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社会学研究中刺激变量与反应变量的关系的研究范式
——以赛事对受众的影响为例

2010-10-18 23:34
浙江体育科学 2010年6期
关键词:北仑接收者传播者

韩 洁

(宁波大学体育学院,浙江宁波315211)

·体育社会学·

体育社会学研究中刺激变量与反应变量的关系的研究范式
——以赛事对受众的影响为例

韩 洁

(宁波大学体育学院,浙江宁波315211)

文章通过一个实际的案例——“北仑女排大奖赛对宁波市大学生体育意识和行为的影响”,归纳总结出体育赛事对受众影响的研究范式,即刺激变量与反应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这一关系模型中包含四个部分:第一,建立研究框架;第二,提出研究问题;第三,选择研究手段或方法;第四,解释研究问题。通过个案的分析再次论证刺激变量与反应变量的相互作用关系这一研究范式。

刺激变量;反应变量;赛事;受众;研究范式

Abstract:Through a real case-“In Beilun FIVB Wo rld Grand Prix’s effectson the sports consciousness and spo rts behaviors of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in Ningbo”,thispapermakesa conclusion of the paradigm s in the research of sports matches’effectson audiences.That also mean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timulus variables and response variables. In thismodel,the paradigm concludes four aspects:firstly,building the research framewo rk;secondly,raising the questions;thirdly,choosing themethods;finally,exp laining the questions.In addition,by analyzing the real case,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e paradigms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timulus variables and response variables once again.

Key words:stimulus variables;response variables;matches;audiences;paradigm s

0 前 言

在科学研究中,任何一种文体都有相应的研究范式,同时,而一类问题相对应的明确的研究范式对该种问题的研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国,随着各种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国内学者对于体育赛事的影响这一论题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从这一论题中可以提炼出与其相对应的研究范式。基于这样一种情况,本文将提供一个人们可以参考和借鉴的研究范式,即为刺激变量与反应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期为该类研究提供一个较为明确的指导原则。

1 研究范式基本结构

1.1 研究范式的概念

研究范式,是指某一学科或某一研究领域内具有高度一致性的理论结构和方法步骤[1]。它主要包括研究方法、方法论、研究对象的设定及研究程序、实验手段、仪器等组成的操作性规范,其首要功能就是为一个科学共同体或学派共同体的学者与新人提供一套解题方法和研究常规[2]。基于本文所研究的论题,研究范式即为针对一个特定的问题所需要的构架的安排。

本文所要研究的是刺激变量与反应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在这一作用关系中,从一般意义上来说,包含四个部分:第一,框架的构成;第二,研究问题的提出;第三,研究手段和方法的选择;第四,对所要研究问题的解释。这四个部分即构成了所要研究的论题“刺激变量与反应变量的关系”的研究范式。这一关系模型如图1

图1 刺激变量与反应变量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范式图

通过提出研究问题、选择研究手段和方法以及解释研究问题这三个步骤来具体支撑所建立的研究框架,而这个整体就是我们所要研究的刺激变量与反应变量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一个研究范式,也就是说,此类问题都可以用这样的一种思路或者陈述方法来考虑。接下来就会通过一个实际的案例,来继续详细地论证怎样通过这样一个研究范式来研究该类问题。

