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新世纪 建设好中心—访中南大学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中心主任秦晓群教授
中南大学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中心前身为湖南医科大学机能实验室,其组建和发展经历了历史积淀、整合提高和快速发展3个阶段:
1.历史积淀(1914~1998年)
在1914年原湖南医科大学的前身湘雅医学院建校之初即成立生理、药理教学实验室,经数十年建设,形成了严谨治学、勇于创新的优良传统,涌现出如易见龙、周衍椒、叶雨文、潘世宬等一代代名师。20世纪80年代初,率先应用示波器、二导记录仪等电子设备于机能实验教学,拉开了实验教学技术电子化改革的序幕。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987年在世界银行贷款200万元人民币支持下购置了6套当时国际最先进的带微机自动采样分析系统的生物信号记录系统,用于本科学生的机能实验教学,成立了独立建制的机能实验室,从而保证了在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三理)的部分实验教学中使用当时最先进的设备开展机能实验教学。
2.整合提高阶段(1998~2000年)
1998年遵照原国家教委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的要求。借湖南省高等学校公共实验室“双基”评估的东风,原湖南医科大学将分属于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三理)的教学实验室与当时独立建制的机能实验室合并,组建新的机能学实验教学中心,购置了公用共享30套生物信号记录系统。在本科生的“三理”实验教学中全面推广使用计算机的生物信号记录系统,使实验教学水平跃上新的台阶。于1999年首批通过“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合格验收”。
3.实质融合与快速发展阶段(2000~2006年)
2000年湖南医科大学并入教育部直属中南大学,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中心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湘雅医学院迁入新校区之后,进一步将原分散在不同学科的机能实验场地和仪器全部集中,形成了场地统一管理、仪器设备统一调配、经费统一使用、教学计划统一制订执行、专职人员统一管理的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中心。实行院校两级管理,基础医学院直接进行日常运行管理。承担全校医学类10个专业的医学基础课机能实验教学任务,形成独立的医学机能学实验课程。
2002年6月中心被批准进入湖南省基础课示范实验室建设行列。依托重点学科建设及国家“211工程”“985振兴行动计划”等建设项目,先后投资760万元,建立了一套与医学、生物学系列课程配套的、集网络、多媒体互动和电生理、心血管、呼吸机能实验平台为一体的实验教学技术体系。2005年6月通过了“湖南省基础课示范实验教学中心的验收评估”,2006年成为首批医学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中心建立了电生理、心血管、呼吸3个高水平机能实验平台,包括2套膜片钳实验系统、2套PowerLab实验系统、一套BUXCO小动物呼吸系统、酶标仪、血气分析仪、激光多普勒血流量仪和互动教学系统等现代化大型仪器,充实到实验教学。其中“三个平台”的建立,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先进性,满足了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等现代实验教学的要求,在实验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
近4年来,中心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学改革和创新活动,主要内容有:⑴机能学实验讨论课;⑵专题知识辩论课;⑶命题设计性实验课;⑷自主选题实验课;⑸探索性实验设计竞赛;⑹创新实验课题招标;⑺资助教师和实验技术员进行实验教学改革。有11项创新实验项目转化成新的实验教学内容。
2.网络化教学和管理(如图1所示)
中心建立了机能中心网站和网页(http://202.197.91.83),开展网络多媒体教学,采用教学视频监控,应用网络虚拟实验室,创新实验数据库等,全部实现了网络化教学和管理。中心现有36个教学视频摄像点,教师通过中心网络服务器可全方位对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数据进行视频监控和信息共享。同时能将实验过程视频远程传送到教室或其它教学点。
图1 网络化教学
3.学生创新教育和研究性学习
大面积开展学生自选题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以科研课题形式促进研究型学习,设立了国家、学校和中心三级的大学生创新实验课题研究基金。经过几年的实验教学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有43位学生获得国家和学校大学生创新项目,获得课题经费27.2万元;(2)获湖南省大学生“挑战杯”特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二等奖”2项,全国大学生创新实验设计大赛“二等奖”1项、优秀奖3项;(3)学生发表教学论文10余篇,科研论文7篇,国家专利1项。
4.实验教学条件与环境
所有实验室门锁实行磁卡智能管理,极大地方便了中心对学生的开放和管理;更新了实验用电脑,采用宽屏液晶显示器;升级了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增加了平板显示器计算机终端;新增了肌电图仪,人体实验系统,拟开设“无创性人体肌电检测和神经诱导电位检测”实验;中心网站进行了升级改造,目前中心有网络终端90个,可供90人同时上网学习,中心所有资源信息在校内实现了共享,实现了全部教学网络化。现在的实验中心环境舒适、实验设备品质精良,配置合理,营造了一个幽雅的育人环境和人文环境。
1.机能学实验教学中心与相关学科和课程的建设密切联系、同步协调发展。实验教学中心依托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和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的支撑,师资队伍强,发展后劲大,为持续高水平的教学改革和纵深发展提供坚实而宽厚的基础。
2.在常规教学和信息化管理基础上,仪器设备配置体现前瞻战略思想,构筑了电生理、心血管和呼吸“三个功能平台”,为教学改革和学生创新课题研究提供了宽阔的技术平台。实验教学与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高、覆盖面广,教学信息和资源实现互动、开放、效果好。
3.教学理念顺应国际医学教育标准的发展趋势,构建了“基础训练、器官系统功能综合性实验、以问题为中心的设计性、探索性实验”教学体系。采用多种实验课形式和教学方法,配合“四个开放”的措施和规模化学生实验设计课程等,在机能学实验课程整合和实验教学系列改革中做出新的探索。
1.实验中心的建设要与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同步发展
我校机能学实验中心拥有药理学、病理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和生理学省级重点学科,生
理学、药理学和病理生理学3门国家精品课程,同时还强有力地支撑了相应的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实验中心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学科的支撑,同时又为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平台。
