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立君 贺 君
大庆石油学院秦皇岛分院 燕山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河北秦皇岛,066004) (河北秦皇岛,066004)
二硝基重氮酚是苯酚的硝基衍生物,简称DDNP。它作为主要的起爆药被广泛地应用在各种火工品中,特别是大量应用在工业爆破雷管中。在DDNP的生产过程中,每生产1 kg产品大约产生200~250 kg废水,废水中含有二硝基重氮酚、硝基化合物、硫化物、硫代硫酸盐、酚类等很多有害物质,如不加处理直接排放就会污染环境,危害居民健康[1-2]。目前,一般采用的处理方法有:
(1)活性炭、磺化煤等多孔性物质吸附法,成本高、且处理不完全。
(2)电解还原分解法,耗电量大,成本高。
(3)生化法,微生物的生存、繁殖、活动规律难以掌握。
(4)锅炉蒸发法,腐蚀严重。
(5)氧化法,费用较高[3]。
因此,DDNP废水处理一直是困扰生产厂家的严重问题。
本文研究采用絮凝—微电解法处理DDNP废水,实验主要探讨了废水酸度、FeCl3投加量、铁屑粒度、过柱流速等因素对DDNP废水COD去除率的影响[1],优选最佳工艺条件,为实现DDNP废水的进一步生化处理提供条件。
向混合废水中加浓硫酸,酸先中和废水中的OH-,当pH值呈中性之后,酸电离出的H+开始与废水中多种无机污染物进行反应,不断放出气体,主要是H2S、S2O、NO等,并产生S沉淀,大部分沉淀可被气泡吸附起到气浮的效果。
絮凝工艺主要通过投加FeCl3产生的絮凝过程达到对COD的去除。
投加FeCl3后,Fe3+在水中离解,其水解产物兼有凝聚和絮凝两种作用。Fe3+还可以水解生成Fe(OH)3胶体,其表面积很大,活性较高,可以吸附废水中的悬浮颗粒,使呈分散状态的颗粒形成网状结构,成为更为粗大的絮凝体而沉淀。
微电解处理废水过程具有多种反应机理,主要为电化学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凝聚作用。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和脱色主要依靠新生态的[H]和新裸露的铁原子所具有的反应活性。
在电解质中,铁屑和碳粒形成微小原电池,铁屑作为阳极被腐蚀消耗,碳粒作为阴极,发生反应如下:
阳极过程:Fe-2e→Fe2+
阴极过程:2H++2e→2[H]→H2↑酸性介质
O2+2H2O+4e→4OH-碱性介质
新生态的[H]具有较高化学活性,能与溶液中的许多组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酸性条件下,不断进行铁屑的电化学腐蚀,使大量Fe2+进入溶液,不但有效地克服阳极的钝化,同时新生态的Fe2+也对偶氮性污染物有还原降解作用。Fe2+参与氧化—还原反应后生成Fe3+,由于反应后期溶液pH值升高,Fe2+、Fe3+水解成铁的络合物,能对废水中的其它胶体和悬浮物起到有效的吸附、凝聚及共沉淀作用。碳粒不仅具有很大比表面积,且其微观表面上含有大量不饱和键和含氧活性基团,在相当宽的pH值范围内对有机物分子有吸附作用[4-5]。
DDNP生产废水主要来自还原、重氮化、洗涤工序、清洗工序、冲洗地面和设备等的排水。由于DDNP生产历程短,各生产操作熟练程度不同,因而产生的废水量有较大幅度的变化,并有接近体积比为1∶1的酸性和碱性两股废水,酸性废水pH值在5~6之间,碱性废水pH值在13~14之间。根据以废治废的原则,对酸碱废水直接混合,混合后废水pH值仍呈强碱性,且COD值在10000~12000 mg/L之间。
实验仪器:COD测试回流装置;PHS—2型精密酸度计;柱式反应装置(自制)。
实验药品:浓H2SO4(分析纯);铸铁屑(石家庄某机械厂);焦碳粒(石家庄某焦化厂);石灰乳(5%);FeCl3(分析纯)。
测定方法:COD采用重铬酸盐法(GB11914—89)测定;pH值采用pH计测定。
2.3.1酸化处理
向混合后的废水中加酸,调溶液的pH值为一定值。
2.3.2絮凝处理
向酸化后的废水中加入适量的FeCl3,搅拌,静置,然后过滤。絮凝后的上层清液作为下一步过柱的废水。
2.3.3装柱
铁屑过滤柱采用内直径为25 mm,高度为610 mm的有机玻璃柱,装填的滤料为废铁屑和焦碳混合物。将焦碳粉碎成粒度接近铁屑的粒度,然后按铁屑和焦碳比例为10∶1(体积比)混合均匀,装柱进行实验。
2.3.4过柱
总之,微课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在传统的教学中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有利于节省课堂教学时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但是也必须认识到课堂教学必须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在适当的时候进行穿插运用,对教学起到辅助作用.