2 案例分析

从图1中,可以看出,首先,针对该论题,要建立起基本的研究框架。刺激变量时如何作用于反应变量,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应当通过哪种理论来作为框架构建的基础。这是在构建框架时着重应当考虑的问题。这时就需要针对所要研究的问题大量地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梳理、总结和评述,最后选择出适合所要研究问题的理论来作为构建框架的基础;其次,在基本的研究框架建立以后,需要用以下三个步骤的具体动作来支撑这个研究框架的构建。第一,就是在研究框架建立的基础上,提出所要研究的问题。这些问题必须是根据研究框架这一关系中的某个或某些环节来提出的,不可脱离该研究框架。而且,这些问题必须具有可研究性,也就是说,要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在刺激变量与反应变量的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中,重点就是围绕这种相互的作用关系是怎样一种状态,以及如何形成这样的一种关系以及是什么导致这种关系的形成,最终,这样的一种相互关系又将导致什么样的结果;第二,确定了所要研究的问题之后,就要选择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即我们所说的选择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这是一种途径和一种手段,通过这样一种手段来获得我们所需要的结果,即我们所说的测量工具。这里需要注意到测量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后期对测量资料的处理及对所得统计资料的分析,这里分析的方法可有动态分析法、等级相关法、回归分析法与预测方法等;第三,经过了框架结构的建立、测量方法的选择以及获得的测量的数据和结果,继而就要对所得的结果和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分析,最终要对其作出解释。所谓解释,就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合理地说明事物变化的原因,事物之间的联系,或者事物发展的规律。针对刺激变量与反应变量之间的关系,我们就应当从这样的角度来考虑,为什么在刺激变量与反应变量之间会存在这样一种作用关系,这种作用关系时以一种怎么样的状态存在的,以及这样的关系能够导致怎么样的结果或能推导出怎样的结论。甚至,再继续深入地可以探讨刺激变量与反应变量之间的这种作用关系是否可以形成一种规律,这种规律又是如何形成的。

根据上述的刺激变量与反应变量关系的研究范式,以下通过个案“北仑女排大奖赛对宁波市大学生体育意识和行为的影响”来加以论证。

2.1 构建研究框架

在研究“北仑女排大奖赛对宁波市大学生体育意识和行为的影响”时,由于该论题涉及到了传播学的部分,所以笔者对传播学中大量的传播理论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使用与满足理论、魔弹论、议程设置理论、二级传播理论等都是对传播学发展有重要的影响。该理论是1974年卡茨在其著作《个人对大众传播的使用》中首先提出的,他将媒介接触行为概括为一个“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媒介期待——媒介接触——需求满足”的因果连锁过程,提出了“使用与满足理论[3]”。在研究“宁波北仑女排大奖赛的传播对宁波市大学生体育意识和行为的影响”时,之所以选择“使用与满足理论”,正是因为该理论强调的是受众的地位和作用,而该研究着重强调的就是受众的作用即宁波北仑女排大奖赛对宁波市大学生的作用的体现,完全符合该理论的核心。所以,在这点上讨论的即是在研究外在变量对主体作用关系的范式时,如何找出合适的理论作为框架构建的基础。

在传播学的理论建设过程中,人们提出了许多模式。即这个框架是如何建立的,即外在变量时以何种方式或手段作用于主体。如果将这种作用关系归为一类,可称之为一种模式。1948年,美国学者哈罗德·D·拉斯维尔(Harlod D. Lasswell)提出5W模式;1949年,数学家、信息创始人C·申农(C.Shannon)和W·韦弗(W.Weaver)提出申农—韦弗模式;这两个模式均属于线性模式,这些线性模式的通病是忽视反馈和社会因素对传播过程的制约[4,5]。以“宁波北仑女排大奖赛对宁波市大学生体育意识和行为的影响”研究为例,由于该论题与传播学有交叉,所以要寻找的就是大众传播的模式。经过对近现代传播模式的总结整理,最终选择了符合该研究的一种模式即“马莱茨克大众传播模式”,该模式既摒弃了线性传播模式缺少信息反馈的单向、直线特点,又解决了控制论传播模式中未曾涉及的与传播有关的社会大系统因素,指出整个传播过程是在复杂的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影响下完成的,是一个复杂的、循环往复、动态的互动系统[6]。从这点可以看出,“马莱茨克大众传播模式”正是强调了一系列影响传播者和受众的关系,其中即包括信息的接收者对于传播者的印象和期望,接收者对于信息内容的选择、感受和反应的方式,还包括了最为直观的传播者和传播者所要传达的信息对于受众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恰恰反应了一个外在变量时如何对主体产生作用关系的,这种作用关系不仅包括了外在变量单方向的作用,还包括了主体对于外在变量的反馈作用,这点依旧是“马莱茨克大众传播模式”中所涉及到的。可以从图2中体现出来:

