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竹楼看傣家

2010-09-28 03:09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324000金子兴舒春霞
地理教学 2010年16期
关键词:竹楼傣家橡胶树

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324000)金子兴 舒春霞

终于有机会去西双版纳旅行,终于有机会看到我朝思暮想的竹楼。由此产生了对竹楼点点滴滴的思考,现将它一一记录,与同行分享。

一个印象——心中的一代竹楼

竹楼,顾名思义,全部用竹材建盖的楼室。竹楼实际上是通常人的惯称,它在建筑学中,归为干栏式构筑物,在民族古典式建筑中,将它称之为干栏式竹楼。

在我想像中竹楼是美的。竹楼掩映在一片一片的竹林中,是傣族群众顺应自然,适应环境,依山而立,择水而居,趋利避害,建盖出的适应环境的干栏式建筑(图1)。傣家竹楼分为上下两层的高脚楼房,竹楼底层一般用来堆放杂物、放养牲畜等,上层为人居住的地方。它具有三大优点:一是人居的地方非常宽敞,空间很大,也少遮挡物,通风条件极好,有效地起到了隔热、通风、遮阳、防潮、抗洪,同时有效地避免热带气候的炎热潮湿、多日照,非常适宜于西双版纳潮湿多雨的气候条件。二是竹楼能防蛇虫、防野兽。傣族居住区,干湿两季极为分明,由于雨季潮湿,蛇虫容易孽生,森林多,野兽也多,所以傣族地区在历史上曾被称为“瘴疠之地”。为了与这些毒虫猛兽进行斗争,防御它伤害族人,防止潮气的侵蚀,聪明的傣族人民在生活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学会了采用杆栏式的桩上建筑——竹楼,这竹楼舒适、安全。三是建筑材料来源方便,就地取材,比较经济。西双版纳的竹子多达数十种,其中以龙竹、毛竹和金竹最适合作建筑材料,龙竹粗壮,有小水桶般粗,可作支柱和横梁;透黄的金竹是编织篾席的上等材料。这些竹子容易种植,而且生长较快。只需经过二、三年就可砍伐使用,物美价廉,真是大自然赐给傣民的礼物。因此,早期竹楼以竹子为主要材料修建。可以说傣族竹楼是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的典范。

图1

二种心情——现实所见二代竹楼

来到橄榄坝,想起1978年那位上海女知青的尸体被知青抬着的情景,心中还涌着一股莫明的冲动。不知生活在西南边陲的知青们如何在橄榄林密谋,徒步走向昆明?不知中央为何如此匆匆地让橄榄坝一下子人去楼空?

可我却实实在在地感觉到知青们对傣家人的恩惠,成片成片的橡胶树,绿绿地纳入我的眼帘。导游的一席话,让我明白为什么傣家为啥只与汉族通婚。“1000棵橡胶树,一年的收入有近十万,一般的家庭有2000棵,一棵橡胶树,能富二代人”。走进傣家,扑面而来的是“梢多利”温柔的话语,还有停在楼下的一辆辆“大众”或“丰田”。“猫多利”要赢得“梢多利”的欢心,必须做三年的苦力,而且是倒插门,男人在傣家是正宗的“赔钱货”,听得游客心花怒放。私底下我问“梢多利”,她说现在的“猫多利”其实早就改变了模样,其实每户傣家人,都是农场主,他们不割胶,也不砍柴,一切劳力都是雇人的。他们也不种香蕉,香蕉也是包给人家种的。傣家很多人从事旅游事业。

走进傣家的竹楼,让我感到好生失望,竹楼不再,却改变了模样,满眼满眼的都是“木楼”(图2)。失望之余笔者却也看到了橡胶树同样给傣家人带来的实惠。这些竹楼都是橡胶树做的,与竹子相比,橡胶树可牢固多了,既防潮,又防震,又美观,忠心耿耿的为傣家人服务。我想,傣家人切切实实地感受到新中国的社会主义阳光,过着幸福的生活,否则也许他还在毛竹林里过着捉迷藏的原始生活。

图2

三个思考

1.橡胶树北移是何故?

橡胶树是喜热喜水作物,生长在终年高温高湿地带。通常最北的界线在10°N左右。而西双版纳地处21°N左右,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天然橡胶树移植到该地区的呢?

首先西双版纳地区热量、雨量协调,水热条件配合极好,冬季暖和、春夏高温、夏季静风、高温而不酷热,昼夜温差大的特点弥补了温度和雨量的不足。加之地力肥沃,自然灾害率较低,使橡胶这种典型的热带作物,在西双版纳也能茁壮成长。

其次作为重要的战略物资,版纳的第一块生胶成为新中国上世纪50年代突破国际封锁的重大胜利。从那时起,版纳农场第一次掀起橡胶热,刀耕火种后,大量的原始森林被砍伐。

再次,中国天然橡胶科研人员开拓进取、锐意创新,成功地突破世界传统植胶区,实现将橡胶树北移至22°N左右。通过推广应用这些科技成果,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至2003年内地植胶面积已达66万公顷,当年开割面积43.3万公顷,年产干胶56.6万吨,面积和产量均占世界第五位,中国俨然已成为世界天然橡胶生产大国。

2.由谁种下这片林?

据导游介绍,目前西双版纳共有615多万亩的橡胶林。这些橡胶树倒底是由哪些人种下的呢?

军人就是橡胶树!

