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宏全,郭 桓
(淮海工学院测绘工程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5)
测绘工程专业就业见习现状调查与思考
谢宏全,郭 桓
(淮海工学院测绘工程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5)
近几年,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工作经验的要求是谋职的重要环节之一,特别是对测绘工程专业毕业生来讲是必不可少的。在简要分析国内外就业见习现状的基础上,详细分析测绘工程专业就业见习的现状,最后从政府、用人单位、学校及毕业生四个方面分别阐述了目前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测绘工程专业;就业见习;现状调查
随着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日益增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受到的影响也日渐显现。企业需求岗位逐渐减少,高校毕业生面临严重的就业压力,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测绘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也未能幸免。自中央六部委联合发出《关于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的通知》,对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做出部署以来,各个省份都建立了相应的见习基地。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见习制度来提高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技能水平,增强就业竞争能力,需要对现有的见习制度进行深度分析,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不足进行改革,促进大学生就业。
1.国外就业见习现状
职业见习制度源自英、美国家医师培养等领域实施的实地研修。全世界较为成功的青年职业见习活动有德国的实务实习,日本的体验式就业,美国的“改善青年人项目”,香港的“职业展翅计划”等。国外的职业见习实践显示,实施职业见习制度不仅是对学校教育的改善,对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特别是对学生职业生涯能力的形成都具有重要意义[1]。
“德国制造”闻名于世,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德国运作成熟的见习制度。德国见习制度培养了一大批专业知识过硬、实践能力优秀的技术工人,有力促进了德国技术人员的就业。90%以上的美国大学生四年中会实习2~3次;法国高校规定学生毕业前至少实习两次,才能拿毕业证书;德国80%的专业学生必须完成规定的实习时间才能毕业;日本一般大学本科生在大三春季开始,就会进入企业实习。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大多数企业都有聘用实习生的习惯。在英国,很多高校设有“三明治课程”,与企业合作进行“学习+工作+学习”培养模式;在美国超过80%的企业聘用过实习生;在日本,超过47%的企业有使用实习生的传统。各国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所占比例对比情况如图1所示,由图1可以看出目前我国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的毕业生比例大概是国外发达国家的1/3,存在着一定差距。各国企业招收就业见习生所占比例对比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我国企业招收就业见习生所占比例极小,存在的差距极大。
图1
图2
2.国内就业见习现状
当前,社会总体就业形势严峻,全国就业供大于求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在待业人员中,低龄化、高学历成为“青年新失业现象”的显著特征。在毕业生数量每年大幅增长的同时,离校毕业生未就业现象开始出现,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就业是民生之本,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是党和政府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
自2002年起,国家陆续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逐步建立和完善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200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的通知中规定:“探索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为帮助回到原籍、尚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升职业技能和促进供需见面,地方政府要创造条件,探索建立高校毕业生见习制度。”2006年人事部、教育部、财政部、劳动保障部、国资委、国防科工委联合发出了《关于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的通知》。2006年10月,人事部还启动了“千家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示范基地建设计划”[2]。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见习工作,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资委、工商总局、全国工商联和共青团中央共同制订了《“三年百万”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