图2 完整的马莱茨克传播模式(丹尼斯·麦奎尔1997年著作绘制[7])

马莱茨克按照传统的基本要素即C(传播者)、M(信息)、媒介和R(接收者)来建立他的模式。然而,在媒介和接收者之间,他注意到了另外两个成分,其一是来自媒介的“压力”或“约束”;其二是接收者心目中的媒介形象[7](P51)。因此,我们就通过这几个基本要素来建立此模式。具体到“宁波北仑女排大奖赛的传播对宁波市大学生体育意识和行为的影响”这一实例中,传播者其实就是传播北仑女排大奖赛的人或组织,但在该文中这不是重点研究的部分,所以可以忽略;讯息即北仑女排大奖赛,它可以作为一个不变的刺激物来看待;媒介指传播北仑女排大奖赛所需的渠道或管道,比如说可以有平面媒体、电子媒体或网络媒体等;接收者就是指宁波市大学生,而在该文中又是着重讨论接收者的体育意识和行为部分,又做了详细的划分。

首先,需要认识到的是:媒介的变化使得接收者做出不同的反应。任何一种媒介都有它的优势和局限性,所以必须将该媒介的特性看作是对受众产生影响的一种方式。就比如,对于同样的一个节目,通过广播、电视或戏剧方式来传播,我们受众所获得的感受并不完全一样。具体到实例来说,北仑女排大奖赛既通过报刊杂志又通过广播电视甚至是网络来传播,那么对于接收者也就是宁波市的大学生来说,每一种传播的途径对于他们接受北仑女排大奖赛的效果或程度或结果都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电视上看到北仑女排大奖赛的相关的信息是直接通过视觉和听觉刺激到接收者的,从而让接收者有了很直接的感官印象,而相对于报刊等的平面媒体来说,这种效果也许并没有那么凸显,即使有感官上的刺激也只是静态的图片而不是动态的影像,所以这就是由于不同媒介的特性而给受众带来感受上的差别,亦可以理解成为不同的媒介所带给受众的影响是不同的。经常被引用的麦克卢汉(1964年)的一句话:“媒介就是讯息[8]”,可以清楚地说明与接收者有关的媒介作用有时受到何等的重视。

接收者的自我形象——个体对自身、自己的角色、态度和价值观的感知,构成了他在接收传播时的态势。例如,社会心理学研究已经表明,我们往往拒绝那些有悖于我们自己的价值观的信息。接收者的个性结构——社会心理学家们常常假定某些类型的人比其他一些人更容易受影响。因此,人们常常认为自卑的人比别人更容易被劝服(例如霍夫兰与贾尼斯,1959年)。这一点在大众传播过程中也应该适用[7](P52)。具体到实例来说,就是需要了解大学生的个性特点,比如说他们的认知结构、态度、价值观、兴趣、个性倾向等。

作为公众一员的接收者:在大众传播中的接收情况与在面对面传播中的接收情况不一样。作为没有组织的大众的成员,个体接收者不像他在不那么陌生的面对面的情况下那样,要面对很多要求以某种方式去做出反应或者行动。正是这一接收情况可能影响到感受。因而,我们得知,儿童语伙伴们收看戏剧性的大众媒介内容,或者,例如与家长一起去收看,他们的感受是不大一样的[7](P52~53)。具体到实例来说,就是要讨论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特点,我们应该如何定位该群体,其中在研究他们的体育意识和行为时,需要注意到群体活动对他们的影响。

以上讨论的是模式中接收者部分,接下来要讨论的是研究者的部分。在这个模式中,存在有两个与传播者相关的变量,即传播者传递其传递物的选择以及传播者制作讯息的方法[7](P53)。在决定如何组织和制作他的讯息时,传播者也面临着选择的局面。如何进行选择和制作,将取决于该模式下述因素。

