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
汇率新政出台广东镜企面临自我救赎
1980
最近几个月来,人民币升值就像一把钝刀,正一刀一刀地割去莞深眼镜出口企业的利润。央行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这让绝大多数广东眼镜企业正面临一次重要的“自我救赎”。出口企业开始涉足此前陌生的金融工具——外币远期合约,一些大工厂已经开始利用银行金融工具,开展了部分外汇资金业务,以规避汇率和利率波动风险。
许多眼镜企业向本刊记者主动谈及了此轮汇改带来的影响。主要从事钛架生产的深圳创雅眼镜厂董事长陈建平坦言,最近几个月,人民币升值已经吞噬了其接近1%的净利润。“做国际贸易这么多年,我们都是用美元结算,用人民币结算对方不愿意。”陈建平说,如今,面对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压力,很多工厂第一个考虑是“加价”。“像我们准备加价1%,冲抵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损失。”陈建平正在试探贸易伙伴的底线,“目前看来应该没有问题,我们的利益已经和他们捆绑在一起,只要品质有保证,他们对价格的小幅提升并不是最敏感的。”
当然,加价的前提是更好的增值服务。比如有的厂商为前来采购的海外客户提供包吃包住,让他们省去了一大笔差旅费;有的厂商凭着多年与海关打交道的经验,送货不只是送到对方港口,而是送进对方仓库,省去了进口商的运输费用与繁杂报关手续;还有的厂商为进口商提供开拓当地市场的经验,帮助他们整合客户、吞并另外几家贸易公司,帮他们的客户扩大规模等。
转嫁汇率损失和成本压力的趋势已经有所蔓延。根据香港贸发局的调研,最近一些港商反映,海外买家愿意接受较高的货价。事实上,中国内地的出口价格指数经过2009年全年下跌后,在2010年3月转为正增长。同时,美国进口的中国内地产品价格,跌势在近几个月急剧放缓。根据香港贸发局最近进行的调查,起码能把部分成本上涨转嫁海外买家的受访港商比率,已从2010年第1季度的43%增至第2季度的53%。
运用金融杠杆也成为目前一些莞深眼镜企业自我救赎的另外一个重要手段,不少出口企业在人民币升值之前,已经通过签订远期外汇协议的方式进行对冲。另外作为深圳眼镜工厂外销佼佼者的华强工厂、星晖工厂等企业都进行了业务模式升级。华强工厂董事长张明强介绍,在过去的几年,华强不断发展产业链中高附加值的环节,例如产品设计、零配件研发、认证测试、市场研究等。依靠这些环节的强化,华强的业务模式已经不同于传统的制造业,而是把产品当成技术服务来做。张明强解释说,“我们允许客户对这些环节进行定制,例如把市场研究、设计、模具环节包揽,最终交付产品,这样就构成了一种‘服务型制造业’的经营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华强真正的增值点已经转移到技术环节上,而制造贡献的增值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其盈利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未来华强将进一步扩大‘服务型制造业’的业务比重。”
企业的自我救赎与转型升级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在这个艰难的时刻,政府又能帮企业做些什么呢?
龙岗区政府副区长熊小平恳切地表示:“政府手里可以打的牌也不多,能清理一些审批障碍就是对企业最好的扶持。出口企业的转型主要还是要靠企业自身,政府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公共服务。”
企业最直接的就是向政府要政策。面对人民币升值压力,香港中华眼镜制造厂商会向广东当地政府建议,希望政府除努力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以及增加汇率变动的可预见性之外,可考虑加紧扩大人民币贸易结算的试点,允许珠三角港企参与人民币结算。
近日,国家《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已经正式出台。广东省的试点范围由4个城市扩大到全省,并增加出口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企业数量。同时不再限制境外地域,企业可按市场原则选择使用人民币结算。关于汇率新政对广东眼镜企业的影响,我们也将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