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峰
一
“其中”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常用词,用法并不复杂。《现代汉语八百词》是这样解释的:[方位]那里面。指处所、范围。这是个特殊的方位词,只能单用,不能加在名词的后头。
不过,这个用法并不复杂的词语却也常常容易引起误用。例如:
(1)上述计划涉及中国其中一家航空公司的利益。(《联合早报》1992年3-28第1版)
例(1)取自汪惠迪的《华文字词句》一书,作者在书中举了多个滥用“其中”的例子,指出“这些句子中的‘其中都可以删除而意思不变,并且读起来更加顺畅,这就足以证明,‘其中是不该用而用,的确是滥用。”(2002:187-188)
不幸的是,原本还只是出现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上的滥用,不经意间却已经闯进了学校的教科书中,让人在觉得问题严重的同时,也不由得不感叹这个“其中”的强大。
新加坡《小学华文》(2008年版,2009年重印)四年级上册(第20页),第三课强化课文《爱迪生的故事》中就出现了这样的句子:
一位老师吩咐同学们做作业。班上的其中一个学生问:“老师,二加二为什么等于四?”……
这里的“其中”也是多余的。以往这类语误,一般的处理多是“点到为止”,指出这里的“其中”用得不对,说明理由并加以改正。但我们认为仅以此为限还略显不足,本文打算稍进一步,通过对“其中”使用情况的分析,来探讨一下为何“其中”常常会被误用。分析表明,只有以动态发展的观点来看待语言变异,才有可能在词语误用与词语功能扩展二者之中找到相对合理的解释。
二
新加坡目前正在使用的小学华文教材是由新加坡教育部课程规划与发展司与人民教育出版社联合编写的。使人感到不解的是,教材的编写要求要比一般媒体高出很多,这篇课文无疑也要经过新中两地编写者的多次和多层审读才会最终确定,那么何以这里的“其中”却能闯关成功呢?可能的原因或是疏忽,或是编写者和审读者都不认为是误用。
“其中”的典型用法是出现在主语或宾语位置上,充当主语、宾语或定语。“其中”因承前分句回指,之前一般不会有定语成分。如:
(2)我国江西弋阳的圭峰,是风景优美的游览胜地,那里层峰叠嶂,巍峨秀丽,其中有一处名胜叫做“四声谷”,游客高喊一声,可以先后听到四次相同的回声。(于时祺《回声》)
(3)蒋介石如此怠慢孙中山,其中的原因在于国民党“一全”大会即将在广州召开。
(叶永烈《毛泽东与蒋介石》)
(4)她们也是来疗养的乘务员。我注意到其中一个裤腿绾得高高的女孩眉眼肖似阿眉。
(王朔《空中小姐》)
(5)你想,一般广告,观众总是多少觉得有夸大和夸张效果的成分在其中,比如方便面里其实没有那么大块的牛肉,观众总会觉得广告是骗人的。(《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0年3-18))
例(2)(3)分别为分句的主语和主语中心语,例(4)为宾语位置上的定语,例(5)为宾语中心语。“其”所代指的通常是上文出现的人或事物,也可以是句子形式的事件,如例(3)。
“其中”之前有定语的例子我们在《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和《红楼梦》这四大名著中均未发现。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老舍的作品中共出现“其中”82次,也没有“定语+其中”的情况。同一语料库王朔的小说里“其中”共80例,“其中” 前有定语的有3例,但都是与“之一”连用,实际上也都可以不用,具体统计见下图。
(6)她很爱给我讲她都做些什么令她恐惧的梦。都是些荒诞不经、超现实的梦,很多是发生在欧洲。我有印象的其中之一,是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她在捷克领导了一次武装起义。
(《过把瘾就死》)
(7)要是一个人对你说你其实并没有你自己认为的那么非凡,其实只是千千万万委琐的小人物的其中之一,你难道不会怀恨在心?