①来自讯息的“压力”或“约束”:传播者必须根据内容的种类来制作讯息。撰写一则中国女排获得胜利的报道与中国女排失败的报道不一样。一条单一的讯息也可以被看做是某一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一篇新闻稿可以用特殊的方式加以构成以适应整个新闻报道计划[7](P54)。

②来自媒介的“压力”或“约束”:每一个媒介向传播者提供一种特殊的约束或可能性的混合物。报刊记者与他们的电视台同事在同样报道北仑女排大奖赛时有不同的观察条件[7](P54)。

③传播者的自我形象:这种因素不仅仅包括传播者把自身的作用看作为一个个人,而且包括他如何理解自己作为一个传播者的作用,不管他是把自己视为事件的解释者,某些特殊思想的捍卫者,或者只是客观事件的一面镜子;或者还是他是否认为自己的职业角色允许他提出自己的准则[7](P54)。

④传播者的个性结构:马莱茨克假定个性影像传播者的行为。同时他又指出,其他因变量可能会减少个性的重要性[7](P54)。

⑤工作群体中的传播者:大众传播者很少是单独行事的,相反他依赖于周围的同事或专家。这一点是记者与其他创作人员(如小说家)的区别所在。由于大众传播者总是在一个群体中工作,因此他的自由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工作群体的规范与价值观的限制。在传播北仑女排大奖赛时,记者要保证在一个总的社会价值观下工作,而不能超出它的范围[7](P54)。

⑥媒介组织中的传播者:各种大众媒介组织的规模、宗旨、所有制形式和政策各不相同,而所有这些对传播者个人来说都是重要的环境因素。关于政策,一些研究大众传播组织的学者已经注意到,记者个人持有的信念和态度可能与其组织持有的不同,媒介组织可以强制记者服从明确的或不言明的规则[7](P54~55)。

⑦由媒介内容的公众性而形成压力和约束:大众媒介传播者的生产公开受到公众审查。这一事实,从心理和法律两个方面给传播者的工作以一些约束。常常由行业性协会来实施一定程度的控制[7](P55)。

⑧传播者的社会环境:几乎与接收者的社会环境影响他对媒介内容的选择方式与感受方式的情形完全一样,传播者对媒介内容的把关方式与制作方式,取决于他的社会环境,而不仅仅是取决于工作群体和媒介机构的其他方面所构成的环境[7](P55)。

总之,马莱茨克大众传播模式与使用与满足理论相契合,强调了受众的作用于自变量对于受众这个因变量产生的影响,这是在体育赛事对受众影响的研究范式中至关重要的模式和理论。具体到实例来说,北仑女排大奖赛的传播者可以有记者、媒介组织以及社会上的各种和北仑女排大奖赛相关的组织者,但在“宁波北仑女排大奖赛的传播对宁波市大学生体育意识和行为的影响”研究中,并未涉及到传播者的部分,所以可以将该部分淡化,着重讨论的是信息的媒介传播。将北仑女排大奖赛看作一个不变的刺激源,而着重考虑媒介的不同对于信息的传播作用到接收者身上会产生怎样不同的影响。

2.2 提出研究问题

在“宁波北仑女排大奖赛的传播对宁波市大学生体育意识和行为的影响”这个个案中,根据上述所构建的研究框架,所要研究的问题主要为大学生体育意识和行为以及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还会涉及到群体之间的差异,比如说男性和女性两个群体对于同一事物的反应有什么不同。首先,在确定主要研究的问题之后,要进行大量的相关文献阅读,并对其进行整理,对体育意识和行为进行概念的界定;其次,根据概念以及相应的划分标准,逐级对其进行从高维度到低维度的划分并分解指标,直至可测量为止;最后,要做出一个关于体育意识和行为相互关系的图形,体现出意识是如何作用于行为,以及行为又如何反映出意识的。

2.3 选择研究手段和方法

根据北仑这一个案,所需要的研究方法即为问卷调查法。以调查问卷为测量工具,根据上述研究问题中提到的分解的最低维度的指标对调查问卷进行编制,具体的过程如下:

