,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排除原发性脑室、小脑、脑干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和有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病变的病人。
附表1 两组病人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出血量、CT值及脑血流情况
附表2 两组病人治疗14天、28天时脑血流的改变(±s)
附表2 两组病人治疗14天、28天时脑血流的改变(±s)
将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年龄41~73岁,平均61.23±8.56岁;男16例,女14例,男、女比例为1.14:1;出血量14ml~28ml,平均19.24±4.36ml。治疗组3 0例,年龄4 0~7 3岁,平均62.78±8.57岁;男14例,女16例,男、女比例为0.875:1;出血量13ml~28ml,平均19.35±4.47ml。
两组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出血量、CT值及患侧大脑中动脉脑血流图的改变,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见附表1,P>0.05),既往史及伴发疾病也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应用脱水剂、神经营养药物、脑细胞代谢活化剂、支持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马来酸桂哌奇特注射液16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21天。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后的第14天、第28天复查患侧大脑中动脉脑血流图,观察脑血流量的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处理用χ2或t检验。
治疗后第14天,治疗组病人的平均流速、阻力指数下降,脉动指数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异。治疗后第28天,两组病人的平均流速、脉动指数相比有显著性差异;阻力指数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见附表2。
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存在明显的继发性损伤过程在以往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病例学研究中已经得到证实,脑出血起病急、病情重、致残率和死亡率高,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疾病之一。
基础研究表明:中、小量的脑出血本身并不引起颅内压的明显升高,而血肿周围组织水肿和缺血、缺氧后的继发性神经元损伤是影响病人者预后的主要原因之一。引起脑水肿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脑出血后组织内压升高,使周边组织受压而引起缺血性损害,且缺血的面积可超过血肿的数倍,持续性的缺血、缺氧进一步加重脑水肿及对神经功能的损害。因此,对脑出血的治疗,从循证医学的角度应是积极去除血肿,及时解除压迫。
目前,由于微创技术的发展,外科手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逐步提高,尤以重症(出血量大于30ml)或表浅部位的脑出血为其适应症,而对于中、小量的脑实质深部的出血效果尚不理想,且存在穿刺后再出血、血肿抽吸不完全、感染、入路脑组织的穿刺损伤等难以避免的问题,病人及其家属也不易接受。对于中、小量脑实质深部出血病人仍以内科保守治疗为主。
根据目前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笔者应用马来酸桂哌奇特治疗急性脑出血,取得了明显疗效,从改善脑循环的角度,为脑出血的治疗探索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临床观察,治疗组于治疗第14天时平均流速、阻力指数明显下降,脉动指数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第28天时平均流速、阻力指数明显下降,脉动指数升高。这说明应用马来酸桂哌奇特治疗急性期脑出血,能明显改善脑循环、脑组织的缺血、缺氧状况。治疗第14天、第28天时,两组血肿吸收情况、血肿量大小、CT值的改变均有显著性差异,血肿周围水肿面积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表明脑出血早期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马来酸桂哌奇特可明显加快血肿的吸收,减轻血肿周围脑组织水肿,从而促进病人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临床观察提示,两组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血肿扩大及再出血,同时,治疗组不但未出现出血加重,反而促进了血肿的吸收,说明该治疗方法是安全有效的。
其作用机制可能为:马来酸桂哌奇特能通过血脑屏障的钙通道阻滞剂,阻止病因刺激下的过量钙离子跨膜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防止因细胞内钙超载激发的连锁反应,使血管平滑肌松弛。动物实验证实,马来酸桂哌奇特能明显减轻脑水肿,防止脑血管痉挛,扩张小血管,改善脑循环,改善脑组织的缺血、缺氧状况。本研究也证实了其有效性。
综上所述,中、小量脑实质深部出血的病人急性期采用马来酸桂哌奇特注射液,能明显加快血肿吸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明显提高治愈率。
马来酸桂哌奇特注射液治疗急性期脑出血,可防止脑血管痉挛,改善血液流变状态,明显改善脑血流、脑循环及血肿周围脑组织的缺血、缺氧情况;同时,可加快血肿的吸收,减轻脑出血后的继发性损害,从而最大程度地减轻血肿周围脑组织的损伤,促进神经功能尽快恢复。该治疗方法未见明显副作用,且应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