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文化因素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

2010-09-25 05:21曹煜茹
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0年6期
关键词:文化因素

[摘要] 语言与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外语教学中,目标语所承载的文化元素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传达出各文化间存在的差异。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主要是以单纯地传授目标语的基本规律,包括语法,词汇及句法等知识为主;而忽视目标语携带的文化信息。本文讨论并指出成功的外语教学是将两者结合起来,分阶段有针对性的进行语言教学。

[关键词] 外语教学文化差异 语言学习者 文化因素

一、引言

语言与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外语教学中,目标语所承载的文化元素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需要得到重视。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传达出各文化间存在的差异。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主要是以单纯地传授目标语的基本规律,包括语法,词汇及句法等知识为主;而忽视目标语携带的文化信息。外语教学的目标是,既要传授语言的基本技能及规律,更要注重培养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运用能力。注重文化因素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是解决语言学习者的语言知识和语言交际能力发展不平衡重要途径之一。

二、文化的概念

什么是文化?文化是文学艺术?还是思想意识形态?或是一种价值观?文化其实囊括了以上提到的所有一切,然而任何一组单一的文字都不能够完全地将文化解释清楚。在日常交流中,文化可能被认为体现在文学、艺术等方面。然而专家指出,文化的概念远比想象的要复杂。它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行为,情感和思想。Hall (1990)总结文化是一个民族共享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引导的行为技能和各样的价值观标准。文化通常被认为是用来强调一个民族价值观和信仰独特性的现象。

Taylor(1871)定义文化为一个复杂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社会团体中的成员能够获取的思想本领。早在1952年,Kluckhohn(1983)就指出文化是行为的产物;所有的文化都是以已成型的行为,情感和对事物的反应为基础的。文化体现在一个民族在信仰及价值观倾向中所呈现的共同点之上。尽管一个民族中存在阶级,地域和个体的差异,文化总是代表社会团体中大多数人所分享的行为模式和交流符号。

三、文化差异与外语教学

如果说每一种文化在价值观构成中都就有各自的特点,那么在分析一种文化时首先应该鉴别出这种文化中的主要价值观。就像在分析西方文化时,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及对平等机会的尊崇总是作为主要价值观而进行讨论的。(Hsu,1994)鉴别及定位文化中的主要价值观对于外语教学非常重要。教师在外语课堂中应注意逐步帮助语言学习者构建起关于目标语文化的知识,从而使其对目标语及其文化的认知得到发展。例如,传统的中国文化是建立在儒学的基础上的,它是中国文化框架的主流,创造了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形态。儒家思想的价值观一直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家庭结构,政治体系及行为方式。这种价值观主要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并呈现出主导与被主导的特点。相反,主流的西方文化在其价值观中却没有详细强调这种主导与被主导的人际关系。(Lee, 1983)西方文化中所强调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及对平等机会的尊崇是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大相径庭的。这两种文化间价值观的差异成为影响外语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必须通过理解目标语的文化才能完成,学习者在接触到实际的语言时,必须借助文化和语境来理解语言所要表达的含义,从而实现交流。

四、将文化因素融入外语教学

(一)文化因素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语言作为一种交流工具起源于文化并成为反射文化的一种行为方式。语言将文化转化为了具体的概念。由于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外语学习者在通过目标语进行交流时常常会因为母语与目标语之间的文化差异造成交流上的误解。因此,在外语教学中,有经验的教师在讲授语言的基本技巧和规律时会有意识将目标语中携带的文化信息传达给语言学习者。在外语课堂环境下既为语言学习者提供学习语言知识的机会,同时又培养他们对目标语文化的掌握。

外语学习的目的就是消除在跨文化交流时的障碍,确切的说是移除跨文化交流的第一道障碍。语言是传达信息的工具,而要达到信息顺畅的传达,语言必须承载着与之相符合的文化因素。因此跨文化交流的关键在于掌握理解目标语的文化及其与外语学习者母语文化之间的差异。Bruner(1996) 提出的在外语课堂中,外语教师的教学应该超出对语言基本规律的讲授范围,意识到外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要经历的复杂的文化冲击过程。教师讲授外语的过程其实就是教授目标语文化的过程。实际上,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去洞察目标语所携带的文化信息及形成的文化背景是不可避免的。外语教学其实就是外语文化教学。