(《我是“狼”》)
(8) “那三个女兵其中之一就是周瑶。”
(《我是“狼”》)オ
将搜索范围扩大至整个语料库, 以“的其中”( “的”为定语标记)为字符串进行检索,共发现120个用例。另外,在互联网与国内汉语和海外华文报刊媒体上我们也时常可以见到“其中”前加定语的例子,例如:
(9)由此我把本节课的其中一个教学目标定为:通过分析范进中举前后的表现,把握人物形象。(北京朝阳区陈经纶中学 陈沛《范进中举》说课稿,见http://www.bjcjl.net/jkyzzh/zz-29/29-1.doc)
(10)认赔与否我们无法代答,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位消费者就是一直爱护着你的广大公众中的其中一员,他也只是履行了你在公开信中所说的监督职责而已……
(南方都市报2009-11-12)
(11)此次在华盛顿举办的《百名摄影记者聚焦中国》大型图片展,是该展览进行国际巡展的其中一站。(中国青年报 2010-04-05)
无独有偶,我们还从互联网上发现一份来自台湾的“范进中举考试卷”(见 http://163.21.252.131/~pt01/file/c.doc)。学习单的题目中有一题要求以三句话描写不同的人物,出题者开列的人物选项中就赫然写着“班上的其中一位同学”。可见,近些年来,“其中”的这种误用已不是个人偶尔失误的问题,而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了。
三
按理说,“其中”的意思和用法并不复杂,可为什么还会有不少人常常误用“其中”呢?
简单来讲,语误大致上可以分两类,一类与语法结构有关,这类语误比较容易觉察到;另一类并不涉及结构,主要是语义问题,相对就比较隐蔽。如前述的“班上的其中一位学生”,并未违反汉语的语法规则,因为汉语的名词性成分前可以有多个定语。很多华语词汇和语法的变异都是学习者的不完全学习造成的。“语言学习者对所学习的语言,如果理解不透彻,或者不求甚解,掉以轻心,就会造成不完全的学习。”(周清海,2009:47)
“其中”之所以特殊,就在于“其”本身是一个文言代词,指的就是上文提到的事物。不注意这一点就容易犯错误。如果是第二语言教学,词典中的注释若是不够准确,必然会影响到“其中”的学习和使用。如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汉英双语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将“其中”译为“among; in; of”显然不够准确,遗漏了“其”的指代意义,给第二语言学习者传递了错误的信息。学习者查了词典这样的解释,自然而然就会认为,“其中”表示的就是 “……中”的意思,也就不会觉得有语义重复限制的问题。正确的译注应该是“among(them, which, etc.); in(it, them, etc.)”(参见《汉英词典》(修订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汉英双解词典》,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7)。
了解这一点,下面对石定栩(1998)提到香港出现很多误用“其中”的情况也就不难理解了。“据说为了翻译的需要,香港粤语现在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其中用法,将‘one of my teachers译成‘我其中一位老师。……可惜的是此用法不断蔓延,凡是说到几个事物中的一个或几个,都一概用‘其中,如‘访问欧盟其中一个国家,‘出售凤德村其中三百个单位等等”。 可见,“班上的其中一位学生”这种误用的出现与英文表达格式“one of ……”这一结构有着密切的关联。
要表示某一事物是某个集合体中的一员,在英语里,常用的是“one of ……”这种结构;而在汉语中最常见的对应表达法应该是“……之一”。汉语中的“之一”原用来表示分数,通常只用在表示定量集合体的词语之后,“五四前后,在翻译过程中,人们用字面意义相近的‘之一来对译英语 ‘one of ……结构,在英语的影响下,‘之一用于不定量集合体之后的用法迅速兴起”。(贺阳,2006:102-103)因此,石文指出,要纠正对“其中”的误用,除了将告诉学生正确的用法之外,也要告诉他们“one of the friends”之类的英语句子有相应的标准汉语表达方式,如“朋友之一”、“朋友中的一个”等等,以便让学生在改掉错误之后马上有正确形式可用。
