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仁志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规划中文脉作用初探
陈仁志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文脉是旅游规划中开发旅游产品的依据,是旅游形象设计活的灵魂,文章以龙胜县大寨少数民族村寨旅游规划为例,用实例佐证文脉作用的重要性,藉希在旅游规划中重视文脉作用,把握好规划地的文脉。
旅游规划;文脉;旅游产品
文脉,“文”的本义为“花纹,纹理”,“脉”的意思是“分布在人和动物周身内的血管,文学家认为“文脉”就是文明演进历史的轨迹。在文学作品中,“文脉”的意思是文章的线索。后来,文脉一词义引申,在其它学科中得到推广运用,从能查找到的资料上看,除文学外,文脉还应用在建筑、美术、旅游等学科中,其中建筑应用最多,如“哈尔滨城市建筑的文脉与建筑形态规划控制”“对建筑文脉的几点思考”等文章,我们可以看到建筑学对文脉的重视程度一斑。
旅游规划中对文脉的运用,因其具体语境不同而有别于其它学科对文脉的理解,在中国,从能找的资料来看最早由陈传康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来的,他认为“所谓文脉,是指旅游点所在地域的地理背景,包括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水文等自然环境特征,也包括当地的历史、社会、经济、文化等人文地理特征,因而是一种综合性的、地域性的自然地理基础、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心理积淀的四维时空组合”,对文脉的理解,陈南江、吴必虎等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但到目前为止,学届仍没就文脉的界定搭成共识。
在本文中,文脉的含义,其理解倾向于范业正的理解,依其区域内资源把自然环境特征的称为地脉,具有人文地理特征的称为文脉。通过对众多资料的阅读,结合实际运用,笔者把文脉作如下界定:文脉是特定区域内,具有人活动印迹的,并且能透视区域内居民过去、现在和未来活动状况的一切资源元素或符号构成的网络集合。“特定区域”说明了文脉是有独特性,同一民族会因所处的区域各种生存环境不同而有所区别,生存环境不同生活的作用方式就会有所不同;“具有人活动印迹的”说明人的活动在文脉的含义中是置于内核要素的,只有与人相关的资源元素或符号,才能是文脉的反映;“能透视区域内居民过去、现在和未来活动状况”这一要求限定的不是所有带有人活动印迹的都能成为文脉,只有那些能使他人通过了解就能明了区域居民生存方式、生活习俗等等的资源元素和符号才是。
文脉的框架结构如图1:
此框架结构图来源于赵飞羽等《地脉、文脉及旅游开发主题》一文
文脉是区域内居民活动的结果,其生成是人与自然、社会及人与人关系的表征。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总是生活在一定区域内自然环境下的人,区域内的气候、地势、动植物资源、地理位置等元素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对人的认识、生存方式、群体间关系产生影响,这些是文脉生成的自然基础。如生活在南方山区的少数民族,其气候多雨,在建筑上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利于排水的斜屋顶的建筑文化。人的活动永远离不开自然,人类从自然中获取生存的资料,为了获取相关的生存资料,人会按照适合自己生存方式的方法作用于自然,为了表示人与环境的关系,南海把马克思的环境观概括为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人化、互融以及在人化与互融中达到的整合。
人与社会的关系。马克思认为“社会不是由个人构成的,而是表示这些个人彼此发生的那些联系和关系的总和”。社会是一个共公的“场”,人生存在一个必定要与他人发生联系的“场域”中,在交往中久而久之约定俗成出一些规范个体行为的礼俗,因此人就在共同的“场域”中具有了社会属性。社会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如生产工具的不断更替,就会形成不同的文明,成为人们活动印迹的一种符号,作为一种记忆生成本领域内的文脉。
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是因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中,要必然发生的关系,人的发展从一定的意义角度说是偶数对的存在方式,单个体是无法应对自然的生存,人从相互的交往中获得各种需求,共同为族群的发展繁衍发挥各自的智慧,为后人留下可以继承的文化。
总之,文脉的生成,是人与自然、社会及人与人关系相互作用合力的结果,其生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区域内居民在长期的生活活动过程中赋成的。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信仰、世界观,不同地域的生活群体有不同的生存方式方法,因而形成丰富多采的文化,丰富多采的文化铸就了不同的文脉。文脉在一定的辐射区,有其独特性,辐射区的范围大小,距离的远近是一个重要因素。但其最重要的因素是辐射区的隔离程度,如龙胜泗水乡细门村,山下与山上的民族都是瑶族,但他们分别属于瑶族的不同支系,一个属于红瑶,一个是盘瑶,因此在习俗上的不同形成他们各自不同的文脉。有的居民居住范围同属一座山,但分别住在山的各一边,出往的目的地不同且很少交往,因此文脉就会有区别。所以在看文脉的异同,主要看辐射区的隔离程度。
