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建立在西方高等教育以选课制为核心的学分制的教学管理模式基础上,并不断结合实践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华软学分制。华软学分制的实施大大增加了排课的复杂性和难度。此文阐述了华软学分制的教学管理模式,以及其对排课工作的影响,归纳总结了华软学院的排课模式以及实现科学性和艺术性、智能性排课模式所需要注意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 华软学分制排课优质
学分制以选课制为核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职业规划,跨专业跨年级选修课程,自由的选择修读课程、每学期的课程门数、上课的时间、地点、任课教师,可以在一定的限制之内延长或者缩短学习年限。课表由传统的固定的行政班为授课对象变成了由教学计划下主体必修学生,以及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知识结构的选修学生组成的教学班。这大大的增加了排课的复杂性和难度。排课包括了课程的开设、课程教师安排、上课时间、上课地点的确定,使之互不冲突,有利于教与学。合理的排课符合人的学习规律,能调动教师上课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合理的排课是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实施的表现;合理的排课是以选课制为灵魂的学分制顺利实行的重要条件。
本文以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简称华软学院)为研究对象探讨排课工作的实施,其原因有二:一是本校自2002年办学以来,就以学分制作为教学管理制度,以实施全校课程通选的选课制为特色;二是本校办学9年以来,结合教学管理经验,不断为学分制下的排课工作进行创新性的有效的改革。
1. 华软学分制管理模式
1.1 华软学分制管理模式
华软学院的成立在教学管理上率先的借用了国外先进的区别于国内学年制的学分制。在其过程中,结合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考虑了中国学生的特点和国人的文化背景,也借鉴了国外学分制的优点和精髓,逐渐形成了“华软学分制”。[1]在“华软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下,允许学生在同一艺术类或文理类专业中,在新生报到或在读期间自由的转专业;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成才计划跨专业、跨年级选修其它专业的课程,不受专业限制,所有课程全院通选(基于课程性质,有部分课程有课程先修或同修限制),最大程度的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调整学习进度,例如标准的三年制专科教育,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提前毕业,两年完成学业,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放缓学习进度,延迟到5年内毕业。这充分调动和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强化和推动学生了对素质教育的适应,也有利于学生迎合社会的需求把自己塑造成应市场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学生成才的保证。为了保证学生能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又可以自由的设计和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落实学分制实施的意义,华软学院的教学计划可以说是兼容并包的。课程设置方面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模块。以本科教育为例,必修课程学分占学分不能超过71.875%,即115学分(本科教育160学分),其中包括42学分的公共必修课(公共英语、政治课程、体育课程和实践课程等)和不能多于73学分的专业必修课。那么华软学院学生的选修课程学分至少达到45学分,占总学分的28.125%。
为了落实选课制度,实现 “华软学分制”在教学管理上的真正意义,使得学生从实际上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知识构成,能够自由的选择修读的课程,发挥学生的个人潜能,就必须提供大量课程资源,满足学生“选择”的需要。华软学院在2009-2010年第二学期就开设了437门课程供全校的学生通选。
1.2 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对排课工作的影响
1.2.1 教学资源的制约
要顺利的完成排课工作,离不开充足的教学资源。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院校不断扩招,在校生的数量不断增长,但是相配套的教学资源却相对短缺,包括排课资源短缺,如教室、实验室、排课时间段、教学设备等,限制了排课上空间和时间上的安排,不能编排出最适合学生学习,教师上课的时间和地点,给学生在选课上较大限度的选择;课程资源缺乏,难以开出充足的高质量的满足学生需要的课程,使得学生选课的余地减少,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对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的误解。
1.2.2 学生学习方式变化的制约
学分制条件下,学生最大程度的自由选择修读的课程,一万个学生就有一万个课表,与学年制下同一行政班的学生有着同一的课表区别甚大。排课工作既要保证学生正常情况下能按照教学计划完成学业,又要满足学生提前或延迟完成学业的要求,还要考虑有不及格课的学生程留级提前修读。综合上述3种情况,排课工作当中很容易出现学生所需要修读的课程产生上课时间上的冲突上,造成学生不能顺利完成学业。
1.2.3 教学班组成的影响
区别于传统的以行政班为主体的教学对象,在学分制下教学对象以教学班为管理模式。教学班的成员来自于需要修读同一门课程的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一门课程的上课时间同时需要满足不同专业年级的学生的要求,不能与其中任何一个专业的任何一个学生的任何一门课程的上课时间相冲突。这大大的增加了排课的难度和复杂性。
1.2.4 排课管理人员素质和能力的限制
主要是负责排课工作的教务员缺乏经验和技巧。一方面教务员不熟悉各个专业的教学计划,没有深入了解各门课程的性质,没有了解教师对课程排课的客观需求,因此导致课程时间和空间安排不合理,不利于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同时造成有限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教务员对排课系统的操作不熟悉,不会使用各种排课查询功能,达到各种教学资源和谐利用。
影响排课工作的因素还有许多,排课软件的功能,排课计算机的硬件水平、排课主管部门的领导和管理力度,教师对排课工作的配合与支持等,在排课的顺利实施过程中同样起着关键作用。
2. 华软学院的课程板块排课模式