不过,我们也注意到,学习者和使用者之所以滥用“其中”,在该用“……之一”的地方多用 “其中”,与“之一”在用法上的某些限制也不无关系。
首先,“……之一”是一种带有较强书面语色彩的表达格式,在使用上必然会受到一些影响。贺阳在《现代汉语欧化语法现象研究》一书中指出,“之一”在汉语书面语中得到普遍使用,但在日常口语中尚不多见。95万字的口语材料中,仅有4例,而且出现在正式程度较高的口语样本中。(贺阳,2006:105)
其次,“……之一”最常见的用法是出现在判断句中,形成“……是……之一”或“……之一是……”的句式,而且以前者出现在宾语位置最为常见,后者处于主语位置的相对较少。我们做了一个简单的统计,《现代汉语欧化语法现象研究》一书所举的关于“之一”的例句一共有39个,但处于主语位置的只有3例。因此,碰到出现在主语位置上的句子或者为非判断句的时候,学习者和使用者就不一定会很容易地想到这时也该用“之一”,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这种情形应该更加有可能出现,如下面的例子:
One of the major benefits of hosting the Olympics is a stimulant for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汉语标准的说法应是:举办奥运会的主要好处之一,就是把它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一种激励。学习者有可能说成:举办奥运会的其中一个主要好处,就是把它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一种激励。
第三,汉语中“……之一”是一个固定结构,“之一”没法扩展,也就是说,不像英语的“数量+of+集合名词”是一个开放结构,“数量可变”。如:two of my friends,汉语就没有“我的朋友之二”的说法,只能说成“我的两个朋友”。
四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判断“其中”用得对与错?是不是所有的前加定语的“其中”用法都不合规范,“其中”都是多余的呢?我们觉得应该视不同的情况而定。
汪惠迪认为“如果不必指明范围,或范围已经相当明确,就不要用‘其中”。这个说法无疑是正确的,但这仅仅是语义上的说明,具体的操作性则相对弱了一些。站在使用者的立场来讲,之所以会误用“其中”,正是因为他们认为需要用“其中”来指明或者进一步明确所说的范围,没有形式上的依据很难把握。况且,某些时候,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所指范围是否明确还可能会有争议。例如:
(12)今年8月30日中午时分,两名新巴职员以乘客身份在马林百列上被告的巴士,当其中一名职员要将两个一元的银角投入银角箱时却被被告阻止,被告拿了银角后放入自己的裤袋。
(13)《疯狂间谍》被禁的其中一个原因是:电影里有太多关于性的影射。
(14)佐夫则感到震惊,他说:“这是我一生中最难过的其中一个晚上,这样的事情随时会发生,但它却发生在今晚。”
(15)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迪医生昨晚向国内科学家提出一项挑战,即在公元2020年前赢得诺贝尔奖,并吁请他们把马国转变为其中一个在科技领域中最出色的国家。
这几个例子也选自汪惠迪的《华文字词句》,(13)、(14)、(15)都是前加定语的用法。作者认为这4个例子里的“其中”都可以去掉,对此我们并不完全赞同。
例(12)的“其中”并没有用错。不错,根据上文,“一名职员”当然是两名中的“那名”。但语言不是逻辑,汉语中数量短语有一定的特殊性,当数量短语单独位于主语位置上时,整个短语通常带有无定的意义,如一般不说“一个人来了。”因此,从叙述角度看,例(13)的“一名职员”之前还需要一个限定成分,而“其中”除了承接上文,也正可以起到限定的功能。有“其中”,句子更自然,更顺畅。
例(13)的“其中”完全可以去掉,去掉后意义也没有改变。可以这样说,如果“原因”只有一个,说成“《疯狂间谍》被禁的原因”就可以了,不需要在“原因”之前再使用数量短语“一个”,当然,更好的说法可能是“《疯狂间谍》被禁的原因之一”。