2.实验队伍建设要注重教学与科研同步发展
加强实验教学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适应实验教学改革,提升实验室水平的实验教学队伍是医学机能学实验中心示范实验室建设的重要保证。因此,为了稳定实验教学队伍,提高教学水平和实验教学人员待遇,就必须要教学与科研同步发展。坚持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促进理论课教师、实验课教师与科研教师的融通,形成结构合理、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实验教学队伍,为教学中心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教学设备配置要为学生创新实验教学提供空间
为了适应新时期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在教学设备配置时应设备品质精良,组合优化,配置合理,数量充足,仪器使用效益高,能满足现代实验教学要求,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先进性,为学生的创新实验提供足够的空间。
教务处、资产处是学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职能部门,学校设立实验室建设委员会,由主管校长、有关部门行政负责人和学术、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专家组成,该委员会对实验室建设、高档仪器设备布局及科学管理、人员配备和培训等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咨询、提出建议。重大建设由中心提出申请,经实验室建设委员会论证,由学校教务处保证经费,实行项目管理方式。购买的大型仪器设备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先进性。
发挥教学中心的示范辐射作用是国家示范中心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此中心制定了相关制度,并由一名副主任负责。发表网络新闻报道50余篇,有力地宣传和扩大了中心的知名度。
1.加大国内外学术交流
为了更好地建设示范中心,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广泛地开展了与外单位的交流合作,取得了好的效果,不仅从外面学到了更多的先进经验,也提高了示范中心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中心主办全国性会议3次,参加国际会议10次,参加国内学术交流30余人次,邀请国外专家来中心交流作学术报告6次,实验技术指导十余次。
近3年共接待了10余个国外代表团的参观访问和国内70多所高校的专家代表600余人来本中心参观学习。
2.做好对外师资培训
将新的教学实验仪器和实验技术加以推广和应用,是示范中心的职责,为此,我们有计划地做好对外师资培训。如,2006年BUXCO小动物呼吸平台使用培训(省内30人),2007年PowerLab系统和离体心脏灌流培训(校内20人);2007年.肠系膜显微镜使用和微循环测量培训(校内25人);2007年肌电图及神经诱发电位实验培训(校内15人);2007年举办“医学机能实验教学改革论坛”(校内50人);2008年举办了全国“生理机能实验发展方向实验室主任研讨班”(全国80人);通过这些培训,起到了较好的示范辐射作用。
加强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适应实验教学改革,提升实验室水平的实验教学师资队伍是机能学实验教学中心示范实验室建设的重要保证。中心组建以来,为提升实验队伍的水平及层次,学校及中心全体工作人员,都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时至今日,基本形成了一支稳定的,高水平而又敬业的教师队伍,各项相应的管理、保障与激励措施也日趋完善,为实现实验中心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1.校、院两级给予高度重视
作为省示范实验室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挂牌单位,中心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教务处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为保障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改革、实验条件以及教学队伍建设的顺利进行,学校及基础医学院投入了大量经费。同时,为稳定实验技术队伍,基础医学院在岗位津贴的分配上给予中心技术人员全额到位的倾斜政策,以保证高水平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为了让广大教职工充分了解机能实验学的特点,增强其对实验教学改革的主动性和迫切感,学校积极组织,广泛开展了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大讨论,使大家充分认识到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的内在联系及实验教学手段和观察指标的相似性,提升大家对生理学、药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实验整合必要性和机能实验学在医学现代创新性人才培养中不可替代性的认识,从而树立“大机能”的理念。
2.激励高水平教师投入实验教学
为稳定实验师资队伍,中心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措施:
(1)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明确职责,奖优罚劣,并与职称评定、岗位津贴紧密挂钩。
(2)多渠道争取经费,提升中心硬件水平。
(3)聘任高学历、高职称、经验丰富的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参加实验教学和实验中心管理。在院实验室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下,会同各课程责任教授一起商定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方案。
(4)努力改善教职员工的福利待遇和工作条件,实验中心专职人员的岗位津贴由二级学院保证,以稳定师资队伍,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水平,促进机能学实验中心的可持续性发展。
编后语:笔者在采访中得知中南大学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中心已有96年的历史传承,但历史的沉淀没有放缓其开始开拓的脚步。从1987年得到世界银行贷款支持,购置国际先进的仪器设备,到1999年首批通过“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合格验收”,再到2006年成为首批医学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期间,中心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许多开创性的工作。中心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对外交流策略;设立国家、学校和中心三级的大学生创新实验课题研究基金;构筑电生理、心血管和呼吸“三个功能平台”,为教学改革和学生创新课题研究提供宽阔的技术平台;营造幽雅育人环境和人文环境等方面做出了显著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