一棵三叶橡胶树就是一台天然橡胶生产机器,亿万棵三叶橡胶树就构架了规模庞大的橡胶产业,铸就了原中国人民解放军云南生产建设兵团,现云南农垦总局这一庞大的国有资产经济实体,奠定了云南边疆文明文化的物质基础,搭建了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在入世后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的起飞平台。

从卫星传回地面的图像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三叶橡胶的万绿丛中散布着无数的定居点,那——就是原中国人民解放军云南生产建设兵团下属各个师、团、营、连,也即现在的云南农垦总局下属各个农场、分场、生产队。

图3

这些定居点大小不一,简朴繁盛各异,建筑规模及风格品位也不尽相同,但是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它们的地理位置大都超越解放军的边防哨所,前走几公里到十几公里就可以直抵国界,有的连队(生产队)甚至同外国同岭共山——东坡是中国,西坡是老挝。

从1994年到2007年间,国际市场生胶价格暴涨900%以上,这刺激了版纳的第二轮橡胶运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发表的报告称,2000年以来,西双版纳新造橡胶林达300万亩,全州橡胶林面积从1988年的116万亩增加到615万。像这样的百年古树(图4),他们还有点顾忌,不是直接砍,而是把树根的皮剥掉,树死了,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砍了。那些被砍掉的树,很多树龄都在100至300年以上。对于西双版纳来说,时时在蒸腾着橡胶暴利带来的欲望,正磨刀霍霍向着还幸存着的原始森林。

3.由谁承担这份痛?

雨林消失,人象冲突。

西双版纳森林覆盖率已从1976年的约70%降到了2003年的50%以下,近30年间共损失了约40万公顷的热带季节雨林,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被转换为单一种植的橡胶林。因为交通不方便,森林又太茂密,橡胶园主通常会指示工人们砍倒大树,能运走的运,运不走的烧掉,做橡胶的肥料。上千亩的森林,10多天就砍光了。

野象最适宜生存的林地也是最适宜种橡胶的。随着林地在近年被大批量砍伐,不断侵占野象生存空间,人象冲突越来越明显。资料显示,1998年至今,已有20余人被象踩死。另一方面,随着栖息地不断减少,这种野生亚洲象(一级保护的濒危动物),数量越来越少,目前大约有254头左右,比熊猫还少,且已达到物种生存种群数量的最低临界点。

水土流失,气候异常。

图4

大量地毁林种胶,导致了灰尘漫天,光秃秃的大山裸露着红土,到雨季时,暴雨冲刷大山,红红的泥土汇入澜沧江,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据研究每亩橡胶林平均每年造成土壤流失1.5吨。如果在海拔超过1100米的高寒山地种植橡胶,不仅不能带来经济效益,反而会造成开垦地土层变薄、变瘦、水土流失、山体滑坡、山洪爆发等生态破坏。并且毁林种胶还吸收大量地下水,使得该地区的井水断流现象越来越严重,造成了生活在雨林中,却也缺水的现象。橡胶树这种地下抽水机,使得该地地表与地下水资源越来越少,破坏了该地区的生态环境,2009—2010年西南干旱无不与之联系在一起。

竹楼不再,代之砖楼——随处可见三代“竹楼”。

在西双版纳的最后一站,导游将我们带进了一个全新的傣村。笔者看到的竹楼是现代化的竹楼(图5),青一色水泥钢筋砖结构,仿佛在告诉我们傣家人现代化的生活,看到了现代文明对傣族竹楼的冲击。

开启傣家竹楼这扇小窗,这颗镶嵌在南国翠屏中的文化明珠,正在渐渐失去她原有的风韵,大踏步地向着现代文明迈进。

这些异化建筑逐步泛滥,严重威胁到傣族园的生存与发展。

图5

据调查了解,傣族园时尚的村民,之所以想盖异化建筑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以前的旧傣楼住腻了;二是喜欢舒适生活的他们更偏向于现代风格,竹楼不方便;三是刮风下雨、打雷闪电不安全;四是傣楼一般20年至30年需要更新换代,砖混结构住得更久。

傣族园自1998年作为旅游景区开发后,村民的家庭收入不断增多,主要来自于几方面:工资、租金、傣家乐、橡胶、其它生意等,每人年平均收入由1998年的3500元增至现在的8000余元。目前,傣族园内村寨在橄榄坝来说算是比较富裕的村寨。

生活的富足,让他们有了改善、提高生活质量的想法。渴求幸福、寻求舒适生活是人类的天性,他们渐渐喜欢上了汽车洋房、高档电器家具,于是开始慢慢更新换代,淘汰掉不适潮流的“旧东西”。

傣家竹楼是傣族传统文化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是傣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弘扬和传承了傣文化,同时也是西双版纳各民族建筑的精粹。据史料记载,傣家竹楼产生于百越族群干栏式建筑,曾风靡华夏大地,然而在若干年前,这种建筑却在中原大地上已经消失。若干年后,傣家竹楼又得已重建。现在全世界唯一存活并保存完好的只有在西双版纳才能看到,是我国非常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保护和研究价值。

傣家竹楼的异化,不仅使傣族园面临生存危机,同时也意味着傣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在现代物质文明的冲击下节节败退。如何真正保护好傣家竹楼,如何在继承中保护好傣族的传统文化,已显得越来越刻不容缓。

再见了,埋藏过知青们青春冷土的版纳,我却怀着无限的迷恋爱着这一片神奇的土地!

猜你喜欢
竹楼傣家橡胶树
橡胶树寒害减灾技术研究
中国热科院突破橡胶树死皮康复技术难关
傣家跟着流水走
五树六花荫傣家
地域性文化景观设计
用竹竿撑起的竹楼
小康路上新傣家
橡胶树miRNA 探查
橡胶树开割季在5月已经开始
PINEAPPLE R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