对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做出部署以来,各个省份都出台了相应的见习制度规范,并建立了相应的见习基地。如南京市目前已有1 600多人在360多家企事业单位正式参加就业见习,在首批完成就业见习的264名毕业生中,约有54%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或达成就业意向。截至2009年4月15日,共青团中央已向社会公布了四批“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8 835个,提供见习岗位27万多个,已有3万多名青年到岗见习。与此同时,各地普遍出现了一些基地无人或见习学生流失的状况。一方面是因为部分基地把大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另一方面一些大学生接受不了从基层开始的学习。另外,目前见习工作主推大四学生,但大四学生忙于找工作很难静心见习。
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实施以来已初步显现出成效。高校毕业生通过见习提高了动手能力、积累了工作经验、培养了团队精神、增加了就业竞争能力;企业通过提供见习岗位,提升了知名度,完成了人力资源的储备;政府也为解决就业问题和保持社会稳定找到了一条新途径;可谓一举三得[3]。
3.测绘工程专业就业见习现状
(1)整体就业率高,毕业后学生进入
就业见习基地的人数极少
自大学生扩招以来,“就业难”现象年年存在,但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递增以及中国产业经济结构未充分调整的现状,将会使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2009年高校毕业生达610万人,加之此前的100万未就业毕业生,2009年有710万名大学生面临就业问题。测绘类专业毕业生签约率很好,并且专业对口比例也居于所有专业前列,测绘类本科专业对口比例为96%。
目前全国设有测绘工程本科专业的高校已达107所,一般学校每年招生2~4个班(每班30~40人),个别学校招生达10个班。近几年,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增加,地理信息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用人单位对测绘工程专业毕业生需求旺盛,就业形势非常好。测绘工程专业毕业生在各个学校的就业率排名多数都名列前茅。由于学生毕业时绝大多数学生已经实现就业,加之各地就业见习基地人数与专业的限制,毕业后学生进入本地大学生就业基地见习的人数极少,除非是学生改变专业实现就业。
(2)就业见习主要在教学计划时间内完成
测绘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之一是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因此在专业培养方案中实践环节的时间安排大概在35周左右,主要包括课程实习与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与答辩。在教学计划时间内完成就业见习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
1)基本技能训练。主要由课堂实验、课程设计与课程实习构成,在保证完成基本技能训练的前提下,尽量接近实战环境,多数学校都在校内和野外实习基地完成。
2)毕业前的“演习”。一般安排在大四的最后一个学期,即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与答辩二个环节。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毕业实习一般不再由老师组织进行集中实习,多数是松散式的实习方式,主要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多数是在学生家庭所在地及学生感兴趣的单位实习。毕业设计(论文)与答辩一般学校是要求学生在校内完成的,但是为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允许个别学生在将要求职单位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在答辩前2周内返校。另外一些学校还安排有产学研实习项目,我院是安排在第七学期的前五周,有六届毕业生参加了实习,效果良好。
3)真正意义的见习。在教学计划时间内,抽调个别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参与教师的横向项目,另外将学生派到单位参与真正工程实践。在完成实习任务的同时,学生得到了真正的工程实践锻炼,增长了专业经验,为找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在教学计划时间外完成的就业见习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利用业余时间参与教师的横向项目。对于大三和大四的学生,利用假期时间自己主动找到相关单位见习,也可参与教师的横向项目。另外学校与企业沟通将学生派到企业参与真正的工程实践。多数学校都有鼓励学生参与教师项目的政策,对于学生积累工程经验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较大作用,目前多数学生参与教师项目的是横向项目,少数学生参与纵向项目。
国外用人单位普遍实行的“见习生制度”,是一种对用人单位和见习生都有收益的人力资源制度安排。在我国“见习生制度”具体执行时还存在许多问题,下面从政府、用人单位、学校及学生四个方面分别阐述。
1.政府方面
(1)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效果不太理想
