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体会

2010-09-20 08:00:32李素琴王俊宏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肿痛风湿性关节炎桂枝

李素琴,王俊宏

(山西省屯留县人民医院,山西 屯留046100)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炎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较多,且反复发作,可累及多器官、多系统,临床致残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同时给社会及家庭带来了一定的负担。现代医学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与免疫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自身心理因素有关。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临床常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免疫抑制剂等药物,虽然可以明显改善RA的临床症状,但容易复发、且有一定的副作用,使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4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7例病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其中男36例,女17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65岁。治疗组64例,其中男40例,女24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68岁。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病例临床症状表现为以小关节为主,多为多发性关节肿胀或小关节对称性肿痛,晨僵;体征表现为受累关节肿胀压痛,活动受限或畸形,少有皮下结节;实验室检查类风湿因子阳性,血沉(ESR)增快;X光检查受累关节具有典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X线征象。排除急性传染病、重症心脏病、重症高血压病、重度贫血、动脉硬化症、妊娠妇女、月经期妇女及对药物过敏者[1]。

2 治疗方法

两组病例在治疗期间均停服一切其他相关的中西药及理疗。对照组给予口服西药芬必得0.3 g,每日2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辨证治疗,药物组成:黄芪60 g,桂枝20 g,白芍30 g,生姜 15 g,大枣 8 枚,当归 20 g,牛膝 15 g,鸡血藤30 g,川芎20 g。随症加减:气虚较重者加人参、白术、桑枝、重用黄芪;肝气郁滞者去黄芪加香附、柴胡、枳壳;气虚血瘀者加丹参、红花、赤芍。上肢麻木、拘急疼痛加桑枝、姜黄;下肢筋脉拘挛疼痛伴蚁行感加威灵仙、秦艽、全虫,僵蚕。

3 结 果

3.1 疗效标准[2]

治愈:症状全部消失,功能活动恢复正常,主要理化检查指标正常。显效:全部症状消除或主要症状消除,关节功能基本恢复,能参加正常工作和劳动,理化检查指标基本正常。有效:主要症状基本消除,主要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或明显进步,生活能自理,或劳动能力有所恢复,主要理化检查有所改善。无效:体征及主要理化指标无改变。

3.2 疗效观察

两组病例治疗后疗效观察,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病例治疗后疗效比较 [例(%)]

由表1可以看出,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58.5%,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7%,两组病例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4 典型病例

病例1:郭某,女,54岁,2006年11月7日初诊。主诉:双手指关节肿痛、怕凉,腕关节间断性疼痛半年余,加重1 w。症见:患者双手近端中指、食指、无名指关节疼痛伴肿胀,腕关节疼痛,晨僵,双手怕冷,咽痛,便干。查体:双手近端指间关节肿胀,压痛明显,双腕关节活动受限,舌红、苔黄腻,脉弦细。化验:类风湿因子(RF):110 IU/L,ESR 96 mm/L,C反应蛋白(CRP):120 mg/L。西医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诊断:痹证,证属湿热阻络。治法:清热化湿、活血通络。药物组成:黄芪60 g,桂枝20 g,白芍30 g,生姜 15 g,大枣 8 枚,当归 20 g,牛膝 15 g,鸡血藤30 g,川芎20 g。服药20剂,诸症缓解,复查类风湿因子转阴,血沉10 mm/h,遂间断服药2个月,以巩固疗效。