例(14)和(15)中的“其中”因为涉及“最X的”,去掉后则会造成语义与原句有所不同。例(14)如果指的是一生中最难过的夜晚只有一个,那么这个“其中”可以去掉。但若是“最难过的夜晚”指的是一个集合(几个夜晚),今晚只是其中之一,那么“其中”去掉之后,还必须变换说法“这是我一生中最难过几个晚上之一。”因为根据原文,显然这是从英文翻译而来。而(15)也必须同样处理才可,否则,改句 “马国转变为一个在科技领域中最出色的国家” 就有了“最出色的国家”只有马国(马来西亚)这一个国家的意思了。
《现代汉语虚词例释》说:“最”表示同类事物相比较,其中某一事物的某种性质上居于首位,超过其他事物。(1982:569)如果主语是单数的话,这种排他性非常明显,因此,英语里的“one of the most…”对应的汉语表达式应是“最……之一”。例如: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如果说成: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就显得太绝对了,难免不被别的国家看成自大狂。
在“最……的其中……”表达式中,“其中”并不完全是多余的。原因很简单,要是只认定“最……之一”是唯一可行的表达式,那么,遇到“two of the most…”等结构时,就很难用汉语的短语直接表达。因为没有对应的“最……之二”的表达方式,只有分开来说才能说得清楚。试比较下面的例子:
(16)中国和埃及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两个国家。(历史最悠久的两个国家只有中国和埃及)
(17)中国和埃及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其中两个国家。(历史最悠久的国家有好几个,中国和埃及只是其中的两个)
(18)中国和埃及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中的两个。
例(17)定中结构的中心语是“国家”,而(18)的中心语是数量短语“两个”。从语言理解的角度讲,数量短语应该看成表限定意义的成分,“国家”和“两个”相比,认知上更容易认定为中心,例(18)并不比(17)占优。
同样道理,即使不涉及“最X的”,当需要表达整体事物数量中的两个或多个时,因为汉语短语表达的不足,“其中”其实有存在的必要。例如:
(19)长春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的食堂共有约1000人就餐,学校将食堂的其中两个窗口分别承包给高锐、王立山两家经营。(北大语料库)
(20)丽珍纳向警方投诉遭人强奸,还说出了向她施暴的其中二人是乔和詹姆斯·约翰逊兄弟。(北大语料库)(21)萨林被那头野兽打得直飞起来,摔到了一边。塔蒙爵士则被怪物的其中两个头叼在嘴里,用力地噬咬着他身上厚厚的盔甲,……(北大语料库)
上面3个例子中的“其中”都不能直接删除,否则“部分”的意义就都失去了。那么能不能改成石文中所说的 “朋友中的一个”这样的说法呢?
例(19)“食堂窗口中的两个”说得通,例(20)则不能说成“向她施暴的人中的二人”,而说成“向她施暴的人中有二人”时表达的短语类型就已经改变了,至于(21),即便添加成分说成“怪物的多个头中的两个”也很别扭。可见,“朋友中的一个”这样的说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上述分析表明,除了各种确实不必要的误用之外,部分 “其中”前加定语用法的出现与增多有一定的合理因素,应加以区别对待。语言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不一定非此即彼。我们相信,语言表达是在内部竞争中不断前进的,“在语言规范的问题上前瞻性的未雨绸缪也许比针对既成事实进行亡羊补牢性质的匡谬正俗更为重要”(吕冀平,1996)。オ
参考文献
贺阳《现代汉语欧化语法现象研究》,商务印书馆,2008
吕冀平《给〈语言文字应用〉编辑部的信》,《语言文字应用》1996年第4期
石定栩《香港语文教学与标准汉语》,《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年第3期
汪惠迪《华文字词句》,新加坡:铃子传媒,2002
周清海《变动中的语言》,南洋理工大学孔子学院基金语言文化丛书,新加坡:铃子传媒,2009オ
(通讯地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国立教育学院亚洲语言文化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