文脉的独特性,必然要求在规划项目文本中体现。旅游规划文本中,文脉主要在两章中得以体现:一章是资源分析,另一章是形象策划。一个景区、景点的旅游规划文本中,这两章都是核心部分,不同的资源,所赋有的文脉也就不一样,规划的不一样性也就明显的显现出来了。
文脉的不同,旅游规划景区景点的为游客提供的产品就不一样。旅游产品的打造是以地脉和文脉为前提的,有怎样的地脉和文脉,才能打造相应的景区景点产品,文脉与旅游产品的关系就如《左传·僖公十四年》中写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一样。所以没有了文脉,打造出来的产品必然缺乏生命力,各景区景点的产品雷同性就不可避免了。
根据文脉打造产品,不同的文脉有不同的产品,从而形成风格各异的景区、景点。
一个景区景点良好的发展,是管理、规划、营销等综合因素决定的。管理、营销等,从一个景区、景点来说,是外在的。吸引游客的东西是景区景点所拥有的资源,旅游者到景区、景点就是冲着这里的独特性而来。景区景点的独特性主要就在于地脉和文脉,地脉和文脉是一个景区、景点的内核东西。在文学上,评价一篇文章的好坏《论语》中有这样的一句话“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用来评价一个景区景点的发展,也是很适合的。所以,一个景区、景点内部没有自己的东西,天下景区景点就都一样的了,游客为什么还要到你的景区景点来呢?其发展的持续性也就无从谈起。
文脉是景区景点内居民长期的繁衍生息过程中形成的,从当地的文脉中我们可能了解到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风俗、信仰等,能知晓他们的过去,能明了他们为何现在为是这样的境况,所以文脉是厚重的。旅游者到此,就是为了体验这种厚重的别样生活:滴尘世俗,感悟纯朴。文脉是经过时间的历炼而提取的,如在当前正成为旅游趋势的休闲生态旅游,文脉的作用不能不说是重要的。
文脉的过去是作为静态,但就整个发展过程来说,文脉是动态的,文脉具有发展性、创新性等。文化的主体-人,是在不断发展的,不断发展的人在不断丰富自己的同时,创新着自己的文化,文脉跟随着发展、创新。一个景区景点的发展,因文脉的发展、创新、丰富而注入新的发展的血液,便景区景点的发展获得生命力。
形象策划,是规划人把规划景区景点以怎样的形象展现给游客,吸引游客的过程。良好的形象策划是旅游产品营销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形象策划必定是以地脉、文脉为依据的。如果说形象策划中地脉是“形”的话,那么文脉就是“神”,文脉是区域内居民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包含着人活动的印迹,它不是有形的东西,但又能为我们所认识、感知它的存在。如果离开了当地的文脉,策划出来的形象将是千篇一律的同一模样,它就使去了独特性和生命力。
文脉也是主题提炼的依据,该地旅游主打怎样的产品,给旅游者怎样的形象,都要围绕着主题展开。赵飞羽等认为,主题与文脉存在三种关系:第一种是旅游开发主题反映了当地最强的文脉(如图1所示);第二种是旅游开发主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的文脉,但偏离核心要素(如图2所示);第三种是旅游开发主题完全脱离了当地的文脉(如图3所示),天马行空,最终难逃失败的厄运。
图1文脉与旅游开发主题关系
图2
图3
对文脉把握的全面与否对主题的提炼的成败是相当重要的,也只有理解了文脉与开发主题的关系,才会去想办法怎样规避第二、第三种情况的出现,从而把规划做好。
龙胜龙脊梯田,因其美和聚集的规模性,在世界属少见,从被发现开发以来,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但是在同属于一大区域的大寨梯田被发现后,其获得的评价更是超过了原来的龙脊梯田景点,因此本文以龙胜大寨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对文脉的作用作更深入的分析理解。
大寨村位于龙脊风景名胜区金坑红衣瑶景区内。大寨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0°08′06″~110°09′39″,北纬25°47′59″~25°49′45″。距县城东约35公里,和平乡政府所在地约23公里,南接平安梯田,西北与泗水相临,东北与小寨临近。行政总面积22.28平方公里。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7.1°C。典型的桂北山地地形,海拔为769~1139米。
大寨村由大寨、田头寨、新寨、壮界、大毛界和墙背6个自然屯组成,15个村民小组,246户,1153人,其中瑶族占98%,汉族占2%。旅游开发前没通路,闭塞,人均年经济收入水平在500元以下。
大寨的居民世代农耕,民族风俗文化和农耕文化是此处最显著的特点。
