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发肝功能损害临床分析313例

2010-09-21 03:12顾月琴王丽芳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31期
关键词:异常者丙氨酸太仓市

顾月琴 王丽芳

苏州大学附属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215400)

肝功能损害是儿科的常见疾病,包括原发性肝脏疾病和继发性肝功能受损,尤其婴幼儿由于发育不成熟、肝细胞分化不全、结缔组织发育差等原因,可导致肝功能异常[1]。其病因繁多,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于2007年1月至2010年9月共收治住院患儿14129例,其中合并肝功能异常 313 例,现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苏州大学附属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07年1月至2010年9月共收治住院患儿14129例,其中肝功能异常313例,占2.22%。男孩150例,女孩163例;住院治疗7~10d出院,病历资料完整,入院年龄为1d~16岁,肝损患儿均经过肝炎全套检查、肝胆胰超声、排除传染性肝炎及胆道疾病。肝功能异常标准为患儿有肝酶升高,主要以丙氨酸转氨酶升高为主要标准。丙氨酸转氨酶>40U/L,天冬氨酸转氨酶>40U/L,如果丙氨酸转氨酶40~100单位/L,称为轻度异常;丙氨酸转氨酶100~400单位/L,称为中度异常;丙氨酸转氨酶>400单位/L,称为重度异常。

1.2 临床标本的采集及处理

所有对象采血前均空腹,入院第2~7d抽取静脉血,根据病情酌情检验,血清由日本奥林巴斯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肾功能试剂盒由日本协和公司提供,肝功能及心肌酶谱试剂盒由德赛(DIASYS)公司提供,TORCH系列IgG、IgM送检浙江迪安公司,EB病毒抗体送检浙江迪安公司,支原体抗体及梅毒抗体试剂盒由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提供。

1.3 治疗方法

表1 各年龄组肝功能异常程度(n)

表2 肝功能异常疾病分类

按照病因处理基础上,予相应保护肝脏细胞(葡醛内酯、甘草酸二铵、复方甘草酸、还原型谷胱甘肽)退黄、营养支持治疗等综合治疗处理,治疗7~10d出院,部分出院后带药肝泰乐,门诊随访。

1.4 疗效标准与判断

住院治疗7~10d进行疗效判断。临床症状消失,各种检验、检查结果恢复正常为临床治愈;临床症状减轻,各种检验、检查结果基本恢复正常为治疗好转;临床症状无改善,各种检验、检查结果未恢复正常为治疗效果差。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对数据进行χ2检验 。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分析

14129例患儿中合并肝功能异常313例,占2.22 %。

2.2 性别差异

男孩6712例,异常者150例(2.23%);女孩7084例,异常者163例(2.30%),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068,P>0.05)。

2.3年龄差异

按年龄分为1~6个月小婴儿组4448例,异常者168例(3.78%),6~12个月大婴儿组1336例,异常者33例(2.47%),1~3岁幼儿组4681例,异常者92例(1.97%),3~16岁年龄组3664例,异常者20例(0.55%),小婴儿组异常率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各年龄组肝功能异常程度

小婴儿组以轻度异常(91.7%)和中度异常(7.14 %)多见,大婴儿组以轻度异常(81.8%)和中度异常(18.18%)多见,幼儿组以轻度异常(86.96%)和中度异常(8.69%)多见,3~16岁年龄组以轻度异常(85%)和中度异常(15%)多见。轻度异常以小婴儿组多见,中度异常以大婴儿组多见,重度异常以幼儿组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2.5 病因分类情况

根据原发疾病、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效果,肝功能异常病因明确的共48例(败血症13例为明确细菌感染,支原体7例为支原体感染,梅毒2例为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征3例为EB病毒感染,新生儿窒息14例为缺氧后损伤,肝炎综合征7例,药物性肝损2例为明确用药史),渗出性红斑2例(0.64%),支原体感染7例( 2.24 %),EB病毒感染3例(0.96%),梅毒2例(0.64%),TORCH感染7例(2.24%),败血症13例(4.15%),新生儿窒息14例(4.47%)其中诊断为“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喘息性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腹泻病”者因苏州大学附属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未开展“咽拭子查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大便查轮状病毒抗原”而未明确病因是否有病毒感染所致(因为病原学检查不够全面,未能确诊),见表2。

2.6 临床表现

无明显临床表现患儿257例(1.82%),黄疸 50例(0.35%),肝脏增大6例(0.04%),合并有心肌损伤16例(0.11%)。

2.7 治疗结果

治愈286例,治愈率91.37 %,好转17例,好转率5.43 %;死亡0例,病死率0%;自动放弃2例,占0.64 %;转院8例,占2.56%。

3 讨 论

肝功能检查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指标就是转氨酶,通常包括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两项。丙氨酸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原浆的可溶部分,肝细胞发生炎性病变,引起细胞肿胀、坏死或肝细胞膜通透性增高等,均可使丙氨酸转氨酶释放于血液循环中,而使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增高。天冬氨酸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内,当肝脏发生严重坏死或破坏时,才能引起天冬氨酸转氨酶的显著升高。本组资料显示,肝功能异常的病例血清学检测也以丙氨酸转氨酶升高明显,故本文以此为诊断依据[2-4]。

本文中引起肝功能损害的病因主要以呼吸道及肠道感染性疾病为主,占85.62%,并且几乎无明显临床表现,只是在原发病诊治过程中检查血清肝功能酶学指标时发现,缺乏特异性,但经过原发病治疗及保肝治疗后,肝功能会恢复正常,预后良好。其他20%的疾病合并的肝功能损害病情较重,恢复较慢。苏州大学附属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受治的313病例中2例渗出性红斑及2例川崎病病情较重,症状不典型,肝损的严重表现掩盖了原发病的症状及体征,容易引起误诊。

本文表1各年龄组肝功能损害轻重程度,1~6个月小婴儿发生率最高,与其他年龄组相比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肝功能受损严重程度与其他年龄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因为在0~6个月患儿中引起肝功能损害的原发病主要是肺部感染、毛细支气管炎、腹泻病及宫内感染,以轻度肝损为主,预后良好。而中重度肝损害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岁以上的患儿,主要以支原体感染、EB病毒感染、结缔组织疾病为原发病[5,6]。

综上所述,苏州大学附属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14129例住院患儿中合并肝功能损害发生率2.22%,较往年明显升高,病因以感染性疾病为主,年龄以0~6个月为最高发病年龄,在原发病诊治过程中及时发现并及时保肝治疗,预后总体良好。但在基层医院需引起儿科医师重视,以免漏诊及不合理用药。

[1]刘维军.371例药物性肝损伤统计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9,9(11):872-873.

[2]赵顺英,马云,张桂芳等.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11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3,18(7):414.

[3]韦平,谢晓丽,杨红斌等.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肝功能异常临床分析[J].现代临床医学,2009,35(6):437-439.

[4]李兵顺,郑兰霞,何朝霞等.EB病毒感染所致肝脏损伤的临床类型及特点[J].中国医药,2007,2(9):537-538.

[5]熊正明,宁聪,陶德定.婴幼儿遗传代谢性肝病16例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1998,7(36):48.

[6]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372-1374.

猜你喜欢
异常者丙氨酸太仓市
太仓市摸清底数管风险 带着问题去执法
生物合成D-丙氨酸研究进展
糖代谢异常者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
无偿献血采血点初筛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预防及纠正措施研究
吹笛记
大爱有光
食品加工中赖丙氨酸的产生与控制分析
社区老年体检人群炎性指标检测及临床价值研究
针灸治疗对多发性神经炎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研究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快速检测在血站血液采集前应用的意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