病例2:张某,男,6O岁,2008年9月6日入院。主诉:双膝关节反复肿痛6个月,伴腰部酸痛2个月。症见:患者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膝关节肿痛,以左膝为甚,伴低热(37.6 ℃~38.4 ℃),曾在某矿医院诊治,疗效不佳。现患者双膝关节肿痛明显,腰部疼痛,便调,乏力,怕冷。查体:双膝关节肿胀、压痛、屈伸受限,腰部活动正常,舌淡、苔白腻,脉弦紧。实 验 室 检 验 :RF:80 IU/h,ESR:76mm/h,CRP:100 mg/L。西医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诊断:痹证,寒湿痹阻。治法:疏风散寒祛湿,化瘀通络。方药:黄芪 60 g,桂枝 20 g,白芍 30 g,生姜 15 g,大枣 8 枚,当归 20 g,牛膝 15 g,鸡血藤 30 g,川芎 20 g,人参25 g。服药30剂,双膝关节肿痛消失,腰痛缓解,复查 RF:22 IU/L,ESR:10 mm/L,CRP:3 mg/L,遂间断服药1个月,巩固疗效。

5 讨 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非感染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慢性炎性疾病,发病原因不明,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临床常用的药物主要是非甾体类抗炎药,它可迅速减轻炎症的红、肿、热、痛等症状,但不能去除炎症病因,对疾病病程亦无改善作用。此外临床还常用免疫抑制剂,此类药有效率高,可明显阻止骨质破坏,减少致残,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现代医学治疗本病虽然在止痛、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有较明显的优势,但由于存在易于复发、有一定的副作用等弊端 ,使其临床应用受限[3]。

中医学根据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特点将其归属于“痹证”范畴,认为机体气血营卫不足,风、寒、湿、热之邪乘虚侵袭,正如《内经》所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所以正气不足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的内在因素,感受外邪为引发本病的外因,其主要病机为气血运行不畅、经络痹阻,在病变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一方面由于机体正气不足,容易招致外邪的侵袭,邪气留恋,往往损伤正气,病程迁延日久,则形成虚实夹杂之证;另一方面,由于患者个体体质的不同、药食及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风湿之邪又有从阳化热、从阴化寒之异,故而临床表现为寒热错杂、阴阳两虚的证侯。而其治疗的基本原则为祛风散寒、除湿清热以及舒经通络[4]。笔者临床采用西药结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6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根据病人临床表现不同,随症加减,灵活变通,疗效满意。本方中黄芪甘温益气,补在表之卫气,当归补血行血。桂枝散风寒而温经通痹,与黄芪配伍益气温阳,和血通经。桂枝得黄芪益气而振奋卫阳;黄芪得桂枝,固表而不致留邪。芍药养血和营而通血痹,与桂枝合用,调营卫而和表里,两药为臣。生姜辛温疏散风邪,以助桂枝之力。大枣甘温,养血益气,以资黄芪、芍药之功;与生姜为伍,又能和营卫,调诸药,以为佐使。诸药配伍精当,共奏温经散寒,祛风止痛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黄芪能提高血浆组织内环磷酸腺苷的含量,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具有扩张血管,改善血液运行,双向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和利水等作用;当归内含阿魏酸,能改善外周血液循环,对特异性和非持异性免疫功能都有增强作用[5]。笔者在此基础上随症加减,临床观察表明,临床总有疗效高,而且无毒副作用,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路志正,焦树德.实用中医风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456.

[2]国家药品监督局.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15.

[3]叶任高.内科学[M].5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897-903.

[4]魏勇.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18例[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24(5):50.

[5]吕兰薰,顿宝生,赵和熙.中药药理与临床新用[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110.

猜你喜欢
肿痛风湿性关节炎桂枝
Antihepatofibrotic effect of Guizhifuling pill (桂枝茯苓丸) on carbon tetrachloride-induced liver fibrosis in mice
Systematic review of robust experimental model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for basic research
桂枝香
影剧新作(2018年3期)2018-10-30 07:11:54
家用小方治疗咽喉肿痛
特别健康(2018年2期)2018-07-14 04:39:14
小方子治疗咽喉肿痛
特别健康(2018年1期)2018-03-28 01:36:38
蒙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260例
壮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藏医外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消肿止痛散外敷治疗四肢闭合性损伤肿痛疗效观察
复明胶囊疑致手部肿痛1例
中国药业(2014年21期)2014-05-26 08:56:48