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工程建设造价管理总站 刘苗苗
经济责任审计是为了明确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经营管理责任而进行的一种审计活动,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离任审计。其目的是为了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促进资产增值,同时它也是健全领导干部监督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
经济责任审计是单位领导人任期届满或因在任期内调任、晋升、辞职、退休等原因离开原工作岗位时进行的,它立足于对被审计人整个任职期间的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情况进行整体把握,能够摸清家底,这样一方面明确了离任者的经济责任,另一方面也为继任者了解单位真实情况提供了资料。
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期间贯穿于被审计人整个任职期间,具有连贯性,往往能够发现一些年度审计中不易发现的问题,有利于揭露和惩治腐败分子。同时,通过经济责任审计更容易发现单位财务管理方面的漏洞,健全单位财务制度,促进领导干部自我完善、自我约束,它构成了我国对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人监督机制的一部分。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由于相关政策和种种条件的限制,目前的经济责任审计一般是由被审计人主管单位内部的相关部门执行或由单位委托审计部门执行,审计人员与被审计人总会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对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影响较大,因此从根本上无法保证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
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期间与被审计人的任职期间一致,一般为五到七年,最长的可达到十余年,最短的也有两三年。由于时间跨度长,所以审计内容多、工作量大,另外,人员的变动,政策的变化也都会给审计带来一定的困难,审计的深度无法保证,从而影响了审计质量。
经济责任审计是在被审计人离任时进行的,对于其任职期间发生的错误或舞弊行为不能及时发现并制止,也就谈不上有效地保证国有资产的完整性,同样,也不便于管理部门及群众及时了解情况,增加工作透明度。而且,经济责任审计是在人事部门在决定被审计人人事变动之后进行的,人事部门在作出决定时,还不能全面了解被审计人任职期间的真实情况。
经济责任审计的被审计人是国家机关以及国有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人,掌握着各种各样的国家权利,属于强势群体,如果没有政策层面上有力的支持,审计工作的进行将非常困难,因此制定和完善各种政策法律依据是强化经济责任审计的第一要务。
国务院法制办于2008年4月16日公布了 《经济责任审计条例(征求意见稿)》,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是国家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一项有力举措。
1、改变委托形式,从根本上减少舞弊情况发生。将原来的由被审计人主管单位内部审计或委托审计的方式,变为组织、人事、纪检等部门委托审计,提高审计规格,降低对于审计人员独立性的影响。
2、做好事前审计环境的了解工作。审计前充分了解相关部门和行业的特点,制定完善的审计计划,有针对性的进行审计工作,减少工作的盲目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工作量,提高审计质量。
3、善于利用被审计单位内部审计以及任职期间年度审计结果。这样可以避免重复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4、加强监督。审计结束后制定复核制度,由审计部门其他未参与审计的人员对审计的结果进行复核,避免出现审计依据不充分、审计结论不合理、舞弊等情况。
1、加强在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审计,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更为有效的避免和减少国有资产损失。
2、形成被审计人任职期间一直到离职的审计档案,并在社会上适度公开,增强工作透明度,可以加强和促进领导干部监督管理。
3、审计档案应在组织人事部门备案,作为人事部门正确评价和使用干部的参考资料,使领导干部的任用更加科学、合理。
以上是我对我国目前经济责任审计现状及出路的一些粗浅理解,不当之处欢迎各界朋友指教。
[1]杨晓冬.离任审计问题解决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