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地关系演进状态系数与结果评价*

2010-09-25 08:53潘玉君和瑞芳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年2期
关键词:系数状态区域

姚 辉 潘玉君 丁 生 和瑞芳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2)

人地关系演进状态系数与结果评价*

姚 辉 潘玉君 丁 生 和瑞芳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2)

在生产力不断进步的今天,人类活动对资源环境的利用开始了多样化,开发程度也不断深入,这极大地加剧了人地关系研究的紧迫性。本文简要阐述了人地关系演进状态理论对区域人地关系定量测定的一般方法,同时指出了人地关系状态系数这一指标在区域人地关系评价中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文章通过人地关系演进状态系数的计算方法得出2004年中国人地关系演进状态系数,并以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作为区域发展程度的衡量标准,结合经济、社会和人口密度要素,确立评价人地关系状况科学合理的价值取向,建立人地关系演进状态系数结果的评价模型,藉此判断区域人地关系的结果状态,为区域的开发、设计和预测做了必要的准备。运用该模型,文章将不同指标进行数学集成,对该年全国各个省区的人地关系状况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确定2004年中国各省区人地关系状态的相对优劣状况,从人地关系状态的结果出发,文章为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人地关系状况的维系提出了简要的建议。

人地关系演进状态;2004年中国;预期状态系数;结果分析

人类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影响作用是显著的,但是地域系统的运作、循环有其特定的内在机制,作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一部分的人,当其活动超过系统负荷时,系统内在机制的紊乱将给整个系统带来灾难。随着近年来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和人类活动强度加大对系统环境带来的压力使得人地关系的问题日渐凸显。人地关系状态的定量研究,是判断区域人地关系状况、制定区域发展战略、营造区域和谐的基本出发点,同时,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科学发展观要求人地关系的研究应着眼于未来,为人类社会谋求长远的福利。

1 人地关系研究方法简介

人地关系理论是区域人地状况评价的重要理论,在人地关系演进状态理论中,“地”,即资源环境基础是研究区域差异和人地协调的重要因素。传统的农业社会较多依赖资源环境基础中的水、土资源,因为水、土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必要条件。当代社会与传统农业相比较,生产力得到明显提高,进而导致生产对象也逐渐多元化。张雷[1]教授在2004年的研究中指出,现代国家资源环境基本要素组成中包括土地、水、矿产和生态环境。之后,人地关系演进状态系数的资源环境基础中又加入了能源这一项。

人类出现以来,就产生了人类社会进步与地理环境变化两者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即所谓人地关系[2]。在人地关系演进状态理论中,人是作为主体存在的,用人口密度结合区域经济活动的强度,估算区域的人类活动量,再与区域相对背景区域的资源环境基础相比较,得出区域“人—地”关系的矛盾程度。

在人地关系的定量测定中,要做到“人—地”关系的测定,首先要明确“地—地”的对应关系状态。区域基本公式的评价目标在于确定地区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保障程度大小,因此,与传统思维不同,区域资源环境要素评价的主要表征指标首先考虑的是把握“地—地”的对应关系状态,然后再进一步确定“人—地”的对应关系状态[3]。所谓“地—地”的对应,实际上就是指某一研究区域的基础资源环境要素与这些要素分布的空间面积之间的关系。资源环境要素与其分布空间面积关系的确定,可以定量地显现资源环境要素在区域中的分布密度,它反应的是该区域在发展中的本底和潜力。“地—地”的对应关系状态公式一般表达为:

式中,RFi为区域资源环境的基础要素指标;fi为资源环境要素表征值(i=1,2,3,...,不包括海洋生态系统)t为区域的陆域国土面积。

地域系统,特别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指某一个地域内的各种地理要素之间通过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等和各种因果反馈关系而形成和维持的系统;也指某一个地域和与其有关的其他地域——它的背景地域、相关地域和次级地域——之间通过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等和各种因果反馈关系形成和维持的系统[4]。研究某一区域的人地关系时,不能把该区域孤立起来,而应在这一地域的相关区域、次级区域和背景区域的联系中进行人地关系研究。在这里,背景区域(全国)的“地—地”的对应关系状态要考虑背景区域内的基础资源环境在区域内的密度,用背景区域的发展基础和潜力与其次级区域进行相关性研究,它的基本表达式为:

式中,NFi为背景区域(全国)资源环境的基础要素指标;Fi为资源环境要素表征值(i=1,2,3,...,不包括海洋生态系统)T为背景区域(全国)的陆域国土面积。

综合算式(1)和算式(2),即可得出区域资源环境基础的安全状态估算公式:

