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河北谚语看燕赵文化

2010-09-21 02:48
汉字文化 2010年4期
关键词:燕赵邯郸张家口

郭 静

谚语被誉为“浓缩的诗”,它虽只言片语,形式短小,却凝练得像百炼的精金,蕴含非常精深。谚语带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通过谚语可以窥见一个地区的社会状态、风俗特征、文化底蕴。河北谚语内容丰富,数量众多。它的形成、发展和演变蕴含着深厚的燕赵文化底蕴。研读《中国谚语集成·河北卷》中的地形气候谚、农副产品谚、生活风俗谚等,可以使我们从更多的视角认识和了解燕赵文化。

一、 地形气候谚语

河北省地处华北腹地,地形复杂多样,包括山地、高原、丘陵、平原和盆地等地貌类型,因而民间流传有很多这方面的谚语,如,“爬坡到九岭山,伸手摸见天”、“王母观,离天三尺三”和“上了韩王山,脑袋顶着天”是分别夸张石家庄境内海拔1250米的王母观和邯郸涉县的韩王山,“狼山高、虎山高,赶不上五虎岭的半山腰”是说保定西部多山的特点, “出了平门,步步高升”意思是出了张家口西城门(俗称平门),即通往坝上高原,地势渐高,这些谚语都反映了河北省西部山多山高的地貌特征。

河北的气候属于北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寒暑悬殊,大部分地区多风多沙,尤其是张家口的风沙不仅大且持续时间也很长。来自张家口的谚语“坝上一场风,年初到年终”、“张家口宣化,风大沙大”、“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来到张家口、大风刮人走”等等,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特点。

二、农副产品谚

河北中部、东部、南部多为平原,比较有利于农耕生产,农业因而成为传统产业,由此产生的农耕文化也成为燕赵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很多谚语体现了河北百姓以农为本的特点,如,来自保定涿州的“农业兴,百业旺,粮食不收断百行”,高阳的“七十二行,庄稼为王”,安国的“农是百行本”以及邯郸的“千业百行,庄稼为强”等谚语,都体现了农业在河北的重要地位。

自然环境中的天气和土地、人的智慧和勤劳等都与农业有着紧密的关系,充满智慧的河北百姓创造了许多谚语来描述这些关系。如,邯郸的“春旱谷满仓,秋旱断种粮”和“伏天有雨万物收,伏天无雨万物丢”, 涿州的“头伏凉,荞麦豆子上满场,头伏热,荞麦豆子只几个”,定兴的“收豆不收豆,但看正月二十六”等谚语反映了农民对气候影响的重视;张家口的“宁舍千金金有价,不让寸土土生金”,定州的“寸土寸金,地是老根”,丰宁的“庄稼百样巧,地是无价宝”等谚语反映了河北农民对土地珍贵的认识;邯郸的“黄土掺黑土,增产二成五;黑土掺黄土,增产一石五”,衡水的“河沙压碱土,一亩顶几亩”等谚语反映了河北农民利用土壤增产的经验;曲阳的“一滴水,一粒粮,水里就把粮食藏”,安国的“人治水,水利人,人不治水水害人”,廊坊的“花期不灌,减产一半”等谚语反映了河北农民重视以水利建设发展农业;承德的“三春不如一秋忙”,定州的“抢秋夺麦”、廊坊的“秋争日,夏争时”,平山的“麦子夹生割、谷子要熟透”等谚语既反映了河北农民对农耕要领的掌握,也反映了河北农民的勤劳。

农作物的类型反映了一个地方的农耕特点。河北的粮食主要包括小麦、玉米、谷子、高粱、水稻、黍稷和豆类,其中以小麦、玉米和谷子为主,因而反映这些农作物的河北谚语最多。比较典型的谚语有保定的“麦是本色土”,安国的“小麦胎里富,底肥是基础”,成安的“麦田多鼓捣,胜过施肥料”,丰宁的“玉米种重茬,结得好又大”,邯郸的“豆见豆,六十六”等。另外,还有一些反映蔬菜水果的谚语,如,保定的“种菜如绣花”、“生地茄子熟地棉”,唐山的“要想吃大蒜,地要锄八遍”,邯郸的“雨后就换水、黄瓜早到嘴”,沧州的“岗地柿,洼地柳,枣树栽在沙窝里”等。

农耕文化是河北燕赵文化的厚重基石,农副产品方面的谚语不仅反映了河北农业生产的特点,同时反映了河北农民对农业生产经验的认识和总结,反映了以农为本的河北人民在辛勤劳作中形成的吃苦耐劳、纯朴善良的品德。三、生活风俗谚

河北人民对自己的家乡故园有着极深的眷恋,这一乡土观念在河北谚语也有丰富体现。如,张家口的“好出门不如赖在家”,邯郸的“出门一里,不如家里”,唐山的“出门多,受罪多”,承德的“家里是个宝,外头是棵草”等等。

许多生活习俗虽非科学,但从中可以反映出一个地方民众的生活心理。如在张家口北部山区,如果搬家时不吃糕,被认为很不吉利,影响未来的生活,因此有“搬家不吃糕,一年搬三遭”的谚语;在保定唐县一带,给别人缝穿在身上的衣服时,要让对方嘴里咬着小棍儿或咬着手指头,当地人认为这样可以避免针扎到身上,因而有“嘴里叼着棍儿,缝衣不出事”的谚语。谚语“端午节,挂葫芦”反映的是保定安新县的一个习俗,古人认为五月容易发生瘟疫,“挂葫芦”可以驱除瘟疫。

河北地区的婚葬习俗在谚语中也有体现。比如在新婚时,一般是找一位多儿女的吉祥人把红枣、花生、栗子撒在婚床上,边撒边念“一把栗子一把枣,小的跟着大的跑”,为的是祈求新婚夫妇早生子。在保定定州一带还有“新媳妇入洞房,老嫂子来扫炕”的习俗,或许是为了姑嫂和睦。同样办丧事时也有一些讲究,比如在石家庄井陉县有老人去世后,已出嫁的女儿、侄女等用面团做成一猪一羊的样子作为祭品,当葬礼结束后,羊留下,猪带回,这就是谚语“回猪不回羊”的含义。“孝年不挂红”是指家有父母去世后的春节,家里不贴春联、不挂红灯,也不给他人拜年,表示对故去者的怀念和哀痛。

总之,河北谚语生动活泼、通俗简练,它以农耕文化为根基,以民族风情为衬托,蕴含着深刻丰富的内容,渗透着河北人民的智慧,是燕赵文化名片式的浓缩体现。本文只以地形气候谚、农副产品谚、生活风俗谚为例做了粗浅分析,今后我们应更加重视其收集、整理和分析,使它在弘扬传统文化和建设精神文明活动中发挥更大作用。オ

参考文献

武占坤、马国凡《谚语》,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3

陈丽冰《宁德方言熟语与地域文化》,《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武占坤《中国谚语集成·河北卷》,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3

《河北风物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5

张文文《民间文艺笔谈之一——安徽谚语赏析》,《新闻世界》2009年第11期オ

(通讯地址:071002河北大学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燕赵邯郸张家口
冬奥会对张家口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及发展策略
邯郸在哪里?
吕金光
张家口发布氢能规划
慷慨悲歌话燕赵
论唐代燕赵诗人的诗序创作
围魏救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