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职卫校非护理专业学生开展现场救护技能教学的探讨

2010-09-22 07:33寇桂香
卫生职业教育 2010年20期
关键词:徒手第二课堂学时

寇桂香,黄 刚

(甘肃省卫生学校,甘肃 兰州 730000)

对中职卫校非护理专业学生开展现场救护技能教学的探讨

寇桂香,黄 刚

(甘肃省卫生学校,甘肃 兰州 730000)

目的 普及公众救护技能,培养具有现代救护理念、熟悉现场救护原则、掌握基本救护知识、能在现场充分发挥紧急救护作用的“第一目击者”,同时提高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方法 根据中国红十字会制订的普及现场救护技能的目标设计教学方案,在我校2005~2007级的学生中,选择最后一学期在校学习的非护理专业(影像、口技、要技、检验)12个班级的615名学生实施培训教学,并对教学组织、教学效果、教学中凸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 三分之一受训学生掌握了实施紧急救护的原则与基本知识技能,能正确完成徒手心肺复苏,有效应对并救护现场发现的心跳或呼吸停止的伤病员。结论 第二课堂不失为普及公众救护知识、培训非护理专业学生现场救护技能的好方法,有其可实施性和必要性,但需要对在教学尝试阶段显现出的诸多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现场救护技能教学;非护理专业学生;第二课堂

“第一目击者”是指经过短期培训的能在现场为突发伤害、危重疾病的伤病员提供紧急救护的人,他们能在现场充分发挥紧急救护作用,降低院前死亡率,提高急救成功率[1]。我校于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首次开始对最后一学期在校学习的非护理专业学生,利用第二课堂组织开展了现代救护技能的培训,但如何提高教与学的效率、达到普及性的救护知识技能能实际应用的目标,仍是尝试阶段的教学工作中需要探讨的问题。笔者作为首任任课教师,将此项教学内容的设置背景、教学组织过程及存在问题总结如下。

1 背景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高科技的日新月异、人类活动空间的不断扩大,各种危重急症和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一些疾病、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随时威胁着人们脆弱的生命。而我国的意外救护起步较晚,目前还是以传统的救护为主,与世界灾害医学的发展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2]。传统的救护,完全寄希望于医院和医生,非专业人员一方面缺乏对伤病员实施现场紧急救护的重要性和可实施性的认识,另一方面缺乏基本的现场紧急救护技能,再加上目前急救医疗服务系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援外救护力量不足、体系不完善等,使得对伤病员的应急救援速度不能达到要求,从而丧失挽救生命的“黄金时刻”。因此,提高院前急救水平已成为增强城市功能的迫切任务[3],向广大民众普及现代紧急救护技能和紧急逃生技能已刻不容缓。我校于2008年10月成立甘肃省卫生学校红十字会后,于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首次开始对最后一学期在校学习的非护理专业学生,利用第二课堂组织开展现代紧急救护技能的培训。这并不是单纯地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而是要通过此项教学,提高学生的救护能力和综合素质以及培养具有现代救护理念、熟悉现场救护原则、掌握基本救护知识的“第一目击者”。

2 对象与资料

选择最后一学期在校学习的非护理专业(影像、口技、要技、检验)12个班级的615名学生,年龄均大于18岁,按班级安排教学。因非护理专业的学生在课堂学习时未进行正规的现场紧急救护知识技能的学习,缺乏有效获取紧急救护知识和技能的途径。但他们学习了正常人体解剖生理知识,他们可以利用第二课堂时间(星期六上午8:00~11:30),开展对现代紧急救护技能的学习。教师将实施紧急救护所须知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行重点整合讲授及演示,再设置5~6具急救心肺复苏模型及监护设施供学生进行实践练习。通过练习大部分学习者基本能掌握急救心肺复苏技术。

3 现代救护技能的教学设置

3.1 教学内容及方法

(1)第二课堂的现代救护技能的教学分成两大方面:一是意外伤害的紧急救护与转运,二是应对心跳、呼吸骤停伤病员所要采取的徒手心肺复苏技术(本文重点总结了徒手心肺复苏技术的教学实践);(2)虽然课时很短,但仍将其作为合格救援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心理素质、沟通技巧及高尚医德应涵盖的内容)进行培养;(3)让学习者明确在发现伤病员的现场紧急救护中其发挥的重要作用:如何现场紧急救护、及时安全转运;(4)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模拟教学法:利用急救模型器材演示救援常用急救技术——徒手心肺复苏技术,演示中贯穿简略的理论讲解并强调操作关键点,再分组让学生反复练习以达到相应的学习目标。

3.2 学时安排

学习课时共4学时,具体学时分配见表1。

表1 第二课堂课程心肺复苏学习学时分配

3.3 学习目标

要求受训学生在完成该项内容的学习后能掌握通过实地感受、眼睛观察、耳朵听声等方式对伤病员做出心跳、呼吸是否停止的判断,掌握紧急实施救护的原则与基本知识技能,能正确完成徒手心肺复苏操作,有效应对并救护现场发现的心跳或呼吸停止的伤病员。

3.4 学习效果评价

主要是对教学活动所达到的目标进行衡量,检查学生对徒手心肺复苏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采用逼真情景模拟考核法。考核评分标准参照护理班学生急救护理课所用评分标准而自行设置,将考核成绩分为A、B、C、D 4个等级:A为准确把握施救原则、动作规范、步骤正确、复苏成功率为90%~100%;B为基本把握施救原则、动作基本规范、施救步骤与程序正确、复苏成功率为80%~89%;C为施救步骤、程序正确,但人工呼吸或胸外按压出现错误动作,复苏成功率低于79%;D为施救步骤和程序混乱、人工呼吸或胸外按压动作错误、施救无效,并可能导致并发症的发生。考核成绩达到B及B以上的才可以在现场进行施救。考核情况见表2、表3。