式中,RCER为区域资源环境要素密度与背景区域(全国)相应要素密度比值的加和。

最后,区域的资源环境基础安全状态还应该建立在区域容纳人口数量的基础上,把人和生产、社会活动相契合,综合地得出区域的人地关系演进状态系数:

式中,ML为人地关系演进状态系数;P为区域人口密度与背景区域(全国)人口密度的比值;E为地区经济活动密度与背景区域(全国)经济活动密度的比值,经济活动常以GDP的区域年产出表示。

2 中国2004年人地关系演进状态的计算分析

考虑到近年来经济活动对资源倚重结构的变化,这里计算2004年中国人地关系演进状态系数时,以耕地、水资源、森林、矿产资源、能源、牧草地、旅游资源七项作为资源环境的基础要素。在七项基础要素的权重问题上,在此将它等同化处理,原因有二:其一,从长远来看,不能确定某类基础要素的对比价值,所以不能作孰重孰轻的结论;其二,就眼前来看,即使能从现有的经济结构与资源环境基础要素的契合上辨出主次,但是在定量化问题上却得不到解决。最终,研究得出2004年人地关系演进状态系数(见表1)。

从计算结果大致可以看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人地关系演进状态系数一般较大,而经济发展落后,区域内地广人稀的地区,人地关系演进状态系数很小,这种结果符合人地关系演进系数理论。但是,对区域人地关系演进状态的优劣,从结果本身并不能寻得答案。

3 中国2004年人地关系演进状态系数的评价过程及结果

3.1 人地关系演进状态系数评价中的关键问题

(1)可以确定,对人地关系演进状态系数没有绝对地判断标准,其结果只能模糊地评价为:系数值越大,说明人地关系愈加紧张,其值越小,说明人地关系趋于缓和,但是没有具体地,定量地判断标准,也没有人地关系紧张——缓和所对应的取值区间;

(2)人地关系演进状态系数有相对的判断标准,即判断某一个或者某多个区域在背景区域范围内相对于背景区域的人地关系优劣程度;

(3)理想状况的人地关系状况评价应是科学维度、价值维度和伦理维度的综合。在此,人地关系演进状态系数的评价可以概括为:对某一区域在负担一定人口的基础上进行的有强弱差异的经济活动和有优劣差异的社会活动所达到的发展状态的评价;

(4)人地关系演进状态系数思路:从资源、人口、经济事实现状到状态结果;人地关系演进状态评价思路:从状态结果推定事实现状并与事实现状进行比较。

3.2 人地关系演进状态系数评价指标选取及评价方法

(1)选取2004年地区工业化进程(地区工业化的综合指数)作为人地关系演进状态系数的经济发展状况评价标准(见表1)。

地区工业化进程基于经典工业化理论选定了地区工业化综合评价体系的构成指标和相应的标志值,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个指标的权重,采用最新的第一次经济普查数据测算出各地区工业化水平,用主成分分析对评价结果予以检验,并利用阶段性阀值法对进行指标的无量纲化,得出地区工业的综合指数。其指数反映的是地区的工业化所处阶段和工业化的综合进程[5]。

(2)选取2004年中国发展指数作为人地关系演进状态系数的社会发展状况评价标准[6]。中国发展指数是用四个子指数即健康指数、教育指数、生活水平指数和社会环境指数合成的总指数,反映的是地区社会健康、教育、生活水平和社会环境发展的综合状况(见表1)。

(3)选取2004年中国各省区的人口数(中国统计年鉴2005)和各省区的陆域国土面积合成2004年各省区的人口密度指数,将其和背景区域(全国)人口密度的比值作为评价人地关系演进状态系数的人口指数。

表1 评价2004年中国人地关系演进状态系数的指标

(4)建立人地关系演进系数的评价模型(见图1)。

图1 人地关系演进状态系数结果的评价模型

3.3 中国2004人地关系演进状态系数评价

(1)经济发展所对应的预期系数。经济发展所对应的预期系数E=(A/B)×C,其中A为中国2004年各省的工业化综合指数,B为全国的工业化综合指数,C为2004年全国的人地关系演进状态系数。这个结果反映的是,以全国为基准,2004年各省区达到各自工业化进程所预期对应的人地关系演进状态系数。

(2)社会发展所对应的预期系数。社会发展所对应的预期系数S=(M/N)×C,其中M为2004年各省的中国发展指数,N为该年全国的中国发展指数。它是指2004年各省达到各自的中国发展指数所预期对应的人地关系演进状态系数(以全国为基准)。