首先要界定基本概念——“意识”、“行为”、“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要对这四个概念进行较为准确的界定;其次,要确定指标。从最高维度,即“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一直往下划分到最低维度的指标,直至该维度的指标用文字串联起来即可成为一个问题即测量工具为止。在这一过程中,若对于各级指标不确定,可以采用专家调查法进行效度检验,遴选出相对合适的指标。在北仑女排大奖赛这个案例中,对于一级指标——体育意识的下一级指标,采用了专家调查法来检验效度,从而同时能够遴选出较为合适的二级指标,即体育认知、体育情感和体育动机,又通过文献的阅读和总结,体育认知可分为知觉理解和信念评价,体育情感包体育括运动本身情感、体育信息情感和体育消费情感,体育动机则包括内部和外部动机。在体育行为部分,直接通过上一步概念界定就能直接划分出二级指标,即为:运动行为、组织、管理、宣传、消费和观赏等;再次,完善问卷。对于问卷进行信度检验,形成最终的调查问卷。以北仑女排大奖赛为例,运用重测信度检验法对该调查问卷进行信度检验,,在宁波大学选取一个50人的自然班级,在5月初发放回收问卷,在四个星期后,依旧对这个班级的50人进行发放回收问卷。对两次问卷所得的各项数据进行对比,求得二者的相关系数的平均值r=0.902,充分说明问卷呈显著性相关,说明此问卷具有高度的可靠性。

最终,在大范围发放问卷和回收问卷后,运用SPSS11.0进行统计,把调查到的数据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输入和分析,在对原始数据进行归纳、筛选、整理的基础上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路径分析,得出研究结果,然后归纳出结论,根据所存在的问题给出适当的建议。

2.4 解释问题

对所统计出的结果进行分析整理,得出结论,给出所要研究的问题合理的解释。以北仑这个个案为例,也就是说,北仑女排大奖赛对宁波市大学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影响,产生影响所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当然后果中有需要加强的部分,针对这一部分,又应当采取什么措施使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行为得到加强。同时,根据数据要做出体育意识和行为的关系路径图,明确体育意识和行为是如何作用于对方的。

3 结 语

随着全球化、城市化的进程逐步加快,体育赛事及其产业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中国国内的体育赛事也开始迅速崛起,宁波市承办北仑女排大奖赛就是体育赛事发展的一个缩影。本文通过对个案的分析总结出体育赛事对受众影响,也就是刺激变量与反应变量关系的的研究范式,为以后此类问题的研究提出一个较为明确的陈述方式和原则。

[1] 郭海.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状况和问题[J].复旦教育论坛,2005(5).

[2] 吕鹏.论教育社会学的性质[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

[3]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183.

[4] 张国良.传播学原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32-41.

[5] 威尔伯·施拉姆.传播学概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 1984:48-49.

[6] G·马莱茨克[德].大众传播心理学[M].汉堡:汉斯-布雷多学院出版社,1963.

[7] 丹尼斯·麦奎尔.大众传播模式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16-24,45-48.

[8] 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5.

The Research Paradigms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timulus Variablesand Response Variables In Sports Social Science——Taking M atches’Effects on Audiences for Examp le

HAN Jie

(Faculty Physical Education,Ningbo University,Ningbo 315211,China)

G80-05

A

2010-09-13

韩 洁(1986-),女,河南洛阳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体育传播学研究范式的基本结构

猜你喜欢
北仑接收者传播者
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你也是传播者吗?
建好“浙里办”北仑频道推进“掌上办事之城”建设
基于SDN的组播安全机制
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英语翻译技巧探讨
引导者 传播者 担当者——新年寄语《人大建设》
可撤销用户动态更新广播加密方法的研究
宁波北仑明港高级中学 崛起在浙东海滨的特色高中
口碑传播中影响因素作用机制研究及应用
让我们都成为直销正能量的传播者
国电北仑首台60万kW机组脱硝改造通过168试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