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手术止血带对不同年龄组患者收缩压和心率的影响

2010-10-16 08:20:00吴慧姝浙江嵊州市人民医院312400
中国乡村医药 2010年2期
关键词:止血带硬膜外收缩压

吴慧姝 (浙江嵊州市人民医院 312400)

下肢手术为了减少术中出血,保持术野清晰,常常需要使用止血带压迫止血,术毕放止血带时常常会引起循环方面的变化。本研究旨在观察比较术毕放止血带时对不同年龄组患者循环的影响,现总结分析如下:

表 1 不同年龄患者放止血带前后血压、心率的变化 (±s)

表 1 不同年龄患者放止血带前后血压、心率的变化 (±s)

注:t1为放后1min与放前比,t2为放后3min与放前比,t3为放后5min与放前比

MAP(mmHg) HR(次/分)A组(n=18) B组(n=24) C组(n=19) D组(n=19) A组(n=18) B组(n=24) C组(n=19) D组(n=19)时 间放止血带前 88.70±2.74 88.90±3.28 90.20±4.28 91.10±3.0688.95± 8.10 86.81±8.09 85.70±7.68 85.00±7.94放止血带后1min 87.00±2.59 87.00±3.73 88.00±5.41 85.00±8.9995.40±10.22 97.20±8.67 96.10±10.61 90.45±6.32 3min 87.25±2.65 87.15±3.18 88.35±5.01 87.60±4.9796.75± 9.75 97.90±7.85 96.80±10.35 90.80±6.29 5min 87.95±2.58 88.05±3.05 89.00±4.67 89.00±3.2894.50± 7.99 92.25±6.75 92.65± 8.82 89.75±6.59 t1 1.91 1.87 1.39 2.80 2.10 4.29 3.46 2.34 t2 1.61 1.88 1.22 2.61 2.61 4.81 3.75 2.50 t3 0.85 0.93 0.83 2.04 2.07 2.53 2.59 2.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及分组 选取2007年1月至10月80例下肢择期手术患者,年龄23~60岁,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标准麻醉达Ⅰ~Ⅱ级。患者既往体健,无心血管系统疾病史。术前心电图(ECG)检查均正常,无明显出血史,无硬膜外麻醉禁忌证。将患者按照年龄分成四组,A组18例:年龄20~30岁;B组24例,31~40岁;C组19例,41~50岁;D组19例,51~60岁。

1.2 方法 麻醉前30min肌注苯巴比妥(鲁米那)0.1g,入室后开放静脉,常规监测收缩压(MAP)、心率(HR)、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ECG,面罩吸氧,氧流量4L/min。硬膜外麻醉穿刺选L3-4,硬膜外头端置管3cm,穿刺成功后使用0.75%罗哌卡因3ml作为试验剂量,观察5分钟无全脊麻及异常情况出现,再分次追加麻醉药,剂量以麻醉平面满足手术要求且不超过T8为宜。麻醉成功后在大腿上方近腹股沟处放置气压止血带,压力60~70kPa,维持时间1h。在止血带放气前15min及放气后15min避免硬膜外腔给药。放止血带后,血压如有下降但收缩压不低于90mmHg(1mmHg=0.133kPa)暂不处理,继续观察。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患者放止血带前及放止血带后1min、3min、5min的血压、心率变化。

2 结果

A、B两组患者放止血带后血压稍有变化,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有2例血压下降超过10%,但收缩压不低于90mmHg,未予特别处理,且在5分钟内恢复至放止血带前水平。D组患者放止血带前后血压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血压下降有3例超过10%,2例超过20%,1例超过30%。超过30%者给加快输液、使用缩血管药物升压。四组患者放止血带后心率均增快,且在1min、3min时变化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长时间应用止血带使下肢血管处于空虚状态,止血带放松后大量血液涌向下肢,使回心血量减少,血压下降。另外,止血带引起远侧端肢体缺血、缺氧,再灌注后大量有害的酸性代谢产物和氧自由基涌入血液,使血压进一步下降[1]。一般这类止血带放气后的血压下降,多数人可通过自身压力感受器反射性调节使血压恢复正常。对血容量不足或者缺氧,年轻人通过增加心率多可代偿;而老年人则缺乏这种能力,常引起灌注不足和血压下降。人到50岁以后血管弹性会随着年龄增长呈进行性硬化加重,血管壁弹性减退,血管对血压的调节作用下降,心血管应激反应迟钝,心脏代偿能力下降,当血压突然降低时,往往来不及代偿,常发生血压骤降,甚至止血带性休克[2]。因此,对下肢手术应用止血带的老年患者须特别注意术中监测止血带压力等,特别强调压力不可过高,时间不可过长,放止血带时缓慢或减压,必要时抬高下肢,以免引起激烈的松带反应。当然对年轻人也不可掉以轻心,因虚弱、术前血容量不足或有心血管疾病者,同样可发生严重后果。

[1] 刘金英,丁明,王丙琼,等.骨科下肢手术松解止血带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观察[J].中国麻醉与镇痛,2004,6(3):205.

[2] 张爱华,张静,陶红,等.止血带并发症的研究及其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2004,18(1):13-15.

猜你喜欢
止血带硬膜外收缩压
清醒时不同时间血压水平预测夜间高血压的价值
战场上的第一救生器材:止血带
军事文摘(2023年20期)2023-10-31 08:42:34
老年人群收缩压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一次性TPE止血带
现代塑料(2018年5期)2018-06-05 08:03:49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膝关节置换术中止血带的使用对术后加速康复的影响
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与老年人短时收缩压变异性的关系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胸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控制价值
硬膜外注射脉络宁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70例
中国药业(2014年12期)2014-06-06 02:1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