表2 徒手心肺复苏技能考核情况

表3 徒手心肺复苏技能总体(615人)考核情况

4 存在的问题与讨论

对最后一学期在校学习的非护理专业(影像、口技、要技、检验)的学生开展现代紧急救护技能的培训有其可实施性和必要性,但在教学的尝试阶段也出现了许多问题。

(1)组织教学难度大,浪费了很多宝贵时间。徒手心肺复苏技术作为现代社会中必须普及的公众救护技能,我们每个成年公民都应熟练掌握,但它在知识、技能、心理、行为、着装等方面都有着最基本的要求,然而学习者表现出:①行为懒散,缺乏抢救生命的紧迫性意识;②着装不整,如穿工作服不扣衣扣、披长发、留长指甲等,因此妨碍其正确、有效、快速地完成操作;③在模拟现场大声喧哗、说笑、席地而坐,严重缺乏拯救生命的严肃性和道德观,教师需要反复维持课堂纪律;④缺勤率高,缺勤率最高的班级竟达93.3%。上述问题使得很多宝贵时间浪费在课堂组织上,究其原因有:学生第二课堂主要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为主要目的,而该项内容学习的出发点和目标与第二课堂其他内容截然不同,反而与第一课堂学习有着同样严格的要求,学习者必须习得相关理论知识与技能,教师授课方式也大同小异。再加上中职卫生学校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情特点,使学习者对学习现代紧急救护技能的必要性和学习应达到的目标认识不够。因此,应改革教学计划,选择有主动获得日常紧急救护技能意向的品学兼优的学生进行教学,以点带面,逐步优化,提高非护理专业学生对学习急救知识的认识,教学从而降低教学组织难度,提高教学效果。

(2)徒手心肺复苏中实践操作技术固然重要,但理论知识也不容忽视。对非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习得的解剖知识不仅浅略而且大部分已被遗忘,而在第二课堂授课中,学生手头无与之相配的学习材料,而且仅有4学时的学习时间。因此教师授课时只能省去理论讲授,主要采用演示与模拟练习法进行教学。演示中对关键知识点和操作要领虽然重复强调,但由于速度快,学生在模拟现场又从来不用纸、笔记录,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短时记忆的容量虽然大但保留时间短暂,从而使学习者所获取的相关知识很零散,很难融入紧急救护技能学习中。受训学生的实践练习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的支持与指导,学生只能凭记忆模仿授课教师的一举一动,从而导致不容易被纠正的错误操作动作频繁出现。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筛选少数学生,将相应学习内容打印成册并发放到学生手中,以便于标记重点及查阅。授课学时至少延长至8学时,使师生在实践的同时进行讨论,这样有利于引导和启发学生将所学知识相互联系并得以拓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实现教学目标。

(3)表2、表3显示高职班受训学生的考核成绩明显优于中专班,但总体成绩很不理想,达到B及B以上的人数仅占33.7%,分析原因有:①教学安排按班级进行,每班人数均较多,学生动手机会少;②学时数少,共4学时,授课教师讲解演示、最后考核及维持课堂纪律需要较多时间,学生实际练习的时间有时不足2学时;③中专班学生的自控力和求知的欲望明显不及高职班学生,对获取紧急救护知识技能欲望不高的受训学生则只“观战”、不动手、滥竽充数,反而扰乱课堂纪律;④每次受训学生多,教师不能随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动作。综上所述,大部分学生对该项技术的认识仅停留在初步的感性认识上而未上升到理性认识,练习未达到基本的熟练程度,也没能从真正意义上体会紧急救护现场的各种复杂因素,如现场挽救生命分秒必争、技术娴熟、判断力与洞察力十分敏锐等,也由此使得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大相径庭。

(4)虽然目前社会上已形成较强大的紧急救护知识宣教网络,如互联网、报纸等多刊载报道了各种意外事件及其应急急救措施,但鉴于中职卫生学校学生的特点,他们尚未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第二课堂仍然是他们获取现场紧急救护技能的重要而单一的学习途径。但仅4小时的学习结束后就再没有重温的机会,受训学生对急救技能的练习力度不够,绝大部分受训学生未能真正获得必要的日常紧急救护知识与技能。因此,建议校团委采用宣传板报、学校广播、图片展览、知识竞赛、印刷专门紧急救助知识手册等形式,拓宽非护理专业学生获取常用紧急救护知识及技能的途径,从而提高学生对突发事故的紧急救护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一目击者”可有效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降低院前死亡率[4]。中职卫生学校有着良好的师资及丰富的急救模型等教学资源优势,而且非护理专业学生又学习了一定的正常人体解剖生理知识。通过第二课堂对学生进行紧急救护技能训练不失为普及公众救护知识、培训非护理专业学生现场救护技能的好方法,有其可实施性和必要性,但需要在教学尝试阶段对显现出的诸多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1]中国红十字总会.救护(修订版)[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2]张利岩,管晓萍.灾害护理学在紧急医疗救援中的地位与作用[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8,3(6):338~340.

[3]黄翠红,王文玓,杨芳,等.社区公众心肺复苏急救知识的现状调查与培训[J].护理学杂志,2008,13(21):12~13.

[4]张小平,吕江明.企业员工心肺复苏知识的人之现状及技能培训的探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5:23~25.

G420

B

1671-1246(2010)20-0073-03

猜你喜欢
徒手第二课堂学时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徒手攀岩
徒手抓飞弹 一点不奇怪
徒手“撕开”原子弹
徒手深蹲,练练你的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