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贾云刚
虎年春节消费高峰来临前,许多餐饮、旅游、酒店等服务部门通过生活搜索网站向消费者发出体验邀请,由此引发了互联网上的“试消费”风潮。
>> 商家免费的“试消费”邀请足以吸引众多体验者报名。
2010年伊始,在中国国内口碑网上,各种免费体验的项目有很多,除了餐饮商家,文化演出、户外旅游、体育健身、美容保健等领域的商家也现身其中。这些活动招募的体验者一般在10人左右。由于参与招募的商家往往都拿出了自己的招牌产品,价格不菲,因此吸引了大批渴望免费“吃大餐”的体验者。不少人将这一形式戏称为“试消费”。
根据生活分类服务网站口碑网对2010年1月前两周的统计数据,仅在天津就有超过500家商家在网站发布招募“试消费”者,商家日均超过30家,尤其到周末,类似的活动更多。参与活动报名人数超过百人,被商家选中的中奖比例仅有5%~8%。有数据显示,喜欢参加“试消费”的网民中,20~40岁的白领女性占大多数。
免费试吃,很多人会马上联想到超市里一些摊位摆出来的“试吃盘”。现在,对于这些价格不菲的“大餐”,消费者也有机会免费体验了。例如,人均消费101元的挪威森林、人均消费196元的水晶宫酒店自助下午茶、入住帝景温泉别墅、试坐豪华汽车等。有些饭店还计划招聘“神秘顾客”,请他一个月内白吃白喝,还可以领取奖金。
区别于食品经销商在超市将一些食品切成小块或将小杯饮品放在盘中,供过往消费者免费品尝的“小打小闹”,商家在网上招募体验消费者所提供的产品价格更为高昂。这引起了我们的思考,商家为什么乐意花费时间、精力,拿出价值不菲的产品、服务去伺候这些“不花钱”的消费者?在口碑网上,不少商家给体验者规定了任务,在体验完商家的产品、服务后,体验者必须在网站发布体验点评。只有在口碑网上发布了对试消费商品的点评,才算是完成了此次“试消费”的全过程。
一句短短的点评和一份可能是“毒舌挑刺”的报告,能抵得上一顿大餐?商家们显然有自己的小算盘。商家之所以愿意这样做,实际上看中的是“试消费者”在网上的点评。大量点评汇聚在一起之后,或是对商家的活动起到宣传推广作用,或是对商家的产品不足之处给出中肯意见,这样才体现出商家的商业价值。
一项国际消费者网上调查显示,高达七成的消费者认为,依赖网上发表的消费意见是仅次于熟人介绍的影响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而约有超过八成的消费者在消费前倾向于先上网查看其他用户的评价。拥有对消费者强大影响力的用户点评,才是商家想要的。专家认为,商家吸引顾客来体验其产品、服务,并要求体验者发布点评,表明了时下消费群体对于消费决策的影响。春节是消费旺季,商家希望通过积累更好的口碑,在竞争中取胜或者为自己的新产品打开销路。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节假日期间开展类似活动的商家增多了。
了解了商家的心思,一些消费者随之便会担心,商家会不会利用类似的活动,指定专业的“托儿”来为自己哄抬人气?
目前由口碑网和一些商家共同组织的活动,要求活动参与者必须是网站上具备一定活跃度的会员,绝不允许由商家自行指定;参与者参加活动的频次也受到相应限制,避免一些职业“托儿”混迹其中。而且消费者的点评在网上能够受到更多网友监督,大家可以对这些点评进行回复。一条虚假点评可能引发网友更大的反应,揭露出商家的真实水准。这对商家的杀伤力其实更大,得不偿失。当然,以往有商家做完活动后发现,消费者对自己产品的点评不仅不是称赞,反而提出很多批评,为此还后悔做类似活动。因此,现在联系网站希望做类似活动的商家都是那些对自己的产品、服务有足够信心的企业,因为消费者的好评可不是随便能换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