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的建立和运作主要依靠政府力量在推动,由政府对大学生的见习来买单,在功能上非常单一,政府似乎在扮演“拉郎配”的角色。因此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只是延缓了就业的压力,仅仅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根本无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更谈不上解决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的问题[4]。虽然目前实施的就业见习制度执行还存在一些具体问题,但是从促进毕业生就业来说也是一种解决渠道。政府还要继续完善相关制度,加大实施力度,从根本上解决一部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2)转变政府管理部门观念,探索符合经济
发展的就业政策
要说当今世界,以前日本人最忙最辛苦,现在恐怕要让位给中国人了。在中国,钱少的人辛苦,钱多的人也辛苦;蓝领辛苦,白领也辛苦;企业辛苦,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同样也辛苦;甚至连小学生和幼稚园的孩子们都辛苦,都在超前、过度地学习,以至于中小学生近视率急剧上升,成为世界第一。
经济的发展促使劳动关系多样性,同时也使得就业多渠道。政府管理部门应该认真作好调研,制定出符合实际需要的就业政策,服务于学生、学校、家庭和用人单位。政府管理者应该将就业政策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全面考虑学生的教育、就业和发展。这应当是一个连续的、整体的政策。政府管理部门应为学生、学校和用人单位之间搭建平台,促使学校和用人单位加强沟通和合作,共建学生见习基地,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政府管理部门要制定和见习制度相关法律法规(目前这是空白)来规范学校、用人单位的行为,积极落实见习制度。政府管理部门要依据《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来规范学生就业。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合法权利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就业渠道,完善就业服务。
(3)重点规范大学生见习制度,提高首次
就业率
政府在规范大学生见习制度方面出台的政策较少。2006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关于企业支付学生见习报酬有关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目前,无论是教育部门还是劳动部门,都没有制定与当前情况相符的见习生制度。见习基地扩容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建立健全见习生制度,政府要制定一些向见习单位倾斜的政策,让更多的见习单位愿意接收见习生。
政府应出台相应政策,明确大学生见习制度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常规化。如强化大学生见习制度建设的必要性;通过税收减免政策,鼓励企业接纳大学生见习成为一种常规行为;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建立泄密责任追查制度,避免大学生见习短期行为可能给企业带来的风险;逐渐制定并完善大学生见习期间人身及相关权益保护制度,保护大学生在见习过程中的合法权益;补充完善《劳动法》,对大学生见习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相关劳动纠纷问题的解决进行规范。人才市场应通过制度建设,提高信用水平,探索大学生见习中介服务,为大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见习机会。通过多种渠道提高首次就业率,使毕业生离开学校就能走上工作岗位。
2.用人单位
(1)转变用人单位落后观念意识,提高
其提供见习岗位的主动性
在这方面多数测绘企业制度上还比较欠缺,目前还是毕业生主动去找企业,个别企业不愿意接受毕业生实习。用人单位应针对见习大学生,制定一套完善、规范的见习生制度。用人单位应强化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根据组织的发展战略持续地、有计划地进行人才储备。定期向社会发布见习岗位信息。对初入职的见习生给予针对性培训。用人单位应该制定明确的见习生报酬待遇和工作纪律规定。
(2)适当降低经验与技能水平要求,充分
利用见习期招收毕业生
见习期间学生与见习单位之间不是劳动关系,不受劳动法的调整。这在现实中产生了很多问题。首先,这种制度剥夺了毕业大学生作为劳动者所应该享受的劳动权利。其次,由于大学生在见习期间不受劳动法的保障,只是获得基本的生活补助,用人单位就会把大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来使用。学生在见习期只能做一些简单辅助的工作,很难真正从事实际工作岗位。这就造成学生实践能力不强、职业技能薄弱,在就业市场无法满足用人单位对有实践经验的要求[4]。
目前由于学校培养方案制订存在的缺陷,在时间上还不能保障学生半年以上在用人单位做见习,另外还有用人单位与学生的因素,见习的质量也难以保证。学生的专业技能很难满足用人单位的高要求,因此希望用人单位适当降低招聘的标准,可通过岗位培训及参与工程实践得到锻炼,从而达到岗位的专业技能需求。同时也希望用人单位充分利用学生的见习,全面锻炼学生,以便全面考查学生能力,从中挑选满意的学生。
3.学校方面
(1)建立就业见习制度,主动适应社会
对毕业生的需求
在教育部2009年11月召开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教育部部长、党组书记袁贵仁讲话指出: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推动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要大力开展就业见习实训,建立稳定的、能满足教学和就业需要的见习实训基地。
