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希营 郭永环
(徐州师范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江苏徐州 221116)
为提高插补精度,简化运算程序,扩大逐点比较法的应用范围,国内外许多学者研究了各种改进方法[1~9],为经济型数控系统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有的成果进给速度提高了,而逐点比较法其误差小于1个脉冲当量的误差较大的问题没有得到改善;有的插补精度提高了,但是算法复杂,进给速度却降低了;也有的虽然插补精度和进给速度都得到提高,但x轴、y轴脉冲分配很不均匀,造成加工后的表面粗糙。本文提出一种新型基准脉冲插补原理,旨在解决上述问题。
(1)传统的逐点比较法进给速度不够快。用逐点比较法对直线进行插补应走的总步数较多,生产效率较低;
(2)沿X、Y坐标轴脉冲分配不均匀。造成系统平稳性差,使加工后的表面粗糙,加工质量降低;
(3)进给误差较大。进给误差小于一个脉冲当量,使加工精度不高。
在各种改进的基准脉冲插补方法中,较有名的就是最小偏差法和半步偏差法[8,9],但这两种方法均以和的形式构造二次偏差判别函数,二者均是在试算两个插补方向上的偏差之后再比较其绝对值的大小,使算法变得复杂,执行速度降低。本文所提出的新型插补算法,以差的形式构造偏差函数,将偏差计算与偏差比较合并考虑,直接递推偏差比较结果,使算法大为简化,插补运算速度提高一倍左右。
2.2.1 插补原理
以0<α<45°区间内直线OL为例,如图1所示,直线起点坐标为(0,0),终点坐标为(xe,ye),则可知直线方程为y=(ye/xe)x,取F=xey-yex为偏差函数 。
设当前有一插补点P(xi,yi)位于直线OL下方,xe>ye。根据速度条件可排除仅走Δx的走步方式,则第i+1步有两个可能的插补点:Ai(xi+1,yi);Bi(xi+1,yi+1)。其中xi+1=xi+1,yi+1=yi+1。则新插补点和理想直线的偏差分别为
由于 Δ(Ai)、Δ(Bi)均大于0,显然:
1.4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患者的心功能改善超过II级,肝脏缩小2cm以上。②有效:患者的心功能改善I级,症状体征均缓解。③无效:患者的心功能改善不足,体征和症状没有明显变化。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若 Δ(Ai)-Δ(Bi)>0,则 Δ(Ai)>Δ(Bi),根据下一插补点距理想直线的偏差应最小的原则,此时应向B点(+Δx,+Δy)方向进给;
(2)若 Δ(Ai)-Δ(Bi)<0,则 Δ(Ai)<Δ(Bi),此时应向A点(+Δx)方向进给;
(3)若 Δ(Ai)-Δ(Bi)=0,则 Δ(Ai)=Δ(Bi),此时向A点或B点方向进给均可,本文约定向(+Δx)方向进给。
故可构造一插值偏差函数f,令
则 :当fi<0时,向(+Δx)方向进给;
当fi≥0时,向(+Δx,+Δy)方向进给。
2.2.2 偏差计算
由式(3)有:
(2)当fi≥0时,应向(+Δx,+Δy)方向进给,xi+1=xi+1,yi+1=yi+1
2.2.3 终点判别
终点判别式为插补起始状态值与插补步数之差为零,即:Σi+1=0
起始状态值:Σ0=xe+ye;
例如,当向(+Δx,+Δy)方向进给时,:Σi+1=Σi-2;当向(+Δx)方向进给时,Σi+1=Σi-1;
由初值式(7)起应用递推公式(5)或(6)迭代至Σi+1=0,即完成该直线插补运算,与最小偏差法、半步偏差法相比,避免了两个插补方向的偏差试算及绝对值大小比较,而是将其归于一式,直接递推偏差比较结果,每步插补仅需一次递推计算,使算法大为简化。
新型插补算法在第一象限内插补运算流程图如图2所示。
例如,利用新型插补算法加工一直线OL,起点坐标为(0,0),终点坐标为(28,16),则改进前、后逐点比较法直线插补轨迹如图3所示,改进前、后逐点比较法脉冲分配对比图如图4所示。
(1)由图3可看出,传统逐点比较法插补了44次,而新型逐点比较法插补了28次,可见,改进后的新型插补算法使插补次数减少了16次,新型插补算法使插补速度提高30%以上。
(3)传统的逐点比较法插补偏差为0的步数有4步,插补偏差为0.124的步数有8步,插补偏差为0.248的步数有8步,插补偏差为0.372的步数有8步,插补偏差为0.496的步数有8步,插补偏差为0.620的步数有4步,插补偏差为0.744的步数有4步;而新型插补算法插补偏差为0的步数有4步,插补偏差为0.124的步数有8步,插补偏差为0.248的步数有8步,最大插补偏差0.372也为8步,可见脉冲分配较传统的逐点比较法均匀,且周期性变化小。
以差的形式构造的偏差函数,将偏差计算与偏差比较合并考虑,可提高数控系统基准脉冲直线插补速度及精度。①可使插补精度提高一倍。②使插补速度提高30%以上。③使各坐标轴脉冲分配较均匀,且周期性变化小。
1 李文斌,李卫京,杨世春.一种快速实用的插补算法[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4(4):431~433
2 袁超廷.数控中的最佳插补原理——最小误差法[J].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85(5):86~98
3 苏秀平.细论直线的逐点比较法插补[J].机床与液压,2004(4):119~121
4 Srinivasan V,Nackman LR.Voronoi diagram for multiplyconnected polygonal domains I:algorithm[J].IBM Journal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1987,31(3):361 -372
5 Lai W,Faddis T,Sorem R.Incremental algorithms for finding the offset distance and minimum passage width in a pocket machining toolpath using the Voronoi technique[J].J Mater Process Technol 2000;100(1):30-35
6 Kim K,Kim MK.Volumetric accurary analysis based on generalized geometric error model in multi axis machine tools[J].Mechanisms and Machine Theory,1991(3):P207-219
7 Dorndorf U,Kiridena VSB.Optimal budgeting of quasistatic machine tool errors[J].Journal of Engineering for Industry,1994,116(1):42-52
8 李恩林.最小偏差插补原理[J].机械设计与制造,1980(1):19~26
9 齐从谦.半步偏差法插补的原理及实践[J].安徽工学院学报,1982(2):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