与此同时,在外语教学中应该不断地探索教授文化的教学法。外语教学的目的之一就在于帮助外语学习者理解掌握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并在文化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从而使其进行顺畅的跨文化交流。Lin(2006)提出,即使最简单的交流语言,例如,问候,谈论天气或是电话交流都微妙地反映出社会文化因素。因此,外语教师不仅应该在外语教学的初级阶段帮助外语学习者打下过硬的语言知识基础,还要向其不断灌输目标语中所含的文化因素及其在文化背景下应用的语言原则。这样当外语教学进入到高级阶段时,语言学习者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中外文化的差异和语言在文化环境下运用的原则,为其语言能力向更高水平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利用文化因素改变教学模式

文化应该融入到语言的掌握和运用中。在日常的交流中,语言学习者只要通过记忆课本的内容就能运用目标语进行简单的交流。然而,随着交流内容逐渐复杂化,语言学习者必须提高语言的流利度。更重要的是要在高水平的交流中保持交流的畅通,语言的使用者必须对谈论的话题及目标语文化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传统的外语教学法强调教授语言的基本规律,例如,语法,词法及句型结构。然而,这样的教学法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被证明是不适用的。语言学习者虽然掌握了语言的基本规律,但在实际的交流中其发现很难将交流进行到更深的层次并且无法自如地表达自身对事物的观点。结果,语言学习者的外语水平总是在原地徘徊。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其学习语言的热情。因此,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向语言学习者讲解语言中的文化因素并鼓励其在自学过程中积极探索中外文化间的差异及语言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运用的规律。传统外语教学中,语言的运用总是根据其基本规律进行讲解的。语言学习者对于这种枯燥的教学模式感到反感以至于无法在学习过程中集中精力。利用讲解文化因素活跃外语课堂,唤起语言学习者对目标语及其社会文化背景的好奇心,从而促使学习者自发地,主动地探索语言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运用的规律。Seelye(1984)指出,阅读文学作品是掌握目标语文化内涵的最好途径之一。文学作品是语言学习者在自学过程中接触理解目标语文化的媒介之一。文学作品将实际的,生动的,自然的语言与文化因素结合起来,向语言学习者展现了语言在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运用原则。

根据近年来的语言研究,将文化因素融入外语教学的教学法被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与各类交换教学项目相结合的教学体制为语言学习者提供了更多接触语言文化的机会。这些机会,在一定程度上作为一种动力为语言学习者提供各种机遇与挑战。

五、结论

在外语教学中,语言的运用能力包含着两个概念:语言的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既对语法规律,词法及句法等的掌握程度;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指的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里运用语言的能力。成功的外语教学是将两者结合起来,分阶段有针对性的进行语言教学。外语教学不仅涉及到语法,词汇以及句法等基本知识,还涉及目标语所承载的文化因素。因此,教师在培养语言学习者掌握语言的基本规律时,还要注重加强培养其对语言中所承载的文化因素的认知。

参考文献:

[1] Bruner, J. The Culture of Education [M]. U.S.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2] Hall, E. Beyond Culture [M]. New York: Anchor Press, 1990.

[3] Hsu, C.L.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4.

[4] Kluckhohn, F.R. Variations in Value Orientations [M].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83

[5] Lee, L.R. Adaptation to Life in America [M]. New York: Free Press, 1983.

[6] Seelye, H.N. Teaching Culture: Strategies fo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M]. Lincolnwood: National Textbook Company, 1984.

[7] Tylor, E. B. Primitive Culture [M]. London: J. Murray Press, 1871.

[8] 林娟娟. 跨文化教学策略研究 [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6(4): 31-58.

作者简介:

曹煜茹,西安外国语大学助教,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文化因素
商务英语中的文化因素及其翻译策略
书刊出版设计中文化因素应用研究
涂色书热销的时代特征与文化因素
青春喜剧:欧美电影市场的文化调味剂
当代大学生微博名的调查归类及社会语言学分析
民族预科学生词汇教学方法探析
文化差异与语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