目前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较高,国家非常重视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将就业率作为考核学校的重要指标,甚至与招生数量挂钩。学校又处于被动状态,只能是千方百计提高学生的就业率,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又将是否有半年以上工作经验作为重要指标考核。目前高校见习制度的建立还处在初级阶段,因此尽快建立并完善毕业生的就业见习制度已经是迫在眉睫,学校要主动适应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最重要的是在修订专业培养方案时,保障就业见习的时间,可以安排专门的实践环节,如5~8周的产学研实习、毕业实习等方式,充分利用好大三学年暑假时间,鼓励学生在用人单位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对正在执行的培养方案,也可做出适当调整,机动灵活,从而保证毕业生有充足的时间完成就业见习。
(2)加强就业见习管理,提高毕业生
首次就业率
目前大学生见习制度不被社会所认可的主要原因是:作为学生见习的组织者,学校没有认真贯彻大学生见习制度。有的对学生是否真正去见习处于放任的状态,只要学生实习期满后交一份实习报告就算是完成实习。有的学校以见习名义强制学生从事无偿或廉价的劳动等违规行为。强化和完善大学生见习制度,把大学生见习制度落实到实处,让学生真正在见习中锻炼自己,而不是另外再制定新的制度做重复性的工作。这样学生就业能力就会大大提升,缺少实际经验的瓶颈就会打破,就业率会明显上升[4]。
在学生就业见习时间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学校应加强就业见习的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一定数量并且有代表性的学生就业见习基地,能够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就业见习要求,当然也要允许学生自主联系就业见习单位,特别是到用人单位见习。另外,教师也要加强见习内容上的指导,做到比较全面掌握本专业的实践技能,为毕业生找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提高毕业生首次就业率,学校要采取各种措施主动为毕业生服务。如聘任校外教授、专家参与教改及相关的教学工作,逐渐建立校内见习人才市场,确保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的见习需求信息的对称。应当提倡建立大学生就业辅导和介绍中心,加强大学生就业辅导和职业规划,帮助学生建立假期去各类企业和团体见习的渠道,下大力气开放在大学本身的见习机会。
4.毕业生方面
(1)面对现实,建立就业见习意识
面对目前及未来中国的大学生就业压力,毕业生应有清醒的认识,特别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实践经验的苛刻要求,政府、学校及毕业生只能是逐渐适应。在现实条件下,毕业生应建立就业见习的意识。学生应在学校的理论学习期间打好基础,为就业见习以及将来的就业工作打好基础,不至于在见习工作中处于被动,不能胜任交给的任务,能够顶岗工作、认真实习,学习和掌握到相关的专业知识或实践经验。毕业生在就业见习期间要以真正的工作者要求自己,吃苦耐劳,利用好见习工程,学到相应的测绘知识和实践能力,并完成单位交给的任务。
(2)转变观念,正确处理就业见习与找工作的关系
毕业生要转变就业见习观念,不以取得报酬为前提条件,见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检验所学知识,为将来的工作积累经验。见习作为一种正式的职业探索,旨在积累经验,强化技能,应端正态度,力戒“形式主义”。就业见习与找工作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就业见习是为找工作积累专业技能经验,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找工作是就业见习的最终目标,始终贯穿于就业见习过程之中。目前个别测绘企业在录用毕业生之前有几个月的考验期(一般在第八学期),对于毕业生来讲非常重要,一定要利用好,为找到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就业见习环节必不可少并且非常重要。只有使政府、高校、大学生、社会企业四方建立长期有效地见习制度的合作机制,明确各方在其中的责任和义务,通力合作,兼顾政府、高校毕业生和企业的利益,从而实现多方的“共赢”,以提高大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实际工作能力,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测绘工程专业毕业生经过几个月的就业见习实践,学生能比较深入地体验社会现实生活,了解社会对自己所学专业的真实要求,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1] 马晓慧.青年职业见习制度的国际比较与借鉴[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23(1):41-45.
[2] 朱志敏.透视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J].中国人才,2007(6):8-11.
[3] 陈卫民.就业见习,破解毕业生“经验之困”[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15):42-43.
[4] 崔玉隆.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的思考[J].法制与经济,2008(10):119-120.
Investigation and Consideration of Job Attachment for Surveying and Mapping Speciality
XIE Hongquan,GUO Heng
0494-0911(2010)11-0072-05
P20
B
2010-01-27
谢宏全(1964—),男,辽宁葫芦岛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测绘工程专业的教学与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