华软学院的排课工作以教务处为领导核心,各个系部的排课人员协同配合,依靠软件研究部门和教学保障部门的技术支持,互相配合,按照课程性质把课程分成不同的板块,在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下,编排出有利于教与学的课表。
我院通过8年的排课实践,结合学分制和选课制度的实施情况,不断改进排课方式,逐渐形成行为有效的排课方式,即板块排课方式。其主要是按照学分制下选课制度的要求,根据课程的性质和课程对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需求,把各门课程进行合理分类,归纳成不同板块,确定各个板块的排课顺序,使课程安排达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有限资源,符合人的学习规律和身心特点,有利于学生自由选课的效果。按照排课的优先级别顺序,我校在排课过程中主要把课程分为以下几类:
公共必修课程。包括大学英语、思想政治、体育和计算机应用等基础课程。这类课程涉及面广,尤其是大班教学的课程,同一教学班涉及各个专业的学生,排课效果直接影响后面其他课程能够安排合理。其在排课时,由教学班学生所涉及专业的排课人员,按照同一专业年级同一门课程2个教学班以上尽量安排不同的任课老师在同一时间段上课的原则,商榷上课时间,因此之类这类课程一旦确定上课时间段,则不能更改,其他任何课程都不能占用其时间。
实验课程。指需要使用各种实验室上课的课程。在教学资源短缺上,实验室资源尤显突出,特别像我校这类民办软件学院。所以在公共必修课程的大前提下,有必要优先安排需要用到实验室的课程的上课时间段,避免出现实验室和上课时间段相冲突的状况。
特殊要求课程。教师通常由于教研、业务进修等等各种原因,对上课时间有特殊的要求。在排课工作时,为了尊重教师的意愿。在不影响课程教学质量和学校排课大前提的情况下,应尽力协调和满足。
其他必修课程。这类课程只要避免了学生上课时间的冲突,就可以“自由”的在有限的资源中合理安排。
选修课程。选修课程没有学生、教师、教室的之间相互冲突的矛盾,课程安排的可支配度最大。
这种板块模式的排课,一方面避免了有限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减少了排课人员的劳动强度。但是这种排课方式强调集体性和协调性。每个院系的排课人员都要在教务处的安排下,统一排课的优先级别,单独的抢先排课都会增加其排课人员的排课困难。由于学分制下实行的是选课制度,只要有一门课程确定不了排课,那么就妨碍了在排课工作后全校学生的选课。
3. 实现优质排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重要问题
在排课工作中做到时间、地点、教师和学生不冲突,只是排课工作的基本要求。但是在此前提下,在有限的资源中“如何使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排课工作能体现人工的智能性和艺术性,追求排课工作效果和工作质量的最优化。确实当前高校教务管理工作者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2]
3.1 计算机硬件水平和排课系统的设计
为提高排课工作的科学性,减轻排课人员的劳动强调,现今各个院校都利用计算机进行排课。但是如计算机硬件水平和排课系统的设计不够人性化,那么机器也可以给排课带来更多新的问题。我院采用的计算机排课系统是由我院软件研究所针对我院选课制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构建的相对“人性化”“智能化”的计算机排课系统,功能非常实用和齐全。排课前,系统根据教学计划自动导入必修课程,自动生成开课任务书,自动生成教学班,自动生成教学班限额。排课人员只需要根据课程性质录入相关课程信息,例如教学班容量、教室类型、开课时间段、计划选修人数、任课教室以及教师特殊要求等。排课时,系统能实时查看查看“专业排课明细表”、“教室资源使用情况”和“教师课表”,有利于避免上课时间、学生、教师的冲突,有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这大大提高了排课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艺术性。
3.2 教务处的整体统筹和监督力度
在排课工作当中,担当整体统筹、排课日程安排、任务分配角色的是教务处。排课又是一件事关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人才培养规格的教学管理工作。排课环节越细致,排课制度越健全和完整,越有利于院校在日常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教务处必须对排课工作给予应有的重视,从排课整体上进行统筹安排,制定排课原则,确定排课模式或排课顺序,对教学资源进行宏观调配,并对排课的过程实行有效和有力的监督。可以说教务处的整体统筹和监督是高效优质排课的保证。
3.3 排课人员的素质
排课人员的素质主要包括三方面:技巧、责任感和全局观。
技巧。作为一名排课人员,要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熟悉计算机排课系统的界面和查询功能,利用排课系统各种查询功能,合理分配教学资源,使各种资源达到最大的使用率。例如,在我校有一些0.5学分(9学时)的课程。如果是一个对计算机排课系统不熟悉的人员,没有掌握排课技巧的人,就可能造成一门0.5学分的课程就占据了一个教室和一个上课时间段。但是一个有经验有技巧的排课人员会熟练的利用专业排课情况查询功能和教室占用情况查询功能,结合可以实时查询的教师课表,把两门以上的0.5学分课程相嵌套,排在同一个时间段,使用同一间教室。
责任感。排课完成的好与坏、快与慢,直接影响到紧接下来的学生选课,间接影响了任课老师上课积极性和质量,不利于学校教学秩序的稳定。所以,作为排课人员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对学生负责,对教师负责,更要对学校负责。因此,排课时务必强调排课人员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严守排课原则,从有利于学生选课上课,有利于教学,合符课程性质和人的学习规律出发。严禁杜绝不合理的、随意的调课或上课时间要求。
全局观。一个排课人员即使有更高的排课技巧,只要缺少引导和整体性的局限,各自为政,也不会提高整体排课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相反更可能的成为整体优质排课的一个阻碍,如浪费资源,抢占时间段。作为一名排课人员必须听从教务处的安排,按照其制定的排课模式和顺序,加强与其他院系的排课人员的沟通和协商,按步调进行排课。
综上所述,学分制下高等院校在有限的教学资源下,要完成教学计划,落实人才培养方案,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效益,必须不断的探索有效提高排课质量的途径,多与其他院校交流,集众人之长,才能使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信息管理系统使用手册9(学生版)[M],2009:4
[2] 高怀雁,梁志宏,孙兴平.学分制下以课程为中心的计算机排课系统设计[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31):212.
作者简介:
谢丽平(1981-),女,广东,本科学历,学士,主要从事教务教学管理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