(3)人口密度系数。人口密度系数R为各省区人口密度与全国人口密度的比值。

(4)综合预期系数。综合预期系数Z=[(E+S)/2]×R,因为资源环境支撑下的经济、社会发展是同时进行的,这里取其均值是力求能在经济——社会综合的层面上评价人地关系演进状态系数。综合预期系数是指各省区在负载相应人口的基础上达到各自的经济、社会水平所预期对应的人地关系演进状态系数。

(5)评价结果。评价的最终结果即将各省区的综合预期系数与各省区该年的实际结果的人地关系演进状态系数进行比较,若综合预期系数大于实际的人地关系演进状态系数结果,则该区域以背景区域(全国)为基准,人地关系状况良好,反之则表示该地区人地关系较差,负值越大,则趋于的人地矛盾愈尖锐(见表2)。其中上海、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广东、山东的评价结果中负值都较大,表明这些地区的人地关系在全国范围来看相对较为紧张,也一定程度上表明这些地区开发中人地关系处理的不尽合理;相反的山西、陕西、云南和贵州等省区的人地关系演进系数在全国来看却是较为缓和。

3.4 基于人地关系演进状态系数评价的对策建议

一个区域的人地关系状况,不仅和这个区域的次级区域、背景区域相关联,同时也和这个区域同级的相关区域有密切联系。从区域的空间结构看,中国各省2004年的人地关系演进状况在空间结构上呈现出不同的块状分布,反映出人地关系状况的差异存在区域性。这些状况表明,全国范围内的资源调度使用,已经很大程度上超越了省区行政限界限制,区域合作开发将会在区域的后续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对人地关系状况的评价,可以更好的界定区域在发展中是否合理,这也要求那些资源本底状况良好,但是社会经济发展不足的地区,在资源本底合理利用的基础上加快社会经济发展;而那些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好,但是资源本底较差的地区,应当积极地投入到本地区和其他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中去。

鉴于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双重性,人地关系在考虑区域均衡发展中,不能只局限于经济发展的区域均衡,更要注重社会发展水平的均衡。社会发展水平是人类生存状态的重要指标,其水平的提升一定程度上可以促使区域发展成本的下降,进而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在区域协调中,社会发展水平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可控因子,也是现阶段实现不同区域之间的协调的可行之路。

表2 2004年中国人地关系演进状态系数及评价结果

4 结束语

由于数据、资料等不完备,在此对人地关系演进状态系数的评价不能做出时间序列的分析和预测,也是本文的一大遗憾。人地关系是地理科学的核心问题,人地关系演进状态系数反映了区域的“人—地”关系状况,是对区域资源环境、人口、经济、社会综合状况的一个比较完善的定量分析方法,通过对其计算结果的经济—社会的综合评价,人地关系演进状态理论将会在区域评价与开发利用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编辑:于杰)

[1]张雷,刘慧,陈文言.国家资源环境安全的要素综合评价[J].地球科学进展,2004,19(2):283-288.

[2]吴传钧.人地关系与经济布局[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8.

[3]张雷,刘毅.中国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4]潘玉君,武友德.地理科学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5]陈佳贵,黄群慧,钟宏武.中国地区工业化进程的综合评价和特征分析[J].经济研究,2006,(6):4-15.

[6]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评价中心.中国发展指数的编制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2):1-12.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productivity,the diversified utilization and growing exploitation of resources have largely resulted in the urgent demand of studies on man-land relationship.The paper illustrates the general method used for the measurement of regional man-land relationship with the theory of man-land relationship and also points out the deficiency of the man-land relationship coefficient in the assessment of regional man-land relationship.Based on the above,the paper calculated will give China’s man-land relationship coefficient in 2004,Combined with the indexes of reg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related factors such as population density,the paper established ascientific value orientation in the assessment of man-land relationship and anassessment model of man-land relationship coefficient,aiming at estimating resulte of the man-land relationship and laying foundation for regional development,planning and prediction.On the basis of the model,the paper,integrated with different indexes,analyzed the relativ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man-land relationship of China’provinces and regions in 2004 and gave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And the paper offere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maintenance of man-land relationship and eco-environ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n-land relationship.

Key wordsman-land relationship;China in 2004;expectancy coefficient;result analysis

The Coefficient and Assessment of Man-land Relationship

YAO HuiPAN Yu-junDING ShengHE Rui-fang
(Department of Tourism and Geography,Yunnan Normal University,Kunming Yunnan 650092,china)

X22

A

1002-2104(2010)05专-0161-04

2010-07-10

姚辉,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东西部区域协调发展与社会和谐研究-民族自治区与全国和东部之间发展差距的科学调控(项目编号:07BMZ033)资助。

猜你喜欢
系数状态区域
分割区域
状态联想
这些待定系数你能确定吗?
打雪仗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过年啦
区域发展篇
两张图弄懂照明中的“系数”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