取处理后的废水,装入高位水槽,采用逆流式过柱,即按一定流速从柱子底部进水,上部出水。废水重复过柱4次,完成处理。
2.3.5中和
取过柱后的出水,用5%石灰乳调溶液pH值为8~9,过滤,测定废水的COD值。
用浓硫酸调废水pH值约为3时,现象突然异常显著,产生大量刺激性的气体,并形成沉淀,大部分沉淀一经产生便有一部分被气泡吸附,使得废水表面浮现出大片黄棕色粘稠泡沫,酚盐类有机物在酸性环境中脱去金属离子与H+结合变为酚类,溶解度降低,析出部分沉淀。因此酸化废水pH值确定为3。
选用粗铁屑柱(2~3mm),调混合废水pH=3,分别加入浓度为1 g/L、3 g/L、5 g/L和7 g/L的FeCl3,控制相同的过柱流速为20 滴/分 ,COD去除率曲线如图1所示。
图1 FeCl3浓度与COD去除率的关系
由图1可以看出,随着FeCl3浓度的不同,COD的去除率明显不同。当FeCl3浓度为3 g/L时,COD的去除率随过柱次数的增多有一明显的上升趋势,而且,去除效果最好。因此,FeCl3的浓度确定为3g/L。
选用粗铁屑柱,调混合废水pH=3,按加入浓度为3 g/L的FeCl3,预处理后的废水再通过不同粒度铁屑装成的处理柱,控制过柱流速均为20 滴/分,COD去除率如图2所示。
图2 铁屑粒度与COD去除率的关系
由图2可以看出,铁屑粒度在柱式反应装置中对废水的处理效果相差不多,然而由于细铁屑(0.5~1.0mm)空隙率较小,进水受阻力较大,导致废水与铁屑接触不充分,且废水与铁屑形成的颗粒较小的沉淀物也更易积留在铁屑柱内,使铁屑柱更容易老化,因此确定选择粗铁屑柱。
选用粗铁屑柱,调混合废水pH=3,加入浓度为3 g/L的FeCl3,控制流速分别为20、40、60 和80滴/分 ,COD去除率如图3所示;加入浓度为5 g/L的FeCl3,其余条件同上,COD去除率如图4所示。
图3 流速与COD去除率的关系
图4 流速与COD去除率的关系
由图3,图4可以看出, FeCl3浓度控制分别为3 g/L和5 g/L的情况下,流速都控制在60 滴/分时,COD的去除率最佳,并且当FeCl3浓度为3 g/L时,COD去除率最高,COD值可达943.8 mg/L,去除率可达93.90%。
(1)用絮凝—微电解法处理DDNP废水,酸化pH控制在3,絮凝工艺控制FeCl3的加入量为3 g/L,絮凝预处理后的废水进行4次重复过柱,流速控制在60 滴/分,COD值可达943.8mg/L,去除率可达93.90%,因此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BOD与COD的比值),为后续生化处理提供了有利条件。
(2)铁屑粒度对废水的处理效果影响不大,而细铁屑更容易使柱老化,因此,选择粗铁屑装柱较好。
(3)实验所用原料铁屑和焦炭均为工厂废弃物,基本上是以废治废,且工艺设备简单,成本低,是一种值得推广的DDNP废水处理方法。
[1] 梁培煜,马艳然,孙汉文.电化学法处理二硝基重氮酚废水的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2002, 26(3):283-285.
[2] 欧阳顺利,白金保.DDNP废水处理新方法研究[J].新疆环境保护, 2002, 25(3):20-23 .
[3] 宋晓敏,王惠娥,李广学,等.铁屑—粉煤灰微电解法处理DDNP废水[J].爆破器材, 2005, 34(4):36-38.
[4] 朱洪涛,张振声,许佩瑶.粉煤灰铁屑组合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2, 25(4):8-9.
[5] 伍文波,林洁,韩统昌.利用废铁屑和粉煤灰的电化学原理处理印染废水的方法研究[J].中国环境监测, 2003,19(1):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