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红梅
(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甘肃 平凉 744000)
崆峒山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研究
童红梅
(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甘肃 平凉 744000)
崆峒山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药用植物
崆峒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平凉市西南部,约在北纬35°33′,东经106°31′,属六盘山山系,总面积约182.52 km2。地形以丘陵为主,海拔高度为2123.5m,河谷纵横,属暖温带半湿润区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均气温6.5℃,年均降水量700mm左右,平均相对湿度67%,平均无霜期150 d,年日照2000~2300h。由于该地区自然条件复杂,地形变化大,气候阴凉湿润,雨量充沛,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植物种类较多,植被类型复杂多样[1],是西部地区少有的天然植物宝库。
自2005年6月至2009年9月,笔者采用资料调查、路线调查、样地调查和补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崆峒山药用植物资源现状,确定了3条主要的调查路线:(1)崆峒山前山坡、弹筝峡、翠屏山、水库;(2)崆峒山后峡、大象山、胭脂峡、平泾公路;(3)中台、塔院、香山所辖的崆峒山及其周边地区。通过对这些地区的药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采集、整理、鉴定、总结了3000余种标本。依据《中国植物红皮书(第一批)(第二批)》[2],1997年国家林业部、农业部拟定的《中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1999年8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3],以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名录》[4]中在该保护区有分布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进行研究。
崆峒山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共有110科364属560种,其中蕨类药用植物有7科9属14种,裸子植物有6科7属10种,被子植物有97科348属536种(其中单子叶药用植物有11科65属78种,双子叶药用植物有86科283属458种)。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用植物什麻(Cimicifuga foetida)、黄连(Thalictrum baicalense)、杜仲(Eucommia ulmoides)、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黄檗(Berberis dielsiana)、水杉(Metasequoia giyptostroboides)、穿龙薯蓣(Dioscorea nipponica)、黄芩(Scutelaria scordifolia)、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远志(Poiygala tenuifolia)、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连翘(Forsythia suspensa)、银杏(Ginkgo biloba)、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天门冬(Asparagus filicinus)等。经统计,该保护区珍稀濒危野生药用植物列入1999年《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第一批的有42种(包括一级保护4种、二级保护38种),隶属于27科32属,其药用部位、功效、保护级别见表1。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88年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名录,崆峒山分布的原药用植物有黄连(Thalictrum baicalense)、杜仲(Eucommia ulmoides)、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首阳小檗(Berberis dielsiana)、天门冬(Asparagus filicinus)、远志(Poiygala tenuifolia)、北细辛(Asarum heterotro poides)、紫草(Lycopsis orientalis)、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红毛五加(Acanthopanax giraldii)、黄精(Ploygonatum sibiricum)、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列当(Orobanche coerulescebs)、连翘(Forsythia suspensa)15 种,占全国(47种)的31.91%,隶属于15科15属。15种药用植物中二级保护4种,占26.67%;三级保护11种,占73.33%。占甘肃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的71.43%(21种)[5],二级保护4种(8种),占50.00%,三级保护11种(22种),占50.00%。崆峒山自然保护区为我国黄连、防风、秦艽、天门冬等主产区之一,表明该区域的药用植物有重大的保护和使用价值。
3.3.1 物种丰富 崆峒山自然保护区分布的珍稀濒危野生药用植物物种极为丰富,其中珍稀濒危植物《中国植物红皮书(第一批)(第二批)》31种,国家1997年与1999年批准的重点保护野生植物41种。在42种珍稀濒危野生药用植物中,裸子植物有2科2属2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稀有物种;种子植物有25科30属40种,分别属于国家二、三级保护的濒危、渐危物种。
3.3.2 分散分布 崆峒山自然保护区生长的珍稀濒危野生药用植物主要分布在海拔700~2000m的阔叶林中,且有不少的种类,如黄连、北细辛、连翘、防风、远志、黄精、铁棒槌、金银花、乌药等呈片状分布,并有一定数量的居群。但秦艽、崆峒山柴胡、龙胆、列当、接骨木[6]、崆峒山沙参数量很少,零星分布。
表1 崆峒山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野生药用植物名录
3.3.3 特点突出 崆峒山自然保护区分布的珍稀濒危野生药用植物除物种极为丰富外,还具有植物类型起源古老,分布类型及区系成分复杂,保护价值及潜在经济价值高等显著特点。现已知仅产于该地区的野生药用植物有轮叶绣球(Hydrangea verticillata)、崆峒山蒙桑(Morusmonglia var.kongtongshanensis)、崆峒山沙参(Adenophora kongtongshanensis)和娟毛蝇子草(Silene sericata),而该区域的孑遗植物有桫椤、水杉、银杏、中国粗榧、杜仲、胡桃楸等。
在调查中发现,像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崆峒山柴胡(buplrurum sp)、龙胆(Gentiana dahurica)、列当(Orobanche coerulescebs)、接骨木(Sambucus williamsii)、土贝母(Bolbostemma paniculatum)等野生药材数量已经很少,资源蕴藏量十分有限,加上长期采集,使其种群处于极度濒危状态,亟待加强保护,引种驯化繁殖。
崆峒山自然保护区抗癌症的药用植物主要有茵陈蒿、黄芩、茜草、龙葵、甘草、枸杞、短柄五加、苦参、百里香等,抗衰老的植物主要有五味子、祁州漏芦、短柄五加、黄精等,抗心血管疾病的植物有宁夏枸杞、茵陈蒿、槲寄生、菟丝子等[7],对这些植物药源的开发利用应作为一项主要研究课题进行深入研究,以促进中药材产业的纵深发展。
[1]张耀甲,王有元,陈道军,等.甘肃平凉太统—崆峒山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2,22(4):937~946.
[2]傅立国.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3]国家环保局,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03-05.
[4]国务院.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名录[EB/OL].http://law.pharmnet.com.cn/laws/detail_501.html,1987-03-05.
[5]吴晓菊,陈学林.甘肃崆峒山种子植物区系科的分析[J].广西植物,2003,23(3):203~210.
[6]《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5.
[7]高维衡.崆峒山植物志[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1997.
S567
A
1671-1246(2010)13-015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