在本文所述大寨旅游资源,只对其显现文脉的资源进行阐述,共两大类型:农耕文化(本文所说的农耕文化,是指那些与农耕相关的,如田地、农具等元素生成的文化,是狭义界定。不包括由农耕衍生的风俗等方面的文化)、民族文化。农耕文化包括梯田、园地、农具、斗笠等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元素生成的文化;民族文化包括服饰、建筑、民风习俗、歌舞等元素生成的文化。
农耕文化,本文主要叙述大寨的梯田,海拔从800m到1100m之间,面积有三百多万平方米,连成一片,相比平安寨的梯田,规模宏大、层次感强、视角多变、意境开阔、造型多样。梯田景美于四季,春季梯田如果没有农作物,千层之田,让人感憾她的磅礴,田里注满着水时,好似银链;夏季,绿色一片,使人顿悟她的勃勃生机;秋季,金浪层层,俯瞰尤金光闪闪的“聚宝盆”;冬季,有雪的日子,山舞银蛇。梯田的景秀于晨暮,清晨,晨光雾海,使人如置身于仙境;傍晚,炊烟暮霭,恬静、纯朴,诗境无限,使人如处世外桃源,有人赋诗赞曰:青山白云绕,房中薄雾飘,层层梯田翠,鸟鸣梦中俏。青瓦木楼静,雨中立山腰,几点游人影,青石路上摇。愿做山中鸟,追逐白云跑。
大寨梯田如五线谱,如琴弦,她演奏了大寨瑶族同胞生存的华章,演绎了大寨瑶族同胞与自然的和谐,同时唱响了瑶族同胞对生命的热爱。每一层田畴,就是一个音符,在诉说是她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由梯田,我们可以追寻大寨瑶族同胞的生活、生存方式方法,可以透视他们的精神面貌,从而提取相关文脉。
民族文化中的服饰文化。上衣以红色为主,色彩鲜艳亮丽,绣有各种图案,做工精巧;裤裙以白色为底,绣有花纹。长发,是红瑶族的特点,用四角和正中绣几何图案花纹,四周用红、绿线滚边的头巾包头。精美的服饰是大寨红瑶先辈续传下来的一笔珍贵的文化,她传达了瑶族同胞的审美观,展现了他们的智慧。
建筑文化,大寨红瑶居民的住房为木楼,傍山而建,依山而居,辟地为平台,吊脚结构,杉皮或瓦盖斜屋顶,房子不用一颗铁钉。木房子防潮,冬暖夏凉。完全的木结构已成为,建时不用图纸,全凭“下墨”师傅的技艺,这种建筑技艺代代口耳相传,构成了人们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节庆风俗,①红瑶抬狗游寨辞旧迎新。抬狗辞旧岁迎新年,是龙胜红瑶较为原始的传统年节民俗,有着相关的传说故事,有着相应的活动程序和规矩。表示了红瑶后人对狗的感恩,其实质是瑶族古代图腾崇拜的遗留,现在作为记忆代代传承,同时也增添了辞旧迎新的喜庆和欢乐。②“打旗公”。至于打旗公的来历,现在流传不一,其时间是每年农历五月十四,这一活动既是是红瑶的传统节日,又是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日,气氛相当最隆重,抬猪进庙祭神,家家都包粽粑,户户都杀鸡、杀鸭,其他肉类也很丰富。
歌舞文化,中国的每个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大寨的红瑶人民也不例外,因为区域性的特点,同一民族的歌舞又有着地方的特点。它是人们自娱的一种形式,有的内容更是一种对先辈追念的舞台化展演,有些内容也是人们传情达意的展现。
旅游产品是利用当地旅游资源进行旅游开发的结果,旅游资源凝聚分类为地脉和文脉,从文脉出发,开发与文脉有关的产品,其开发思路是:充分深度挖掘当地文脉,以大寨红瑶村作为红瑶文化的承载地和中心为楔子,结合当地厚重的梯田文化和淳朴的民族田园生活,以立体、动态的展示方式,将红瑶文化、梯田风景、生产劳作、民俗风情等有效结合,给游客展现一个全新的、立体的梯田文化及红瑶文化风情博物馆。
形象的策划是文脉为支撑的外在的营销策略,如何给游人一种与其它景区景点不一样的感觉,其内核是否有物,是对文脉提炼的结果,依据当地的文脉,其形象策划以突出田园的恬静幽远,民族的淳朴热情,梯田的磅礴神奇,令游客产生神往,受众性好,从而达到策划的效果,实现营销目的。
文脉在旅游规划中的作用是相当重要的,只有把握好了规划地的文脉才能开发好旅游产品,才能策划好形象,也才能招徕游客;只有充分挖掘了文脉,其主题才能定位好。我们有理由相信:尊重文脉,重视文脉,把握文脉,挖掘文脉。你的规划成功也就实现了。
[1] 王宏新,于泽明,殷青,徐洪澎.哈尔滨城市建筑的文脉与建筑形态规划控制[J].城市规划,2006.12.
[2] 吴涌,李早,瞿伟.对建筑文脉的几点思考[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0,17(5).
[3] 陈传康,李蕾蕾.我国风景旅游区和景点旅游形象之策划[M].青岛出版社,2003.2.
[4] 南海.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的哲学思考[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2.6,19(3).
[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人民出版社,1979.
F592.99
A
1008-1151(2010)04-0212-03
2010-01-26
陈仁志(1974-),男(苗族),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为少数民族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